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翔實·公允·清新載《學習與研究》,1982(3),《人民日報》1982年3月12日轉載。本文與戴逸合寫。

——評《中華民國史》第一編上冊

我們懷著極大的興趣讀完了新近出版的《中華民國史》第一編上冊 [《中華民國的創立》(上)]。這是一部史事翔實、立論公允、格調清新的優秀史學著作,是近年來我國豐富多彩的學術園地中開放的一枝新卉。

《中華民國史》編寫的是從中華民國的興起直到滅亡的整個一代的歷史。此書由集體編寫,李新同志主編。全書計劃寫三編:第一編包括中華民國創立時期及南京臨時政府時期的歷史,第二編是北洋政府時期的歷史,第三編是國民黨政府時期的歷史。全書是一部規模宏大的多卷本著作。編寫這樣的著作和論文匯編、單本專著不一樣,需要更加深湛的研究和更加豐厚的資料積累,需要許多同志長期而有計劃的通力合作。它既是很艱苦的研究工作,又是很復雜的組織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已經三十二年了,社會科學領域中還很少有規模宏大的多卷本著作。我們需要有能夠和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與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地位相稱的學術巨著,我們需要有博大精深、豐富詳贍,能夠同“二十四史”媲美并超過它的優秀的歷史學巨著。隨著全國四個現代化的發展,可以期待今后會有越來越多的多卷本科學著作問世。

對我們來說,“中華民國”還是剛剛過去的昨天,是中國人民得到新生和舊剝削制度逐步走向滅亡的歷史時期,是父輩、兄輩以至我們自己生活過、斗爭過的火熱的年代。它和今天一脈相承,息息相關,我們當然相當了解這段歷史,但是為了繼續前進,我們需要經?;仡櫵?,更加了解它、熟悉它。不充分地懂得昨天,就不可能安排好今天和明天。我們應該有一部大型的、包羅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多卷本歷史著作,來全面地反映中華民國這一歷史時期。這對于總結歷史經驗、認識中國國情、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都是十分重要的。

要完成這樣的學術巨著,必須有專題研究和收集資料的長時期的準備,必須有周密的計劃和良好的組織。在編寫《中華民國史》以前,已經預先編寫了《中華民國大事記》《中華民國人物傳》以及各種專題資料數十冊。正是在大量的資料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基礎上,才能夠著手編寫《中華民國史》第一編。因此,它的出版,既是過去多年大量的辛勤勞動的可喜成果,又是今后大規模編寫工程的良好開端。

本書第一編上冊,共三十三萬字,是全書開宗明義的篇章。它分析了中華民國產生的背景,描述了中國資產階級領導的反清革命運動的發生和發展,說明了資產階級政黨——中國同盟會的出現以及這個革命組織成立后所從事的一系列革命斗爭,充分肯定了孫中山等革命派領導和推動革命的偉大功績,展現了那個時代無數志士仁人為振興中華而英勇奮斗的歷史面貌。在這一重要的歷史時期內,各種政治勢力的矛盾錯綜復雜,形形色色的社會思潮更迭變換,人民群眾的斗爭風起云涌,政治形勢的發展瞬息萬變。本書通過對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社會現象和歷史事件的細致而深刻的敘述與分析,形成了自己頗具個性的若干特色。

