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出納工作的基本依據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以下簡稱《會計法》)是為了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加強經濟管理和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而制定的。《會計法》于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根據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決定》修正;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予以修訂;根據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等十一部法律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出納工作的基本依據(《會計法》中):

第十五條 會計賬簿登記,必須以經過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并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會計賬簿包括總賬、明細賬、日記賬和其他輔助性賬簿。

會計賬簿應當按照連續編號的頁碼順序登記。會計賬簿記錄發生錯誤或者隔頁、缺號、跳行的,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方法更正,并由會計人員和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在更正處蓋章。

第三十七條 會計機構內部應當建立稽核制度。出納人員不得兼任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費用、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以下簡稱《票據法》)對票據行為(包括匯票、本票和支票),保障票據活動中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規范。《票據法》于1995年5月1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根據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的決定》修正。

出納工作的基本依據(《票據法》中):

第七條 票據上的簽章,為簽名、蓋章或者簽名加蓋章。法人和其他使用票據的單位在票據上的簽章,為該法人或者該單位的蓋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權的代理人的簽章。在票據上的簽名,應當為該當事人的本名。

第八條 票據金額以中文大寫和數字同時記載,二者必須一致,二者不一致的,票據無效。

第九條 票據上的記載事項必須符合本法的規定。票據金額、日期、收款人名稱不得更改,更改的票據無效。對票據上的其他記載事項,原記載人可以更改,更改時應當由原記載人簽章證明。

第十條 票據的簽發、取得和轉讓,應當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具有真實的交易關系和債權債務關系。票據的取得,必須給付對價,即應當給付票據雙方當事人認可的相對應的代價。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簡稱《稅收征收管理法》)是為了加強稅收征收管理,規范稅收征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而制定的。《稅收征收管理法》于1992年9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通過,根據1995年2月28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的決定》修正,2001年4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予以修訂,根據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十二部法律的決定》第二次修正,根據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等七部法律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出納工作的基本依據(《稅收征收管理法》中):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第十九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的規定設置賬簿,根據合法、有效憑證記賬,進行核算。

第二十條 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的財務、會計制度或者財務、會計處理辦法和會計核算軟件,應當報送稅務機關備案。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財務、會計制度或者財務、會計處理辦法與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有關稅收的規定抵觸的,依照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有關稅收的規定計算應納稅款、代扣代繳和代收代繳稅款。

第二十一條 稅務機關是發票的主管機關,負責發票印制、領購、開具、取得、保管、繳銷的管理和監督。單位、個人在購銷商品、提供或者接受經營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應當按照規定開具、使用、取得發票。發票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以下簡稱《電子簽名法》)是為了規范電子簽名行為,確立電子簽名的法律效力,維護有關各方的合法權益而制定的。《電子簽名法》于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根據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等六部法律的決定》修正。

出納工作的基本依據(《電子簽名法》中):

第二十七條 電子簽名人知悉電子簽名制作數據已經失密或者可能已經失密未及時告知有關各方、并終止使用電子簽名制作數據,未向電子認證服務提供者提供真實、完整和準確的信息,或者有其他過錯,給電子簽名依賴方、電子認證服務提供者造成損失的,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十一條 電子認證服務提供者不遵守認證業務規則、未妥善保存與認證相關的信息,或者有其他違法行為的,由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吊銷電子認證許可證書,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十年內不得從事電子認證服務。吊銷電子認證許可證書的,應當予以公告并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門。

第三十二條 偽造、冒用、盜用他人的電子簽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三十三條 依照本法負責電子認證服務業監督管理工作的部門的工作人員,不依法履行行政許可、監督管理職責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發票管理辦法》)是為了加強發票管理和財務監督,保障國家稅收收入,維護經濟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而制定的。《發票管理辦法》于1993年12月12日國務院批準、1993年12月23日財政部令第6號發布,根據2010年12月20日《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的決定》修訂。

出納工作的基本依據(《發票管理辦法》中):

第十九條 銷售商品、提供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對外發生經營業務收取款項,收款方應當向付款方開具發票;特殊情況下,由付款方向收款方開具發票。發票分為機打發票和定額發票。

