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合作、生存、發展:中國全球基金艾滋病項目社區組織項目優秀實踐集
- 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
- 529字
- 2019-12-21 18:27:33
社會工作者介入美沙酮維持治療綜合干預服務模式——廣州市北斗星社會服務中心干預服務實踐探索
一、概述
國外的經驗表明,單純美沙酮維持治療(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并不能滿足吸毒者在心理和社會功能康復等方面的綜合需求,因此提供MMT服務的同時,提供有效的心理和社會支持服務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我國MMT門診對治療者的服務以提供生理康復為主,心理和社會支持較少。同時,門診醫護人員普遍存在臨床工作任務重、工作熱情不足且缺乏專業的干預理論和實踐能力等問題,更加限制了有關心理-社會支持服務的開展。
自2009年開始,在廣州市CDC和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共同指導和經費支持下,廣州北斗星社會服務中心借鑒國外和我國香港地區社會工作者和心理治療師協助醫療機構向治療者提供社會-心理治療服務的經驗,探索社會工作者(以下簡稱“社工”)介入MMT開展生理-心理-社會綜合干預服務的模式(以下簡稱“社工服務模式”)。多項評估及研究項目表明,隨著MMT社工服務模式的建立和不斷完善,有社工服務的門診,治療者在醫學治療還是社區康復等方面的效果顯著優于沒有開展社工服務的門診。本實踐探索了社工和MMT相結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為未來中國MMT中的行為干預提供了經驗,也為未來的醫學服務模式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本實踐切合國家創新社會管理的發展方向,既能獲得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也十分符合服務對象的多層次服務需求,具有良好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