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張耀醫學新悟
  • 張耀 張一琳
  • 6623字
  • 2019-12-27 17:42:40

專 病 論 治

冠 心 病

冠心?。–AD)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造成冠狀動脈管腔狹窄或堵塞,引起相應部位心肌缺血或梗死,使心肌供血不足或血液供應中斷而引發的一系列病癥,屬于中醫“厥心痛”“胸痹”“真心痛”等范疇。早在兩千多年以前的《黃帝內經》中已有類似冠心病心絞痛癥狀的描述,并認為“心痛”是因“血脈瘀阻”所致。

一、病因病機

膳食結構不合理,飲食不節,嗜食肥甘厚味,飲酒過度,傷脾聚濕為痰,痰聚日久化為濁毒,阻滯脈絡,導致氣滯血瘀;情志失調,導致氣血瘀滯;痰瘀交阻,導致心之絡脈痹阻;運動不足或年老氣血陰陽衰微,如氣虛推動無力,導致血液瘀滯;痰濁和瘀血既是病理產物,又是致病因素,同屬邪毒;痰瘀日久則生熱釀毒,濁毒留滯或阻塞脈道,在情緒刺激、劇烈運動、酗酒、過冷過熱刺激等因素刺激下導致脈道收縮、痙攣引發胸悶、憋氣、胸痛,彌漫性痙攣可致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現代醫學認為,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高脂血癥、高黏血癥、高凝血癥、高血壓(心肌肥厚)、高血糖(對血管、神經產生彌漫性破壞)、高尿酸血癥、肥胖(心肌肥厚、心臟負荷加大,心跳加快)、高齡(動脈硬化、瓣膜鈣化)、吸煙、飲酒、精神因素、體力活動減少等多種因素作用下,導致血管內膜損傷,血液中的脂質成分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三酰甘油、血小板容易沉積在血管壁,逐漸演變為動脈硬化和斑塊,引起血管管腔狹窄、栓塞、鈣化,造成心肌供血不足而發生心肌缺血。引發冠心病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穩定斑塊(硬斑塊),可致心肌缺血、心絞痛等,一般不突發心肌梗死;另一種是不穩定斑塊(軟斑塊),也稱易損斑塊,容易破裂形成血栓,沒有先兆的突發性心絞痛、突發性心肌梗死就是這些易損斑塊引發的。前者引發的疾病特點可以形容為“痛而不死”,后者引發的疾病特點則是“死而不痛”。由此可見,易損斑塊遇到不良誘因就會破裂,導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阻塞血管,發生心肌梗死。

新的研究發現,冠狀動脈微血管病變導致的心肌缺血是心血管疾病的基礎。心臟大血管只占5%,心臟微血管占95%。一般心臟大血管出現病變,微血管也有病變,各占50%。所以,心臟大血管、小血管和微血管均可發生缺血或梗死。大血管堵塞后,微血管會立即工作,大血管無狹窄而微血管仍然會缺血或梗死而致微血管性心絞痛(MVA),臨床約60%的女性冠心病患者多為心臟微血管病變。血管內皮和平滑肌功能不全、不適當的交感神經緊張、微血管粥樣硬化和炎癥等可引發微血管病變。微血管與心肌細胞直接相連,所以高血壓最易引起心肌細胞增大,導致心肌增厚,引發微血管病變;糖尿病與肥胖患者最易導致微血管損害與舒縮障礙;行支架安裝或檢測時,微血管局部脫落的微血栓可當即堵塞微血管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應高度警惕。

非冠心病、前期冠心病或冠狀動脈硬化患者均可出現冠狀動脈痙攣,表現為不典型胸悶、憋氣、短氣、心律失常、心絞痛,大面積痙攣可致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此外,與冠狀動脈微循環障礙癥狀類似的冠狀靜脈狹窄也可引發心絞痛,其表現為典型的缺血發作。盡管冠狀動脈無顯著狹窄,但血流極其緩慢,多由冠狀靜脈狹窄(或擴張)使冠狀動脈血流減少所致。

