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腫瘤與中醫外治法
一、惡性腫瘤概述
惡性腫瘤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2000年全球癌癥死亡人數已經超過700萬大關,占全部死亡人數的12%(在發展中國家占9%,在發達國家占21%)。流行病學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數表明,2008年我國腫瘤登記地區癌癥新發病例近20萬,發病率為299.12/10萬,累積(0~74歲)為22.27%,死亡率為184.67/10萬。全國有腫瘤登記地區,惡性腫瘤發病率居第1位的是肺癌,其次為胃癌、結直腸癌、肝癌和乳腺癌,前10位惡性腫瘤占全部惡性腫瘤的75.94%,已經造成了沉重的社會負擔。目前,腫瘤治療手段主要有手術治療、化學藥物治療、放射治療、生物靶向治療等,其目的都是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二、中醫外治與腫瘤
惡性腫瘤及其合并癥病情多變,牽涉臟腑器官較多,癥狀復雜,外治法在疾病各個階段都可以應用,尤其進入中晚期后,患者多出現疼痛、胸腹水、淋巴結腫大等并發癥,此期中醫多辨證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在治療上往往顧此失彼,困難很大。由于正氣已虛,患者體質較差,常用的軟堅散結、活血破瘀等治療方法及藥物受到一定限制,而外治法則無此禁忌。中藥的局部治療藥效專一,且可靈活調整,一些患者口服湯藥困難,則可以通過中藥灌腸、穴位貼敷等方法使藥物作用于身體,達到治療目的。
三、中醫外治腫瘤領域取得的成果
近年來,中醫外治法在腫瘤相關治療中取得了許多成果。中日友好醫院中西醫結合腫瘤內科在老一代腫瘤專家張代釗教授、李佩文教授帶領下,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在中醫外治腫瘤方面形成特色。尤其是在防治癌性疼痛、惡性胸腹水、化療性周圍神經病變及手足綜合征、放化療性口腔黏膜炎等方面,研制而成特色中藥外用制劑,具有起效快、安全、方便、經濟等特點。
1.痛快消乳膏外敷治療癌性疼痛
中日友好醫院中西醫結合腫瘤科首次針對中重度骨轉移癌痛開展了多中心、前瞻性、隨機、對照臨床研究,審因辨證為“陰瘤阻絡”,建立中醫“消瘤散結”治法,形成痛塊消乳膏外治技術,聯合嗎啡滴定,可有效控制癌痛,疼痛緩解率93.94%,并可減少嗎啡用量、延長疼痛緩解時間,較單純使用嗎啡組有明顯優勢。將嗎啡滴定給藥原則與中醫外治相結合,最大程度消除了癌痛個體化差異和阿片類藥物用量誤差,開拓性地建立了客觀、量化、倫理的中醫癌痛療效評價模式,并首次復制了乳腺癌骨轉移癌痛大鼠模型,從癌性骨痛、骨質破壞、骨轉移腫瘤生長三個方面,闡明了痛塊消乳膏外用中藥治療骨轉移癌痛的作用機理。
2.通絡散洗劑治療周圍神經毒性和手足綜合征
中日友好醫院中西醫結合腫瘤科經過臨床觀察和對中醫外治化療所致周圍神經毒性和手足綜合征的研究,辨證為“寒凝絡阻、毒蘊生瘡”,率先提出“溫經通絡、解毒止痛”治法,獲得同行專家共識,創建通絡散洗劑外治技術,疼痛緩解率88.06%,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解決了長期以來國內外腫瘤臨床對此種疼痛缺乏有效治療的難題。同時建立化療藥物神經毒性疼痛動物模型,發現中藥淫羊藿、老鸛草等外用可保護背根神經節、改善神經傳導速度、降低P物質表達,從而促進表皮神經纖維再生。
3.實脾消水膏外敷治療惡性胸腹腔積液
中日友好醫院中西醫結合腫瘤科經過十余年的臨床觀察,參閱中醫經典與國內外文獻,并經過臨床實踐反復驗證,最終得出治療惡性胸腹腔積液的有效治療原則——益氣消飲,溫陽化瘀。這打破了以往以健脾利水為主要治則治療惡性胸腹腔積液的思路和方法,開辟了惡性胸腹積液治療的新途徑,形成了中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疑難并發癥治療的關鍵技術。惡性胸腹腔積液是晚期惡性腫瘤的常見合并癥,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常規胸腹腔穿刺引流、利尿、全身及腔內化療的療效有限,毒副反應較大,中晚期腫瘤患者無法耐受。中藥外治技術具有簡、便、效、廉的特點,很好地開辟了惡性胸腹腔積液的治療新途徑。中日友好醫院中西醫結合腫瘤科系統、深入地研究了中藥外治惡性胸腹積液的作用機制。基礎研究證實,中藥實脾消水膏外用對多種小鼠腹水癌有明顯抑制作用,并通過體外透皮吸收和體內透皮吸收實驗,測定中藥消水膏多種有效成分可以透皮吸收,從而達到抑瘤、消水、調節免疫的作用。課題組在國內率先復制成功了肺癌胸膜轉移模型,進一步證明了該藥的作用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