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快速成功帶來快速折舊

1.看起來“滄桑”,是因為活得太著急了

剛畢業,我們就急著買車買房,急著結婚生子,急著要一個CEO之類的職務……尤其是當看到身邊同齡的朋友一個個功成名就了,例如某同學現在是一個公司的總經理,某同學已經是派出所的副所長,某同學的公司已經上市新三板……看到別人的光鮮,我們就更加著急,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我們恨不能一日千里、不吃不喝不睡地去追趕前面的人。20歲時就已經想要40歲的收獲,本來需要10年走完的路,計劃要在3年內走完。過度的身體透支,容貌也受損耗。所以,明明才20多歲看起來卻像40歲的大叔,被人戲稱為“長得太著急”。

但欲速則不達,做事一味地追求速度,只會讓我們筋疲力盡,離目標更遠。

有一位血氣方剛的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于是拜一位劍術高人為師。

師傅認真地傳授給他劍術,他迫不及待地問師傅:“我需要用多久才能學成?”

師傅不動聲色地答曰:“十年。”

少年又問:“如果我全力以赴,夜以繼日地練呢?”

師傅回答:“那就要三十年。”

少年又問:“如果我拼死修煉呢?應該不會太長時間了吧?”

師傅淡淡回答:“七十年。”

做事急于求成,就像饑餓的人乍看到食物,易狼吞虎咽地吞食,反而會引起消化不良。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張維迎,在北大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說:“作為北大的學子,我不擔心你們沒有遠大的抱負,但很擔心你們急于求成!”

世上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經過長時間的堅持和努力,不斷地積累能力,才能最終獲得成功。我們看到了大咖們獲得的鮮花和掌聲,卻沒看到他們日積月累的點滴努力。

豆瓣紅人“特立獨行的貓”,原名趙星,她的《不要讓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一書火了!

同時,她還擁有不少名頭,比如“新浪教育求職頻道特約作者”“開復學生網成長顧問”“星光成長計劃創始人”等。

23歲大學畢業,她和所有的畢業生一樣迷茫。她在第一家公司上班的時候,很多同事都是留學生,而她的英語并不好。她想,與別人拼英語自己肯定沒優勢,那自己就拼中文吧。

本來她就喜歡文字,于是她開始每天堅持寫點文字。那時候剛上班,經常需要加班,有時候回到家已經是晚上十一二點,但她仍然堅持寫1500字,等休息的時候常常已經是凌晨兩三點了。

當她寫的文字在各大網站出現時,有些人就質疑她下班是不是很早?是不是利用上班時間干私活?甚至被領導懷疑動用了工作上的媒體資源。但這些都沒有摧毀她寫文字的決心,而她這一堅持,就是7年。從23歲到30歲,這7年間的業余時間,她都用來寫作了。

她在文章中寫道:“你所看到的光鮮,都是無數猙獰的現實與糾結的夜晚組成的。”

別說7年,普通人通常連3個月都堅持不下去。比如,喊著要減肥,結果跑步一星期,發現肉都沒掉,就嚷嚷著運動減肥都是騙人的,然后不了了之。比如,下決心要學英語,還沒學到一個月,發現自己仍不能與老外流利對話,就放棄了。

我們總是剛剛開始去做,就期望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就像暢銷書作家李笑來曾在他的作品《把時間當作朋友》里寫的:“我們總是對短期收益期望過高,卻對長期收益期望過低。”

“特立獨行的貓”最近又出了一本書叫《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夢想》。剛畢業,我們羽翼尚未豐滿,能力尚未提高,閱歷不夠豐富,這時候的我們憑什么要求得到別人磨礪十幾年才能得到的一切?當才華撐不起我們的夢想時候,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沉下心,不急不躁,一點點地提升自己。

費孝通在高中畢業的時候給楊絳先生寫了一封長長的信,除了表達自己的仰慕之情之外,也傾訴了自己的人生困惑。楊絳先生不客氣地回了一句話:“你的問題主要在于讀書不多但想得太多。”年輕氣盛的我們都容易犯這個毛病,還沒投入,就計較產出。投入一點,就苛求巨大的回報。

種子被埋入泥土,必須經過生根、發芽的過程,然后開花結果。一個人從咿呀學語到蹣跚學步,再到孩提時代、豆蔻年華,最后到“而立”到“不惑”。任何事物,都需要遵循自然規律。這個規律就是不急不躁,循序漸進。

