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廖壽豐廖壽恒合傳見《清代人物傳稿》下編3卷,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廖壽豐(1836—1901),字穀似,又字齋,晚年自號止齋。其弟壽恒(1839—1903),字仲山,晚號抑齋。江蘇嘉定(今上海市)人。弟兄二人都在清朝政府中任高級職務,于晚清政治略具影響。

廖壽豐為同治十年(1871)進士,改庶吉士,充國史館編修。光緒七年(1881),任浙江糧儲道。十三年(1887),升貴州按察使。次年,調浙江按察使。光緒十六年(1890),轉福建布政使,因系祖籍例應回避,未赴任即調補河南布政使。光緒十九年(1893)末,擢浙江巡撫,直至二十四年(1898)十月告病去職,返歸故里。光緒二十七年(1901)逝世。

廖壽恒較其兄早八年中進士,改庶吉士。同治九年(1870),任湖南學政。十二年(1873),充國史館纂修。光緒元年(1875),提督河南學政,擢侍講學士,后又任內閣學士。此后自光緒七年(1881)至二十三年(1897),歷任禮部、刑部、工部、兵部、戶部、吏部之左、右侍郎及倉場侍郎,其中大部分時間兼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直至光緒二十三年(1897)七月,始升任左都御史,一月后署兵部尚書。又一月后兼任刑部尚書。次年二月,命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八月,調禮部尚書。光緒二十五年(1899)十一月,罷值軍機。次年以“足疾”為名開缺回籍。光緒二十九年(1903)八月,卒于家鄉。

在清末統治集團中,廖氏兄弟不失為比較關心民瘼、敢于任事的封建官吏。史稱壽恒“遇事敢言”,“朱墨填委,百吏不給而應機立斷,恢恢有余”《清代七百名人傳·廖壽恒傳》。;其兄壽豐則“報國之忱,不以去位而弛”《續碑傳集》卷三十二《廖壽豐傳》。。廖壽豐在調任河南布政使時,正值沁河漫口,泛濫成災,到任后,即主持興筑孟縣小金堤石壩,疏浚濟河,導黃入海。并督率河內(今沁陽)、武陟兩縣官紳,舉辦沁河工程,厘定章程,盡革浮費。參見《光緒朝東華錄》,總2804頁。任職浙江時,于修治海塘事亦頗盡力。廖壽恒雖久居部曹,未任封疆,但亦頗關心民間疾苦,直言敢諫。光緒四年(1878),以旱災連歲,上疏極陳大吏取巧、州縣貪縱、外人“窺伺其旁”之危狀,要求朝廷“審敬怠,明是非,核功罪,信賞罰”《清史列傳》卷六十一《廖壽恒傳》。。光緒九年(1883),又上疏請皇太后、皇帝“崇儉黜奢,時以民生為念”,慎選御前服役之太監,裁節“宮廷土木之工,內府傳辦之件”《清史稿》卷四百三十九《廖壽恒傳》。。時慈禧正寵信太監李蓮英,弄權納賄,并耗巨資修頤和園,窮奢極侈。壽恒此奏,頗中竅要。此后十余年間,周歷六部而職止侍郎,恐與此奏忤慈禧之意不無關系。

中法戰爭期間,廖壽恒認為越南“與粵滇依為唇齒,萬無棄而不顧之理”,力主嚴備戰守,抗擊侵略,“有必戰之勢而后有必和之局”。如法軍進犯,則“兵端自彼而開,不得謂我不修鄰好”。光緒十年(1884)閏五月,朝廷命廖壽恒與錫珍、陳寶琛、吳大澂等會同李鴻章“詳細妥籌法國條約”。李鴻章一意主和,廖壽恒等與之“議益相左”。法越和議成后,廖壽恒又上疏奏請“先發制人以杜后患”,主張一面支持劉永福進行抗法斗爭,一面將法國侵略罪行“布告各國,折以公法,責令將所立條約全行議削”,絕不能“委蛇隱忍,聽其得寸進尺”。這時,正在浙江糧儲道任上的廖壽豐,因南北洋戒嚴,恐海運有梗,特至滬上借輪船運糧,使南漕北輸得以無誤。參見羅惇曧:《中法兵事本末》; 《清史列傳》卷六十一《廖壽恒傳》。

廖氏兄弟對變法維新活動都表示了一定程度的同情和支持。光緒二十三年(1897),身任浙江巡撫的廖壽豐在杭州創設求是書院,添設武備學堂,并飭令寧波、紹興、金華、湖州、臺州、嚴州、海寧等地“或就書院加課,或設學堂專課”,傳授新學。他還向朝廷建議設立經濟歲科,以及令各出使大臣在華僑聚集地建立學堂,選拔華僑子弟之穎異者入學,學成后回“原籍作為經濟科商籍生員”,以廣開才路等。在他所保舉的七名使才中,有著名的維新人士黃遵憲,還有同維新派領導人康有為共同準備創設經濟學會的壽富、很早就同意為康有為代遞奏折的盛昱等。

廖壽恒與維新運動的關系,較之其兄則更為密切。戊戌(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正月,當光緒令總理衙門王大臣約見康有為時,廖壽恒曾面詢變法之方法步驟,康有為答以“宜變法律,官制為先”。不久,廖壽恒入值軍機,此后直至戊戌七月光緒擢譚嗣同等軍機四京卿之前,光緒與康有為之聯系,幾乎全通過廖壽恒進行。光緒索閱康有為所撰之《日本變政考》《列國政要比較表》《日本書目志》《波蘭分滅記》等書,固由壽恒代傳,康有為有章奏條陳,亦均由壽恒呈進。因之朝中守舊派譏之為“廖蘇拉”(按:“蘇拉”為滿語閑散之意,一般指清代內廷機構中擔任雜務之太監),或稱廖壽恒乃康有為之“筆帖式”,甚至有直罵為“康狗”者。參見《康南海自編年譜》;蘇繼祖:《清廷戊戌朝變記》。在守舊勢力的壓力下,廖壽恒稍稍“避之”,未敢參與更多的維新活動,故戊戌政變發生后,未受到大的牽連,慈禧曾命其起草訓政之諭旨,并令與軍機大臣榮祿、剛毅、王文韶會審譚嗣同、康廣仁等“六君子”。未及審訊,忽得慈禧之命,令即行正法。廖壽恒思想上對被戮諸人仍表同情,曾在日記中寫:“楊(深秀)、林(旭)、劉(光第)三人冤矣……刑之濫,罰之不公,至此極矣。”廖壽恒:《抑齋戊戌八月以后日記》(稿本),原件藏上海圖書館,轉引自湯志鈞:《戊戌變法人物傳稿·廖壽恒傳》。戊戌政變后不久,因遭剛毅傾軋排擠,壽恒被迫退出政治舞臺,后終老故里,享年六十四歲。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溪市| 闸北区| 景德镇市| 钟山县| 隆尧县| 龙口市| 海原县| 乌审旗| 辽阳市| 浦东新区| 台江县| 双辽市| 湘乡市| 贺州市| 大同县| 宝丰县| 望城县| 安溪县| 达孜县| 桓仁| 清水河县| 抚州市| 鲁甸县| 武威市| 中宁县| 思南县| 乐山市| 南华县| 五华县| 房产| 榆林市| 渑池县| 福州市| 南汇区| 宜宾县| 江西省| 通州区| 古蔺县| 松原市| 云浮市| 乾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