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節 方藥心得

1.黨參
主治:

癲癇,嬰兒痙攣癥,腹痛,腹瀉。

指征:

久病不愈,體質虛弱,形削神怯,氣短乏力,面色萎黃,舌淡,脈細弱,見上述指征1項以上者即可重用黨參。

禁忌:

溫熱急癥,實熱內成及濕重痰盛之證均非所宜。

配伍:

黨參10g,茯苓10g,山藥10g,陳皮6g,白術10g,白芍10g,當歸10g,羌活6g,甘草6g,治嬰兒痙攣癥久治不愈,每日抽搐數十次者。臨床緩解需服藥3~6周。

常規用量:

10~20g。

體會:

凡胃納呆滯者,需配伍砂仁6g,以收補而不滯之效。

2.柴胡
主治:

外感發熱,胸脅腹痛,納呆畏食。

指征:

凡外感高熱日久不退,胸脅滿痛,口苦納呆,舌紅苔黃、脈弦數等,凡外感熱病逾1周以上不退熱者必用。

禁忌:

凡屬傷陰重癥不宜使用,誤用后一般不會有嚴重副作用。古代溫病家謂柴胡升散劫陰,驗之臨床實不足慮。

配伍:

柴胡10g,黃芩12g,知母10g,青蒿10g,赤芍10g,寒水石20g,厚樸10g,荊芥穗10g,甘草6g,治流感、扁桃體炎、肺炎高熱。

常規用量:

6~12g。

體會:

凡退熱,柴胡與黃芩配伍;疏肝解郁或理氣止痛,柴胡與蘇梗配伍。

3.桂枝
主治:

外感發熱,心肌炎(心動過緩,重癥房室傳導阻滯或心力衰竭),腹痛及血瘀諸癥。

指征:

外感發熱時,里無熱證而屬風寒在表或營衛不和身熱不退者,心動過緩,Ⅱ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以及心力衰竭等。

禁忌:

若咽喉腫痛,里熱熾盛或舌光紅無苔者,不宜使用該藥。

配伍:

桂枝10g,白芍15g,丹參15g,附子6g,茯苓15g,生地20g,炙甘草9g,治重癥房室傳導阻滯,心動過緩,心律不齊,竇房阻滯及病態竇房結綜合征。

常規用量:

6~12g。

體會:

因病情需要長期治療時,配伍生地或黃連,即無化燥傷陰之虞。

4.丹參
主治:

心肌炎,心力衰竭,肝脾腫大,水腫及血瘀諸癥。

指征:

凡有心律不齊,心臟擴大,心胸疼痛,肝脾腫大,紫癜日久不退,舌質黯紫,脈弦或澀者均可使用。

禁忌:

丹參通行十二經,雖行血化瘀,而兼生血安神之效。故無嚴格禁忌證。

配伍:

丹參15g,赤芍12g,川芎10g,當歸10g,茯苓15g,枳殼10g,姜黃10g,蘇梗10g,甘草6g,治療心脈瘀阻型心肌炎,心臟擴大,心肌缺血型損傷,胸壁疼痛,期前收縮(早搏)等均可獲效。

常規用量:

12~15g。

體會:

丹參與蘇梗配伍可加強行氣活血之效。

5.吳茱萸
主治:

嘔吐,頭痛,腹痛,紫癜等癥。

指征:

上述各癥日久不愈,嘔吐清涎,腹痛而觸之腹軟無明顯拒按及包塊,頭痛時欲嘔,舌淡苔白,脈沉細或弦者。

配伍:

吳茱萸3g,配丁香3g,治虛寒腹痛嘔吐諸癥;配藿連湯,治宿食中阻,胃熱嘔吐;配當歸10g,白芍10g,治過敏性紫癜;配細辛3g,柴胡6g,僵蠶10g,川芎10g,治頑固性頭痛。

常規用量:

3~6g。

體會:

