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009年版權社會服務組織工作

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2009年,中國版權保護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在新聞出版總署黨組的關懷下,在國家版權局的強有力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總署黨組的戰略部署和工作要求,保持基本工作思路不動搖,緊緊抓住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歷史機遇,進一步明確了國家版權公共服務機構的定位,積極開拓、創新,著力提升版權公共服務能力,扎實推進版權四大服務體系和科學管理體系建設,銳意進取,求真務實,各項重點工作進展順利,成績顯著。全年實現各項收入總額4200萬元,比2008年2923萬元增長43.69%;實現上繳國庫軟件著作權登記費2084萬元,比2008年1372萬元增長51.90%;自營收入比2008年增長78.44%。中心整體發展實力進一步增強。

一、版權公共服務

版權公共服務是中心的核心業務。2009年,在版權公共服務領域中心做了大量的調研、探索和實踐,在創新版權公共服務方式、提高版權公共服務能力、拓展版權公共服務內容等方面,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為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

(一)進一步明確國家版權公共服務機構職能定位

2009年,中心堅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認真貫徹落實總署黨組對版權工作的戰略部署和柳斌杰局長“3·14”講話精神,樹立和堅持了正確的版權公共服務理念,深入相關產業了解產業的版權服務實際需求,不斷創新業務模式、服務方法,發揮版權專業優勢,提升服務價值,切實為文化創意產業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在國家版權局的指導下,進一步明確國家版權公共服務機構職能定位,努力建設我國規模最大、功能最強、值得信賴的版權公共服務機構。

(二)創新版權公共服務方式,版權登記工作質量大幅提升

2009年,中心通過改善服務手段、創新公共服務方式,使版權登記工作質量大幅提升。2月16日,CPCC版權登記大廳和著作權登記系統開始啟用,實現了版權登記工作的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提升了版權登記工作的質量。按照柳斌杰局長在視察期間提出的“版權登記大廳的服務要比照銀行營業大廳,做到規范有序、井井有條”的要求,中心專門成立了營業部,負責大廳的日常管理,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確保窗口服務的高效有序。2009年全年除接待申請登記的著作權人6萬余人次外,還接待了國內外考察團組近100個共6000余人,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

2009年,中心在“著作權登記管理信息系統”(一期)使用基礎上,啟動了二期項目的建設,增強服務功能、規范登記流程、提高登記效率,以滿足廣大著作權人對登記工作更高效、更公正、更透明的要求。同時,使登記統計功能更加完善,登記作品(特別是軟件作品)數據的分析更加細化,及時反映我國軟件行業和其他文化產業發展情況。在版權登記信息化建設的同時,對登記工作制度化建設同步進行,推動《著作權質押登記辦法》的修訂工作,制定《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檔案查詢辦法》等規章制度,更加規范了版權登記和查詢等工作流程。

(三)提高版權公共服務能力,版權登記數量再創新高

面對“一站式”窗口服務和信息化登記給工作帶來的新變化,以及快速增長的作品登記申請帶來的繁重工作壓力,承擔登記工作的兩個部門積極轉變服務理念和工作作風,強化管理和服務意識。他們一方面發揚奉獻精神,不怕疲勞,任勞任怨地利用周末雙休日以及工作之余加班加點工作;另一方面積極開動腦筋,打破傳統的崗位固定制,研究并實行輪崗制,使每位職工都熟練掌握從受理、審查到復審、制證的登記全過程,實現一人多能,逐步建立起與信息化登記和窗口服務相適應的工作機制和工作方法,及時滿足了權利人的需求,得到了著作權人和申請者的好評。

中心全年共完成各類軟件登記70965件,同比增長49.75%,其中軟件著作權登記量67912件,同比增長48.60%,占軟件登記總量的95.70%;軟件著作權轉讓合同登記和專有許可合同登記182件,同比增長26.38%;軟件著作權質押合同登記119件,同比增長9.17%;變更補充登記2752件,同比增長91.64%。接受軟件登記查詢共6130件,源代碼封存保管13件。

完成作品著作權登記6749件(系列),涉及作品67281件;出版復制境外音像制品合同登記1474件;著作權合同備案531件,涉及作品5162件;重印國外期刊28件;電視播放權登記178件;質押登記82件,同比增長88%;各類登記共涉及作品74205件,比2008年翻了一番。

(四)拓展版權公共服務內容,完善版權公共服務功能

中心在提升傳統版權服務質量的基礎上,還根據新的社會需求拓展版權公共服務內容,完善版權公共服務功能。針對廣告、紡織、小商品等工業設計類作品種類繁多、數量巨大,但研發和價值周期較短這一特點,積極研究作品保管業務,設計了簡便、高效的業務模式,以滿足這些行業對版權證明的特殊需求;與相關機構合作,以解決互聯網證據保全中普遍存在的鎖定侵權行為困難、動態監控困難等問題為突破口,探索網絡環境下第三方調查取證業務;基本完成版權糾紛調解委員會設立的前期準備工作,研究并起草了方案報告、調解委員會章程、調解規則、調解員守則、收費辦法等規則。

為提高版權公共服務工作的科學性,中心還成立了版權產業研究與測評部,為版權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開展了版權作品價值評估、區域版權產業經濟貢獻分析等多項課題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初步確立了區域版權相關產業的分類標準和方法,逐步建立起相應的數據庫,具備了對版權產業進行宏觀監測和調查分析,為國家及各地區制定版權產業引導、推進和扶持政策提供咨詢意見的能力;在建立版權作品價值評估基本研究框架的基礎上,開展了具體行業評估流程及模式研究,并著手典型評估案例數據庫的建設工作。

二、版權社會服務與市場服務

(一)以管理促發展,中華版權代理總公司業績增長顯著

2009年,中華版權代理中心確定了總公司各事業部經濟指標增長30%的目標,并與各事業部簽訂了業績責任書??偣靖魇聵I部積極轉變理念,主動走向市場,深入行業實際,了解行業需求,圍繞法律服務、出版代理、動漫游戲、音樂影視、登記代理等業務領域,不斷創新業務模式、服務方式和工作方法,通過深入挖掘和整合已有服務項目,制定項目齊全、功能完備的一攬子大客戶服務協議,以及從客戶角度反向梳理服務流程等方法,切實提高了服務質量和效率,業務范圍不斷擴大,客戶的信賴度不斷提高。在發生全球金融危機的不利經濟形勢下,各事業部全部超額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增長目標。

(二)以版權鑒定、法律咨詢為主導的版權社會服務工作水平進一步提升

全年完成了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中山市公安局、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湖北省版權局等多家單位委托的版權鑒定十余件,涉及文字作品、美術作品、計算機軟件等多種類型的作品及錄音制品。出具的鑒定報告在程序和實體內容方面均未出現任何錯誤。免費接待來電、來函版權咨詢數千件。雖然為免費服務,但是接待人員均能以飽滿的工作熱情,耐心解答每一個瑣細的問題。中心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專業水平得到了咨詢者的一致認可,提高了公眾對中心的信賴度。

(三)與地方政府加強戰略合作,為區域版權產業發展提供專業服務

隨著版權相關產業在各地的異軍突起,各級地方政府對版權產業日益重視,專業化、綜合性的版權服務需求日益增長。中心利用自身優勢,分別與成都市版權局和深圳市版權局簽訂了《版權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和相關業務合作協議,在兩地區建立了登記代理工作站,為所在地區著作權人和軟件企業提供申請版權登記等相關版權服務,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四)國際版權交易中心業務全面推進,常態化平臺集聚效應初顯

中心不斷深化與東城區政府的合作,努力將國際版權交易中心打造成為常態化版權交易場所。交易中心各項業務體系建設進展順利,掛牌交易和投融資項目漸次展開,版權交易量初具規模,截至2009年12月底,國際版權交易中心版權交易總額近1億元,其中影視類交易額4000余萬元,動漫類版權交易額近4000萬元,圖文類版權交易額1000余萬元,其他版權交易額800萬元。在信息披露渠道和意向征詢網絡建設方面,已經建立起六大類二十二種信息披露渠道和業已擁有6000多個會員并且還在持續增加的意向征詢網絡。

三、版權宣傳

(一)策劃實施大型宣傳活動,服務國家版權工作大局

受國家版權局委托,中心承辦了在第16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和第61屆法蘭克福國際書展上設立“中國版權服務站”的工作。中心抽調專門人員,組成項目團隊,廣泛調研、精心籌備,以國際化的標準設計各項活動內容。法蘭克福國際書展期間,服務站共接待和解答國際版權界、出版界參展人員的各類咨詢千余次,發放英文版《中國版權服務指南》上千份。同時,中心還承辦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前進中的中國版權事業”展覽活動,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全景展現了蓬勃發展的中國版權事業和產業。這些活動成效顯著,社會反響良好,得到了國家版權局、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中宣部等部門領導的一致好評。

(二)依托專業優勢,精心打造常態化版權宣傳和交流平臺

在總結2008年“CPCC十大中國著作權人年度評選”活動經驗的基礎上,中心成立了專門的評選辦公室,制訂了完整的工作方案和規范的工作指南,將活動宣傳、組織推薦工作貫穿全年。12月17~18日,2009CPCC中國版權服務年會順利舉行,年會以“引領中國版權服務”為主題,由2009CPCC十大中國著作權人年度頒獎典禮、區域版權產業研究座談會、中日著作權實務研討會、中美互聯網版權熱點和前沿問題論壇、動漫版權服務周啟動儀式等五大項內容組成?;顒舆^程中,人民網和新浪財經對年會開幕式和具體分項目進行了網上直播,幾十家媒體對年會進行了跟蹤報道。

此外,中心高度重視國家版權局網站的維護工作,制定了網站管理維護的規章制度,并組建專業團隊負責此項工作,以確保重要版權資訊的及時上傳;在總結首屆全國大學生版權論文征文評選活動成功經驗的基礎上,舉辦了第二屆全國大學生版權論文征文評選活動;啟動了“版權走進企業和科研院所”活動。

