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紹派傷寒名家醫話精編
- 沈元良
- 480字
- 2020-01-03 16:04:08
問診與十問歌說
古人治病不專于脈而必兼于審證,良有經也。奈何世人不明乎此,往往有病諱而不言,惟以診脈而試醫之能否脈之。而所言偶中,便視為良醫,而傾心付托。其于病之根源,一無所告,藥之與否,亦無所番,惟束手聽命。于醫內循,遂至于死,尚亦不悟,深可悲矣。首創十問歌。一問寒熱二問汗,以辨病變之表里;三問頭身,以辨病位之上下;四問便,以辨臟腑之寒熱虛實;五問飲食,以辨胃氣之盛衰,臟腑之陰陽;六問胸腹,以辨胸腹之有無停邪;七問聾,以辨證之虛實,定病人之死生;八問渴,以辨證型之寒熱;九問、十問是了解病人的脈色與用藥、氣味等。
按: 張氏在臨證時發現有些醫者受“望而知之謂之神”思想的影響,獨以切脈診病,而不重視四診合參。因此,他強調四診診病,特別強調問診的重要性,首創十問歌。認為一些與病證關系極為密切的情況,如生活環境、飲食起居、情緒狀態、某些癥狀等,只有經過問診才能得知。為明確問診的內容使之不致遺漏,提出十問篇,至今廣為傳誦。十問篇簡單、扼要地把問診內容順序等要點概括起來,張氏謂十問者,乃診病之要領、臨證之首務也。明此十問,則大變俱存,而邁出病形情,俱在吾目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