二、診斷

1.望診

面色:面色過度紅光滿面,表明患者可能性情急躁、容易上火,存在潛在心血管病的風險。

印堂:印堂過紅、印堂凹陷、印堂青黑、印堂發黃、印堂有川字(山根)紋,多存在心血管病風險。

耳郭:耳朵局部血管過于充盈、擴張,可見圓圈狀、條段樣改變,外耳道多毛,常見于心肺功能異常。耳垂出現皺褶—弗蘭克征(Frank Syndrome),多為腎虛(雄激素下降)、動脈硬化造成耳垂肌肉組織血液供應減少。

眼睛:角膜老年環,為脂質沉積、動脈硬化所致。

黃素瘤:眼瞼、全身皮膚及關節處出現黃素瘤,為血液黏稠、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

2.臨床表現

(1)胸悶、氣短、活動時加重。胸部壓迫窒息感、悶脹感、緊縮感,以壓榨性疼痛最為常見,行走、用力或爬樓時加重,每次持續時間不超過15分鐘,休息后可自行緩解,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數分鐘后緩解。

(2)心前區壓榨樣、緊縮樣疼痛、悶痛超過20分鐘,含服硝酸甘油無效,并出現面色蒼白、手足濕冷、大汗淋漓、脈沉細弱、血壓下降、瀕死感、腹痛、惡心嘔吐、乏力甚至暈厥等癥狀,排除了膽絞痛、壞死性胰腺炎后基本可以確定是心肌梗死。55%的心肌梗死有以下先兆癥狀:①食管中部火辣辣痛。②咽部發堵、辣痛。③左右側牙、面頰或下頜骨痛(前降支梗死)。④胃脘灼熱、燒心、鈍痛、悶痛(心肌下壁梗死)。⑤左側心前區不適,有壓榨感、緊縮感,或疼痛,或頻發心絞痛。⑥左后背痛。⑦左頸、左肩或左上肢內側痛(或右側肩背痛)、左髂窩痛。⑧夜間莫名其妙發生胸悶、胸堵、氣短、憋醒或很快緩解的氣短、疲勞;突然一身大汗、臉色煞白;渾身不舒服,特別難受,靜息時心絞痛。出現上述癥狀可能在24~48小時發生心肌梗死。⑨出現撲克臉是心肌梗死的早期表現。

(3)無痛性心肌梗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因自主神經缺血受損,痛覺傳導緩慢甚至痛覺喪失,患者發生心肌梗死時根本感覺不到疼痛,可能只出現輕微不適感,這就是“無痛性心肌梗死”,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心臟喪失調節功能,糖尿病合并冠狀動脈病變往往累及多級血管,其病變范圍廣,心肌缺血、損傷和壞死較一般患者嚴重,心肌梗死并發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猝死的發生率大大高于一般心肌梗死的患者。高糖化血紅蛋白、高血脂、餐后高血糖與無痛性心肌梗死密切關聯?;颊叱霈F上腹及胸背部不適、憋悶或沉重感、氣短、乏力、失眠、嗓子發緊、呼吸困難、血糖失控、嘔吐、心力衰竭、神志不清或意識喪失、血壓下降等癥狀時,要高度警惕,以免錯失治療時機。

(4)微血管性心絞痛(MVA):表現為胸悶、胸痛持續時間較長,胸悶、胸痛會因工作負荷增加和精神創傷而誘發,也可在靜息狀態下發生,胸痛程度與心肌缺血變化不一致。可以是一個獨立的病變,也可能是附加于阻塞性冠心病或心肌病的合并病變,常合并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嚴重者預后不良。

(5)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肥厚性心肌病、X綜合征可致胸痛。嚴重主動脈瓣狹窄或關閉不全、風濕性冠脈炎、大動脈炎、梅毒性主動脈炎可致冠脈口狹窄、閉塞而引起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甚至猝死。不伴冠脈阻塞的胸痛可有多種病因,包括非心源性胸痛(如胃-食管反流、頸心綜合征、膽心綜合征)、心源性非缺血性胸痛(如心包炎)、冠脈痙攣、肋間神經痛、肋軟骨炎、心臟神經癥,臨床應注意鑒別。

3.檢測 心電圖、心電圖負荷試驗、心肌標記物、放射線核素檢測、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超聲心動圖、冠脈造影可明確診斷。心肌核素顯像、心臟四維彩超可診斷冠狀動脈小血管、微血管病變。冠狀靜脈竇造影可檢測冠狀靜脈情況。

