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耀醫學新悟
- 張耀 張一琳
- 4342字
- 2019-12-27 17:42:40
高 血 壓
高血壓是一種古老的疾病,據考古發現,類似高血壓的相關記載至少有5000年的歷史。2000多年以前的《黃帝內經》即有類似高血壓的記載,但高血壓在我國真正成為廣泛流行的疾病則始于20世紀80年代。
高血壓是一種“無癥狀”的疾病,又是一個危險的“無形無聲的殺手”。血壓變化是心血管疾病的晴雨表。高血壓是導致腦卒中、心肌肥厚(心肌纖維化)、心臟擴大、心力衰竭、腎衰竭、腦動脈瘤、主動脈瘤及主動脈夾層血腫等各種心腦血管病的主要病因,也是各類心腦血管病、慢性腎病的常見誘因和癥狀之一。在老年人中,它常和冠心病相伴而行,為人類致死的重要疾病之一。本病屬于中醫“眩暈”“肝陽頭痛”等范疇。
一、病因病機
形成高血壓的決定因素是生活行為方式不當,如嗜食肥甘厚味、運動不足、長期緊張焦慮、吸煙、飲酒等。飲食肥甘厚味,過食醇酒、咸味(《黃帝內經》云:“故咸者,脈弦也。”),運動不足,勞倦耗損元氣,易傷脾胃而使中氣不足,脾氣不能運化水濕,遂生痰濁,見氣虛夾痰上擾而眩暈;情志不舒、精神緊張,引起肝郁化火、肝陽偏亢,血熱隨氣火上升之眩暈;先天不足,后天失養,或因年老體衰,用腦過度而傷陰、傷精,以致陰精受損,則肝腎陰虛而眩暈。
現代醫學認為,高血壓與以下因素相關。
1.高血壓是一種由遺傳多基因和環境多種危險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全身性疾病。
2.我國學者最新研究發現,中國的高血壓75%是H型高血壓,即高血壓合并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同型半胱氨酸是氨基酸代謝的中間產物,可直接損傷血管內皮、激發血管炎癥反應,促進血管硬化和血壓升高,還可激活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引發中風。高血壓合并同型半胱氨酸發生腦卒中的概率是正常人的12~28倍。
3.攝鹽過多或鹽敏感,增加交感神經活性,導致動脈彈性異常,加重動脈粥樣硬化進展,引起血壓波動。
4.腎病多伴有高血壓,腎病患者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失衡,血壓會隨之升高。腎動脈狹窄、腎上腺腫瘤或增生如嗜鉻細胞瘤、庫欣(Cushing)綜合征等可引起繼發性高血壓。血壓升高反過來又損害腎功能,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在年輕高血壓患者即開始,所以,高血壓是腎小動脈硬化的主要致病原因和促進因素。
5.內分泌疾病可以繼發高血壓。例如垂體生長激素瘤可繼發肢端肥大和高血壓;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垂體瘤可繼發皮質醇增多癥和高血壓;部分甲狀腺疾病(甲亢或甲減)可伴發高血壓等。
6.肥胖特別是內臟肥胖,由于腹腔脂肪釋放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這些激素會使血容量增多,致血管壓力及阻力增加、彈性減少而引起高血壓。肥胖引起的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會使患者長期出現低氧血癥,血壓也會升高。
二、診斷
血液在血管里流動時會對血管壁產生壓力,這就是血壓,它包括收縮壓(心臟在收縮時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和舒張壓(心臟在舒張時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
1.正常血壓和高血壓的劃分。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規定是:成年人收縮壓<140mmHg且舒張壓<90mmHg為正常血壓;收縮壓≥140mmHg且(或)舒張壓≥90mmHg為高血壓。下肢血壓通常比上肢高20mmHg。
2.一般收縮壓每增加20mmHg,舒張壓每增加10mmHg,血壓增高1級。