第二十條 所有單位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個人在購買商品、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支付款項,應當向收款方取得發票。取得發票時,不得要求變更品名和金額。

第二十四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發票管理規定使用發票,不得有下列行為:

1.轉借、轉讓、介紹他人轉讓發票、發票監制章和發票防偽專用品;

2.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是私自印制、偽造、變造、非法取得或者廢止的發票而受讓、開具、存放、攜帶、郵寄、運輸;

3.拆本使用發票;

4.擴大發票使用范圍;

5.以其他憑證代替發票使用。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發票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對發票的印制、發票的領購、發票的開具和保管、發票的檢查、罰則等做出了規范性細則。該實施細則于2011年2月14日國家稅務總局令第25號公布;根據2014年12月27日國家稅務總局令第37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的決定》和2018年6月15日《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修改部分稅務部門規章的決定》修正。

出納工作的基本依據(《發票管理辦法實施細則》中):

第二十五條 向消費者個人零售小額商品或者提供零星服務的,是否可免予逐筆開具發票,由省稅務機關確定。

第二十六條 填開發票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在發生經營業務確認營業收入時開具發票。未發生經營業務一律不準開具發票。

第二十七條 開具發票后,如發生銷貨退回需開紅字發票的,必須收回原發票并注明“作廢”字樣或取得對方有效證明。

開具發票后,如發生銷售折讓的,必須在收回原發票并注明“作廢”字樣后重新開具銷售發票或取得對方有效證明后開具紅字發票。

第二十八條 單位和個人在開具發票時,必須做到按照號碼順序填開,填寫項目齊全,內容真實,字跡清楚,全部聯次一次打印,內容完全一致,并在發票聯和抵扣聯加蓋發票專用章。

第三十一條 使用發票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妥善保管發票。發生發票丟失情形時,應當于發現丟失當日書面報告稅務機關,并登報聲明作廢。

(七)《中華人民共和國現金管理暫行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現金管理暫行條例》(以下簡稱《現金管理暫行條例》)是為了改善現金管理,促進商品生產和流通,加強對社會經濟活動的監督而制定的。該暫行條例于1988年10月1日起施行,2011年1月8日予以修訂。

出納工作的基本依據(《現金管理暫行條例》中):

第十二條 開戶單位應當建立健全現金賬目,逐筆記載現金支付。賬目應當日清日結,賬款相符。

第十三條 對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發放的貸款,應當以轉賬方式支付。對確需在集市使用現金購買物資的,經開戶銀行審核后,可以在貸款金額內支付現金。

第十四條 在開戶銀行開戶的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異地采購所需貨款,應當通過銀行匯兌方式支付。因采購地點不固定,交通不便必須攜帶現金的,由開戶銀行根據實際需要,予以支付現金。

未在開戶銀行開戶的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異地采購所需貨款,可以通過銀行匯兌方式支付。凡加蓋“現金”字樣的結算憑證,匯入銀行必須保證支付現金。

第十五條 具備條件的銀行應當接受開戶單位的委托,開展代發工資、轉存儲蓄業務。

第十六條 為保證開戶單位的現金收入及時送存銀行,開戶銀行必須按照規定做好現金收款工作,不得隨意縮短收款時間。大中城市和商業比較集中的地區,應當建立非營業時間收款制度。

第十七條 開戶銀行應當加強柜臺審查,定期和不定期地對開戶單位現金收支情況進行檢查,并按規定向當地人民銀行報告現金管理情況。

(八)《會計基礎工作規范》

為了加強會計基礎工作,建立規范的會計工作秩序,提高會計工作水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有關規定,制定了《會計基礎工作規范》(Standardization of Basic Work of Accounting)。該工作規范于1996年6月17日財政部財會字19號發布。同時廢止了1984年4月24日財政部發布的《會計人員工作規則》。

(九)《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辦法》

為規范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的開立和使用,加強銀行結算賬戶管理,維護經濟金融秩序穩定,中國人民銀行制定了《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辦法》。該辦法經2002年8月21日第34次行長辦公會議通過,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出納工作的基本依據(《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辦法》中):

