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介入護理學作者名: 李麟蓀 徐陽 林漢英本章字數: 2738字更新時間: 2020-07-03 17:54:28
第四節 心理護理技巧
心理護理不同于心理治療,沒有嚴格的療程控制和方式方法上的自主性,可以借鑒心理治療的一些方法,也可以根據需要和患者特殊情況自創方法,強調的是實用與效果,讓患者能夠實實在在受益,臨床實踐中多領域地運用比靈活的心理護理技巧大體有如下幾種。
一、 認知療法
認知療法,簡單地說就是通過認知和行為技術來改變患者的不良認知,達到糾正由此引起的行為和情感的心理治療方法。認知療法的基本觀點是:認知過程及其導致的錯誤觀念是行為和情感的中介,適應不良行為和情感與適應不良認知有關。認知療法常采用認知重建、心理應付、問題解決等技術進行心理輔導和治療,其中認知重建最為關鍵。在介入患者中實施認知療法,目的在于幫助患者重建正確的介入診療認知。
介入治療是一項新興診療技術,涉及人體消化、呼吸、心血管、神經、泌尿、骨骼等幾乎所有系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相對于傳統診療方法,介入治療患者可提取的信息有限,可借鑒的經驗較少,因此,很容易受到片面或錯誤認知的影響,由此引起無謂的緊張和焦慮,影響到介入診療的實施和預后。為了幫助患者認知重建,需要在術前訪視和候診時向患者及家屬進行簡單明了的宣教,可以在門口設立電子宣教屏,候診區的播放宣教視頻,印制《介入診療手冊》等,從多方面幫助患者重建介入診療的正確認知,糾正由此的緊張、焦慮、或誤解,使患者能以理性的態度對待介入診療,為預后的合理期待打下基礎。
二、 主觀評定量表
主觀評定量表也可以稱之為心理評定量表,心理評定量表是指對心理現象的觀察所得印象進行質的描述或量化的標準化定式測查程序。心理評定量表幾乎在社會各個領域均有應用,其中用于評定心理健康目的的稱為心理健康評定量表。對患者進行心理健康評估時也可以患者的自創一些簡易的評估方式。解放軍總醫院介入放射科導管室自創了“臉譜化心理評定量表”,而是將患者的焦慮程度卡通臉譜化(圖2-4-1),讓患者在術前選取能夠代表其焦慮程度表情的臉譜,我們再根據患者所選臉譜所代表的焦慮程度,針對性地進行放松訓練,訓練后由患者再一次選取臉譜,以此評定患者焦慮程度的變化。
雖然很難說嚴謹,但在短暫的介入診療時間內,讓患者能夠借助卡通臉譜看到自己的心境,能夠很自然地引起讓其描述其原因的話題,并有針對性采用其他放松訓練方法,幫助其消除或減輕其焦慮,效果還是很明顯的,看似輕描淡寫,不少患者通過這種找心境臉譜行為的本身,焦慮程度就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三、 肌肉漸進性放松訓練
放松訓練不僅是心理護理的需要,同時也是手術的需要。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的方法與我國的“放松功”基本相似,放松功主要靠摒棄雜念、自我暗示來有順序地放松各組肌肉。心理護理當中借鑒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其目的并不是對患者進行放松治療,主要是借助肌肉放松訓練手段,有效轉移患者的注意力,緩解其焦慮指數。如果術前患者的主觀評定量表超過5分,說明患者焦慮程度較高,環境舒壓、認知療法等均不足以緩解其焦慮水平的情況下,讓患者進行放松訓練,是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心理護理當中的肌肉放松訓練與放松功不同,引導患者想象最能令人松弛和愉快的情景,護理人員在一旁輔以語言指導和暗示(圖2-4-2),令患者全身的肌肉得到深度松弛,同時患者在專注于肌肉放松與收緊的感覺中,有效地轉移了注意力,無形之中幫助了患者緩解了緊張的情緒,降低了患者術前焦慮水平。