四、國際交流與合作

(一)不斷深化與韓國、日本等國的版權合作關系

成功舉辦了第五屆中韓著作權研討會,來自中韓兩國的政府、企業和集體管理組織代表,圍繞“數字網絡環境下中韓版權合作模式”的主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溝通,為推進兩國版權領域的經濟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礎。在第16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中心與韓國著作權委員會簽署了修訂后的《版權協作合作意向書》,進一步加強雙方在卡通、網絡游戲、軟件等領域的版權合作,并建立有關作品登記、糾紛調解的新工作機制。

中心設立對日服務窗口后,積極開拓日本版權服務市場,在涉外版權登記、版權法律服務、文化交流和版權貿易方面取得優異成績。成功地將中國原創漫畫《三國演義》版權輸出日本,并積極推動其進入日本所有中小學校的課堂、圖書館以及面向大眾讀者的書店、便利店等,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日本最大的玩具制造商多美公司已將其系列玩具在中心進行了版權登記,并積極與中心磋商其玩具作品在中國的版權保護問題。中心對日服務窗口在日本的影響不斷擴大,得到了日本政府機構和相關企業的高度關注。

在總結設立對日服務窗口的經驗基礎上,中心與英國AI簽訂獨家窗口業務授權協議和戰略合作協議,將在版權產業各領域開展深入合作。接待了韓國著作權委員會、日本經濟產業省、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朝鮮版權考察團等十幾個外事團體的來訪。與美國廣播音樂協會、澳大利亞版權代理公司(CAL)和全球知名視頻網站Metacafe等國際知名版權機構和企業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就版權的國際保護與運用進行了深入探討。11月,美國國際知識產權聯盟主席埃瑞克·史密斯等國際知識產權領域權威人士來中心進行了訪問。中心在國際上的影響不斷擴大。

(二)開辟版權貿易新領域

積極利用自身優勢,努力擴大與各方的交流,在鞏固與俄羅斯、烏克蘭等東歐國家的版權代理業務基礎上,不斷開辟版權貿易新領域。2009年共簽訂合同214份,同比增長58.6%。成功將阿來、央珍、扎西達娃等10位作家的作品輸出到匈牙利,進一步加深了與匈牙利出版機構的聯系;將化學工業出版社5本園林設計類圖書輸出到俄羅斯,鞏固了與俄羅斯出版機構的合作;積極探索與期刊社和手機游戲開發商的版權合作;成功將香港辣椒出版公司的《DIGI數碼雙周》引進內地。

(韓璐)

中國版權協會

2009年,中國版權協會(以下簡稱版權協會)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國家版權局的工作部署,努力發揮版權協會的職能作用,增強服務意識,拓展工作思路,為推動版權保護做了大量工作。

一、版權協會自身建設

(一)增設3個分支機構,廣泛吸納會員

2009年,為適應版權保護工作的要求,經理事會審議通過,報請新聞出版總署同意,民政部準予登記,新成立了法律事務委員會、軟件版權保護委員會、教育委員會,并于6月4日正式掛牌工作。經民政部同意后調整了新技術委員會的領導機構。

8月4日,版權協會召開各分支機構負責人會議,學習《中國版權協會加強對分支機構管理暫行規定》,交流各分支機構開展工作的情況和日后的工作計劃。

隨著社會版權保護意識的增強、版權協會社會影響力的擴大,版權相關企業和著作權人積極加入版權協會,使會員隊伍進一步發展壯大。2009年,共吸納團體會員8個、個人會員4名。

(二)加強版權協會內部交流,提高民主管理水平

2009年,版權協會召開理事大會1次,常務理事大會3次,理事長辦公會議3次,秘書長辦公會議4次。年度工作報告和工作計劃、重大活動項目、機構調整、增選理事和常務理事等事項,都按照協會管理規定召開相應的會議,審議通過后再具體實施。

2月6日,版權協會主辦了2009版權之春聯誼會。國家版權局副局長閻曉宏,國家版權局原局長宋木文、于友先,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沈仁干以及版權協會在京常務理事、理事、會員單位代表共300多人參加了聯誼會。此次聯誼會審議通過了版權協會2008年度工作總結暨2009年度工作計劃,并審議決定增選3家常務理事單位、2家理事單位。

二、搭建行業交流平臺

(一)主辦2009中國版權年會

秉承“版權工作要為整個國家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服務”的宗旨,版權協會于2009年10月20日主辦了2009中國版權年會。國家版權局副局長閻曉宏出席開幕和頒獎儀式,并作了主題演講。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沈仁干致辭。此次年會以“數字環境下的版權資源開發和價值提升”為主題,探討了金融危機對傳統產業的嚴峻挑戰和創新企業的戰略機遇、3G產業的興起和互聯網發展所面臨的版權問題、版權資源的開發和價值提升等問題。

年會還舉行了“2009中國版權產業風云人物”、“2009中國版權產業最具影響力企業”和“第二屆全國大學生版權論文征文”的頒獎儀式。馮小剛、姜昆、陳一丹、楊紅櫻等11位個人榮膺“2009中國版權產業風云人物”;央視網、中國出版集團、漢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單位捧走了“2009中國版權產業最具影響力企業”的獎杯。

國家版權局原局長宋木文、于友先,中國文聯書記處書記廖奔,中央編譯局局長韋建樺,國家知識產權局原局長高盧麟,北京市版權局、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通訊企業協會、中國移動通訊聯合會、北京市版權協會等協辦單位的領導,以及版權界的專家學者,相關企業的負責人也出席了年會。

(二)舉辦“文化創意產業推介會”暨知識產權論壇

2009年11月25~29日,由新聞出版總署、文化部、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四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在北京舉行。在文化創意產業推介會期間,版權協會聯合文博會組委會辦公室、文化部市場管理司等單位舉辦了以“加強版權保護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為主題的論壇,以增強文化創意產業版權保護意識,倡導走上“創意+版權=財富”的發展道路。

(三)舉辦2009中國新媒體盛典(第二屆新媒體節)

在“第四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期間,版權協會聯合中國電子商會、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中國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基金會、中國經濟報刊協會、新媒體產業委員會等單位,共同主辦了2009中國新媒體盛典(第二屆新媒體節),本次活動以宣傳知識產權保護為主題,分別舉辦主題報告會、新媒體聯合年會、展覽與洽談、創意大賽等。把宣傳知識產權保護貫穿各項活動的始終,以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和新媒體的健康發展。同時為新媒體產業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

三、版權保護宣傳教育

(一)承辦“版權在我身邊”大型文藝晚會

2009年4月26日晚,中央電視臺第三套節目播出了“版權在我身邊”大型文藝晚會,該晚會由國家版權局主辦,中國版權協會、中國版權保護中心等共同承辦,這是中央電視臺首次播出以版權為主題的文藝晚會。新聞出版總署署長、國家版權局局長柳斌杰,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國家版權局副局長閻曉宏,中央宣傳部出版局局長張小影,國家版權局原局長、中國版權協會顧問宋木文、于友先,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沈仁干,知識產權局原局長、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高盧麟,《人民日報》原副總編、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李仁臣,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影文學協會會長王興東,有關協會和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負責人,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徐沛東,著名電影演員劉曉慶,著名作家蔡志忠,以及社會各界人士800多人現場觀看了文藝晚會。

本次活動得到了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版權局充分肯定。新聞出版總署署長、國家版權局局長柳斌杰5月22日批示:“這件事辦得好。路子很對,節目安排也很好,爭取成為品牌”。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國家版權局副局長閻曉宏5月19日批示:“擬對協會組織實施的有關同志予以表揚,爭取繼續辦下去,辦出品牌”。

(二)發起“抵制低俗、堅持正版——綠色網絡行動”

版權協會聯合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版權聯盟召集人民網、新浪、搜狐、騰訊、網易、央視網、盛大網絡、第一視頻共同發起了“抵制低俗、堅持正版——綠色網絡行動”,并于2009年4月17日在北京舉行啟動儀式。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司長王自強、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高盧麟、中國版權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張秀平、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版權處處長段玉萍以及各發起網站領導參加了啟動儀式,在“抵制低俗、堅持正版”的口號聲中,共同點亮象征綠色網絡的“水晶球”。

(三)在第16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期間舉辦“前進中的中國版權事業”展覽

2009年9月3~7日,版權協會與中國版權保護中心聯合舉辦了“前進中的中國版權事業”展覽,“中國版權服務站”也在該展覽上首次設立。

9月3日,展覽開幕式暨“中國版權服務站”啟動儀式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一號館三層舉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國家版權局局長柳斌杰,中國文聯書記處書記廖奔,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鮑紅,中宣部出版局局長張小影,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沈仁干,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主席李仁臣等出席了展覽新聞發布會并為“中國版權服務站”啟動剪彩。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國家版權局副局長閻曉宏在發布會上講話,沈仁干介紹了展覽的相關情況。中國版權保護中心主任段桂鑒主持了新聞發布會和剪彩儀式。

“前進中的中國版權事業”展覽,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從版權立法體系、版權保護制度、版權貿易、版權國際合作與交流、版權公共和社會服務體系、社會公眾版權意識和版權產業發展等方面,展現了蓬勃發展的中國現代版權保護事業和版權產業;還對獲得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創意金獎的單位、版權示范城市、國家版權貿易基地、國家版權數字基地等作了介紹。除了圖文為主的展區外,本次展覽還有剪紙、內畫等現場表演,讓觀眾對保護版權有了更直接的認識。

