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何為“樂”

樂就是音樂。作為同是發音載體的聲、音、樂是有所區別的,分屬于不同的層次和境界。人心有感于外界事物的活動表現為聲;聲相互應和產生變化就形成音;排比音節用樂器加以演奏,用盾牌、斧鉞、雉尾、旄牛尾進行舞蹈,就形成樂,“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樂記》)。音產生于人心,樂通于人情事理,“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樂者,通倫理者也”(《樂記》)。禽獸“知聲而不知音”(《樂記》),民眾“知音而不知樂”(《樂記》),只有君子“為能知樂”(《樂記》)。審察一般的聲能借以了解有節奏文理的音,審察有節奏文理的音能借以了解反映人情事理的樂,審察反映人情事理的樂能借以了解國政民風,從而也就具備了治國的途徑。相反,不懂得聲就不可以與之研討音,不懂得音就不可以與之研討樂,理解樂的功效才能近于理解禮的真諦,“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是故不知聲者不可與言音,不知音者不可與言樂,知樂則幾于知禮矣”(《樂記》)。聲音之道又是與政治相通的,“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樂記》),音律中的宮、商、角、徵、羽五音分別對應君、臣、民、事、物:“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五者不亂,則無怗懘之音矣。宮亂則荒,其君驕;商亂則陂,其官壞;角亂則憂,其民怨;徵亂則哀,其事勤。羽亂則危,其財匱。五者皆亂,迭相陵,謂之慢。如此則國之滅亡無日矣”(《樂記》),五音協調就不會出現不和諧的聲音,五音紊亂、交互侵陵則會產生極端放肆而沒有規矩的慢音,慢音也是國家即將面臨滅亡的征兆。

“生民之道,樂為大焉?!?《樂記》)樂是天地和合之道的表現,是中和之氣的綱紀,是人情不可或缺的,聆聽《雅》《頌》之樂聲,會使心胸志向寬廣;手執盾、斧之舞具,演習俯仰屈伸之姿勢,能使儀容面貌端莊;踏著節拍走在隊列的舞位上,可以使人們在行列里能夠端正,進退行動能夠整齊,“聽其《雅》《頌》之聲,志意得廣焉。執其干戚,習其俯仰詘伸,容貌得莊焉。行其綴兆,要其節奏,行列是正焉,進退得齊焉。故樂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紀,人情之所不能免也”(《樂記》)。正樂能使人倫之道為之大清,耳目為之聰明,血氣為之和平,能移風易俗,使普天之下都得到安寧,“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樂記》)。凡是亂世之音,悲哀而不莊重,歡樂而不安詳,緩慢平易而凌犯節奏,放縱沉迷而忘了本性,動搖通暢之正氣,泯滅平和之品德,“其聲哀而不莊,樂而不安;慢易以犯節,流湎以忘本;廣則容奸,狹則思欲。感條暢之氣,而滅平如之德”(《樂記》)。

此外,“樂者,樂也”(《樂記》),音樂就是娛樂。君子之娛在于提高道德,小人之樂在于滿足情欲。用道德制約情欲,就能享受娛樂而不至于淫亂;為滿足情欲而忘記道德,則會被聲色迷惑而得不到真正的娛樂。因此,君子抑止情欲而調和自己的心志,推廣正樂借以完成其教育作用。樂教推行,從而人民歸向正道,德教的成效由此顯現無疑,“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以道制欲,則樂而不亂;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廣樂以成其教。樂行而民鄉方,可以觀德矣”(《樂記》)。古代圣君賢王很重視引起人們感觸的外界事物,先王作樂用以效法政治,成效卓越的則能使人民的行為體現高尚的道德,“先王之為樂也,以法治也,善則行象德矣”(《樂記》)。

先王作樂是基于“本之情性,稽之度數,制之禮義,合生氣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陽而不散,陰而不密,剛氣不怒,柔氣不懾,四暢交于中而發作于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奪也”(《樂禮》)而成的,集性情、音律、禮義、生氣、五行于一體,陰陽剛柔各安于其位,使氣質屬陽的不至于散慢,氣質屬陰的不至于閉塞,氣質屬剛的不至于暴怒,氣質屬柔的不至于怯懦,在此基礎上,圣人“立之學等,廣其節奏,省其文采,以繩德厚,律小大之稱,比終始之序,以象事行,使親疏、貴賤、長幼、男女之理皆形見于樂”(《樂記》),通過制定個體差異的教習等級以增廣節奏練習、審查表現色彩以衡量品德高低、規范音律禮記的勻稱性以及排比樂章的先后次序以模擬行事作為,使得疏親、貴賤、長幼、男女的倫理都能體現在樂舞之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乡市| 栾城县| 麻城市| 邹城市| 临城县| 康平县| 定安县| 定日县| 文水县| 井冈山市| 同仁县| 陵川县| 依兰县| 尤溪县| 永修县| 合江县| 瑞昌市| 加查县| 石嘴山市| 文化| 鲁甸县| 贡觉县| 青川县| 滁州市| 太仆寺旗| 井陉县| 汝阳县| 霍城县| 成都市| 来安县| 肃北| 合川市| 淮安市| 共和县| 双鸭山市| 读书| 康平县| 电白县| 阿拉善右旗| 镇坪县| 建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