本書的序言中曾經提出:“要實寫,不能虛寫,虛寫容易概念化?!睉撜f,第一編上冊是認真貫徹了這個主張的。對于一些重大的歷史現象和歷史事件,書中總是力求具體地、詳盡地加以論述,講清它們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盡可能地把事情的全貌告訴讀者,沒有多少脫離歷史實際的空議論。作者的觀點,或者體現在對歷史情況的敘述中,或者在講清歷史過程之后畫龍點睛地做一些必要的概括。作者不是先驗式地向讀者去“灌輸”什么現成的歷史結論,而是通過對歷史本身的翔實的描繪,引導讀者自己去做出判斷。例如,在講到中國同盟會的成立的時候,一般都要講到在同盟會之前已經有了哪些革命小團體。以往的論著大抵只介紹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及科學補習所、日知會等幾個較著名的組織,詳細一點的也不過對其他的革命小團體略舉一二。本書則除了上述幾個革命團體外,還根據確鑿的歷史資料,具體介紹了江蘇的勵志學會、知恥學社、強國會;四川重慶的公強會,成都的華陽閱書報社、公德社;上海的旅滬福建學生會;福建的益聞社、文明社、漢族獨立會、福建學生會支部;江西的易知社、我群社;安徽的岳王會、維新會;廣州的群智社;貴州的武備學堂學生自治會;留日學生中的革命組織新華會、革命同志會、大湖南北同盟會;等等。(第293~306頁)這樣,不僅具體地說明了群眾革命情緒的增長;同時,中國同盟會成立的必要性、迫切性、客觀條件以及同盟會建立的意義和影響等,也就有了更為生動、更有說服力的根據。又如,在講到同盟會成立后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論戰時,以往的論著往往只注意在日本的《民報》與《新民叢報》之間的論戰。而本書則指出:除了這兩個主要論戰對手之外,在其他地區也形成了許多對壘的報紙,如南洋有《中興日報》與《南洋總匯新報》,檀香山有《自由新報》與《新中國報》,曼谷有《華暹新報》與《啟南新報》,仰光有《光華報》與《商務報》,溫哥華有《大漢日報》與《日新報》,舊金山有《美洲少年報》與《世界報》,“上述地區論戰的激烈程度也不亞于東京”(第377頁)。這就把這一場論戰的廣度和深度,規模和氣勢,以及它在政治界、思想界的影響,更加清楚地表現了出來。馬克思主義史學工作者的任務在于揭示客觀歷史的發展規律,但是如果把揭示規律局限于空泛地闡述幾條結論,那顯然是很不夠的??陀^歷史本來是生動具體、豐富多彩的,只有對歷史事實、歷史過程進行確切詳盡的研究和敘述,才能對客觀歷史進程進行科學的抽象和概括。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講到考察自然界或人類歷史的時候曾指出,僅僅正確把握“現象的總畫面的一般性質”是不夠的,還要了解構成這幅總畫面的各個細節,因為“要是不知道這些細節,就看不清總畫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60頁。。本書由于注意對于歷史事件的各個細節做詳細而正確的描畫,因而使我們對這一時期的歷史總畫面看得更加清楚了。

我們已經說過,本書編寫以前已做了許多專題研究和資料工作的準備,從第一編上冊所征引的資料,也可以看出作者為了做到史事翔實而付出了多么艱苦的勞動。這些資料,不僅來源于國內已經公開出版的大量書籍報刊,而且還有許多采自從未發表過的歷史檔案、手稿、電稿、碑文拓片等,同時,也盡可能地參考、利用了臺灣地區和國外出版的有關論著及材料。對于某些記載歧異的史料,書中做了必要的考訂。這些都表明了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所持的嚴肅認真的態度。

在書中得到較好體現的另一優點是實事求是,立論公允。本書前言說:“要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來研究和編寫歷史,就要絕對尊重歷史事實,還歷史以本來面目,而不容作任何歪曲……要求立論公允?!币瀼剡@些主張,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它不僅要求有相當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素養,掌握、駕馭大量確切的歷史材料,而且還要有足夠的理論勇氣和科學良心。用句老話來說,就是不但要有史識、史才,還要有史德。譬如說,由于近代社會矛盾的極端復雜性和斗爭的空前尖銳性,許多歷史人物前期、后期的政治態度和歷史作用,常常有很大的變化。隨著歲月的推移,本來在同一營壘中的戰友,卻有的前進,有的頹唐,有的落伍,有的叛離了。當然,其中不乏始終站在正面指導時代潮流的偉大人物,也有許多歷盡艱難險阻而仍然百折不撓地堅持革命、堅持進步的堅強斗士,但確實也有不少人,在一定的條件下參加了偉大的歷史運動,做出過相當的有時甚至是重要的歷史貢獻,可是在后來卻走向了反面,終于成了歷史的罪人。對于這些曇花一現的人物曾經有過的歷史功績,究竟采取什么態度?是因為他們后來的罪惡而對他們前期的歷史活動一筆抹殺、諱莫如深呢,還是對他們的前期活動進行適當的“改鑄”,以證明他們后來的罪惡是有“歷史根源”的呢?抑或是對他們的前期功績和后來的罪惡如實寫出,以看出這些人物的發展軌跡及歷史全貌呢?本書堅持了最后一種態度,因而也就真正地做到了實事求是,尊重歷史事實。這里可以舉湯爾和為例。湯爾和曾經是資產階級革命派中的一員,在1903年的拒俄運動中是個頗為活躍的人物。在這一年的4月29日召開的以拒俄為內容的留學生全體大會上,他被推為臨時議長,并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但是,只過了一年多時間,他就倒向了立憲派一邊,到了20世紀30年代末,更公然地當了漢奸。對于這樣一個人,本書仍然用整整一頁的篇幅介紹和分析了他在4月29日大會上的演說詞,鮮明地肯定“這篇演講代表了當時留學生們沸騰的愛國主義熱情”(第155頁)。同時,也毫不含糊地分別在一些地方指出他后來背棄革命和喪失民族氣節的罪責。