(四)舉辦第三屆尚德杯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暨知識產權宣傳教育活動

2009年,版權協會與中國教育學會、國家工商管理總局商標局共同主辦了第三屆尚德杯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暨知識產權宣傳教育活動,并于4月22日在無錫市舉行啟動儀式,7月18~20日在濟南市進行總決賽。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是一項以“普及知識產權教育、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宗旨的大型科技創新賽事活動。2009年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區域選拔賽遍布全國26個省市37個區域,近2000所中小學校、100萬學生參與。在本次大賽中有很多中小學生認真閱讀《版權保護小衛士——青少年版權保護知識教育讀本》等知識產權學習資料,有100萬中小學生填寫了知識產權基本知識答卷。

(五)《中國版權》辦刊有進步

2009年,《中國版權》雜志又有新變化。編輯部人員認真領會辦刊宗旨和思路,力求在文風上更加活潑,通過加強熱點問題的策劃與組稿使稿件更有針對性、可讀性、適應性。圍繞國家版權局的重要工作和活動,及時組織了國家版權局和地方版權局領導談版權的系列報道,增加了版權信息的版面,加強了對版權產業相關問題的關注和討論。

(六)組織“第二屆全國大學生版權論文征文”評選活動

2009年,版權協會組織并舉辦了“第二屆全國大學生版權論文征文”評選活動,并于11月20日舉行了頒獎會。本屆征文活動較2008年有了很大的提升,體現出四大亮點:一是參與的地域范圍輻射到漳州、信陽等中小城市及西藏等偏遠地區,甚至還吸引了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參加;二是參與院系從法學專業等文科院校擴展到理工科院校及解放軍院校;三是論文質量更高,涉及主題更廣;四是選題視角既有微觀的研判,又有宏觀的布局分析,選題創新性增強。

四、交流研討與立法調研

(一)舉辦“2009中外企業知識產權高層論壇”

2009年4月24~26日,版權協會與中華商標協會、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中國經濟報刊協會在北京聯合主辦了“2009中外企業知識產權高層論壇”,政府部門各主辦單位有關領導及來自國內外版權產業代表200余人出席了高層論壇。

(二)首次組團赴臺灣進行版權保護交流

應海峽兩岸商務協調會會長張平沼先生的邀請,以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沈仁干為團長、常務副理事長張秀平為副團長的中國版權協會代表團,于2009年11月29日至12月6日對臺灣進行了友好訪問與交流。

此次代表團一行共24人,既有來自國家版權局、地方版權局和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文化室、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官員,也有集體管理組織和版權相關企事業單位的負責人、高等院校的教授及專職從事版權法律服務的律師等。

代表團與臺灣有關方面共同舉辦了有300多人參加的2009年兩岸著作權保護論壇,中國版權協會顧問、國家版權局原局長宋木文應邀出席了論壇開幕式,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沈仁干、海峽兩岸商務協調會會長張平沼分別致辭,國家版權局副巡視員翟麗鳳在會上宣讀了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國家版權局副局長閻曉宏的賀信。

論壇分著作權法制發展及重要實務問題介紹、版權貿易及著作權集體管理實務問題介紹、版權制度及執法政策經驗分享三個單元進行,雙方各自由3位專家分別介紹了大陸和臺灣在這三個方面的做法及經驗。

代表團還與臺灣工商企業界50多位代表進行了著作權保護座談,介紹了大陸版權行政執法及司法保護方面的有關情況,并回答了部分代表的提問。

代表團同臺灣的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召開了座談交流會,了解了臺灣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基本情況,傾聽了他們渴望加強兩岸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交流與合作的意見和建議,并回答了他們提出的問題。

代表團部分成員還與臺灣版權行政管理部門的同行進行了信息交流與溝通,并就兩岸著作權的相互認證、聯合打擊互聯網侵權盜版、兩岸各個對應的部門和機構建立固定的協調與合作機制等問題進行了洽談。雙方商定,就今后如何開展全方位的合作問題,各自將繼續進行調研,以便在2010年兩岸著作權論壇期間進一步洽商,力求找出解決方案。

代表團此次出訪,進一步增進了海峽兩岸版權界的了解與友誼,也使得臺灣版權管理部門的行政管理人員、警官,工商企業界的人士,集體管理組織及版權界的部分專家、教授,對大陸的版權保護工作快速發展以及法律體系建設、版權行政執法、版權貿易等情況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雙方商定,2010年兩岸版權論壇將于2010年10月至11月間在大陸繼續舉辦。

(三)完成修訂《著作權法》的調研

為積極推進《著作權法》的修訂工作,版權協會按照國家版權局的部署,兩次召開座談會,邀請全國人大法工委、全國人大教科文衛文化室、最高人民法院、國務院法制辦、國家版權局、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版權保護中心、中國作家協會、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單位的官員、專家與學者座談。與會代表從各個不同的角度發表了中肯的意見,主要涉及修訂法律的緊迫性、法律的實用性以及條款的明晰化等。協會將調研的情況及時報告了國家版權局。

(劉義成)

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

2009年,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以下簡稱音著協)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本著適應國情和市場的思路開展工作,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開拓新業務,較好地完成了各項指標和工作任務。

一、會員發展與管理

(一)會員發展

2009年,音著協會員發展工作的重點依然是提高會員質量,吸納知名且高產的創作者,同時也努力爭取會員數量的提升。全年新發展會員355人(家),其中詞作者139人、曲作者200人、繼承人11人、出版公司5家。至此,音著協會員總數達5789人(家)。

在堅持以往會員發展渠道及手段的基礎上,2009年的會員發展工作還通過積極聯絡北京及各地的音樂團體和院校,如中國音樂家協會、四川音樂學院、廣東韓山師范學院以及各軍區文工團等創作和演出團體,從中吸納優秀的詞曲創作者加入音著協;積極聯系國內外知名的出版公司,向其發出合作的邀請,促成多家公司與音著協簽約;此外,還努力通過現有會員對其合作者開展入會動員工作,把他們發展成為新會員。在2009年度新發展的會員中,有陳其鋼、林喬、金鼓等不同音樂風格的知名創作者。同時,索雅、北京竹書房、鳥人等知名音樂出版公司的加盟也大大增加了音著協的授權歌曲范圍。

(二)會員管理與服務

2009年,音著協繼續加強會員管理與服務工作。音著協向5700余名會員及知名音樂院校和音樂人寄發2008年年報;將近6000名會員的新、舊版合同及補充協議整理歸檔,統一存放,以便查詢及借閱;組織召開兩次常務理事會,探討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錄音制品付費問題;并加強了會員IPI申請和DIVA系統的錄入工作。

音著協會員發展統計圖

5月15日,音著協召開第三屆五次常務理事會,國務院法制辦副主任袁曙宏,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國家版權局副局長閻曉宏,音著協主席王立平、副主席谷建芬、名譽主席喬羽、總干事屈景明等13人參加了會議,會議圍繞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錄音制品的收費標準和計算方式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此次常務理事會議的召開,對于推進我國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錄音制品收費工作的開展起著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為廣大著作權人爭取了利益,為11月10日《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錄音制品支付報酬暫行辦法》的頒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6月25日,音著協四川地區會員代表見面會在四川省版權局舉行。黃虎威、郭萬春、李官明、羅曉音、吳飛等四川地區11位音著協知名會員代表參加了會議。各個領域的會員代表紛紛闡述了自己對當前中國音樂產業界的一些看法,并就一些具體音樂版權問題的處理發表了意見。此次會議是音著協成立后在北京以外地區召開的首次代表見面會。

8月19日,音著協召開第三屆六次常務理事會議,王立平主席、谷建芬副主席、喬羽名譽主席、屈景明總干事、王世光常務理事、張丕基常務理事等8人參加了會議。會議主要總結了5月15日會議關于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錄音制品收費問題討論的成果,進一步探討相應細則,并就2009年上半年的工作情況進行總結匯報,研究熱點工作問題。

2009年,音著協加強了會員IPI號申請和DIVA系統中個人信息與權利信息錄入工作,通過不斷研究和熟悉IPI和DIVA系統,頻繁地與CASH等兄弟協會進行學習交流,完善和規范了系統中原有的內容,提高了IPI申請與DIVA錄入的效率,為許可、分配等工作開展提供了更多便利。

(三)會員拓展項目

除了一如既往地做好會員發展、管理與服務工作外,音著協還進行了與業務相關的拓展嘗試。

8月21日,音著協參與主辦“紅動中國”青春紅歌會。通過此次紅歌會的宣傳和演出,一方面為紅色經典歌曲的著作權人爭取了版稅收益,另一方面宣傳了版權保護的相關內容。

10月24~27日,第二屆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音著協在博覽會現場為相關產業界的人士解答有關入會、會員管理、會員服務以及國際合作等一系列問題。

二、音樂作品許可使用工作

(一)表演權許可工作

2009年,音著協總部收取表演權許可使用費約1816萬元,同比增加約316萬元,增幅為21%。收費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向音著協分配卡拉OK著作權使用費1000萬元整。另外,現場表演方面收費超過327萬元,增加127萬元左右,增幅超過36%。同時,2008年12月至2009年11月,地方辦事處許可收費共計711萬元左右,與上年相比略有增長。

1.背景音樂。背景音樂許可服務項目從2008年的12個城市擴展到14個省市,上千家企業的許可店面享受到音樂服務內容。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很多大型連鎖企業要求下調年度使用費,有的企業要求下調的幅度相當大,但是通過音著協耐心細致的工作,對個別受影響較大的企業采取了一定的優惠措施,整體續約工作100%完成。全年共完成許可223件,收取費用1489萬元左右。

為有效推動背景音樂的許可收費工作,音著協加強了與各相關行業協會的合作。繼與上海飯店業協會成功簽約后,與廣州、深圳、浙江等地的飯店業協會以及江蘇的餐飲業協會均有不同程度的接觸,有望在2010年形成合作。同時,音著協與中國商業聯合會就在商業企業內推廣、宣傳著作權法律法規以及解決其所屬會員單位在經營場所內使用音樂作品所涉及的著作權問題進行了深入磋商,并達成共識,希望通過雙方的合作,整體提高商業行業的版權保護水平。