三、辨證論治

冠心病的形成,痰濁瘀血蘊積是始動因素,痰濁留滯阻塞脈道是本病的關鍵環節,氣虛推動無力又加重痰濁瘀血留滯。通常按以下3型論治。

1.氣虛血瘀型

癥狀:初期表現為胸悶、不舒服、上不來氣(善太息),繼而出現胸部憋悶或疼痛不適、活動或勞累后加重,或半夜常心慌、憋氣、有瀕死感。伴見疲乏無力、頭暈心慌、氣短懶言、入睡困難或早醒,面色淡或晦黯,舌質黯淡或見瘀斑瘀點,舌下靜脈曲張,苔薄白,脈弦緩或細澀。

治法:補益心氣,活血化瘀。

處方:紅參10g,紅景天15g,沙棘15g,淫羊藿15g,葛根30g,山楂30g,川芎30g,丹參30g,赤芍20g,薤白15g,三七粉(沖服)2g,郁金15g,延胡索10g。

2.氣滯血瘀型

癥狀:胸部憋悶刺痛,胸脅脹痛,噯氣頻頻,唇舌發紺。舌色紫黯,舌邊有瘀點瘀斑,舌下脈曲張。脈沉弦或沉澀。

治法:理氣寬胸,活血化瘀。

處方:柴胡15g,赤芍30g,枳殼15g,丹參30g,姜黃15g,降香15g,蘇木10g,葛根30g,山楂30g,川芎15g,三七粉(沖服)3g,甘草3g。

3.痰濁阻滯型

癥狀:形體肥胖,胸脅脹悶刺痛,頭暈肢體困重,脘痞腹脹,口苦、口干、口臭,大便秘結,溲赤不利。舌質紫黯,舌苔黃膩,脈弦滑數。

治法:化痰降濁,通瘀散結。

處方:法半夏10g,茯苓10g,澤瀉15g,薤白15g,丹參30g,姜黃15g,決明子15g,赤芍30g,葛根30g,山楂30g,川芎15g,水蛭5g。肥胖,加荷葉20g。

附注:心脈瘀阻與心氣不足有關,心氣推動心脈運行,心氣不足則推動無力,血行不暢,引起心血瘀阻,從而發生“心痛”。人參、沙棘、紅景天、淫羊藿補益心氣,并有抗心肌缺血、治療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作用。淫羊藿,《神農本草經》謂其“益氣力,強志”,有增加冠脈流量、擴張血管的作用。本病由于血小板黏附、聚集,血栓形成,微循環障礙,動脈內膜損傷、增厚,脂質沉積、血管狹窄等病理改變,皆可影響血液正常運行。水蛭活血化瘀。丹參入心包絡而破瘀,《名醫別錄》言其“養血,去心腹痼疾結氣”。赤芍清熱涼血化瘀,與三七、山楂、川芎共奏活血化瘀止痛之功。降香、蘇木、郁金、姜黃行血破滯。上述活血化瘀藥具有增加冠脈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改善微循環、降低心率和心肌耗氧量的作用。葛根擴張冠狀血管,有β受體阻滯作用。薤白通陽豁痰,行氣導滯,能抑制動脈粥樣硬化和抑制血小板聚集,有鈣離子拮抗作用。法半夏、茯苓、澤瀉、荷葉、決明子化痰散結,升陽利濕,消脂減肥。現代藥理研究顯示,澤瀉含有三萜類化合物,能影響脂肪分解,使合成膽固醇的原料減少,具有降血脂、防動脈粥樣硬化和脂肪肝作用。半夏可阻止或延緩高脂血癥的形成,對降低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有顯著作用。延胡索辛散溫通,有活血行氣作用,對全身諸痛止痛效果顯著,對冠心病心絞痛也有較好的效果。《雷公炮炙論》云:“心痛欲死,速覓延胡?!爆F代藥理研究亦證明,延胡索總堿的鎮痛效價為嗎啡的40%,延胡索總堿中又以延胡索乙素鎮痛作用最強。上列各方有補益心氣、活血化瘀、化痰降濁、理氣寬胸散結之功效,且具有增加冠脈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心肌耗氧量、保護心肌、調整血壓、改善心功能作用。