吳茱萸之主要作用為止嘔與止痛,隨所治證候不同而配伍不同藥物,治上配伍川芎、細辛,治中配伍川連、白芍,治下配伍沉香、烏藥。

6.大柴胡湯加減
組成:

柴胡10g,黃芩12g,清半夏10g,白芍12g,枳殼10g,厚樸10g,川軍6g,知母12g,青蒿12g,荊芥穗10g,甘草6g。

主治:

流感,急性扁桃體炎,大葉性肺炎及其他急性高熱,如腸傷寒、敗血癥等高熱不退者。

指征:

凡高熱不退,面色紅赤,煩躁口渴,大便燥結,舌紅苔黃厚,脈弦數或滑數。凡身熱逾5~7日不退而舌紅苔厚者必效。

禁忌:

若面色不華、大便不實及精神萎靡者不宜使用此方,方證不符,一則貽誤病機,二則易致虛虛之變。

體會:

本方為表里俱熱的外感實熱證所設,旨在和解清熱、透邪達表,故表證初起、里見實熱,或證屬虛寒及傷陰奪液者,均非所宜,若表里熱盛,用之多能取效。

7.七味白術散
組成:

藿香15g,木香6g,葛根15g,人參9g,白術15g,茯苓15g,炙甘草3g。

主治:

治療脾胃虛弱,久瀉不止,嘔吐頻作者。

禁忌:

本方用于脾虛之證,若傷食吐瀉或濕熱吐瀉均非所宜。

體會:

本方具健脾止瀉之功,為兒科臨床常用方,對脾胃虛弱,久瀉不止者屢用屢效。若脾虛及腎,命門火衰,大便完谷不化,形寒肢冷者,加附子、干姜效果更佳。

8.麻黃附子細辛湯
組成:

麻黃6g,附子6g,細辛3g。

主治:

心肌炎,心動過緩,重癥房室傳導阻滯,竇房傳導阻滯,心力衰竭,病態竇房結綜合征。

指征:

凡心肌炎出現心動過緩,Ⅱ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心力衰竭或病態竇房結綜合征以及各種陽氣虛弱證。

禁忌:

若陰虛火旺證或里熱熾盛,咽喉痛者,均不宜使用,若誤用則有助熱生火之弊。

體會:

本方溫陽通脈之功,適用于心陽虛衰證,但臨床上有些心肌炎患兒并無明顯陽虛癥狀,凡各種緩慢性心律失常,只要患兒無明顯熱象,即可使用本方。此外,可佐以生地等養陰之品,一則取其補陰以配陽,二則可制約該方過于溫燥之性。

9.藿連湯加味
組成:

藿香6g,黃連3g,厚樸10g,半夏10g,茯苓10g,陳皮10g,萊菔子10g,荊芥穗6g,薄荷6g,生姜1片。

主治:

胃腸型感冒,消化不良,急性胃炎,疑似心肌炎,心肌炎恢復期。

指征:

凡外感表證兼宿食積滯,納呆,口臭,嘔吐,呃逆,大便干結,胸悶憋氣,胸脅滿悶,腹脹,舌紅苔黃膩或花剝者,均可使用。

體會:

本方具和中清熱,兼以解表之功,凡積滯內停,升降失和,氣機不暢或兼時邪外感者,用之均能取效。對疑似心肌炎和心肌炎恢復期以胸脅滿悶、憋氣為主要癥狀者,療效尤為顯著。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山县| 仁寿县| 西安市| 崇明县| 康保县| 霍林郭勒市| 宣恩县| 泸水县| 武宁县| 宜兴市| 海南省| 汝阳县| 错那县| 临城县| 洛隆县| 呼伦贝尔市| 镇原县| 南皮县| 仁寿县| 平安县| 平湖市| 临沧市| 宜良县| 天全县| 古交市| 宝鸡市| 建宁县| 高清| 绥棱县| 南汇区| 大英县| 天峻县| 康乐县| 彰武县| 新晃| 龙海市| 洪雅县| 繁昌县| 清远市| 谢通门县| 龙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