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九、洞穴之喻《理想國》,514a-517c。

在《理想國》第7卷開頭,柏拉圖說,他要通過一個比喻說明教育以及缺乏教育對人的本性產生的影響(514a)。這就是他的洞穴之喻。想象有一群人從小就生活在地下的一個洞穴中。洞中有一條往上的路通向洞口,與洞口一樣寬。這些人自幼便在洞中,待在同一個地方。他們的腿與脖子是被鎖住的,始終不能回頭,只能看他們前面的洞壁。在他們身后高處有一堆火在燃燒,在火與他們之間還有一條路橫穿而過。在火與路之間有一堵不高的墻,如同木偶戲中用來表演的遮布。有很多人扛著種種高于墻的人造物,如桌子、椅子等,走過墻后面,并互相交談。火光就把這些人造物高于墻部分的影子映射在了囚徒們面前的洞壁上。由于這些囚徒的頸是被鎖住了的,從來沒有回過頭看到這些人造物本身,他們就一直只能看那火光映在他們面前洞壁上的影子。他們對自己看到的影子命名,把它們當作世界上最真實的東西,并認為這些陰影在互相交談。

格勞孔說,這是些很奇怪的囚犯。蘇格拉底明確地回答,“他們就如同是我們”(515a)。即是說,這些囚徒的狀況反映的其實是普通的人的生活狀況,是沒有受過教育、沒有被啟蒙的,沉湎于感性世界的蕓蕓眾生的生活。我們一般人的行為都受習慣性觀念所支配,缺少反思與批判。在今日,這洞穴就是我們的日常觀念,這洞壁即是我們的電視熒屏、報紙、互聯網。我們用以指導日常生活行為的價值觀大多是通過它們形成的。社會習俗、傳統價值、倫理道德其實都是把我們圈于其中的洞穴。我們每一個人都處在各色各樣的洞穴之中,而且很少有人有這種自我意識,能超越其置身其中的洞穴的人就更少了。哲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是要揭示人們的這種生存狀態,啟蒙大眾。即使在柏拉圖的理想城邦中,大多數居民也是生活在洞穴之中,處于囚犯的狀態。因為柏拉圖說,哲學王在統治時,要下降到洞穴之中(520c1-6)。

回到洞穴之喻。如果由于某種奇跡,有一個囚犯解脫了鎖鏈,站起身回過頭,面向火光。他起初會感到刺眼、眩目,不能看見他以前看到它們影子的東西。如果這時我們告訴他,火才是他看到的那些影子的光明的來源,而那些影子原來是桌子、椅子這些具體物的影像,他肯定會很困惑,會認為他以前看見的比現在看到的更真實、更清楚。如果我們讓他看火光自身,他的眼睛會更為刺痛。他會轉身逃奔到那他所能看到的東西中去。

如果有人用力把他往上拉,拉著他經過崎嶇陡峭的上升之路,一直把他拉出洞穴,拉到外面的陽光世界,他會更加痛苦,并對拉他上升的人表示憤怒。初時,他為陽光所暈眩,什么也看不見。經過一段時間后,他才能習慣于看地面上的東西。他會首先比較容易看到水中的影子,然后是真實世界中的事物,比如樹木等等真實的東西。他然后能在星光及月光中看天上之物及天空自身。最后他能看見太陽自身而不是它在水中及其他異質物中的影子。這時他才會真正明白這一道理,即,太陽提供了季節變化,管制著一切可見世界中的事物,并且是他以前所看到的事物的原因。與此同時,如果他想起他原先居住的洞穴及他的囚犯同伴們,想起以前的知識狀況,他會為自己的轉變感到幸福,并憐憫以前的同伴。在洞穴之中,囚徒們也不斷做項目,并且評獎。如果有人在陰影經過時能很快認出,能記住什么來得最早,什么晚些來,并據此猜出未來,這種人會獲得榮譽、稱贊及各種級別的優秀成果獎。可那已獲得解放的人再也不會艷羨這些東西,反而會對它們嗤之以鼻。他不會再分享他們的觀點,不會再樂于像他們那般生活。因為他意識到他們的成果只是意見,不具有真理性。

