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乃大藥:行貴禪醫悟語
- 釋行貴
- 869字
- 2020-01-10 10:57:58
付出不求回報,行善莫問功德
歷史上有一個梁武帝,這個人可謂是佛心天子、菩薩皇帝。人家雖然是天子,但屈身向佛,甘心做個苦行頭陀。根據記載,梁武帝晚年修佛時一天只吃一頓飯,肉食一絲不沾,只吃豆類的湯菜和糙米飯,過的生活連尋常老百姓還不如。此外,為了顯示自己對佛祖的虔誠,梁武帝還以舉國之力大肆造寺廟,修佛道。這些錢哪里來的?還不是從老百姓身上搜刮而來的。梁武帝的所作所為搞得百姓苦不堪言,但他自己卻從未意識到,還沾沾自喜,自以為自己已有無上功德。
后來菩提達摩大師(也就是后來在嵩山少林寺面壁參禪的達摩祖師)路過南梁,梁武帝就向達摩祖師請教,說白了就是顯擺,梁武帝問道:“朕即位以來,廣造佛寺,整理經文,超度眾生,可不可以算是有功德呢?”不料達摩直言道:“這算不上什么功德,佛家主張罪福并舍、空有兼忘,反對有為之善。”
從梁武帝的所作所為來看,他完全是一個守持佛教戒律的信徒,怎么達摩說他毫無功德呢?其實,達摩反對的是有為之善。達摩是禪宗的祖師,弘揚的是心法,講究明心見性、見性知佛,不看你做的表面功夫。而梁武帝所行的一切都是有目的的,都來源于自己的法執。法執也是執念,就像有的人貪錢,有的人貪名,其性質都是貪心,而梁武帝貪的就是福德,要求付出必須有回報。大家想想,拿著老百姓的血汗錢來布施,菩薩、佛祖會喜歡嗎?所以,達摩說梁武帝毫無功德。最后梁武帝修佛修得走火入魔,餓死在臺城,成為了千古笑柄。
現在有些人也有這個毛病,自己付出了就要求必須有回報,贈別人一顆棗,自己非要得到一顆梨。這樣帶著功利心去做事情,等于還未邁步就給雙腳帶上了鎖鏈,走起路來能不沉重嗎?要知道,世上很多事并不是付出就會有結果的,難道沒結果我們就不去做了?佛祖讓我們放下,放下什么?放下執念,妄念。我剛得癌癥的時候,也念佛,但目的是為了把自己的病治好。不過我念著念著就明白了,念佛不是為了治病,而是為了讓自己心情平靜,想通了以后,就不會再去想自己的病會不會好了,每天就和菩薩“談心”,當我真放下的時候,癌癥自然好了。所以,對很多事情,只要是對的,付出莫求回報,我們只管做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