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域生態系統恢復價值評估:CVM有效性與可靠性改進視角
- 蔡志堅 杜麗永
- 1592字
- 2020-06-05 19:26:39
1.3 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
1.3.1 研究范式
本研究采用實證研究(Positive)與規范研究(Normative)相結合、經驗研究(Empirical)與理論研究(Theoretical)相結合、定量分析(Quantitative)與定性分析相結合(Qualitative)、比較分析和靜態分析相結合的研究范式。
具體而言,本研究以實證研究為主線,體現在對流域生態系統恢復的CVM估值上,而CVM研究結果在政策制定、完善與實施中的可行性與合理性研究則體現了規范分析的存在。在有關CVM調查中受訪者的消費決策機制、CVM有效性和CVM可靠性研究等環節,通過理論推導提出了若干待檢驗命題,進而采用計量經濟學經驗研究方法來檢驗理論分析和推論的正確性。此外,全書在研究中不僅對研究對象展開“質”方面的定性分析,而且更加注重對事物間聯系在“量”方面的定量分析,力求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據。
1.3.2 具體方法
1.3.2.1 偏差降低導向的CVM調查問卷設計與實施
問卷設計方法包括:(1)構建CVM估值框架,即明確CVM評估對象和市場范圍;(2)根據兩階段消費決策機制設計問卷調查流程;(3)利用不同引導技術進行多階段、多次調查;(4)詢問受訪者的WTP而非WTA;(5)廉價磋商腳本設計;(6)支付工具設計;(7)評估對象可視化幫助圖;(8)評估對象質量梯設計;(9)受訪者抗議性響應的識別機制。
問卷實施方法:(1)面對面調查;(2)以分層隨機抽樣與偶遇抽樣相結合的方式選擇樣本;(3)調查員選擇與培訓。
1.3.2.2 WTP影響因素分析及估值
分析影響因素的方法:(1)區別兩階段消費決策機制,即分別就受訪者的加入決策和支付決策進行討論;(2)討論變量的影響及邊際影響,分析收入、年齡、受教育程度、環境意識、受訪者對評估對象的熟悉度等變量對WTP的影響,討論重要變量如收入對WTP的邊際影響;(3)分別討論不同引導技術下WTP估值的影響因素;(4)考慮受訪者抗議性響應的影響,包括是否區分零響應和正響應;(5)討論具體選用的模型對WTP的影響,這些模型包括簡單平均、最小二乘模型(LSM)、Tobit模型、Heckman模型、Spike模型等。
WTP的估值方法:(1)選擇WTP均值或中值;(2)分別估算開放式選擇、支付卡式和封閉式引導技術下的WTP值;(3)考慮選擇不同的分布函數;(4)考慮選擇參數模型或非參數模型;(5)區分受訪者抗議性響應;(6)選擇具體的估值模型并加以比較,這些模型包括簡單平均模型、LSM、Tobit模型、Logit模型、Probit模型、Heckman模型、Spike模型等。
1.3.2.3 CVM有效性、可靠性改進與檢驗
CVM研究有效性和可靠性改進方面,除上述偏差降低導向的問卷設計與實施方法外,還包括下述方法的選擇:(1)選用WTP而非WTA的估值方式;(2)選用封閉式法作為問卷的引導技術;(3)分析受訪者意圖以區分抗議性回答和真實零支付,并利用Spike模型處理抗議性回答;(4)用中值法而非均值法估計WTP的分布函數;(5)選用切實可行但強制性高的支付工具;(6)選擇對數模型而非水平估算模型測算WTP值;(7)在WTP的計算中引入非參數估值法。
CVM有效性檢驗方法:(1)分析受訪者意圖以區分抗議性回答和真實零支付,并分析抗議性響應對內容有效性的影響;(2)分析支付工具對內容有效性的影響;(3)利用戶籍、沿江游覽經歷和環境意識三個指標作為受訪者對CVM評估對象熟悉程度的反映,分析熟悉度對內容有效性的影響;(4)利用受訪者對評估對象價值類型的選擇反映其愿意支付的偏好,并據此分析內容有效性;(5)分析不同引導技術下WTP估值的收斂有效性;(6)分析參數模型與非參數模型對收斂有效性的影響;(7)對收入與WTP關系的理論有效性進行檢驗。
CVM可靠性檢驗方法:(1)時間穩定性檢驗中,首先利用非參數M-W法和K-S法對第三、四次調查的WTP值是否相等進行檢驗;接著直接比較第三、四次調查的WTP效用函數的估計參數,并利用Wald檢驗法進行統計顯著性檢驗;最后仍用Wald檢驗法檢驗比較第三、四次調查的WTP模型是否源自同一個公用基本模型。(2)比較分布函數對WTP可靠性的影響。(3)比較參數與非參數模型選擇對可靠性的影響。
1.3.3 技術路線
本研究的技術路線如圖1-1所示。

圖1-1 技術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