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李文海文集
  • 李文海
  • 1699字
  • 2021-03-26 22:54:51

一次反封建的思想大解放載《工人日報》,1981-09-23。

——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

七十年前發生的辛亥革命運動,是一場推翻清朝的反動統治、結束綿延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偉大政治斗爭;同時,也是在我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史上一次規模最大、影響至深的思想解放運動。

封建專制主義的政治思想和倫理道德觀念,是維護封建專制主義政治制度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多少年來,這種反動的傳統觀念,成為一種巨大的歷史惰性力,牢牢地束縛著人們的思想。辛亥革命時期的資產階級革命派懂得,如果不沖破封建主義的精神牢籠,就不能動員人們投入革命的洪流。因此,他們高舉革命民主主義的旗幟,勇敢地向封建思想文化展開了猛烈的沖擊。

辛亥革命時期的思想解放,涉及的面很廣,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否定封建君主的獨斷權威,要求政治民主。

封建時代,皇帝擁有獨攬的至高無上的權力。君主對于任何人的生命財產,都可以隨意生殺予奪。與此相適應,忠君被看作封建政治行為的最高準則,任何對君主權威的冒犯或不敬,都是大逆不道。資產階級革命派對這一切進行了大膽的挑戰。他們指出,封建君主是“涂毒天下之肝腦,敲擊萬夫之膏髓”的“獨夫民賊”,是“舉眾人所有而獨有之,以為一家一姓之私產”的“大盜巨寇”。國家的貧弱,政治的黑暗,其總根源就是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他們一反“人不可一日而無君”的舊觀念,響亮地提出:革命不但要推翻清朝皇帝的反動統治,而且要“儆萬世不復有專制之君主”。今后,“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

資產階級革命派認為,“天下之至尊至貴不可侵犯者,固未有如民者也”,“中國是中國人公共的中國,不是獨夫民賊的中國”。因此,在推翻專制政權之后,應該建立共和的政體,實行民主的政治。

劉少奇同志在《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報告》中指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國的觀念從此深入人心,使人們公認,任何違反這個觀念的言論和行動都是非法的。”這是辛亥革命的一個巨大歷史功績。

第二,沖決封建等級關系的網羅,主張人人平等。

在封建專制制度下,人和人之間等級森嚴。貴賤、尊卑、上下、主奴之間,存在著赤裸裸的欺凌和服從關系,絕不容許僭越。資產階級革命派根據天賦人權的學說,指出這一切都是不合理和不公平的。他們主張:“率一國人民無強無弱、無尊無卑、無智無愚、無貴無賤,均受治于法律下而無稍偏陂。舉人群之生命財產、身體名譽、無大無小、無彼無此,均支配于法律下而莫不公平。”他們所說的平等,最后只是歸結為在資產階級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

第三,抨擊封建倫理道德的丑惡虛偽,提倡革命的新道德。

封建時代的一整套倫理道德觀念,其核心就是所謂“三綱五常”。資產階級革命派尖銳地提出,這種封建的“綱常名教”,違反自然,違反人的天性,是“偽道德”;只有建筑在自由、平等、博愛基礎上的新道德,才是“真道德”。“偽道德愈尊,真道德愈晦,將世界進化之機益以窒絕。”因此,資產階級革命派對當時流行的許多社會陋習,如男尊女卑、男子納妾、婦女纏足、買賣婚姻、婚禮的繁文縟節、強迫寡婦守節、蓄養奴婢以至鬼神迷信等,都作為偽道德的種種表現而加以撻伐。

第四,批判僵死“法古”的封建學術文化,主張文化思想要務實、創新。

資產階級革命派曾經一針見血地揭示,封建學術不過是為封建政治服務的工具,“專以柔順為教,養成奴隸之性質,以便供己軛束役使之用”。其基本精神便是“法古”,即一切都要按照祖宗傳下的老規矩作為模式,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創新。這種學術文化,實際上是一種僵死的教條。資產階級革命派對“法古”思想反駁說:“時勢變遷,刻刻不同。”“古人有古人之時勢,斯有古人之理法,至今日而時勢變矣,時勢變,則理法從之而變。”“處文明燦爛之世界,而猶欲襲用蒙昧之舊俗,是非顛倒,孰有過于是者乎!”

資產階級革命派在批判封建學術文化的時候,首先強調要擺脫“數千年來牢不可破之風俗、思想、教化、學術之壓制”,要敢于創新。同時,要不尚空談,注重實學。他們說:“故欲謀今日之中國,必先滌盡舊日之陳朽,以改易社會之觀念,非好異也。”

辛亥革命時期,圍繞以上主要內容而進行的思想解放運動,給了當時社會以深刻的影響。它不僅推動了革命實踐活動的發展,而且也為后來的五四運動打下了一定的思想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小金县| 堆龙德庆县| 和林格尔县| 苍山县| 敦煌市| 克山县| 泰宁县| 拉萨市| 广州市| 黔西县| 安庆市| 施甸县| 资源县| 改则县| 陵水| 博客| 尉犁县| 沙湾县| 澄城县| 沙雅县| 鲜城| 乐东| 宝丰县| 临朐县| 论坛| 临泉县| 武宣县| 南涧| 永川市| 南陵县| 利津县| 井研县| 卢龙县| 东港市| 高陵县| 镶黄旗| 延吉市| 包头市| 合肥市| 江陵县| 兴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