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疼痛康復的主要內容
一、疼痛的基本概念
許多疾病都會出現疼痛。疼痛并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疾病過程中出現的癥狀。臨床中,需透過疼痛的癥狀尋找引起疼痛的疾病、治療疾病,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疼痛問題。通常疼痛會為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患者對解決疼痛的需求往往比對引起疼痛的疾病的治療需求更為迫切。另外,疼痛過甚有時會加速其原發疾病的發展,還會引起許多并發癥,使病情變得錯綜復雜。所以,將疼痛從疾病中獨立出來,單獨進行分析和研究,并針對疼痛癥狀進行治療,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1979年,IASP對疼痛的定義是“疼痛是一種不愉快的感覺和情緒上的感受”,這種感受發生在軀體某個部位,令人厭惡和不愉快,是一種負反應。1999年,在維也納召開的第九次世界疼痛大會上,首次提出“疼痛不僅是一種癥狀,也是一種疾患”的概念。疼痛包括兩方面的含義:①痛覺本身:表現為痛苦、不安、焦慮及不愉快。②疼痛為機體帶來的相應反應:即所謂痛反應。痛反應是機體對疼痛刺激所產生的相應反應,如疼痛甚時會出現呼吸急促、肌肉收縮及血壓升高等。
二、疼痛的分類
與疼痛相關的因素很多,不同疾病可顯示不同性質的疼痛,不同部位可發生不同特點的疼痛,而不同組織的疼痛其表現也不同。因此,疼痛的分類應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
(一)根據疼痛的原因分類
1.創傷性疼痛 骨折、關節脫位、急性軟組織損傷、慢性勞損等所致的疼痛。
2.各種急、慢性炎性疾病所致的疼痛 如強直性脊柱炎、肩周炎、腱鞘炎、痛風、硬化性骨髓炎、骨關節炎等所致的疼痛。
3.神經病理性疼痛 中樞或外周的神經組織因病變或損傷引起疼痛,如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該類疼痛有過敏和超敏的特點。
4.癌性疼痛 癌癥患者疼痛的出現可由腫瘤直接壓迫引起,也可由腫瘤導致組織器官出現嚴重病變和損害而表現為疼痛,如炎癥、毀損、潰爛,以及腫瘤患者體質嚴重下降引起的嚴重感染、褥瘡等所致的疼痛。此外,腫瘤治療過程中應用放療、化療及手術等治療方法也可引起嚴重的疼痛。
5.心理性疼痛 精神或心理障礙引起的疼痛,多無確切病變和陽性檢查結果,伴有失眠、多夢、困倦、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
(二)根據疼痛的病程分類
1.急性疼痛 發病急,疼痛短暫或持續,多為急性病變或急性外傷所致。
2.慢性疼痛 發病緩或由急轉緩,持續時間長或間斷發作,見于慢性病變或勞損性病變。
3.短暫性疼痛 呈一過性發作的疼痛,如精神性或神經性疼痛。
(三)根據疼痛的程度分類
1.輕微痛 疼痛和痛反應均輕微,有時與癢、酸麻、沉重等不適感復合存在。
2.甚痛 疼痛較重,痛反應明顯。
3.劇痛 疼痛難忍,痛反應劇烈。
(四)根據疼痛的性質分類
根據疼痛的性質可分為鈍痛、酸痛、脹痛、悶痛、銳痛、刺痛、切割痛、灼痛、刀絞痛等。
(五)根據疼痛的部位分類
1.軀體痛 疼痛在軀干、肢體,其疼痛容易定位,疼痛程度多明顯。
2.內臟痛 疼痛深在內臟器官,定位不易準確,多呈隱痛、脹痛、絞痛或牽拉痛。
3.中樞痛 發生在大腦、腦干及脊髓的疼痛,如腦出血、腦腫瘤、脊髓空洞癥引起的疼痛。
另外,根據疼痛的部位還可分為頭痛、頜面痛、頸項痛、肩痛、背痛、胸痛、上肢痛、腹痛、腰痛、臀部痛、下肢痛等。
三、疼痛康復的對象及任務
臨床上對于有明確原發疾病而易于治療的疼痛,一般在對原發病進行治療的同時疼痛即可緩解和消除。而有些疼痛,與纏綿不愈、反復發作的原發疾病伴發,或疼痛癥狀突出、影響疾病的病理變化,或疼痛慢性持續存在、顯著降低患者的生存質量,這些情況都需要專門針對疼痛癥狀進行處理,而此類疾病就是疼痛康復學科的主要對象。
疼痛康復學科的一些技術方法可對一些慢性頑固性疼痛類疾病進行專門的治療。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截肢后殘端幻肢痛及頑固性頭痛等,經各種針對原發病的治療都難以取得理想的止痛療效時,疼痛康復學科采取神經阻滯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法可使多數患者的疼痛癥狀得到明顯的緩解,從而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疼痛性疾病的治療大致分為以下階段:①治療原發疾病:治療原發疾病,隨著原發疾病的痊愈而使疼痛自然解除。②專門針對疼痛的止痛治療:如口服止痛藥物、封閉、神經阻滯等治療方法。③康復治療:是疼痛治療后期的主要方法,通過物理因子治療及運動療法等,使肌肉及筋膜炎癥消退、痙攣解除、肌力增強,可使疼痛癥狀逐漸減輕。來源于內臟疾病的疼痛,通過生物反饋及運動訓練,調整自主神經功能,解除內臟平滑肌的痙攣,可使內臟痛得到緩解。
從疼痛的發生和治療的方法上看,疼痛的發生涉及機體幾乎全部的器官和組織,很多病理狀態都會導致疼痛癥狀的出現,故疼痛的治療方法涉及疾病治療和康復的多種手段。因此,對疼痛的認識、剖析、診斷、評估、治療及康復涉及基礎醫學學科和臨床學科的方方面面,故從事疼痛康復的醫生和治療師應該具備多學科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診斷疼痛的原發病、認識疼痛的性質、評估疼痛的程度。同時,要精通神經、肌肉、關節的解剖,掌握介入、微創及注射技術,了解心理學知識和心理疏導技能,以便更有效地解除患者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