不僅對于二等漢奸湯爾和是這樣,就是對于后來成了頭號大漢奸的汪精衛,以及后來是國民黨著名右派的吳稚暉、胡漢民等,本書也無不如此。汪精衛是辛亥革命中的活躍人物,在《民報》上寫過不少宣傳革命的文章,其中有一些文章是孫中山授意、由汪精衛執筆寫成并署名發表的。可是,由于汪精衛后來成了臭名昭著的民族罪人,許多論著中常常不愿意或者不敢于敘述他在那一時期的歷史活動。本書卻并沒有簡單地把他寫成一個生來就壞、一切皆壞的惡棍,而是實事求是地肯定了他做過的一些好事。甚至,對于汪精衛所受到的某些不符合實際的指責,本書還根據歷史事實做了適當的交代。例如,1905年12月留日學生在抗議取締規則的斗爭中,曾經發生過意見分歧,一派主張全體退學回國,一派主張“忍辱負重”,繼續留學。有關論著一般把秋瑾、宋教仁等作為前一派的代表,而把汪精衛、胡漢民作為后一派的代表,并認為后兩人的主張和活動起了破壞留學生罷課斗爭及革命團結的負面作用。本書特意在一個附注中說明:“當時,孫中山擔心同盟會員大批歸國,有可能被清政府一網打盡,打電報給汪精衛,要他出面勸阻。12月24日,汪精衛、胡漢民、朱執信等組織維持留學界同志會,主張忍辱負重,以求學為前提,不輕言返國。”(第353頁)反對取締規則的斗爭中,對兩種主張誰是誰非,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汪精衛既然是執行孫中山的指示,而孫中山的出發點又是怕會員大批歸國后被一網打盡,那么,給汪精衛、胡漢民扣上破壞罷課斗爭和革命團結的帽子,是不公允的。這種不公允的評價并不因為汪精衛、胡漢民日后的墮落而成為合理的東西,因為,它畢竟背離了歷史的真實。

這樣的寫法將會形成怎樣的社會效果呢?這并不會使反動人物逃脫歷史的譴責。歷史學家把歷史人物的全部社會活動作為一種歷史過程如實反映,只會使人們更清楚、更深刻地認識各種歷史人物的本質,從而吸取有益的經驗。人們看到了那些風云一時的人物,怎樣蛻變,怎樣叛賣,怎樣投靠,以至從歷史功臣變成歷史罪人的全部過程,就會更增加對他們朝秦暮楚、翻云覆雨的丑惡品質的鄙夷,同時也就更增加對那些始終堅持革命初衷、不斷跟著時代步伐前進的先進人物的景仰和崇敬!