如果這個被解放的人再走回洞穴想去解救他的同伴,那么在剛回到洞穴時,他的眼睛必定會由于突然從陽光下轉到黑暗中而不能看見任何事物。如果在他的視力適應新環境前,他不得不與其他囚犯一起識別陰影,他肯定會落敗而被譏笑。人們會說,他從上升之旅回來把眼睛弄瞎了,所以上升是不值得的。如果這人宣稱要解放他們,啟蒙他們,把他們往上拉,那必將遭到這些人的強力反對,甚至被他們殺掉。很顯然,柏拉圖在這里讓讀者想起他的老師蘇格拉底被雅典人處以死刑的悲慘遭遇。

柏拉圖講完洞穴之喻之后,提醒我們要將其與太陽之喻和線段之喻結合起來考察(517b)。洞穴之喻與太陽之喻的聯系如下:囚洞是可感世界;洞中的火光是太陽;上升之路是心靈從可感世界上達到可知世界;最后見到的太陽即是善的形式。人們一旦見到它,就會得出結論說,它是一切真與美的原因。洞穴之喻與線段之喻之間的關系如下:洞中囚犯所看的影子,是L1,即影像;囚犯在洞中獲釋,轉過身來看到物,等同于L2,即可感物;囚犯在洞外所見的事物,大致相當于L3;最后,在洞穴外直接看到的太陽自身就相當于線段之喻中的最高階段——善。一般認為,洞穴之喻是線段之喻的政治方面的呈現,而線段之喻是洞穴之喻的知識論層面。

雖然各個比喻之間有相似之處,它們間的相應程度只是大概的。要找到它們間的一一對應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在517b中,柏拉圖自己就說:“這是否是真的,只有神知道”。線段比喻和洞穴比喻確實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因為線段比喻四個部分之間在清晰度上有逐步增加的過程;而在洞穴比喻中,囚徒從洞穴中掙脫鎖鏈是由于一個很突然的外部力量的作用。啟蒙的起點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情,并不是必然就一定能發生的。這就象征著啟蒙的困難。再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是可感物,即線段中的L2;而囚犯們日常看的是洞壁上的陰影。按生活中所看到的東西推斷,這應等同于可感物。可按比喻間的關聯它又似乎相應于L1,注釋者們一直對這一點很為難。

柏拉圖的這些比喻對后世哲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然而對它們的解釋卻留有許多問題。作為比喻,它們指向許多方向,激發讀者的不同想象。其實,柏拉圖并不很喜歡比喻,因為比喻和假設只能處于線段比喻中的第三階段,不能以更高的原則來說明問題。真正的哲學家是應該運用辯證法來探討問題的。柏拉圖之所以使用比喻乃是因為他自己說的,他欠缺關于善的形式的知識(506c)。盡管如此,這些比喻對哲學發生了巨大的影響。正是由于它們,《理想國》才具有勸導人們進行哲學思考的巨大魅力。我們常常認為哲學的生命在于論證的邏輯質量,可歷史上大多最著名、最有影響的哲學成就往往并不是論證得很好的。有時也讓人困惑:究竟什么才算是評定哲學討論的正確方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汇区| 梓潼县| 大余县| 淅川县| 庆阳市| 辽宁省| 孝感市| 云阳县| 仪陇县| 镇巴县| 高邑县| 周至县| 南木林县| 定西市| 普格县| 长武县| 陇西县| 苍梧县| 徐州市| 库尔勒市| 永昌县| 沅陵县| 白朗县| 锦屏县| 平度市| 融水| 那坡县| 景东| 塔河县| 正安县| 淳化县| 漾濞| 南通市| 泾阳县| 通道| 临颍县| 伽师县| 高密市| 广宗县| 阜新市| 社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