此外,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現的心源性休克,屬于中醫“心脫”的范疇,是因瘀血阻滯心之脈絡發展到嚴重程度的外在表現。由于瘀血阻滯,心失所養,使心主血脈、主神志功能不足,進而五臟功能受損、氣血運行障礙、陰陽之氣不相順接、氣機逆亂,甚則陰陽離決。其臨床表現為白(面色蒼白)、冷(手足濕冷、出汗)、弱(脈沉細弱無力)、降(血壓下降)、昏厥等,治則應以回陽救逆、活血固脫為主,可用四逆湯與血府逐瘀湯化裁加減。用人參大補元氣以扶正氣之虛極;附子、肉桂、甘草壯元陽以救陽氣之亡;川芎、三七、丹參活血化瘀,能使氣血通暢?,F代藥理研究表明,人參可增強心肌抗缺氧能力,附子中的烏頭堿有很強的強心作用,活血藥有抑制凝血、促進纖溶、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作用。陰陽離決者,酌情選用蘇合香、麝香等開竅醒神。通過治療,在整體上能改善微循環血供,增強心肌營養,盡力減少栓塞造成的壞死面積。

急性心肌梗死后期出現心力衰竭,屬于中醫“心水”的范疇。多因正氣已虛、心失所養、痰瘀閉阻而成。若病情危重或治療失度,則心陽虧損,水氣上凌心肺,導致心水形成。故心水病機屬氣虛血瘀,陽虛水泛,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腎。早期表現為心、肺氣虛為主或兼陽虛,該階段雖無水腫,但可有飲停心下的癥狀,如心悸氣短、納呆、神疲乏力、自汗,舌淡胖有齒痕,脈沉細弱。治療應補益心氣、養心寧神,用保元湯和生脈散化裁。一般用人參、黃芪、肉桂、淫羊藿、炙甘草益氣溫陽,麥冬、五味子、山萸肉斂陰生津,發展到中期出現陽虛水泛癥,表現為心悸氣短、肢體水腫、少尿,應溫陽利水,用真武湯合五苓散,溫補脾腎、利水逐瘀。

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復期,心律失常也較多見,可見陣發室性期前收縮或房室傳導阻滯,由于癥狀明顯,常使患者情緒緊張,影響病情恢復。中醫認為心律失常多以本虛為主,病位在心,因虛致病,累及肺、脾、腎,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運行不暢而致心脈痹阻不暢,遂使心脈失常。如心悸伴氣短乏力、胸悶痛、形寒肢冷者屬心陽不振,舌多淡胖,苔薄白,脈沉遲或結代。治應溫補心陽、安神定悸,可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加減。如出現心悸心痛,痛有定處,面紫唇青,舌質紫黯或有瘀斑瘀點,脈結代者,為心血瘀阻,用血府逐瘀湯化裁。

四、急救處理

出現心絞痛時首先放松心情,采取靠背坐或俯坐的最佳體位(平躺或站立時肌肉收縮會加重心臟負荷),立即含服速效救心丸或復方丹參滴丸,重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1mg,心絞痛患者會立即緩解,未緩解者5分鐘后再含服1次,最多不超過2次。含服硝酸甘油5分鐘后未緩解,或有瀕死感、出大汗則為心肌梗死,立即針刺或掐壓至陽、內關、心俞等穴位,并立即撥打急救電話,不能再服硝酸甘油;無消化道潰瘍及出血傾向者,嚼服腸溶阿司匹林200~300mg。在急性窗口期3~6小時(最遲不超過12小時)行血栓抽吸術或安支架,以免引起心力衰竭、心肌壞死、休克、猝死。心跳、呼吸驟停者,立即進行心肺復蘇。

五、預防與調護

冠心病心肌梗死無論進行血栓抽吸、安裝支架還是搭橋,都只是治標不治本,因為安放支架或搭橋的血管還會繼續硬化長斑塊,還會再次狹窄堵塞。所以調整生活方式,做到合理飲食、適量運動、調適心態才是治本之策。

