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臨床診療指南釋義·皮膚病分冊
- 宋坪 楊志波主編
- 1986字
- 2020-06-24 16:24:47
3 診斷
3.1 臨床癥狀
暴露部位如顏面部、前臂伸側、手指背部以及易摩擦部位如頸部、腰腹部 (束腰帶部)、骶尾部好發。
白斑形態不一、大小不等,白斑處沒有鱗屑、皮膚萎縮或其他皮損改變。患處毛發可以正常或因失去色素而變白。進展期白斑邊界模糊不清,白斑向正常皮膚移行;穩定期白斑境界清楚,有的邊緣部色素反而增加,有的白斑中可見到殘留的正常皮島或色素沉著斑。少數患者白斑可以泛發全身。
本病多無自覺癥狀,個別患者在發病前或發病時以及皮損進展期,局部可有輕度瘙癢或不適感。由于皮損處缺少黑素的保護,遇到陽光暴曬刺激后,容易出現潮紅、疼痛、瘙癢等日光性皮炎樣損害,在進展期可以促使皮損發展。
3.2 臨床分型
白駁風分為二型、二類、二期。
3.2.1 二型
尋常型:①局限性:單發或多發白斑,局限于某一部位。②散在性:散在、多發白斑,常呈對稱分布。③泛發性:多由散在性發展而來,白斑多相互融合成不規則大片,有時僅殘留小片島嶼狀正常膚色。④肢端性:白斑初發于人體的肢端,而且主要分布在這些部位。
節段型:白斑為一片或數片,沿某一皮神經節段支配的皮膚區域走向分布,一般為單側。
3.2.2 二類
完全性白斑:白斑為純白或瓷白色,白斑中沒有色素再生現象,白斑組織內黑素細胞消失或功能完全喪失,對二羥苯丙氨酸 (多巴)反應陰性。
不完全性白斑:白斑脫色不完全,白斑中可見色素點,白斑組織內黑素細胞數目減少或功能損傷,對二羥苯丙氨酸反應陽性。
3.2.3 二期
進展期:白斑增多,原有白斑逐漸向正常皮膚移行、擴大,境界模糊不清,易發同形反應。
穩定期:白斑停止發展,境界清楚,白斑邊緣色素加深,沒有新的白斑出現。
釋義
●白癜風被認為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發展的疾病。根據白癜風的病因、有關實驗指標并結合白斑的形態、部位、分布范圍和治療反應,白癜風可分為兩型、兩類、兩期。在進展期,白斑增多,原有白斑逐漸向正常皮膚移行、擴大,境界模糊不清,容易產生同型反應并加重病情。在穩定期,白斑停止發展,境界邊緣色素加深。
●白癜風一般無自覺不適。少數病例在發病之前或同時,以及白斑發展蔓延時局部有癢感。患處暴曬日光后,特別是淺色膚種人易出現潮紅、疼痛、癢,甚至起皰。有的患者甚至陰天在戶外短時間暴露也可以出現上述癥狀。
●白癲風病程經過緩慢,多發于青少年,持續十余年或數十年,常在暴曬、精神創傷、急性疾病或手術等嚴重的應激狀態下迅速擴散,也可緩慢進展或間歇性發展,或長期穩定不變,或有一部分先在患部出現一些色素沉著的斑點,以后逐漸增多和擴大,而緩慢恢復正常的膚色。完全自愈者較少,亦有不少愈后復發者。
●全身任何部位的皮膚均可發生白斑,損害之初皮膚顏色減退、變白。初期多為指甲至錢幣大,近似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也有起病時即為點狀減色斑、境界多明顯。有的邊緣繞以色素帶。在少數情況下白斑中混有毛囊性點狀色素增強,后者可增多、擴大并相互融合成島嶼狀。白斑處除色素脫失外,患處沒有萎縮或脫屑等變化。白斑上毛發可失去色素以至完全變白,亦有毛發歷久不變者。
3.3 鑒別診斷
3.3.1 貧血痣
貧血痣是先天血管功能異常所致的淺白色斑,用力摩擦時由于血管擴張,正常皮膚發紅,但白斑區無變化。
3.3.2 無色素痣
無色素痣多出生時存在,為局限性淺白斑,邊緣常不甚清楚,數目多為單發。
3.3.3 老年性白斑
老年性白斑數目不等,為綠豆大小白色斑點,直徑不超1cm,較正常皮膚稍凹陷,邊緣清楚,好發于軀干及四肢。常在40歲后出現,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多。
3.3.4 單純糠疹
單純糠疹好發于青少年面部,為圓形或橢圓形色素減退斑,上覆少量細小鱗屑。
3.3.5 花斑癬
花斑癬由糠秕孢子菌在皮膚上異常增殖所致。好發于頸、上胸及背部,為圓形或類圓形淡白或淡褐色斑疹,與正常皮膚邊界不甚清楚。病損部位有少量細糠狀脫屑。入冬消失或減輕。
釋義
●貧血痣:是一種先天性減色斑,多在出生時即已存在,終生不變。摩擦患部時周圍皮膚充血而白斑處依然如故。
●無色素痣:出生時或出生后不久發病,損害往往沿神經節段分布,表現為局限性或泛發性減色斑,境界模糊,邊緣多呈鋸齒狀,周圍幾乎無色素增殖暈,有時其內混有淡褐色粟粒至扁豆大雀斑樣斑點,感覺正常,持續終生不變。
●老年性白斑:是一種老年性退化現象,是由于皮膚中的多巴陽性黑素細胞數目減少所致。其白斑境界鮮明,多為針頭至綠豆大,個別亦可達到指甲片大,呈圓形或橢圓形,數個至數百個不等。白斑處皮膚稍凹陷,邊緣無色素增多現象。以白斑處皮膚稍凹為特點,結合年齡、部位,易與白癜風相鑒別。
●單純糠疹:好發于青少年面部,為圓形或橢圓形色素減退斑,白斑周圍無色素沉著,表面附以極微細之糠狀鱗屑,可自然痊愈。可與白駁風相鑒別。
●花斑癬:皮損為黃豆、綠豆大小的圓形、長圓形,大小相似的淡白色斑片,多發于胸前、軀干等多汗部位,表面覆以極微細鱗屑,鱗屑中可查見菌絲和孢子。
●炎癥后色素減退斑:有原發疾病,如濕疹、皮炎、銀屑病等,色素減退局限在原發疾病皮損部位,一般為暫時性,能自行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