2.有一種焦慮叫做三十不立

網上流傳一句話:“到30歲還不成功,你就沒希望了!”更有人說:“奔三了,還沒有混到一千萬。真是太失敗了。”這活讓不少年輕人感到焦慮,焦慮事業沒起色,焦慮另一半沒著落,焦慮沒房結婚……尤其是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身上,這種焦慮更加明顯。

張云瀾,廣告公司項目主管。不久前他為了慶祝自己的30歲生日,組織了一場party(聚會)。

大學畢業后,懵懂的云瀾懷著滿腔的熱情進入廣告這個行業。經過幾年的磨煉之后,他的職位也從最開始的文案策劃變成了項目主管。

但近一年來,張云瀾一直處于一種焦慮和茫然并存的狀態中。說起來是項目主管,但實際上做的還是文案工作。每天重復的工作內容讓云瀾在工作中越來越沒有激情。他也想過將來要往哪個方向發展,是繼續做項目執行方面的工作,還是轉向市場開拓?如果是執行,那么他很難再有往上走的機會了;如果轉到市場開拓,那云瀾現在的年紀也很尷尬,且很多個人計劃就要被擱置。他一想到這輩子就這么混過去了,心里又覺得非常不甘心。

這樣的心態讓張云瀾對當下的工作很難有熱情,往往是應付了事。工作間隙,他常去瀏覽各大招聘網站,也不斷跟獵頭接觸。機會還是有的,但總的來說,各個方面都能讓他滿意的機會很難找。張云瀾的心情也常常在希望和失望之間動蕩。

三十不立,對于很多人而言或許是一種莫大的悲哀。有人說,畢業后的五年決定你的一生,因為五年后我們差不多30歲了。而在很多人的觀念里:30歲就應該事業有成,有車有房,有妻有子,生活富足又穩定。貌似過了30歲還在打拼,就是罪過和失敗。

但是,我們真到了30歲,人的一生就定型了嗎?不,30歲定型的是一個人的品性。人生就像一棵結滿無數可能果實的樹,只要你努力,抓得住機遇,任何一個年齡階段都會有驚喜。

哇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在成為商業大佬之前,也曾是無名小卒。1963年,宗慶后初中畢業,為了補貼家用,宗慶后去了舟山的一個農場,在海灘上挖鹽,曬鹽,挑鹽;幾年后又去紹興的一個茶場,種茶,割稻,燒窯。這一漫長階段讓宗慶后從一個壯志躊躇的青年變成了一個壯年人,每天從早忙到晚,毫無怨言,當他再次回到杭州時,已經是15年之后了。

宗慶后又到校辦紙箱廠當工人,42歲的時候,宗慶后積累了許多資本,創立了哇哈哈。成名之后,曾有人問宗慶后,你人生最應大有作為的15年在農村中度過,是否后悔?他答道:“這15年,是我人生當中最年輕、最有成長希望的大好時光,看起來好像我在農村沒有什么作為,但對我整個人生道路確實有很大幫助,這15年艱苦生活磨煉了我的斗志,讓我能吃得起苦,也練就了比較好的身體,為我42歲以后再重新創業打下了比較雄厚的基礎。

“我這一輩子都很坎坷。”回憶過去,宗慶后依舊平靜:“可能,這才使得我有一個比較好的心態,什么東西都能夠忍受,命運能給我什么機會,我就去做什么。”

除了宗慶后,歷史上很多名人都是大器晚成的。例如林肯,51歲時才當選總統;例如塞萬提斯·薩維德拉,68歲寫完《堂吉訶德》;又如蘇洵,53歲才文名大盛。

作家巴爾扎克曾說過:“人類所有的力量,只是耐心加上時間的混合。”因為不管什么時間,什么年紀,只要我們擁有足夠的耐心,并且能夠為了夢想堅持下去,我們就會收獲內心所期待的一切。生活中,雖然有一種焦慮叫做三十不立,但是,三十不立不代表四十不立、五十不立。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式的長跑,誰也不可能永遠處于發力沖刺的狀態,高潮期和低潮期必然是交替而來的。因此,我們不必太擔心自己一時的心理焦慮和對未來感到迷惘等心態,只要注意調適便可以了。

對于三十不立的焦慮,我們不妨試試以下辦法化解:

首先,化解迷惘的最佳方法就是找到自己明確的目標。

在30歲這個年齡段,很多人要做的決定都會集中到是要穩定但乏味,還是要改變但冒險?做決定的時候一方面問問自己想要什么,另一方面,問問自己能做到什么。這一點更重要。不要太貪心,不能什么都想要。這樣想或許能讓你豁然開朗。

其次,多一些耐心。

任何企業和職位,不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了解很難做到對其真正了解。遇到挫折迷茫時,多些理性思考和耐心。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在尋找新機會的時候失去耐心,而導致對當下的工作無法盡心對待,那么最糟糕的得不償失狀態也就出現了。

最后,要保持一顆平常心。

對自己的認識,要踏實一些。古人說三十而立的原因是基于那時候人的壽命普遍比現在短。放在今天這樣激烈殘酷的現實環境中來看,不要說三十能立了,30歲能夠明確方向都可以算是不錯的。四十而立甚至五十而立,也都來得及。在過程中盡自己最大努力,最后能走到一個什么樣的高度,能取得怎樣的成就,要以平常心看待。

3.被忙碌綁架的人

“周末一起去玩啊?”

“不行,我周末已經安排好了,很忙的。”

“哎,這個中秋怎么過啊,一起去玩吧?”

“下次吧,中秋我還要加班。”

生活中,你是否每天忙忙碌碌還是感覺時間不夠用?你是否一閑下來就很有罪惡感、空虛感?精神學家帕斯卡爾·訥維曾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歌頌雷厲風行的世界,那些看海的人難免被視為游手好閑之徒。”于是在這個崇尚快速度的時代,我們也常常會焦慮。有時,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個裝在套子里的人,被“忙碌”死死地裹住了,脫不開身,也不愿意脫身。于是整個人的身上都被貼上“我很忙”的標簽。

張揚最近總是覺得很焦慮,特別是在放假的時候,這種焦慮更為明顯:休息時間自己有沒有更好地安排和利用?有沒有做對自己、對家人、對孩子有意義的事情?最好還能夠出去走一走,購物或者旅游都可以,豐富、充實,只有這樣,似乎才能對得起他的這個假期時間,對得起過去的每一分鐘。仿佛這樣才能使張揚回頭看的時候確信:自己沒有白白浪費時間,或者說從更遠來說,他對得起自己的人生。

當他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后,又不斷提醒自己應該放慢腳步,不用對自己太苛刻,過一些悠閑、懶散的時間又何妨?可是,當他懶散過后,他又會對自己懶散而過的時間后悔自責。張揚就處在這種矛盾、焦慮之中。

現如今,很多都市白領常常感覺自己的時間不夠用。“又到周末了,怎么感覺自己一周沒做什么事呢?”“忙得頭暈轉向的,一晃就下班了,時間過得真快!還有好多事情沒完成,好傷心。”“眼一睜一閉,一天就過去了,太恐怖了!”毫無疑問,這些人都患上了時間焦慮癥。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們對時間的焦慮,其實也是我們對物質的焦慮、對利益的焦慮、對成功的焦慮、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焦慮。當我們為時間的流逝而焦躁不安,玩命地向時間索取最大的利益時,也不要忘記讓我們的內心得到片刻的休整。

青文在一家公司里工作,職位很高,但工作量很少,每天工作的心情都是愉悅的。青文熱愛文字,沒事就喜歡舞文弄墨,所以他每天下了班后,就在自家陽臺上支起一張桌子,放上筆記本電腦,倒上一杯酒,寫上一兩個小時,然后出去跑跑步,回來洗個澡就睡覺了。

逐漸地,他寫的作品得到了大家認可,不僅在網上大受歡迎,也有出版社主動找他出版,一次性給他付了10萬的初期版稅。青文很高興,他考慮再三,決定辭職,做一個專職作家,圓自己小時候的一個夢。

青文賦閑在家后,接了出版社的一個書稿,要求他三個月內寫出50萬字的作品,青文買足了泡面,從早上醒來就開始寫,一天16個小時不間斷。然而作品卻被否決了好幾次,青文很著急,又沒日沒夜地趕稿子,結果又有十萬多字的稿件被否決。