1.情緒和血管關系非常密切,緊張、負荷、張力、壓力、刺激、驚嚇等情緒應激反應使體內交感神經、腎上腺系統激活,導致兒茶酚胺、腎上腺素、皮質醇及升糖激素分泌增多,引起脂質代謝紊亂,促凝物質和收縮血管物質釋放而刺激、收縮、損傷血管,使血管痙攣,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心輸出量增加,形成血栓或斑塊破裂,堵塞血管引起胸痛、心肌梗死,嚴重者可致心律失常甚至室顫,或爆裂血管而猝死。要避免情緒激動、大喜大悲,保持情緒穩定。每天可進行深呼吸、跳廣場舞、聽舒緩音樂、賞花等,能降低負荷和壓力,拉長反射弧,降低兒茶酚胺和腎上腺素分泌,改善心血管的功能,避免血管痙攣、血壓升高引起血管斑塊破裂,誘發心肌梗死。

2.注意調節寒溫,避免過冷過熱。冬季寒冷會導致血管收縮,并刺激交感神經系統,使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水平升高,導致心臟興奮性增加,外周循環阻力增加,引起心率增快、心臟負擔加重;冬季寒冷,纖維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Ⅶ等促血栓物質活性增強,會導致血管內皮損傷,促進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引發心肌梗死。氣溫下降不要冬泳或冷水洗臉,夏季不吃冰凍食物及飲品,以避免血管痙攣、收縮導致血壓升高或血管斑塊脫落引起心肌梗死。

此外,冬季日照不足,維生素D合成較少,維生素D影響心肌的收縮功能,調節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和炎癥反應。應多曬太陽,增加維生素D的合成和儲存,減少患高血壓、糖尿病、血管病和心力衰竭的風險。夏季注意降溫??崾铍y耐,大量出汗會致血容量減少、血液黏稠、血管擴張、血壓下降,易致動脈硬化斑塊加重或破裂,發生血栓、心肌梗死。

3.清淡飲食,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飲食,避免暴飲暴食,應戒煙限酒。

4.一般人群葉酸缺乏會引起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增加心腦血管病發病率,補充含葉酸及鎂類食物可以有效保護心腦血管,補充富含谷維素的玉米類食物可解除血管緊張。

5.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血黏度及血尿酸。

6.注意大氣環境,避免空氣污染。吸入的煙霧、PM2.5等細顆粒物污染物會從肺泡直接進入血管,損傷血管內皮,激發血管炎癥反應,增快心率,升高血壓,導致血液高凝狀態,明顯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心肌梗死的風險。研究顯示,如果吸入10μg/mm3顆粒物,心臟病患者的死亡率會上升20%。

7.控制牙周炎。牙周炎患者的牙齦、齒縫寄生有牙齦卟啉單胞菌(厭氧菌),此菌從口腔創面及牙周袋進入血液,損傷血管內皮,使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可能導致心肌梗死、腦梗死或感染性心內膜炎。所以要經常潔齒并修復缺牙,常食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以維持牙齦黏膜的完整性,促進黏膜修復。

8.堅持運動,避免劇烈運動。體力活動可改善血管內皮功能,調節血管緊張功能,降低交感神經活性,有利于降低血壓。運動時肌肉收縮,對血液有擠壓作用,可滿足全身組織器官供血供氧,長期不動影響血流運行,還使血中水分減少,可致血漿減少15%~20%,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既不利于全身組織的營養與修復,更易產生血栓,誘發或加重心肌梗死。運動康復鍛煉能增加心肺工作效率,增強心肌收縮力,修復心肌細胞,增加冠狀動脈血流,從而改善患者的心臟功能,促進側支循環形成,發揮抗心肌缺血效應;運動能改善血管內皮功能,調節血管緊張功能,降低交感神經活性,有利于心血管健康;運動康復鍛煉能調節血脂,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延緩動脈硬化的進展,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防止血壓升高;運動能增加胰島素敏感性,調節血糖,減少血小板聚集,增加纖溶性,減少心肌梗死和腦梗死概率,降低心血管病病死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国县| 武定县| 库尔勒市| 弥勒县| 观塘区| 宣武区| 左权县| 宣武区| 于田县| 赤水市| 福州市| 乐平市| 乌拉特中旗| 民权县| 泸西县| 崇阳县| 黄梅县| 湖北省| 大姚县| 定襄县| 卢氏县| 乃东县| 长寿区| 阿克苏市| 武威市| 五常市| 林芝县| 新津县| 华宁县| 临高县| 静安区| 夏邑县| 营山县| 遂川县| 黔江区| 宁陵县| 稻城县| 锡林浩特市| 城口县| 海兴县| 邵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