3.兒童血壓正常值(13歲以內):收縮壓=年齡×2+80mmHg,舒張壓=收縮壓的1/3~1/2。一般新生兒>90/60mmHg、嬰幼兒>100/60mmHg、學齡前兒童>110/70mmHg、學齡期兒童>110/80mmHg、13歲以上少年>130/90mmHg則為高血壓。
4.收縮壓≥160mmHg且舒張壓<85mmHg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收縮壓高易致動脈內膜損傷,促進血栓及動脈硬化形成。50~60歲,舒張壓開始下降,反映了動脈的漸進性硬化,心搏無力。但老年人的高收縮壓,尤其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是心血管和腦卒中事件及腎功能進行性惡化的主要風險因素。
5.高血壓急癥或高血壓危象
(1)血壓:收縮壓可達200mmHg以上,舒張壓≥130~140mmHg。
(2)眼底:眼底所見有出血、滲出物、視神經乳頭水腫。
(3)神經狀態:頭痛、意識模糊、嗜睡、木僵、視力喪失、癲癇發作、昏迷、局灶體征。
(4)心臟:心尖搏動顯著、心臟大,可有充血性心力衰竭。
(5)腎:少尿,尿常規檢測可見蛋白、紅細胞、顆粒管型。
(6)胃腸:惡心、嘔吐。
三、辨證論治
1.肝郁化火、肝陽上亢型
癥狀:頭暈或兼脹痛,易煩躁,少寐多夢或有耳鳴,或兼項強,舌紅,苔薄黃,脈弦數。
治法:疏郁平肝,瀉熱鎮陽。
處方:天麻10g,鉤藤30g,桑寄生15g,黃芩15g,青葙子10g,羅布麻10g,決明子15g,葛根30g,丹參30g,白芍30g,梔子15g,川牛膝15g。如兼苔膩、口不渴,此為熱中夾濕,可加澤瀉、車前子以利濕熱。
2.陰血虧虛、肝火旺盛型
癥狀:頭暈頭痛,時輕時重,或有煩急少寐,或兼頭熱足涼,下肢酸。舌紅,少津少苔,脈弦細。
治法:養血平肝,調和沖任。
處方:黃精30g,白芍20g,決明子15g,夏枯草15g,山楂30g,益母草30g,杜仲15g,懷牛膝15g,鉤藤30g,車前子(包)30g,丹參30g。
3.肝腎陰虛,陰虛陽亢型
癥狀:頭暈微脹,頭痛綿綿,伴見腰膝酸軟,或眼花干澀,或口干咽燥。舌黯紅,少苔,脈弦或弦細。
治法:滋陰潛陽。
處方:枸杞子15g,菊花15g,鉤藤30g,決明子15g,白芍30g,黃精30g,牡丹皮15g,珍珠母30g,懷牛膝15g,生地黃30g,葛根30g,杜仲10g。
4.氣虛夾痰,上擾清竅型
癥狀:眩暈,頭昏不爽,記憶減退,脘悶多寐,或有心胸憋痛,或兼肢端麻木。舌淡苔膩,脈弦緩。
治法:益氣化痰,滋腎平肝。
處方:黨參30g,黃芪30g,法半夏10g,茯苓15g,鉤藤30g,葛根30g,山楂30g,川芎30g,莪術15g,白術15g,天麻10g,珍珠母30g。
附注:臨床對于高血壓病應“病”“癥”結合辨治。對因患者年齡、體質、并發癥的不同,而出現的兼癥或變證,也應給予相應治療,方能取得更好療效。①高血壓多兼有耳聾、耳鳴,屬實熱者為肝膽之火上升,可用柴胡、磁石以解郁潛鎮;屬陰虛者為陰虛之火上炎,可用生地黃、磁石以滋陰潛降。②兼鼻衄者,多屬血熱沸騰,選用白茅根、大黃或三七粉以涼血平肝,降逆止衄。③兼神志昏蒙、頭暈頭痛較甚者屬肝火夾痰上擾清竅,可根據病情輕重選用牛黃清心丸、安宮牛黃丸治之。伴有抽搐、動風現象者酌情選加羚羊角粉、玳瑁粉涼肝息風醒神。④兼眼底出血者,多由陰虛肝熱而致,宜用生地黃、牡丹皮、三七粉養陰涼血,化瘀止血。⑤兼心悸氣短而屬心脈失養,可選用南沙參、黃精、麥冬等益氣養陰。⑥伴有心絞痛者,多為氣血瘀滯不通或夾痰濁阻塞胸陽,可選用瓜蔞、薤白、延胡索、姜黃以宣暢胸陽、理氣化瘀而止痛。⑦腎功能受損者,如持續蛋白尿或尿中見有紅細胞者,此為腎精不固,精氣外泄,可選用芡實、金櫻子、山藥以補腎固精。⑧黃芪補氣升陽,具有降糖、降脂、降壓作用,還可改善冠脈供血,提高免疫功能,常用于高血壓及其合并癥的治療。黃芪用于舒張壓高、脈壓小的患者,不僅能降低舒張壓,還能增大脈壓,并可明顯改變患者氣短乏力、胸悶的癥狀。⑨決明子,《中華本草》謂其“清肝益腎,明目利水通便,主治頭暈頭痛”。藥理研究表明,決明子能降低腎素-血管緊張素水平,有明顯降壓作用。
四、預防與調護
血壓與心腦血管事件的危險始終是連續的,獨立于其他危險因子。高血壓既是心血管病發生的原因,又是心血管病發作的誘因,還是心血管病的表現形式。血壓波動是心血管病的晴雨表,血壓越高、波動越大,發生心肌梗死、主動脈夾層破裂、心力衰竭、腦卒中等致命性事件和腎病的危險就越大。當血壓處于115/75mmHg的正常水平時,這些疾病的風險是最低的。血壓每升高20/10mmHg,死于心臟病和腦卒中的危險就會增加一倍。因此,在高血壓處于正常偏高時,其危害就已開始。若不采取預防措施,隨著年齡增長,動脈硬化狀況加劇,高血壓越來越難以治療。所以,重視“高血壓前期”,及早采取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避免疾病進展。
