- 介入護理學
- 李麟蓀 徐陽 林漢英
- 2989字
- 2020-07-03 17:54:29
第五節 充分的隱私保護
所謂的心理護理,就是要把患者當成病的人,即不忽略患者作為人的社會屬性。保護自己的隱私是人的社會屬性的重要標志,任何人都有起碼的自尊及維護隱私的心理需要。人生病以后,為了治病往往屈尊以求,對隱私的保護不敢有更多的反對意見,但對診療需要的隱私暴露仍然有較大心理障礙,特別是社會地位較高人,對其隱私的避諱更勝一籌。中國人歷來以含蓄著稱,隱私的暴露是國人診療的不可忽視的焦慮之一,因此做好患者的隱私的保護,是做心理護理的基礎性工作之一。
何謂隱私呢?根據我國《現代漢語詞典》對隱私的定義:隱私即為“不愿告他人的或不愿公開的個人的事”。隱私主要包括公民姓名、肖像、住址、住宅電話、身體肌膚形態(尤其是性器官)的秘密未經其許可,不得加以刺探、公開和傳播。從法律角度講,隱私是指與他人或公共利益生活無關的私人數據、私人事務、私人領域中的信息。它是一個受時間和文化制約的概念,其內容十分廣泛,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特別是自然人人格的解放,其內容和信息也日益豐富。
隱私所產生的相應的權益形成了隱私權,隱私權是人格權的一個重要部分,是自然人享有的對其個人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有領域進行支配的具體人格權。現代民法理論充分重視對人的尊重和權利的充分享有、行使。對隱私權的充分保護,是現代民法精神的體現之一,也是現代人權發展理論關注的一個方面,患者的隱私權的保護是現代民法和現代人權關注的重要內容。患者隱私權主要包括在醫療過程中患者不愿意讓他人知悉的私人信息、私人空間的隱瞞權、維護權和支配權等。
醫療行為涉及的隱私主要是患者的健康信息及身體肌膚形態(尤其指性器官),可以統稱個人醫療健康信息,個人醫療健康信息的泄露,如果被社會不特定的個人和團體加以別有用心的利用,將對患者的生活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所以對患者的個人醫療健康信息管理及利用,必須用道德和法律來加以約束。《執業醫師法》、《護士管理辦法》規定,醫師、護士對所知悉的就醫者的隱私不得泄露,但上述規定所強調的是法律層面的事后保護,與心理護理所強調的對隱私的保護有著很大的不同。心理護理所要做的是在于當下能讓患者感覺到他或她的隱私,不僅不會泄露而且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從而從心理上舒解患者對隱私暴露與泄露的擔憂。
患者在進行介入診療手術時,除了一般診療所要涉及到的患者個人信息的隱私外,介入診療時一般會涉及到患者胸部和私處的暴露,不少診療患者也存在隱私暴露的焦慮表現,有些患者反復詢問會不會暴露,特別是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女性患者常常會要求護士采取保護措施,以防隱私暴露,可見隱私暴露是困擾介入手術患者圍術期的焦慮問題之一,因此做好介入患者的隱私保護是介入患者圍術期心理護理的基礎性工作。
除了一般診療需要注意的患者隱私保護之外。如男女患者分開診療、女患者診療要配備女性醫護人員、隔離其他患者、關閉診療場所的門、進行私處診療時要盡量遮擋、有參觀實習人員在場時要征得患者的同意等。介入診療由于診療方式的需要,涉及到患者私處或胸部的暴露,如何采取措施盡可能減少隱私暴露范圍和暴露時間,讓患者感覺到醫護方有充分的患者隱私保護意識,并采取了恰當的保護措施,從心理舒解患者隱私暴露的焦慮。臨床實踐表明,通過規范診療場所的區域功能、革新臨床診療用具,以及規范話服務語言,都可以有效地舒解介入診療患者的焦慮程度。
一、 建立候診緩沖區
將候診區為三級候診區,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將一般意義的候診患者與需術前準備的患者隔離開;二是手術階段患者與術前準備的患者分開。第一層意義在于避免患者在其他患者前不必要的暴露;第二層意義是避免過早地把患者接上手術臺。分級候診有效地縮小了患者隱私暴露的空間和時間。調查反饋及心理量表顯示,分級候診有利于為患者提供漸進性心理減壓,有效幫助患者進行焦慮脫敏。也有利于保護患者隱私,有效去除患者對隱私暴露的焦慮,在最大程度上保有尊嚴的情況下接受診療。
進而從緩沖區起到盡可能和用我們自行設計并取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的介入專用分段被和手術病號服,在不影響醫生診療操作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患者隱私部位的不必要暴露,讓患者在盡可能保有尊嚴的前提下接受治療。
(一) 一級候診區
該候診區為一般意義的候診區,即不需要暴露隱私做術前準備的患者皆可在此候診(圖2-5-1),不限制患者的陪護人數,通過播放視頻,幫助患者了解介入診療的基本知識、科室的情況介紹以及手術室環境呈現等。
(二) 二級候診區
該候診區為個性化心理疏導區(圖2-5-2),只允許患者及1~2名親屬進入,護士在此完成術前心理訪談,并根據患者情況和需要提供個性化的心理護理服務,采取看圖、朗讀心理暗示語言、聽音樂等方式對患者進行放松訓練。