第三條(部分)銀行結算賬戶按存款人分為單位銀行結算賬戶和個人銀行結算賬戶。

存款人以單位名稱開立的銀行結算賬戶為單位銀行結算賬戶。單位銀行結算賬戶按用途分為基本存款賬戶、一般存款賬戶、專用存款賬戶、臨時存款賬戶。

個體工商戶憑營業執照以字號或經營者姓名開立的銀行結算賬戶納入單位銀行結算賬戶管理。

第四條 單位銀行結算賬戶的存款人只能在銀行開立一個基本存款賬戶。

第五條 存款人應在注冊地或住所地開立銀行結算賬戶。符合本辦法規定可以在異地(跨省、市、縣)開立銀行結算賬戶的除外。

第六條 存款人開立基本存款賬戶、臨時存款賬戶和預算單位開立專用存款賬戶實行核準制度,經中國人民銀行核準后由開戶銀行核發開戶登記證。但存款人因注冊驗資需要開立的臨時存款賬戶除外。

第七條 存款人可以自主選擇銀行開立銀行結算賬戶。除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規定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令存款人到指定銀行開立銀行結算賬戶。

(十)《支付結算辦法》

中國人民銀行于1997年9月27日制定的《支付結算辦法》,是為了規范支付結算工作,對單位、個人在社會經濟活動中使用票據、銀行卡、匯兌、托收承付、委托收款、信用證等結算方式進行貨幣給付及其資金清算的行為進行了具體規定。

(十一)《電子商業匯票業務管理辦法》

中國人民銀行于2009年制定的《電子商業匯票業務管理辦法》是為了規范電子商業匯票業務,保障電子商業匯票活動中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電子商業匯票業務發展。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票據管理實施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

出納工作的基本依據(《電子商業匯票業務管理辦法》中):

第十九條 電子商業匯票系統應實時接收、處理電子商業匯票信息,并向相關票據當事人的接入機構實時發送該信息;接入機構應實時接收、處理電子商業匯票信息,并向相關票據當事人實時發送該信息。

第二十條 出票人簽發電子商業匯票時,應將其交付收款人。電子商業匯票背書,背書人應將電子商業匯票交付被背書人。電子商業匯票質押解除,質權人應將電子商業匯票交付出質人。交付是指票據當事人將電子商業匯票發送給受讓人,且受讓人簽收的行為。

(十二)《會計檔案管理辦法》

財政部、國家檔案局于2015年12月11日制定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財政部、國家檔案局令第79號,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是為了加強會計檔案管理,有效保護和利用會計檔案而制定的法規。它對加強會計檔案管理,統一會計檔案管理制度做出了具體規定。

出納工作的基本依據(《會計檔案管理辦法》中):

第十條 單位的會計機構或會計人員所屬機構(以下統稱“單位會計管理機構”)按照歸檔范圍和歸檔要求,負責定期將應當歸檔的會計資料整理立卷,編制會計檔案保管清冊。

第十一條 當年形成的會計檔案,在會計年度終了后,可由單位會計管理機構臨時保管一年,再移交單位檔案管理機構保管。因工作需要確需推遲移交的,應當經單位檔案管理機構同意。單位會計管理機構臨時保管會計檔案最長不超過三年。臨時保管期間,會計檔案的保管應當符合國家檔案管理的有關規定,且出納人員不得兼管會計檔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里县| 潞西市| 章丘市| 达州市| 青冈县| 施秉县| 买车| 佛冈县| 古丈县| 彭泽县| 元谋县| 古交市| 肇庆市| 伊吾县| 龙南县| 乌拉特后旗| 察隅县| 广西| 安徽省| 法库县| 南澳县| 宜章县| 安阳市| 高州市| 林口县| 高尔夫| 镇原县| 边坝县| 玉山县| 贡觉县| 巴里| 龙山县| 翼城县| 富源县| 寿阳县| 津市市| 永康市| 阜城县| 巨鹿县| 凤山市| 陆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