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君子以禮養德之典范——曾子病危而易席
所謂君子,是人的道德成就的美名,“君子也者,人之成名也”(《哀公問》)。《中庸》曰:“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作為道德典范的君子,尊重德性而從事學問,致力于廣博而又盡心于精微,達到高明境界而又遵循中庸之道,溫習已知而又增進心知,敦實篤厚用以崇敬禮義。君子把禮德看得高于自己的生命。
《檀弓上》有這樣一則記載:“曾子寢疾,病,樂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執燭。童子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子春曰:‘止!’曾子聞之,瞿然曰:‘呼?’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曾子曰:‘然。斯季孫之賜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簀。’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幸而至于旦,請敬易之。’曾子曰:‘爾之愛我也不如彼。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舉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沒。”意思是說,曾子 (即曾參)重病臥床,弟子樂正子春坐在床下,兒子曾元、曾申坐在腳旁,一少年侍者坐在角落,執燭照明。少年說:“華美而又光滑,那是大夫用的主席吧?”子春連忙命少年“住口”,不過還是被曾子聽到了。少年又說:“華美而又光滑,那是大夫用的主席吧?”曾子說:“對,這是季孫贈送的,我沒能換它。元,起來換席。”曾元說:“您老人家病重了,不宜移動。希望能到天亮,再給您換。”曾子說:“你愛我的心還不如那少年呢!君子愛人力求成全對方的品德,小人愛人不顧事理,茍且求安。我現在還求什么?我只求能夠合乎正禮地死去,如此而已。”于是大家抬起曾子,換了臥席。可是放回席時,還沒放穩曾子就咽氣了。
由此可見,對于智者仁人來說,禮是德之外在形式,以禮修身養德是君子的重要使命,具有超越自身生命的高度。曾子臨終異席之舉再次詮釋著“禮”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德維度和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