圖2-5-1 一級候診區

圖2-5-2 二級候診區
(三) 三級候診區
該候診區為手術緩沖區,只允許患者進入,治療護士在此完成患者的術前準備和術后整理。治療護士在此對患者進行靜脈輸液,并對患者進行術中關鍵詞的復習教育(圖2-5-3),包括術中患者的姿勢、呼吸配合、互動方式等,并根據患者情況和需要作進一步的心理護理(圖2-5-4)。

圖2-5-3 三級候診區 術前宣教

圖2-5-4 三級候診區 積極冥想
二、 革新介入手術護理用具
介入治療是利用現代高科技手段進行的一種微創性治療,具有不開刀,創傷小,手術部位局限等特點。介入手術部位多為心臟位置或大腿位置。術前準備和手術時只需裸露患者身體相應部位即可。通用的手術服與手術被,不太適應介入手術的需要,毫無必要地擴大了患者隱私暴露的范圍,不利于患者隱私和體溫保護。有必要對其進行革新改進。
(一) 介入手術患者專用服裝
改進后的介入患者手術專用服裝,包括上衣和褲子。將上衣分為上開口部和衣身部,上開口部位于上衣的中上位置。做胸部介入手術診療或心電監護時,時僅需把上開口部手術部位掀開即可進行手術,而不需要脫掉整個上衣,衣身部可以遮擋患者隱私部位和保暖(圖2-5-5)。褲子中上部側邊設有粘扣連接的開口,從患者大腿根部做介入手術診療時,只需掀開相應手術部位即可,無需將整條褲子脫掉,非常有效地保護了患者的隱私(圖2-5-6)。

圖2-5-5 介入患者專用服裝

圖2-5-6 介入患者專用服裝
(二) 介入手術患者專用被
通用的介入手術被均使用常規蓋被,即長方形被子,沒有考慮到介入手術方式的特殊性。從患者大腿根部和心臟部位進行手術時,仍然需要將整個蓋被掀開,使患者的隱私不必要地暴露在眾人之下。改進后的“介入手術分段被”將手術被至少分為上、中、下三段。上段被通常從人體肩部到臍部,中段被從人體臍部到大腿三分之一處;下段被從人體大腿三分之一處至腳部,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增減分段數量。在做介入診療時,只需掀開相應段的被子即可,無需將整個被子掀開(圖2-5-7),“介入手術分段被”既滿足了介入手術診療的需要,又很好地解決了對患者隱私的保護和保暖的需要,非常有效地保護了患者的隱私。

圖2-5-7 介入患者專用被
改進后的介入患者手術專用服與專用被,既滿足了介入手術的需要,又有效地保護了患者的隱私,患者反映良好,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心理焦慮程度,提高了患者對介入手術護理的滿意度。
臨床實踐中類似的可做的革新還有很多,如:凡是有需要患者暴露診療的場所加裝圍簾、在診療醫護中避免談論患者隱私等,總之,無論是革新護理用具還是其他的改進,唯一的目的是讓患者感受到醫護人員對他或她人格的尊重,對他或她隱私保護的充分重視,這便是隱私保護之于心理護理的作用所在。
(林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