青文這才明白自己違背了勞逸結合的理念,他把自己置于一個緊張焦慮的境地,自然寫不出來東西來。

社會學家斯托·博伊德曾在一篇文章中說:“你得確保速度慢下來才能走得快些。”這是一種慢科學,這種工作方式反而更有效率,我們要學會在快節奏的生活里找到屬于自己的安逸一隅。

有時候放慢些腳步,更有益于我們的生活。對自己要有一定的了解,要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并通過這些對自己的工作生活做出計劃以及目標,根據這些計劃合理地安排生活和工作,使工作和生活都有條不紊,忙而不亂。

4.不要擔心來不及

我們小時候聽過太多少年成名的故事——駱賓王在7歲的時候就寫出了《詠鵝》;王勃6歲便能做詩,9歲作《指瑕》標注《漢書》,10歲便能博覽六經;周杰倫25歲便名震樂壇;更有席卷網絡的90后CEO(首席執行官)馬佳佳、余佳文等人,激勵年輕人要信心倍加地打拼,35歲前就實現財務自由,40歲就退休去環游世界。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們發現自己已經大學畢業好幾年了,卻還沒有功成名就,沒有房子、沒有車子、沒有妻子(丈夫)。你痛恨自己,為什么那么努力卻一無所有?

程明哲今年27歲,他在北京一家IT(信息科技)公司上班,他非常焦慮,雖然薪水不低,高過北京平均收入水平一大截,但他仍然焦慮,他總覺得自己馬上就30歲了,還付不起買房的首付,也沒有女朋友,家里父母總是催他結婚,程明哲也非常煩惱。

程明哲的應對方法便是主動加班,同事加班到八點,他就加班到九點半,他覺得這樣可以讓自己的薪水再次提高,他一定要在30歲之前買到房子。程明哲每天都累得頭昏腦漲,父母仍在催他結婚,他只好加入了一個相親網站,每周日給自己安排幾場相親見面會,但去了幾次后程明哲大呼失望,他還是想自由戀愛,走相識、相知、相愛的過程。程明哲也不知道該這么辦,他感覺自己如果在30歲時沒能成家、沒能買房的話,這一輩子就完了,再也沒有奮起的可能了。

“害怕來不及”這種心態在近幾年內出現的越來越多。可以說,近幾年來很多人的焦慮都來自“害怕來不及”的心態:害怕來不及弄清楚自己要什么,雙鬢已開始發白;害怕來不及確定自己的感情,就被家里“逼婚”;害怕來不及好好愛孩子,他就已經長大離開了;害怕來不及功成名就,可能就已進了墳墓……

老人常常告誡年輕人的一句話是:“飯要一口口地吃,路要一步步地走。”有太多的事急也沒用的,比如升職加薪,你的工作能力提升之后它自然就來了;再比如戀愛結婚,如今很多“剩男剩女”,總覺得自己再不戀愛、結婚就晚了,這事哪有晚不晚的,遇到對的人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如果因為怕來不及而草率戀愛結婚,只會害人害己。

事實上,時間并不是衡量我們來不來得及成功的標志,因為只有努力才是決定我們成敗的關鍵。現實很殘酷,但我們依舊愿意努力,因為我們才正值奮斗的年紀,才是正要開始發揮自己能量的時候,只要我們有夢想,就不怕來不及。

他有一個夢想,要辦一家全世界最牛的軟件公司。

金山的快譯、畫王、毒霸、單機游戲、網游等,無一不是他和他團隊的努力成果,金山WPS更是成了民族軟件的希望。

他就是雷軍。在追夢的道路上,雷軍40歲前已做了太多事:卓越賣了、金山上市了、天使投資也不錯,但他說,他18歲時的理想一直沒實現,心里不踏實。

于是40歲重新開始,雷軍創立了小米公司。雷軍說:“大家認為對互聯網行業來說,40歲已經老了,應該要退休了。但是我特意查了一下,柳傳志是40歲創業的,任正非是43歲,我覺得我40歲重新開始也沒什么大不了的,我堅信,人因夢想而偉大,只要我有這么一個夢想,我就此生無憾。”

于是,“小米”在雷軍的堅持和努力中誕生了。最初的兩個多月,小米只有100個用戶。沒有廣告費,沒有推廣渠道。在這種情況下,雷軍把心血全花在產品和用戶上,積極跟用戶溝通。

奇跡發生了,第一個星期一百人,第二個星期兩百人,第三個星期四百人,第五個星期八百人……截止到2016年年底,小米手機的總銷售量已經超過兩億臺。

無論追夢的道路多么艱辛,我們都要清楚,我們仍有大把的時間去實現我們的夢想,為什么要用現在的人生去決定剩下的生活呢?