此外,音著協還加強了與航空公司的合作。2009年,除南航外,音著協與四大航空公司的續約工作全部順利完成,南航的續約也已達成共識;與上航和川航也已基本達成一致,與深航、山航均在洽談中。

2.現場表演。由音著協各地方工作團隊負責的大型商業演出,基本上能夠及時解決許可收費問題。江蘇等地方工作團隊在保證所屬區域許可工作的同時,還積極利用各種資源,探索新的工作方法與工作模式,積極拓展市場空間。音著協全年共發放演出許可234件,收費327萬多元,其中總部負責的小演出許可發放數量有明顯增加。

3.與上海世博局成功合作。2009年4月,音著協與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以下簡稱“世博局”)就整體解決上海世博會期間組織者和參展者表演使用他人音樂作品的合法性問題,簽署了《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音樂著作權合作備忘錄》,由音著協對于上海世博會期間組織者和參展者使用第三方音樂作品進行一攬子許可,從總體上解決了相關的知識產權問題。除此以外,雙方的合作內容還包括音著協為世博局提供音樂著作權方面的法律咨詢服務、音樂作品版權信息查詢服務等內容。

(二)復制權許可使用工作

2009年,對音著協復制權許可工作來說是挑戰與機遇并存。受產業日益萎縮的影響,復制權許可業務收入已連續三年處于下滑狀態,再加上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奇聲電子、夏新電子、金正電子等一批大中型家用DVD點歌機項目退出市場,同時萬利達、步步高、新科等大的合作項目尚未確定,2009年整年度業務的統籌安排及業績目標的實現遇到了很多困難。然而,2009年恰逢國慶60周年,大量紅色經典歌曲被廣泛使用,音著協緊緊抓住機會,在音像、影視、圖書、廣告等方面進行了規劃,盡力扭轉萎縮的傳統音樂使用市場。2009年全年復制權許可使用費總收入約908.46萬元,其中錄音671.10萬元、錄像40.85萬元、圖書63.63萬元、影視廣告130.33萬元、其他2.55萬元。

(三)廣播權許可使用工作

2009年,音著協廣播權許可使用工作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在《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錄音制品支付報酬暫行方法》出臺前,進行了大量準備工作,主要集中在對廣播組織整體情況的資料搜集與比較分析等方面。另一方面,在《暫行辦法》于11月10日頒布后,向全國百余家廣播組織寄送了《關于協商解決貴單位廣播使用音樂作品所涉著作權問題的函》。

三、音樂作品許可使用費分配

2009年音著協進行了7次分配,共計參與分配金額4475萬元。音著協在按照分配計劃進行分配工作的同時,不斷完善分配系統。

一是在DIVA中建立協會付款系統,并通過最初階段的運行和后期磨合,為國外協會的財務分配增添了一個強大的助手,給海外分配的報表也更加臻于完善。另外,在對外銀行申請報表的針式打印實施過程中,也靈活有效地剔除了不完善的匯款結算等細小環節。

二是在DIVA中建立會員付款管理系統。這是對分配結果由手工查詢到程序自動返回結果的質的飛躍。雖然初期階段會遇到一系列問題,如非會員銀行信息的添加、繼承人問題等,這些問題有些是歷史遺留問題,有些是音著協的特有問題,通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音著協的分配程序將更加優化、更加完善。

三是表演權對全世界的自主分配。利用卡拉OK開始收費并提供使用清單的契機,音著協在表演權方面的收費開始有明細地對世界各協會進行分配。隨著廣播權收費的進行,音著協將增加對廣播電臺、電視臺節目的資料管理,提高表演權分配的覆蓋面。

四、音樂作品訴訟維權工作

2009年,音著協共承辦民事訴訟案件35起,指導外地律師事務所代理的訴訟13起,通過訴訟等方式共索賠和追回著作權使用費(已到賬)達人民幣126.77萬元,待執行款26.95萬元,訴訟花費總支出為26.77萬元,繼續保持了較高的訴訟效率。比較成功的典型案件主要有:會員宋繼勇向音著協投訴其作品《芒花》的首次錄制權被侵犯,音著協為其進行維權訴訟,歷經兩級法院4次審理,侵權使用者被判賠13000余元;北京市多個法院針對侵權使用會員作品的數碼電子琴廠家展開訴訟,促使侵權廠家主動聯系協會磋商繳費,其中數家廠商的繳費額達到每年近10萬元。

2009年,接到會員投訴32件,比上年有明顯的減少,處理投訴7件,賠付總金額達19700元。現場表演方面,申請訴訟12起(其中發法律部函2起),協商解決1起,未結11起。2008年提起的3起訴訟在2009年均以和解的方式結案。另已取證未提出訴訟申請的6起,需考慮具體情況再確定是否提起訴訟申請。背景音樂方面,新提起訴訟9起,連同2008年未結案的“深圳茂業百貨訴訟”,2009年共結案6起,其中調解5起,判決1起。由于訴訟準備工作做得充分,所以結案結果均有利于音著協。但是背景音樂的訴訟還存在著取證難、周期長、耗精力、相對收益低的問題,不利于地方辦事處工作團隊和合作律師事務所發揮積極性,對此音著協擬通過調整訴訟合作方式逐步予以解決。

五、音樂作品資料管理

2009年2月,音著協通過國際標準音樂作品編碼(ISWC)國際總代理機構的嚴格審查,與之簽訂了分代理協議。自此,音著協成為國際標準音樂作品編碼(ISWC)在中國大陸的唯一代理機構,全權負責ISWC編碼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登記、發放和管理等工作。這為在中國大陸地區通過有效標識對浩如煙海的音樂作品進行規模、規范的管理和使用,開辟了更為準確、高效的途徑。

為配合音樂作品許可使用并及時準確地將許可使用費分配到會員手中,音著協廣泛收集、認真整理并及時更新了有關會員的作品資料,并為作品使用許可、使用費分配和訴訟維權等項工作提供準確翔實、高效便捷的查詢服務。利用與海外協會簽訂復制權協議的契機,主動擴大資料庫信息量,加強外國歌曲庫的建設,豐富作品的覆蓋量。同時,繼續補充完善奧運歌曲的資料,重新確認奧運歌曲的版權,擴大作品資料的國際交流,確保許可授權及海外版稅收益。

(左佳)

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

2009年是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以下簡稱音集協)開局之年。在這一年里,在國家版權局的指導下,音集協以“服務會員、服務社會”為宗旨,緊緊依靠音像權利人的支持,在發展會員、許可收費、使用費分配、訴訟維權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會員發展工作

截至2009年12月31日,音集協共發展會員60家,涉及權利人單位112家,取得授權歌曲83686首。授權歌曲數目較成立之初的18291首有了大幅增加。

二、許可收費工作

國家版權局一再強調,協會成立之后,要負責任地開展工作,使之成為卡拉OK版權使用費的收費主體。針對卡拉OK經營場所許可收費工作,截至2009年12月31日,音集協已在全國的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負責收取卡拉OK版權使用費的機構,其中26個機構正式啟動了收費工作。

2009年,音集協共向約2000家卡拉OK經營場所發放了“音像著作權使用許可證”,收取卡拉OK版權使用費總計1.2334億元,收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此外,音集協還積極探討在數字環境下,如何通過集體管理的方式更好地維護音像權利人的權益,探索發展音樂產業的模式。

三、使用費分配工作

為了做到使用費分配的科學、準確、公正,音集協在總結以前分配經驗的基礎上,專門開發了一套分配專用軟件。該套軟件能夠將歌廳提供的點播記錄表單內注明的歌曲記錄權利人信息、歌曲名稱及演唱者字段信息與音集協得到授權歌曲記錄相應字段進行多方位比對,以求提取出盡可能科學、準確、公正的分配數據。此外,針對權屬模糊的歌曲,音集協則采用多方調研、通知認領等多種方式,理清權屬問題,并在此基礎上于2009年底制訂了《卡拉OK著作權使用費分配方案》。

四、訴訟維權工作

為了促進音集協已經開展的卡拉OK和電腦伴唱機版權許可使用工作,音集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行政投訴、民事訴訟等維權工作,為版權收費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009年音集協分別在浙江、云南、廣東、福建、四川等12個省市就KTV侵權事件提起了213例行政投訴。

音集協還在全國各地對800多家侵權KTV商家提起了民事訴訟。其中,以北京地區訴訟成果尤為顯著。

音集協于2009年4月正式啟動針對卡拉OK電腦伴唱機的維權行動,在廣州、深圳、昆明、北京等地采取了行政和民事訴訟手段進行維權。如在廣東省對21個銷售含有盜版歌曲的電腦伴唱機的商行提起了行政投訴。

截至2009年12月31日,音集協已向10家涉訴會員分配了侵權訴訟獲賠款。

五、推動立法工作

音集協作為專門保護音像權利人合法權益的集體管理組織,通過與中國音像協會和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中國代表處共同合作,為推動賦予唱片公司廣播權和表演權的立法做了大量的調研工作,并通過各種形式提出立法建議。

六、信息公示工作

2009年初,音集協對網站進行了全面改版,擴大了音集協網站的服務功能,充分發揮了網站的窗口作用。

網站設有會員專區,會員可以通過音集協分配的用戶名和密碼登錄,查看和修改基本信息,上傳新曲目,了解最新分配信息及協會工作,對協會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根據《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音集協決定將取得的MV作品授權信息通過網絡向社會公示。2009年4月24日,協會正式開通授權音樂電視作品信息網上查詢系統。截至2009年12月31日,音集協共整理上傳曲目83686首,制作畫面截圖15716個。

七、制作正版曲庫工作

隨著卡拉OK收費工作逐步打開局面,為卡拉OK經營者提供正版曲庫的緊迫性日益凸顯。音集協組建了十幾人的工作團隊專職著手正版曲庫的建設工作,前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搜集歌曲文件,并對其逐一進行格式轉換、增加卡拉OK字幕等工作,截至2009年12月31日已基本完成當前娛樂場所、網絡等領域正在使用的4萬首常用曲目的編輯和制作工作。