圖2-4-1 術前心理評估

圖2-4-2 心理語言暗示
具體操作方法可以根據患者個人的情況及時間而定,程序也不一定要完整,達到有效轉移患者注意力即可。
四、 呼吸療法
呼吸療法通過對呼吸功能的訓練達到恢復體力、腦力、降低心理活動強度、減輕病癥的一種方法。由于患者心理承受能力、生理體質的個體差異性,患者對痛感以及忍耐程度均有不同,有的患者體質差,精力保持時間短,有的患者痛感低,耐受程度差,盡管之前已經做了針對性的心理護理,但在臨到手術前或手術中的異樣感覺,仍然會驚慌緊張,這個時候其他放松訓練方法已不便實施,采用呼吸療法,簡單易行,在短時間內讓患者恢復鎮靜、降低痛感、恢復體力等。具體做法是(圖2-4-3):用1到2次的深呼吸開始,鼻子吸氣嘴呼氣,每次呼氣要把最后一點氣都擠出來,有助于吸入更多的氧氣。幾次深深的腹式呼吸后,患者感覺更加清醒和鎮靜。呼吸訓練也可結合音樂的聯想,使之發揮更好的效果。

圖2-4-3 呼吸療法
五、 音樂療法
音樂治療是新興的邊緣學科。它以心理治療的理論和方法為基礎,運用音樂特有的生理、心理效應,使求治者在音樂治療師的共同參與下,通過對各種專門設計的音樂的體驗,達到消除心理障礙,恢復或增進心身健康的目的。音樂是常用的一種減壓方式,生活中運用很普遍,主動去欣賞音樂與被動聽音樂,都能夠有效分散注意力,達到減壓的目的。心理護理中使用音樂療法,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音樂治療,沒有療程的要求和音樂治療師的陪伴,而是借助欣賞音樂與被動聽音樂的方法(圖2-4-4),達到為患者減壓的目的。

圖2-4-4 音樂放松
解放軍總醫院介入放射科導管室在運用音樂對患者進行減壓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他們與中央音樂學院合作,編制了不同風格的音樂組合,設計制作了手術用雙聲道音樂枕(圖2-4-5)。

圖2-4-5 雙聲道音樂枕

圖2-4-6 天花板上的顯示屏
根據術前訪視及術前心理護理中了解到的患者文化背景、職業、地域、欣賞習慣等信息,選擇患者喜聞樂見的個性化音樂或視頻,通過雙聲道音樂枕或天花板上的視頻(圖2-4-6),使局麻患者通過音樂欣賞度或視頻觀看,有效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在不經意當中完成介入手術診療,減壓效果顯著。
六、 撫觸療法
撫觸具有安慰患者和傳遞感情的雙重作用。在患者感到痛苦時,護士及時實施撫觸療法,即能使其肌肉放松,減少焦慮情緒,又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撫觸的療效絕不亞于微笑,它是一劑心形的鎮靜藥,一種無聲的語言,一片情感的載體,具有轉移感情、減輕痛苦、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提高患者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信念等積極作用的一種重要護理手段。
每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痛域均存在個體差異,一部分患者術前還比較平靜,可臨近手術或在手術中,情緒波動很大、表現失常。然而另一部分經過心理護理的患者焦慮指數明顯下降,情緒平穩,當然也不排除有的患者術中情緒突然波動,可能還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在手術中,別的心理護理方式不便進行,運用撫觸療法則簡單易行,輕握患者的手或上前輕按患者的肩膀,便能給予患者以信心和鼓勵。治療性撫觸可直接使患者放松、零距離傳遞情感、降低焦慮,增強信心、快捷移情、減輕痛苦是最有效的心理援助方式。
撫觸療法也可以在手術正常進行的情況下使用,給予患者以關愛,融洽護患關系,優化患者身心,為身心并護錦上添花,提高綜合護理質量。
此外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采取經催眠、按摩、香味、宗教方式等心理護理方式,滿足患者對心理護理的多元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