所謂“盡人事,聽天命”,我們要有萬事隨緣的心態,不要怕某些事來不及,把事情做好就可以了,不要被煩躁的心態干擾自己的生活,不要因擔心來不及而拼命做事。事事都會來得及。

5.為什么你很累,卻不敢停下來

現如今,“好累呀!”“忙死了!”似乎早已成為了現代人的口頭禪,一個充斥著各種各樣壓力的社會,讓我們喘不過來氣。

累是現在社會的一個共性,就業壓力、工作壓力、住房壓力、結婚壓力,總之全都是壓力。很多人不敢停下來,因為害怕自己一旦停下來,就跟不上生活的節奏。

一個20多歲的女孩,在微博上發表了這樣一篇文章:“我沒有含著金鑰匙出生,更別提能找個‘高富帥’。我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善生活,為了賺錢,我每天都很努力地工作,周六日我都找了一份兼職,時間排得滿滿的,沒有一天的時間休息。每當我累的時候,就想起自己鄉下受苦的父親、母親。看著他們一天天地老去,我總想為家里做點什么,多賺點錢,把家里的房子建起來。我也想讓自己過好一點的生活,感覺自己的責任重大,不能停下來,所以現在就算是累了我也不敢停下來。我害怕停下來,生活就過不下去了。”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出現了工作焦慮的情況,大量的職場人員感覺自己疲累不堪,但又不能停下來,在日本甚至出現了一個用來專門形容因過度勞累而致死的名詞:Karoshi(過勞死)。也許有人會說,工作繁忙,領導命令,不得不用拼命的方式完成大量工作。

事實上,領導給我們派很多的任務是應該的,但我們要做的不是無條件服從;聰明的員工會用高效率的手段把事情做好,而不是為所有事情忙得焦頭爛額。

西方流傳著一個故事:有三個商人死后見到上帝,上帝要他們介紹自己前世的功績,然而給他們評分。

第一個商人說:“我去世的時候,我的企業瀕臨倒閉,不過我跟我的家人生活得非常快樂。”上帝給他打了50分,說:“快樂是最重要的,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留在人世的家人沒有你,還會快樂嗎?”

第二個商人趕緊說:“我的企業在不斷地發展壯大,如今已經成了跨國企業,而我則是億萬富翁。不過,我很少跟家人待在一起,我每天都要在各個國家之間飛來飛去。”上帝給他打了40分,說道:“錢財乃身外之物,縱使物質條件再好,你也失去了家庭的意義。”

這時,第三個商人開口了:“我在世時,雖然每天忙著賺錢,但同時也盡力照顧我的家人,朋友們和我很談得來,我每天傍晚都跟家人和朋友一起釣魚、打高爾夫,周末我們就去遠處的山脈里野營,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上帝滿意地點點頭,給他打了100分。

快節奏的現代生活,將大家拼命地往前趕,沒有業余愛好,沒有假期,天天加班不能按時吃飯,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都覺得自己“慢不下來”,仿佛一停下腳步就會被別人甩在身后。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慢下來的,要看我們有沒有慢下來的決心。慢下來的好處很多,可以緩解我們心中的焦慮感,可以保持充沛的體力,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情,這些都將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產生重要影響。

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每工作52分鐘后休息一段時間,工作效率最高。如果我們的工作真的太忙,那么抽空休息個5~10分鐘也是非常不錯的,既能提升工作效率,又能保持身體健康。懂得慢是一種智慧,能慢下來則是一種能力,而我們要把慢變成一種生活態度,變成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當我們逐漸慢下來后,就會發現,生活其實是安逸愉悅的。

6.匆忙是世界上最嚴重的疾病

很多時候,我們走在路上,可以看見,學生黨和上班族都邁著快速又規律的步子,偶爾還夾雜著一些跑動,每個人都朝著自己既定的目標前行,這就是我們所見到的早晨。

如果你抓住一個人問,為什么他行色匆匆,他們只是覺得你在浪費他們的時間。其實也不難猜到,他們忙著生活,忙著學業,忙著掙錢買房買車,他們沒有多余的時間在夕陽西下的下午喝一杯茶,也沒有時間停下來看看路邊的花草,他們沒有時間坐下來聊聊天,甚至沒有時間好好睡個午覺。