八、對外交流工作

著作權集體管理在國外經歷了較長時間的發展歷史,積累了大量寶貴經驗。音集協非常重視與海外著作權組織的交流與合作,已先后與香港音像版權公司(PPSEAL)、澳大利亞音樂著作權協會(APRA)、日本唱片協會(RIAJ)、韓國音樂著作權協會(KOMCA)、韓國音原制作者協會(KAPP)、韓國音樂實演者聯合會(FKMP)等建立了聯絡渠道,為今后進一步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九、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我國現行著作權法的規定,唱片公司沒有廣播權和表演權,因而無法分享廣播電臺、電視臺和播放音樂的經營場所因大量使用唱片而帶來的經濟利益。這不僅給唱片公司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也嚴重挫傷了唱片公司創作新作品的積極性,影響了音樂產業的發展。音集協也因此無法開展廣播權和表演權的集體管理,無法在更大的范圍內維護音像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根據《著作權法》和《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的規定,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必須得到權利人的授權才能開展業務。在卡拉OK授權業務中,盡管音集協的會員授權的作品已占到市場使用率90%以上的歌曲,但在發放一攬子許可時,被許可人還有可能面臨被非音集協會員起訴侵權的風險。對此,音集協向卡拉OK歌廳承諾負責解決所有的版權問題,但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選擇。政府應該建立一種制度,集體管理組織在發放放映權和表演權等小權利的授權時,可以代表非會員發放一攬子許可,但在分配使用費時,要以與會員同等的待遇處理非會員的權利。建立這樣的一種機制,更有利于權利人的權利保護和方便使用者的使用,充分發揮集體管理組織的作用。

(馬繼超)

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

2009年,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以下簡稱文著協)的工作主要集中在隊伍建設、建章立制、探索業務等方面。一年來,在國家版權局的領導和關懷下,很快完成社團登記和組建工作,各項工作逐漸步入正軌。

一、社團登記與會員發展

2009年2月18日,民政部正式下達《關于核準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進行社團登記的批復》(民函[2009]57號)文件,并頒發“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國務院《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等規定,文著協先后取得了國家版權局《關于同意成立“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的批復》(2007年6月6日,國權 [2007]18號)、民政部《關于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籌備成立的批復》(2008年7月17日,民函 [2008]217號)和民政部《關于核準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進行社團登記的批復》等批復文件,取得了國家版權局“著作權集體管理許可證”(2007年6月6日)、民政部“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2009年2月18日)。

經民政部核準,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的業務范圍包括:集體管理、授權許可、稿酬收轉、登記確認、版權貿易、培訓研討、法律服務、國際合作。

正式成立后的第一年,文著協共發展會員2000多名,其中不乏著名作家、院士、學部委員、文化名人、著名記者。

二、報刊轉載和教科書“法定許可”稿酬收轉

2009年7月30日,國家版權局下發了《關于明確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法定許可”使用費收轉職能的復函》(國版辦字 [2009]25號),明確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是向著作權人轉付報刊轉載、教材“法定許可”使用費的法定機構。

截至2009年底,文著協已與《英語文摘》、《英語沙龍》(系列)、《知音》系列期刊、《作家文摘報》、《青年文學》、《老友》、《教師博覽》、《海外文摘·寰球華商》、《中外生活廣場》和《江西畫報》等文摘類報刊簽訂稿酬收轉協議。

12月11日,文著協與人民教育出版社簽署教科書法定許可稿酬收轉協議,人民教育出版社每年需要交給文著協的教科書稿費有100余萬元。此外,文著協還與高等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簽訂了教科書“法定許可”稿酬轉付協議。

三、匯編作品一年授權百種

文著協利用掌握的6萬多作者信息,為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人事出版社、光明日版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四川少兒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華東師大出版社以及一些文化公司解決了近百本匯編作品收入單篇文章的作者授權問題,涉及作者逾千人,較好地維護了作者的權益,并化解了出版社編寫出版匯編作品的授權風險,贏得會員和出版社的信任與贊譽。

四、開拓數字版權服務業務

4月20日,文著協與漢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王科技)正式簽約,結成內容數字化版權采購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根據雙方協議,文著協作為國內唯一的文字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將向漢王手持閱讀器內容提供合法有效的版權服務,以及根據市場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策劃方案;漢王手持閱讀器也將成為文著協所管理的數字化版權內容發行的核心通路與終端。屆時用戶可以借助手持閱讀器閱讀大量受到版權保護的文字作品。文著協同時還在與其他電子書廠商接觸,建立合作關系。

五、代表中國廣大著作權人向谷歌維權

6月,文著協收到國際影印復制權組織協會(IFRRO)秘書長奧拉夫先生關于協助轉發關于在谷歌數字圖書館侵權事件中維護中國文字著作權人權益通知的函,文著協即向12家發起單位及會員轉發了谷歌和解協議的有關通告。之后,文著協陸續收到很多權利人的反饋意見,反映由于和解協議過于復雜、提交權利聲明操作繁瑣,愿意委托文著協幫助其主張權利。于是,文著協對谷歌擅自掃描中國著作權人的圖書進行了抽樣調查。截至2008年,谷歌數字圖書館即已收納了700萬部圖書,其中有大量中國著作權人的作品。9月1日,文著協召開媒體通氣會,公布初步抽樣調查結果,有570位中國權利人的17922部圖書在谷歌的數字圖書館計劃之內,其中有75名為文著協會員,涉及圖書1961部。這一信息通過30多家媒體報道出去之后,立即引起國內外媒體和廣大權利人的廣泛關注。

9月24日,文著協邀請版權法律專家就如何應對谷歌侵權掃描中國著作權人圖書的問題,進行專門研討。專家一致認為,谷歌數字圖書館的行為屬于侵權,文著協應該發揮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優勢,代表中國作者有組織地向谷歌維權,切實維護廣大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

隨后,谷歌主動與文著協建立了聯系。文著協與谷歌分別于11月2日、11月20日和12月22日舉行了三次正式談判。迫于權利人的呼吁和媒體的壓力,谷歌縮小了和解協議的適用范圍,稱該和解協議不適用于中國。除了正式談判外,文著協還與谷歌代表進行多次溝通和磋商。在第三次談判之后,應文著協要求,谷歌提交了致中國作家的道歉聲明和掃描收入中國作家圖書清單。

六、舉辦系列宣傳交流與立法調研活動

(一)主辦“2009年兩岸(四地)出版交流展望”座談會

1月8日,文著協與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書香兩岸》雜志社、臺灣圖書發行協進會、臺灣數位出版聯盟在北京共同主辦了“2009年兩岸(四地)出版交流展望”座談會。會上,新聞出版總署港澳臺辦主任謝愛偉作了《整合兩岸(四地)出版智力資源,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主題發言。來自兩岸(四地)的相關協會負責人、出版社領導和民營機構代表70余人參會。

座談會以“兩岸(四地)出版合作模式”、“整合兩岸(四地)出版智力資源,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等為主題,組織兩岸(四地)出版界重要人士探討2009年兩岸(四地)出版交流、文字著作權保護和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努力方向和具體做法。

(二)主辦網絡文學版權研討會

12月17日,在北京市版權局的指導下,文著協與盛大文學在北京共同主辦了網絡文學版權研討會。中國作協副主席張抗抗,著名評論家張頤武,全國工商聯書業商會常務副會長侯耀東,新聞出版總署科技與數字出版司副司長寇曉偉、反非法和違禁出版物司副司長黃曉新、版權管理司版權處處長段玉萍,北京市版權局副局長王野霏,中國作協權益保障辦公室處長呂潔,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法律部副主任樊煜,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吳偉光,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副教授許春明,知名IT評論家劉興亮、康國平,作家孫睿、寧肯以及媒體記者等近百人出席研討會。

研討會針對在互聯網服務和數字出版領域存在由來已久的一些焦點問題進行了專題討論,對包括避風港原則、紅旗原則與侵權內容刪除時間在內的話題等進行了探討。會議呼吁,反對濫用避風港原則,高扛紅旗原則維護自身權益。會議對刪除侵權內容的響應時間以及如何合理對網絡數字作品的侵權進行賠償等提出了看法。

研討會還發起了“反盜版宣言”活動,得到莫言、韓寒、石康、麥家、虹影、陸天明、王宛平、石鐘山等近百名著名作家和網絡作家的簽名支持。中國作協、中國文著協、中國音著協也為盛大文學“反盜版”發來了《聲援信》。另外,盛大文學合作律師事務所律師代表在研討會上發布維權聲明,宣布將對百度提起訴訟。

(三)承辦《教科書法定許可付酬辦法》調研座談會

國家版權局曾于2002年向社會公布了《教材“法定許可”付酬辦法》征求意見稿,但由于種種原因,該辦法沒有正式出臺。2009年國家版權局開展了一系列調研工作,廣泛征求作者和出版單位的意見,以推動《教科書法定許可付酬辦法》的正式出臺。作為報刊、教材“法定許可”使用費收轉法定機構,文著協與浙江省版權協會承辦了9月15~17日的中東部地區調研座談會,與北京市版權局承辦了9月22日的北京地區調研座談會。兩次座談會上,與會人員均達成了教科書使用作品必須付費的共識,對付費的標準和方式問題進行了探討,對《教科書法定許可付酬辦法》(討論稿)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四)協辦第二屆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

10月24~27日,由國家版權局、北京市政府、中國貿促會北京分會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在北京舉行。文著協參與協辦,并在博覽會上設立了展臺,向公眾發放本會的宣傳品和會員入會材料,接待公眾咨詢。同時,文著協與有關單位共同承辦了該博覽會的主要活動——第二屆中國網絡文學節及頒獎活動。