對于歷史上的杰出人物和革命英雄,本書在充分肯定他們的歷史功績的同時,也并不回避他們的某些局限和缺點。這是尊重歷史事實、公允評價人物的又一個方面。因為任何歷史活動家,即使是十分偉大的人物,也不可避免地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會發生或多或少的失誤。歷史科學的任務,既不是指責這些缺點和失誤以苛求前人,也不是掩飾這些缺點和失誤以神化歷史人物,而是從歷史條件加以說明,使人們能夠正確地取得歷史經驗和教訓。本書對于杰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宣傳家陳天華的論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書中詳細地介紹了陳天華的革命活動,對他所著的革命宣傳品《猛回頭》《警世鐘》等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指出:“《猛回頭》《警世鐘》反帝愛國思想的強烈程度超過了當時的同類作品。這兩本書還以通俗易解見長……所以很快就深入農村、軍營和工人、平民中去?!保ǖ?99頁)但是,本書也指出,在1905年初,陳天華由于受梁啟超的引誘,曾經一度發生動搖。對此,書中分析說:“陳天華有他自己的弱點,他是一位慷慨悲歌之士,激流之中不會吝惜熱血和頭顱,卻容易被崎嶇的道路和膩人的瑣務消磨掉意志。他的動搖突出地反映了當時革命運動處于停滯、沉悶狀態所產生的危機。”(第306頁)這樣才是令人信服地分析了革命英雄身上存在的弱點,避免了那種好就是絕對的好、一切皆好的形而上學。

上面提到的這些優點,使得本書在內容上具有一種突破了框框的新特點。但還應該指出,本書在表述形式和文字方面,也給人一種值得稱道的清新之感。歷史著作不同于文藝作品,它不是以藝術構思和形象塑造去感動人、吸引人,但是它可以而且應該通過生動的歷史事實,去激勵人、說服人、教育人。歷史本身是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歷史科學著作也應該避免寫得枯燥、干癟、呆板。為此,本書選擇和使用了許多活生生的史實,其中包括一些在通常的習慣看來“上不了書”的材料,使得全書豐滿充實,情趣盎然。在描寫歷史事實時,不僅有過程,有時還有情節;在分析歷史人物時,不僅講思想和行動,有時還講性格;在綜述社會現象時,不僅有數字統計,有時還有圖表。此外,在引用的材料中,有對話、演說、歌訣、詩詞,甚至有人物的外號、別號,社會的民俗、民諺。所有這些,都不是游離于基本歷史線索之外的搜異獵奇,而恰恰起著更好地渲染和烘托歷史主線的作用。

本書的優點當然不是僅止于這些,這里我們只是著重指出那些具有特色的方面而已。同時,這本書自然也不是盡善盡美的,它也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例如,由于這是一本集體編寫的著作,有些地方前后文氣顯得有些不統一;有一些歷史事件,分散在幾個地方敘述,顯得有點零散而不連貫(如關于留日學生反對取締規則的斗爭,就是分別在第352~353頁、373頁、429頁中陸續交代的)。

馬克思在說到科學研究工作的時候,曾經引用過這樣一句俗語:“萬事開頭難,每門科學都是如此?!?img alt="《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205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5C8F7/156532347049705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4858352-0NxxUoszIUGGKCXkg6DdagmN83nL51QG-0-be2fc3458e62248d8b1d867cfc1012f5">對于《中華民國史》這部多卷本的歷史科學著作來說,第一編上冊的出版,表明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開頭,我們也就有理由期望全書將會順利地編寫下去,并將較快地陸續呈現在讀者的面前。我們相信,只要保持并發揚第一編上冊的優點和特點,一部有分量的、可以真正稱作“信史”的《中華民國史》的誕生是指日可待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平县| 凭祥市| 滦南县| 兴文县| 门源| 宜良县| 东乡族自治县| 乳山市| 平潭县| 交口县| 黄陵县| 县级市| 托克托县| 浦县| 墨竹工卡县| 双峰县| 洛川县| 瑞安市| 南投县| 吉首市| 洞口县| 密山市| 乐东| 巴青县| 昌宁县| 碌曲县| 昂仁县| 嘉黎县| 仁寿县| 随州市| 福安市| 颍上县| 紫云| 澳门| 汉川市| 名山县| 青岛市| 杭锦旗| 嵩明县| 罗源县| 砚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