有一位名人,他出名的地方在于他在學術領域的領先,更在于他的忙碌,整天地忙碌,從不與人談及閑事。

一日,他因為生病不能工作,因此便思量去訪友,去一個朋友家做客。一進門,他就被朋友庭院里的一株桂花樹吸引了,連連贊嘆他們家的桂花很香。主人說,以前庭院的桂花也是這樣香甜的。

“你們家最近裝修過嗎?”名人問道,他不記得之前的庭院樣子。

“沒有啊,你來過我家好多次,怎么會這么說?”主人疑惑地問。

名人這才意識到,原來自己以前都來去匆匆,別說朋友家的裝修擺設了,就連門口那一棵茂盛的桂花樹他都沒有注意到,要不是這次閑下來。估計自己都不知道朋友家還有一棵香味這么濃郁的桂花樹。

當我們的生活被按下“快進鍵”,我們會本能地希望時間過得快一點,以至于排隊的時候老是想著插隊,找一個便捷通道。和別人說話,能用一句話表達出來,就不用兩句話。看電視必須用電腦或者手機,為什么?因為可以快進。

其實,如果我們一味地讓生活快進,我們就會忘記照顧家庭,善待家人和朋友,善待自己。如果我們一味地讓自己快進,那么我們只會背上沉重的枷鎖和包袱,失去許多做人的歡快和輕松。

不妨讓自己的生活慢下來,享受休閑自得的日子,去領略大自然給我們的恩賜,感受寧靜淡然的田園風光,享受家人間的溫馨愉悅。只有這樣,我們的身心才不會疲憊,我們的生活才會從容美妙,其樂無窮。

有一個人走在鄉間小路上,天陰欲雨,路上的景色非常美。此時過來一輛摩托車,這個人攔下摩托車問路:“請問到青山村還有多遠啊,對面那座村莊就是嗎?”騎摩托車的人回答說:“是啊,就是那個,我是那個村子里的人,我可以帶你去。”

這個人搖搖頭說不用了,自己可以走過去,騎摩托車的人道:“這天快要下雨了,趕緊跟我到村子里避雨吧,我家還有熱湯呢。”這個人依然搖頭,感謝對方后,仍表示自己可以走過去。

摩托車掀起一陣塵土離開了。不一會兒有一個趕著牛車的老伯過來,這個人反倒主動要坐老伯的牛車,老伯問:“我剛剛看到一輛摩托車過去,你不坐摩托車,反倒坐起我的牛車來?”這個人回答:“老伯,我來到這第一目的是看風景,第二目的才是到達青山村,雖然快要下雨了,但春雨并不大,所以我不著急,我就在您的牛車上好好看看風景。”

據說阿爾卑斯山山腳下豎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慢慢走,欣賞啊!”美學大師朱光潛說:“許多人在這車如流水、馬如龍的世界過活,恰如在阿爾卑斯山谷中乘汽車兜風,匆匆忙忙地急馳而過,無暇回首流連風景,于是這豐富華麗的世界便成為一個了無生趣的囚牢。”

的確,珍惜時間、高效率做事是正確的,但切不可因此忘記了生活的本質,不要把自己置于一個忙碌的世界里。以旅游為例,急匆匆地路過又有什么意義呢?生活也是如此,走得太快你就看不清沿途的風景,一路向終點沖去,這樣的人生又有什么意義呢?

我們要有騎著蝸牛看風景的心態,慢悠悠地把眼前的美景盡收眼底,這是一種良好的生活心態,不急不躁,帶給自己愉悅的心情。

匆忙是這個世界上最嚴重的疾病,那么我們要如何擺脫“人生匆忙癥”?心理學家認為,上班族們應確立自己遠近期的人生目標或者工作目標,同時把目標分解成每一周或者每一天的計劃。“人生匆忙癥”的根源在于生活節奏過快帶來的壓力,要想擺脫“匆忙癥”,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第一,生理調整。