(五)在第16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期間舉辦版權宣傳活動

9月3~7日,第16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BIBF)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行。文著協會首次作為新聞出版總署直屬單位參加,舉辦了版權百題有獎競猜、版權沙龍講座。

針對廣大作者比較關心的、與切身利益比較緊密的版權問題,文著權提前設計了100道問答題,在每天的“版權沙龍”講座中穿插舉行“版權百題有獎競猜”活動。用通俗的語言,以問答、選擇、判斷等多種方式,宣傳著作權法、圖書出版等基本知識,寓教于樂,努力營造加強版權保護的氛圍。

針對當下出版界主編與主編作品的版權糾紛,名家作品“一女二嫁”,作家出版合同糾紛,編劇與原作者版權糾紛,出版界、翻譯界抄襲事件頻出等熱點問題,文著協組織了一系列版權宣傳活動。邀請了著名編劇汪海林、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楊紅櫻、著名作家彭學明、法國文學翻譯家吳岳添等參加版權熱點問題研討、作家版權沙龍、圖書出版合同講座、版權貿易實務講座等活動,并與現場觀眾互動,解答觀眾提出的問題,同時向公眾免費發放著作權宣傳資料。

(六)舉辦谷歌版權問題系列專題座談會

自谷歌“版權門”事件發生后,文著協分別聯合天津市作家協會、江西省作家協會、湖北省作家協會召開了作家維權與谷歌“版權門”問題專題座談會。地方作協表示,在數字網絡環境下,地方作家在推廣作品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尤其是向谷歌維權方面,亟須文著協這樣的專業機構發揮作用,維護作家的合法權益。

文著協常務副總干事張洪波還應邀參加了國家版權局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共同主辦的數字環境下版權和相關權集體管理國際區域研討會(北京)、國家版權局與中國歐盟知識產權保護項目二期(IPR-2)主辦的著作權保護發展趨勢國際研討會(武漢)、中國科技協會會員日活動、中國版權協會舉辦的數字版權管理與版權貿易培訓班(北海)、上海文聯主辦的文藝工作者權益問題高峰論壇、北京大學與廈門大學合辦的海峽兩岸網絡版權保護研討會(廈門)、河北省版權協會與河北省作協舉辦的2009河北省端陽詩會及文字著作權保護座談會等活動,就谷歌“版權門”問題和數字網絡環境下版權保護問題進行演講。

七、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為了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學習其他國家和地區著作權集體管理的先進經驗和成熟做法,展示中國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國際形象,在國家版權局的大力支持下,文著協與國際復制權組織協會(IFFRO)、美國版權結算中心(CCC)、墨西哥版權保護與促進中心(CemPro)、俄羅斯著作權協會、俄羅斯復制權協會、澳大利亞版權代理機構(CAL)、挪威影印復制權協會(KOPINOR)、烏克蘭版權及鄰接權代理機構,以及臺灣地區中華語文著作權中介協會等有關集體管理組織建立了聯系,探討加入國際復制權組織協會、與有關集體管理組織簽訂相互代表協議或合作協議等問題。6月,文著協與臺灣地區中華語文著作權中介協會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2月22日~3月3日,文著協領導參加國家版權局組織的美國、墨西哥集體管理考察團,詳細考察了兩國集體管理的情況。

6月24~29日,文著協領導陪同新聞出版總署領導訪問俄羅斯,考察俄羅斯圖書出版市場和著作權集體管理。

9月27日~10月3日,文著協代表新聞出版總署,帶隊組團參加土庫曼斯坦國際書展。

11月29日~12月6日,文著協領導赴臺參加由中國版權協會和海峽兩岸商務協調會共同主辦的2009海峽兩岸版權保護研討會,并作演講。

2009年,文著協接待了國際影印復制權組織協會(IFRRO)非洲和中東發展委員會主席、挪威影印復制權協會(KOPINOR)發展基金部經理約翰·威利·魯道夫、中國歐盟知識產權保護項目二期(IPR-2)代表團、澳大利亞版權代理機構(CAL)代表團(董事長Brian Johns、首席執行官Jim Alexander、總經理Caroline Morgan)的來訪。

(張洪波)

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

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以下簡稱攝著協)于2008年11月21日召開成立大會,2009年3月19日,收到民政部同意進行社團登記的批復文件,5月5日,拿到了社團法人登記證書。攝著協成立后,在國家版權局、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攝影家協會的大力支持下,各項工作開展順利。

一、會員發展與服務

攝著協自成立以來,立足實際,充分發揮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一手抓攝影作品著作權保護,一手抓會員的發展與服務工作。

攝著協大力加強會員發展工作,積極吸納攝影人及已故著名攝影家的繼承人,邀請其加入協會,以此拓展保護老一輩攝影家著作權的范圍。

在積極發展會員的同時,攝著協不斷深化會員服務工作,幫助會員推廣作品許可,并開展維權工作。4月,攝著協成功為北京中海福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系新華社、中國新聞社、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等單位的攝影作者并聯系退休在家的老攝影家,幫助其征集相關攝影作品并發放授權;還為北京國道黃金有限公司發放攝影作品授權許可。同時,攝著協與律師事務所合作,協助辦理會員投訴的侵權案件。

二、開展版權宣傳工作

“4·26”知識產權宣傳周期間,攝著協開展了版權宣傳工作。4月19日,攝著協主席李仁臣、總干事解海龍參加了由國家版權局和中央電視臺聯合舉辦的《版權在我身邊》特別節目。協會部分工作人員還參加了由國家版權局和央視3套聯合錄制的《綠書簽行動》專題節目。這些活動為動員全社會保護知識產權、學習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做了積極努力。

11月24~27日,攝著協在第二屆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上設展,新聞出版總署署長、國家版權局局長柳斌杰于博覽會開幕當天專程到攝著協的展位,饒有興致地觀看了展位中陳列的圖片和文字。當看到墻面上所展示的2009年法蘭克福國際書展中國主賓國各項活動的圖片報道后,他對攝著協及時快速的工作表示贊賞。

三、參與國際交流活動

作為一個新成立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攝著協積極參與各項國際交流活動,以借鑒世界各國優秀的攝影作品集體管理經驗。2月21日~3月5日,由國家版權局組織的中國版權代表團對美國和墨西哥進行了訪問,攝著協以代表團成員的身份隨同訪問。8月8~28日,攝著協參加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瑞典政府聯合舉辦的全球經濟下的版權及相關權利研討會高端培訓項目,學習可資借鑒的經驗和操作模式。

(呂文)

中國電影著作權協會

2009年,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國家版權局和民政部的正確領導下,在會員單位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協會工作人員的艱苦努力,中國電影版權保護協會終于由行業維權組織轉變為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并更名為中國電影著作權協會(以下簡稱影著協)。影著協成立后,在維權、調研、宣傳和國際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完成了2009年的工作計劃。

一、籌建電影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

2009年影著協的重點工作就是努力完成協會從行業維權組織轉變為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各項報備審批工作。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積極主動地向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國家版權局、民政部等上級主管部門匯報、請示和溝通,加快籌備工作的進度。為此,協會多次到電影局、版權司、民間組織管理局匯報,匯總各方面意見,有針對性地做好相應工作。7月20日終于獲得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并于10月23日在民政部完成變更登記。另一方面,進一步修改和完善《中國電影著作權協會章程》、《電影作品著作權集體管理使用費收取標準》、《電影作品著作權集體管理使用費轉付辦法》等有關文件,使之更準確穩妥、更具操作性。

與此同時,影著協為開展電影著作權許可收費積極做好準備工作。一是就可能遇到的問題向國家版權局、國家廣電總局、文化部等有關政府部門請示,同時還向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等司法部門請教,希望獲得各方面的指導和支持。二是邀請各兄弟集體管理組織到協會座談或上門請教,學習他們的工作經驗,并共同研究、解決著作權集體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的實際問題。三是與使用者溝通,登門拜訪并邀請網尚、網樂、五洲回響、寬域等向網吧提供電影作品的網絡公司到會座談,共同探討向網吧收取電影版權使用費的相關事宜,并達成了合作意向。四是與山西、內蒙古、遼寧、江蘇、四川、上海、廣東、北京以及河北等地的版權、電影、文化、交通等主管部門、相關行業協會、使用者團體等進行聯系,洽談電影作品版權使用費收取工作,并與山西等地達成使用費收取合作意向。五是為及早公告章程、收費標準和轉付辦法等有關文件,為開展收費業務做好準備,協會經向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領導匯報后,向會員單位發函,再次征求他們對《中國電影著作權協會章程》、《電影作品著作權集體管理使用費收取標準》、《電影作品著作權集體管理使用費轉付辦法》等文件的意見,并請其法人代表以書面形式進行反饋。截至2009年底,已收到56家會員的同意函,超過會員總數的2/3。

二、為廣大電影著作權人維權

為切實有效地維護廣大電影著作權人的權益,影著協與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溝通,征詢制定電影著作權侵權賠償最低標準的意見和建議。影著協專門致函最高人民法院并附調研報告,采取“請進家、走上門”的方法與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進行多次溝通。7月,影著協邀請最高人民法院及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的法官與權利人、使用者代表到協會座談,就出臺電影作品侵權賠償相關指導意見或司法解釋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以及判賠標準、具體數額等問題進行商議。12月,協會領導又到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與相關領導和法官進行溝通。最高人民法院希望協會能盡快公告電影著作權集體管理收費標準,這樣最高人民法院或將通過內部文件的形式,請各地方法院參照收費標準進行判賠。