1.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高血壓(H型高血壓)患者加用葉酸能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心腦血管病的危害。無高血壓的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也可能升高,健康人群也應注意補充富含葉酸的綠葉蔬菜和水果,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綠葉蔬菜如菠菜、蘆筍、茴香及香蕉、獼猴桃、黃豆等食品天然葉酸含量高,是H型高血壓的克星(綠葉蔬菜不宜切碎清洗,不宜高溫烹調,宜生吃,以免破壞葉酸)。
2.鈣有擴張血管、排鈉、降低膽固醇、保護血管的作用,能延緩收縮壓升高。高血壓患者日常飲食應攝入鈣含量高的豆腐、牛奶、黑芝麻、綠葉蔬菜等食物。
3.高血壓伴低鉀者約占1/10,鉀負責肌肉張力,充足的鉀能對抗鈉,故能平衡血壓,降低收縮壓。從飲食中補鉀不會引起血鉀過高,靜脈補鉀易致血鉀過高而致心臟驟停。日常要多吃薯類、黃豆、紅小豆、香蕉、柑橘、冬菇、銀耳、胡蘿卜、綠色蔬菜等含鉀量高的食物。
4.黃豆及其制品中的膽堿能促進脂肪代謝、乳化血脂及斑塊、降低膽固醇、保護血管;銀杏中的黃酮有抗氧化、促進脂肪代謝、降血脂、增加血管彈性、減輕動脈硬化的作用;榛子、花生、紫菜中的鎂元素是心血管疾病的衛士,可保護血管,輔助降壓;蕎麥面中的煙酸能降低三酰甘油,對抗血管老化;血管壁的構造和血管收縮有賴于彈力蛋白,彈力蛋白減少,血管就會硬化,補充足量的蛋白質可增加彈力蛋白,預防血管硬化,減小脈壓。
5.低鹽、低糖、低脂飲食。鹽敏感型高血壓患者要認真控鹽并盡量選擇食用低鈉鹽。
6.堅持有氧運動。體力活動可改善血管內皮功能,調節血管緊張功能,降低交感神經活性,有利于降低血壓。
7.管控好血糖、血脂、尿酸。
8.血壓達標,選擇能逆轉心肌肥厚的降壓藥,能保證腦供血,降低心血管病發生風險。
9.老年人高血壓癥狀不典型,并發癥多,容易誘發心力衰竭、腎衰竭、腦卒中、心肌梗死、脈壓增加、血壓波動大,容易發生晨峰高血壓(易出現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容易出現假性高血壓,臨床要平穩控制清晨血壓,對于改善血壓變異性、減少卒中意義重大。
10.老年人高血壓應注意直立性低血壓,因為血壓也會老齡化。
11.老年人血壓不能降得太低,血壓太低影響大臟器供血。一般65歲左右收縮壓維持在140mmHg左右,80歲以上的患者收縮壓維持在150mmHg左右為宜。
12.長期正確使用降壓藥無效,多為頸部或顱內動脈狹窄,自身升高血壓以調節大腦供血的原因。要排除和緩解動脈狹窄,不能輕易增加降壓藥物。對于腎動脈狹窄所致的難治性高血壓(舒張壓高),應結合運動、控鹽、休息、利尿、支架等綜合措施調治。
13.保持樂觀情緒。緊張、焦慮、壓力、刺激、驚嚇等情緒使體內兒茶酚胺及腎上腺素分泌增多,交感神經興奮,進而刺激、收縮、損傷血管,使血壓升高。
14.天氣寒冷的冬季熱量消耗多,飲食增加,易致水鈉增加,加上出汗減少,導致血容量增加;進食還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使心輸出量增加;冬季寒冷會刺激交感神經系統,使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水平升高,會導致血管內皮損傷,心臟興奮性增加,外周循環阻力增加,引起心率增快、心臟負擔加重和血壓波動;為了保持體溫,全身小血管收縮,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這些因素共同導致冬季血壓升高,所以,冬季應注意保暖并調節降壓藥藥量。
15.夏季由于血管擴張,血壓自然偏低,應根據情況減少或停用降壓藥,但由于夏季出汗多,血黏度增高,容易引發高血壓性心臟病,應注意補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