身體上的疾病容易影響神經系統,使人產生緊張、煩躁等負面情緒。有健康,才有快樂,確保身體健康很重要。

第二,心理調整。

壓力有時來自外力,有時來自人們內心對人對己的期望。適當降低自己對生活的期望值,不要苛求完美,有助于幫助你獲得滿足感,消除焦慮,緩解內心的緊迫感。

第三,調整生活節奏。

試著走路慢點、說話輕點,或者在不需要時丟掉手表、忘掉時間,下班后試著忘掉工作,參與一些娛樂活動,學會享受悠閑,為自己的大腦放假。

第四,經營良好的人際關系。

當情緒發生“異動”時,人際關系和諧的人總能找到傾訴對象并及時排解。所以,多花點時間在家人和朋友身上吧。

7.當生活啟動“快進”模式

現在世界上所有人好像都被安裝了“快進鍵”一樣,生活速度瞬間變快了。總是停不下來,“忙”成為人們生活的全部內容,“快”成為人們生活的總基調。生活中,我們有太多不得不“快”的理由,卻忘記了“欲速則不達”“慢則是快”的人生真諦。

生活其實是平衡的,你在得到一些東西的同時也在失去一些東西,而且一些東西如果一旦失去,就可能再也找不回了,比如身體的健康。

在深圳一家廣告公司有一位任部門經理的李先生。工作幾年來,隨著職位的升遷,李先生的工資待遇一路水漲船高。但近半年來,他感到自己的狀態越來越“不對勁”。

開會時,倘若哪個下屬遲到幾秒鐘,他會忍不住發火;向老板提交的工作計劃若不能馬上得到答復,他也會覺得狂躁不安,做什么都靜不下心來;到商場買衣服,因為收銀機故障,需要多等兩分鐘,他便惡狠狠地將選好的衣服扔到柜臺上就走了;開車上班,明明時間還很充裕,卻不由自主地一路加速,終因闖紅燈而被罰款;每天都要經過的一段路,也覺得十分陌生,全然注意不到路上變換的風景……讓李先生感到惶恐的是,自己每天似乎總有忙不完的事,可是匆匆忙忙一天后,卻發現沒什么收獲,自己的心情卻變得越來越糟糕。

彩霞的兒子今年已經十歲了,每次帶兒子出去玩的時候,彩霞都刻意不急著去目的地,而會陪著他觀察沿途的風景,因為她知道小孩子喜歡的可能只是大人眼中那些不起眼的花花草草,旁邊的大樹,飛過的蜻蜓。

同樣,彩霞對兒子的學習也不像其他孩子的家長一樣到處報學習班,總是由著兒子,隨著他的性子選擇喜歡的學習。別人問她;“你不著急嗎?別人家的孩子8歲,會游泳,會彈琴,會跳舞,你家孩子什么都不學,會趕不上別人,將來很難適應社會。”

彩霞說:“小孩子是要慢慢長大的,催出來的番茄是不好吃的。”

他的兒子雖然不是學校里學習最好的,但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喜歡他,老師也經常夸獎彩霞的兒子很聰明,樂于助人,笑容很甜。

誠然,快節奏能帶給我們很多好處,但這些好處是用其他的一些東西交換而來。而我們需要衡量的是“失”和“得”的意義,然后選擇快節奏還是慢節奏。其實,一味地追求快速,忽略了身邊的美麗,看似快,實則變慢了。

在你因堵車而等得心浮氣躁、亂發牢騷的時候,你可以利用這段時間聽聽音樂,放松一下自己的神經,或靜下心來想想今天的計劃,該怎樣去完成今天的任務?在你為等朋友而急得不停地看手表的時候,你是否會注意你身邊經過的人和事,留意到身旁的大樹已經開滿了花朵?在你為求職而傻傻地等待公司回復的時候,你想過利用這段時間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嗎?我們就是這樣,常常忽略這些“等待”的用途,真正浪費了時間卻不自知,放走了身邊的一個個寶藏而不自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井研县| 仲巴县| 长武县| 卓尼县| 临猗县| 漾濞| 宕昌县| 丰县| 碌曲县| 万载县| 界首市| 鄂温| 五大连池市| 通州市| 沙雅县| 尉氏县| 余干县| 海城市| 平武县| 镇康县| 江油市| 新宾| 尚义县| 临海市| 乐昌市| 万宁市| 宁明县| 措勤县| 稻城县| 咸阳市| 玉溪市| 张家港市| 固始县| 永修县| 星子县| 新邵县| 罗源县| 江源县| 开原市| 运城市| 嵩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