2009年影著協發出維權信函18件,這些案件大多以和解的方式了結。盡管獲賠不多,但是遏制侵權的效果明顯。在協會主要監播的電視臺中,盜版率下降50%左右。

三、廣泛開展相關調研活動

為提升自身的維權能力與著作權集體管理能力,影著協廣泛開展了系列調研工作。

9~11月,遵從中央領導對“影視版權2.0時代”的有關批示,協會受國家廣電總局指派參與由趙實、田進副局長主持,法規司牽頭,網絡傳媒管理司、監管中心參加的新媒體版權課題組的調研工作。課題組先后走訪了央視網、中國廣播網(中廣在線)、優酷、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廣播科學研究院、中國電影科研所、電影頻道、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影集團、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上海眾源網絡有限公司(PPS)、上海聚力傳媒技術有限公司(PPL)、北京高級人民法院等14家單位,并撰寫調研報告,上報中央領導。

根據李長春同志關于“影視劇在什么媒體播出,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作為行業主管部門的職責就要延伸到哪里,當前要切實加強對新媒體影視節目的管理”的批示,影著協開展了關于新媒體播放電影作品的調研,積極搜索相關數據資料,走訪了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新傳媒產業聯盟等相關機構,形成了調研材料,匯總了相關信息,對新媒體播放電影的情況有了一個較詳細的了解,對于協會日后開展網絡播放電影的監控和打擊盜版進行維權的工作有一定參考價值。

四、加強電影著作權保護宣傳

電影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有賴于社會公眾版權保護意識的增強。因此,影著協在電影著作權保護與電影著作權集體管理方面加大了宣傳力度。8~12月,與《中國電影報》合作開辟了《電影版權保護系列》專欄,分18期,發表10篇文章,累計達36000余字,內容涉及著作權法、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電影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電影作品著作權使用費收取標準、電影作品的維權、網絡時代的機遇與挑戰、著作權法的修改、版權中介等多個方面。繼發布以成龍、姚明為代言人的反盜版海報之后,協會繼續與美國電影協會合作,又印發了以電影界群星共同呼吁維權為主旨的第三張公益宣傳海報,發送到全國所有電影院線張貼。協會與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和美國電影協會共同舉辦了第16屆大學生電影節第10屆大學生短片大賽的子項目“公益短片競賽單元”,借此宣傳電影版權保護工作,此項活動已經連續開展3個年頭。此外,協會還參加了第二屆北京國際版權博覽會,并在國際版權論壇上作主題演講,宣傳電影著作權保護和集體管理相關內容。

五、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為更好地做好電影著作權集體管理工作,影著協還積極開展了國際交流與合作。10月,與美國電影協會在2006年諒解備忘錄的基礎上重新簽署了諒解備忘錄,以推動雙方在電影版權保護方面的合作;協會受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和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及其會員的委托,代表中國的導演和編劇與西班牙著作權人和音樂人協會簽署協議,委托西班牙協會代理中國導演和編劇在歐洲的版權事宜;11月,朝鮮著作權工作者代表應國家版權局的邀請訪問中國時到協會交流,雙方交換了各自的情況并愿意以此次訪問為契機,建立日常性的聯系,加強中朝兩國在電影著作權方面的溝通與交流。

(史文霞)

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版權聯盟

2009年,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版權聯盟(以下簡稱網絡版權聯盟)以開展版權保護、督促行業自律、推動正版合作為重點,較好地為會員單位提供了一系列專項服務。同時中國互聯網協會調解中心的成立,有效化解了權利人與互聯網企業之間的矛盾,為互聯網企業健康穩定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

一、積極發展會員

網絡版權聯盟在中國互聯網協會授權的范圍內,通過組織豐富的行業交流活動,積極發展成員單位,壯大網絡版權聯盟力量,夯實工作基礎。2009年,新申請加入網絡版權聯盟的單位共有12家,包括上海期貨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等金融機構,以及浙江天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暴風網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世紀搖籃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四川新聞網等互聯網運營單位。截至2009年底,網絡版權聯盟的會員單位已達86家。網絡版權聯盟以加強行業自律、樹立行業形象、增強行業凝聚力為工作目標,堅持為會員及行業發展服務,較好地發揮了行業組織的紐帶作用。

二、服務行業發展

(一)加強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金融服務信息的傳播也越來越廣泛,互聯網更是演變為信息傳播和輿情匯集的重要媒體。一方面,互聯網促使信息公開化,金融市場透明化,為網民提供了更多可供選擇的金融服務信息;另一方面,海量的金融服務信息有時候也讓網民無所適從,很難甄選正確、有用的信息。如何加強互聯網整合金融服務信息的能力,為廣大網民提供真實、準確的金融服務信息,是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為了促進互聯網與金融行業走向深度融合,規范金融服務信息的有效傳播和權威發布,2009年,網絡版權聯盟走訪了上海證券交易所并與其達成共識,推動其與國內互聯網站建立戰略合作關系。12月22日,上海證券交易所與新浪、搜狐、網易、騰訊、和訊、東方財富網等6家互聯網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兩大行業在專業財經資訊和個性化金融信息服務等領域走向了融合。

(二)倡導成立“網絡影視發展CEO聯席會”

為推動互聯網播出影視節目的規范發展、加強影視節目的網絡版權保護、建立有序的影視節目版權交易市場、促進影視制作和網絡播出兩個行業的合作與發展,網絡版權聯盟聯合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電視制片委員會聯合倡導成立“網絡影視發展CEO聯席會”,從而建立制片單位與互聯網企業之間的戰略合作關系,解決版權合作難的問題。

11月3日,第一屆網絡影視發展CEO聯席會在北京召開,來自中影集團、長春電影制片廠、八一電影制片廠、北京電視劇制作中心、新浪、優酷、PPlive等20余家企業的高層領導共聚一堂,共同探討版權合作和行業發展的問題,加深業內及行業間的理解和認識,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多的商業機會。

(三)組織行業交流活動

4月17日,網絡版權聯盟聯合中國版權協會,召集人民網、新浪、搜狐、騰訊、網易、央視網、盛大網絡、第一視頻等8家網站共同發起的“抵制低俗、堅持正版——綠色網絡行動”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司長王自強、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高盧麟等領導及各發起網站負責人參加了啟動儀式。

6月12日,網絡版權聯盟受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委托,組織互聯網技術專家在最高人民法院對法官進行技術培訓。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奚曉明,知識產權庭副庭長孔祥俊以及知識產權庭的法官、書記員共19人參加了此次培訓。

7月3日,網絡版權聯盟組織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在內的司法機關的代表深入阿里巴巴集團進行司法調研,阿里巴巴向司法機關代表介紹電子商務在中國的發展狀況,雙方針對電子商務發展中遇到的法律問題進行了探討。

9月17日,網絡版權聯盟針對“互聯網傳播未經行政審批境外節目法律問題”,組織國家版權局、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北京市各級人民法院、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上海市浦東區人民法院、上海市盧灣區人民法院及互聯網企業在北京召開研討會,就未經行政審批境外作品在網絡傳播過程中的權利認證、侵權賠償等法律問題進行了探討。

11月3日,網絡版權聯盟在北京舉辦了2009網絡版權高峰論壇。此次論壇作為2009中國互聯網大會的組成部分,旨在深度探討互聯網版權保護與產業發展的平衡點,研究有效的互聯網知識產權糾紛解決方案,加強權利人與互聯網之間的交流合作。在會議現場,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陳錦川、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邵明艷分別與中國互聯網協會調解中心主任高盧麟簽署了委托調解協議,此協議的簽署,意味著調解中心的調解范圍覆蓋了全北京地區,并依托行業協會的調解職能來促進知識產權糾紛的快速解決。

三、版權保護與糾紛調解

(一)開展版權公告服務

為影視運營單位及成員單位提供發布正版作品公告服務,在保障版權所有者合法權益的同時,加快正版作品在互聯網領域的傳播,形成聯動效應。截至發文時,已有包括華誼兄弟、央視國際、電影頻道節目中心等多家公司通過網絡版權聯盟的平臺發布了版權公告。網絡版權聯盟通過發布及時、透明的互聯網版權信息,通報重大典型作品版權的歸屬情況,逐步建立互聯網業界共同遵循的版權秩序。

(二)建立全國調解網絡,解決版權糾紛

為了促進權利人與互聯網企業之間穩定合作,解決行業間頻發的知識產權糾紛,網絡版權聯盟通過與北京市各級人民法院聯動,深入開展互聯網知識產權糾紛的調解工作。同時,還與北京、天津、廣西、湖南、江蘇、遼寧、四川、陜西、云南、江西、河南、福建等12個省(市)互聯網協會聯合建立了調解機制,形成了覆蓋全國的調解網絡。通過及時有效地對互聯網領域的知識產權糾紛進行調解,在節約國家司法資源的同時,也為互聯網行業的良性發展奠定了基石。

四、調研與培訓

(一)協助全國人大法工委進行立法調研

3月25日,網絡版權聯盟秘書長王斌參加了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立法調研會,從行業組織的角度發表了相關意見。為了讓立法機構深入了解互聯網的發展情況,進一步完善網絡侵權責任的認定,網絡版權聯盟分別于4月29日和5月15日,組織全國人大法工委相關領導及工作人員對迅雷、百度、新浪、搜狐、PPlive、UUsee、PPS、優酷、酷6、土豆等互聯網企業開展了立法調研工作。

(二)組織開展企業網絡版權運營風險防范培訓

為推動會員單位提升版權管理水平,規避網絡版權運營風險,更好地應對互聯網版權民事糾紛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6~8月,網絡版權聯盟分別與江蘇、四川、天津、北京、陜西、海南六?。ㄊ校┗ヂ摼W協會聯合召開了企業網絡版權運營風險防范專題會議。參加專題會的企業達到400余家,各省通信管理局、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工商局、省版權局等政府部門非常重視互聯網的發展問題,也參加了專題會議。在專題會議上,網絡版權聯盟提出了與各省互聯網協會、政府主管部門、互聯網運營單位建立全國調解網絡的設想,得到了各地的積極響應。

(張丹)

中國軟件聯盟

2009年,中國軟件聯盟(以下簡稱軟件聯盟)以推進企業使用正版軟件為中心,以服務于相關政府部門、廣大軟件企業和軟件用戶為宗旨,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為企業軟件正版化提供咨詢意見

2008年6月,受推進企業使用正版軟件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以下簡稱部際聯席會議)的委托,軟件聯盟成立了軟件正版化專家咨詢組,積極配合部際聯席會議的工作,為其推進企業使用正版軟件提供咨詢意見。

2009年3月18日,軟件聯盟出席國家版權局召開的企業軟件正版化及版權執法專題工作會議,研究部署了2009年推進企業使用正版軟件工作。

8月28日,軟件聯盟參加部際聯席會議召開的辦公室成員和聯絡員會議,研究了向國務院報告的事項。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國家版權局副局長閻曉宏等政府官員出席會議。

11月,軟件聯盟參加部際聯席會議召開的辦公室成員和聯絡員會議,研究了軟件正版化示范單位名單和軟件聯盟向部際聯席會議報告的事項。同時,軟件聯盟組織專家咨詢組成員赴各?。ㄖ陛犑小⒆灾螀^)督查軟件正版化工作。

此外,根據部際聯席會議的安排,軟件聯盟的專家參加了全國企業正版化檢查工作。

二、成立企業軟件正版化推廣部

2006年《關于推進企業使用正版軟件工作的實施方案》公布后,國家版權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九部委分工協作、扎實有力地推進企業軟件正版化工作,經過三年的努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由于軟件正版化工作涉及到權利人、用戶和版權執法部門等各方面,利益關系復雜,正版化工作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用戶版權知識和軟件資產管理知識不足、技術選型不科學、資金壓力較大且使用效率較低、廠商對正版用戶服務不到位等。

針對軟件正版化工作中存在的上述問題,經過與權利人及有關專家深入溝通,2009年3月,軟件聯盟成立了由版權、技術和商務方面的人員組成的企業軟件正版化推廣部,為政府、權利人和企業用戶提供知識產權、技術、軟件資產管理、軟件選型等方面的咨詢服務。其工作內容主要包括:(1)組織系列講座,加強軟件版權保護和軟件資產管理等宣傳;(2)加強與用戶溝通,為用戶提供軟件技術與選型服務;(3)建立監督機制,強化對正版化用戶的服務;(4)建立溝通平臺,協調權利人與用戶的爭議;(5)保持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的密切溝通,及時匯報情況。

三、加強企業軟件正版化宣傳

(一)定期編輯《CSA通訊——軟件正版化解決方案簡報》

2009年,根據軟件正版化工作的需要,軟件聯盟對《CSA通訊》進行了改版。全年共編輯了8期《CSA通訊——軟件正版化解決方案簡報》,圍繞推進企業使用正版軟件的工作需要,除介紹軟件聯盟的工作動態外,還大量刊發軟件企業、軟件用戶在軟件正版化工作中的成功案例,介紹軟件正版化的經驗。改版后的《CSA通訊》免費向各省(市、區)版權部門、國資委、工商聯等政府部門和有關企業進行郵寄,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宣傳了企業軟件正版化工作。

(二)聯合會員參展上海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展覽會

6月10~12日,2009上海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展覽會在上海舉行。軟件聯盟組織北京數碼大方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神州數碼在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思智泰克技術有限公司、蘇州浩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四家會員單位參加了展會,宣傳企業的軟件產品,并進行業內交流。

(三)舉辦中國國際軟件版權高峰論壇

10月27日,軟件聯盟與第二屆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組委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共同舉辦了中國國際軟件版權高峰論壇。國家版權局、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北京市人民政府、國內外版權行業協會的有關領導和專家出席了論壇,就軟件版權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軟件聯盟秘書長孫彥主持論壇并發表演講。

四、開展企業軟件正版化培訓

在各地版權管理部門的主辦下,軟件聯盟與相關組織先后協辦了系列企業軟件正版化培訓活動。

7月7日,由廣州市版權局主辦,廣州市版權協會、中國軟件聯盟協辦的廣州市企業軟件正版化培訓在廣州舉行。軟件聯盟常務副理事長鄒忭出席,廣州市企業相關負責人共120多人參加。鄒忭副理事長重點介紹了全國軟件正版化工作的新特點、國家出臺的新政策,以及企業軟件正版化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

7月24日,四川省政府推進企業使用正版軟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在成都召開了四川省企業軟件正版化培訓工作會議。軟件聯盟常務副理事長鄒忭出席會議,并作了軟件資產管理和使用正版軟件有關政策法規講解。

7月29日,深圳市企業軟件正版化培訓工作會議舉行,軟件聯盟為參加培訓的企業舉行了軟件資產管理、軟件正版化相關的政策法規等方面的講座。

12月,由杭州市版權局主辦、軟件聯盟等單位共同協辦的杭州市企業軟件正版化培訓活動在杭州舉行。軟件聯盟的專家對軟件資產管理和軟件正版化政策法規等問題進行了詳細講解。80多家杭州企業的代表參加了本次培訓。

五、針對國內大型制造企業開展調研活動

為全面了解企業軟件正版化情況,總結推廣經驗,進一步研究解決企業軟件正版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4~6月,軟件聯盟對國內大型制造企業進行走訪和調研,先后走訪了海爾集團、遠大集團、沈陽鼓風機廠,聽取了各企業負責人關于軟件正版化工作的匯報。

在調研過程中,軟件聯盟發現,推進企業使用正版軟件工作開展以來,確實取得了十分可喜的進展。沈陽鼓風機廠、北京石油機械廠等大型企業已將軟件正版化作為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同時在軟件正版化過程中堅持走首選國產軟件的道路,為企業節約了大筆資金,并與軟件企業建立了相當密切的合作關系。

過去企業軟件正版化工作主要從政府和軟件權利人的角度出發,而企業用戶大多處于被動的狀態。有鑒于此,軟件聯盟積極與各地方版權部門、軟件企業、用戶進行溝通,以客觀、公正的角度與海爾等國內具有影響力和代表性的企業用戶進行了交流,從為企業服務、解決問題、了解企業對軟件正版化工作的真實感受出發,總結了軟件用戶和軟件企業在正版化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和困惑:

1.部分國外軟件的經銷人員利用軟件正版化大勢和政府打擊盜版的力度,隨意提高價格,隨意修改服務承諾。

2.有一些國外軟件公司采取銷售最新版本的方式,使企業分階段購買的軟件版本不同,且價格昂貴,無法統一平臺,導致仍舊使用盜版。

3.部分國產軟件不夠成熟,企業為了應付政府打擊盜版而買了這些國產軟件,但存在不用或者無法使用的情況,使企業正版化工作走了彎路,造成資金浪費。

4.有部分軟件企業服務不到位,用戶買了軟件得不到應有的服務,甚至個別經銷商提供服務的目的是為了獲取企業更多的信息,進而進一步推銷其正版產品。

5.企業用戶經常接到不同軟件廠商所謂法務人員的“騷擾”電話,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

6.企業用戶對部分國外軟件使用中的安全保密性產生一定顧慮,而國內軟件的知識產權擁有程度也具有不確定性(如開源軟件在安全性和穩定性方面的風險等),應該讓企業預先了解。

7.企業用戶與軟件廠商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因此企業用戶在正版化過程中難以獲得公平公正的市場待遇。

8.企業重復購買,資源浪費嚴重。

9.企業普遍存在軟件應用雜亂、版本繁多、品種繁多的現象,這導致最終形成的電子文檔,在歷史數據復用出現錯誤時,無法追溯是何平臺、何版本建立的歷史數據,軟件管理混亂導致數據管理的安全性和效率大大降低。由于軟件正版化涉及的基本都是企業各類數據源的產生工具,所以正版化工作是信息化的數據源和安全性的基礎,正版化的成功將為信息化奠定基礎,如果正版化失敗,信息化必然失敗。

10.企業在購買軟件過程中應該享有得到服務的權利,但在實際操作中,企業只是被簡單地“正版化”,并沒有享受到應有的服務。同時,企業用戶在正版化過程中經常遇到軟件銷售商不規范的銷售行為的困擾。

軟件聯盟認為,我國建立現代版權保護制度的時間不長,企業使用盜版軟件具有普遍性,是一個多種因素導致、多年積累下來的復雜問題。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教育為主、突出重點、先易后難、逐步推進”的原則,并在推廣模式和服務模式上大膽創新。

六、組建中國工程建設行業軟件產業聯合體

7月17日,軟件聯盟宣布成立中國工程建設行業軟件產業聯合體。國家版權局王自強司長、工業與信息化部王少朋處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苗喜梅副處長等政府官員,中國勘察設計協會王子牛常務副秘書長、中國勘察設計協會計算機工作委員會楊榮堅副秘書長、陳超熙副秘書長等行業協會代表出席成立大會。中國工程建設行業軟件產業聯合體成立后,將共同向工程建筑行業用戶提供軟件正版化工作解決方案。

王自強司長在成立大會上強調,中國工程建設產業在國民經濟里面占據十分重要地位,要提升工程建設行業整體水平必須走信息化道路。我們必須要有自主產權的軟件產品,沒有可控的自主產權的軟件產品,我們的行業發展將受制于人。值得欣慰的是,在工程建設行業,我們不但有了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產品,而且這些產品在市場上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力。中國工程建設行業軟件產業聯合體的成立實現了強強聯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這是振興民族軟件的實實在在的步驟。

(孫彥)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多县| 阿图什市| 静海县| 仁怀市| 长子县| 华坪县| 玉田县| 富民县| 郎溪县| 新疆| 阿克陶县| 通化市| 郴州市| 屏山县| 澳门| 朝阳区| 怀远县| 怀宁县| 岳池县| 社旗县| 五大连池市| 高要市| 开远市| 城口县| 全南县| 德化县| 兴隆县| 林芝县| 增城市| 赤峰市| 天水市| 乐山市| 浦城县| 翁牛特旗| 巨鹿县| 青浦区| 神木县| 阿拉善左旗| 南江县| 满城县| 鄂托克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