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溝通中,領導那點心思你琢磨透了嗎

第1節 從領導的嘴里掏不出真話

“中國人講話,你永遠不知道是真還是假”,這句話是曾仕強教授在他的《溝通的藝術》中提到的。的確是這樣,咱們中華民族是個含蓄的民族,國人講話喜歡掩著,悶著,不會直接說。到了職場上領導這里,更是如此了,領導都是有心計的人。沒有心計的人,當不成領導。再說了,有心計也是一種管理的需要。這就意味著,從領導嘴里出來的話,不一定是真的,只能是一種管理的需要。所以在回答之前,你得琢磨琢磨,動動腦子,別信以為真掏心挖肺地回答他。

但大部分員工都抵擋不住領導那一臉真誠的模樣。通常,當老板笑瞇瞇一臉真誠地對員工說“我希望你們都能說真話,我要聽的是真話,公司的生存發展,需要的是你們說真話”時,下屬會激動萬分,心里一陣狂喜:哇,老板要聽真話,他找我來了,說明他看重我,哦哦,我等展示才干的機會來了!于是一通傾訴。

且慢!老板是真的要聽真話,還是只是搞形式主義,說說而已?公司里存在的種種問題,老板真的能聽進去嗎?就算能聽進去,但今天老板心情好不好呢?這些問題,你真的要好好想想。

當年唐太宗說過要群臣說真話,唐朝名臣魏征也屢次在朝堂上直諫。結果唐太宗怒火沖天,對皇后說:“我總有一天要殺了魏征這不知好歹的鄉巴佬!”幸好皇后是個明白人,把太宗勸住了。要不然,魏征早就人頭落地,哪里還有唐太宗以后說什么“魏征就是我的一面鏡子(以人為鏡)”的贊賞呢?

哪怕是和工作無關的事,說真話也未必對你沒有影響。

某物流公司的老總是個五十多的男人,非常平易近人,在幾個年輕的小伙子面前也不擺架子。有一次,三個經理級的員工陪他出差。閑聊的時候,老總主動提起了他近期的煩心事。原來,他的兒子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兒子自由戀愛,找了個女朋友家庭條件很貧困,他非常不滿意。于是,他就問同行的三個小伙子“現在的年輕人都想找什么樣兒的老婆”。

一開始,三個小伙子都很糾結,沒人敢主動發言。

領導看這情形,鼓勵大家:“沒事,各抒己見各抒己見,我就是想知道和你們年輕人之間到底有多深的代溝。這純屬私人聊天。”

有領導這句話墊底,言路就打開了。

第一個談想法的是小林,他毫不猶豫地說:“找老婆,當然要聽父母的意見了,哪能自己想怎么樣就怎么樣。”領導聽后,笑而不語。

第二個談想法的是小耿,他很正直,也很大膽地說:“我覺得結婚這件事,也不能完全讓父母做主,畢竟是自己的一生幸福,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我們這個年代的人都叛逆,領導您只要多和孩子溝通,一定能得到彼此的諒解。”老領導也笑一下,沒有說話。

第三個談想法的是小劉,他說:“大部分情況,現在年輕人找女朋友看三個方面,第一看價值觀是否相同,如果能對一個事情看法一致,將來生活沒有很大摩擦;第二看性格,有人喜歡性格互補,有人喜歡性格相近;第三看是否有經濟基礎,大部分不在乎已經有多少錢,而更在乎是否有‘經濟頭腦’,這對于兩個人在未來打拼是十分必要的。”

三個小伙子說完了,領導一聲沒吭,顯然,他已經進入了思考階段。

盡管這確實是和工作無關的話題,但對三個小伙子,他還是形成了不同的看法:

小林沒有主見;小耿太個性;小劉這小伙子很成熟。

此次出差后,小劉慢慢地感受到領導對他的關注多了,問他想法和意見的次數也多了。后來小劉當上了總裁助理。

時隔多日,當小劉再去回想當時的對話,就更加感慨自己當時的幸運和英明。

現在我們分析一下,我們絲毫不懷疑這位領導確實是目的單純的,只想聽到年輕人的真心話。小林說了假話,顯然有恭維領導的意思,但領導身為領導,聽多了恭維話,小林的迎合對于老領導沒有價值,只會給領導留下沒誠意的印象。小耿說了真話,但過于張揚個性,這也不討好。再說了,領導都50歲了,經歷風風雨雨、走過的路比年輕人過的橋都多,小耿講的“大道理”,對于領導而言更是小兒科。道理上的說辭,是領導早已不屑一顧的伎倆。

而小劉的回答恰到好處。他的回答讓領導知道了部分當代年輕人在擇偶方面的一些理由,也讓領導覺得看似不靠譜的年輕人,其實也有內心自己的判斷。當然,最可能讓領導感覺到他對一個問題的觀察比較全面,才能提供多樣性的回答。

所以,回答領導的問話,你永遠不能敞開心扉,掏心挖肺,要時刻警惕,半真半假,以愉悅他的身心為最高目的。除非你打算離職了。

第2節 捕捉他的“弦外之音”

老板直接說出來的話不可信,但他隱性的話卻十分可信,所謂隱性的話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話里有話”“弦外之音”。人們總是用“弦外之音”表達自己真正的意愿。據說領導簽字都有講究,橫著簽意思是“可以擱著不辦”如果豎著簽要一辦到底;如果在“同意”后面是實心句號這件事是“全心全意”辦成。在匯報工作時,要領會。

一家專業的職場調查公司針對職場“弦外之音”的現狀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在近1400名受訪者中,超過九成的人曾使用或遭遇過“弦外之音”現象。顯然,“弦外之音”現象在職場中很普遍,特別是在你和領導溝通的過程中,你更要領會上司的“弦外之音”,這樣才對自己有好處。否則,好不容易等到的一次升職機會,你卻讓它偷偷地溜走了。

王建平日里和領導私交甚好,有一次領導特意安排王建和他一起去美國出差。但當時想與領導同去的人很多,所以,對這件事大家都在議論紛紛。考慮到影響的問題,領導當著大伙的面先問了一句:“小王,你的英語很不錯吧?”可當時王建也沒考慮太多,老老實實地回了句“我的英語很差啊”。話剛說出口,他身邊的同事便“毛遂自薦”,說自己英語還不錯。

此時的王建發現自己做了件傻事:領導只是在給自己一個去的理由,只管點頭不就好了嗎,這下把機會拱手相讓了。

果不其然,那位自薦的同事順利去了美國公干,可王建知道,當時在場的幾個英語都不咋地。領導平時工作比較繁忙,行蹤不定,而且又在“萬人之上”,一般員工能見到領導的次數并不多,與領導的“情分”也相對較少。

因此,領導的“弦外之音”是最具職場屬性的,多半會涉及加薪、升職、績效考核、裁員等一些令人敏感的話題。而“弦外之音”的形式以試探、提問、激勵的方式居多。所以,對領導的話要多加留心,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不經意的談話可能就是對你現在的工作的總結和下一步工作重點的安排。

阿奇在一家廣告公司做文案。而她正是因為沒有聽懂領導的“弦外之音”而影響了自己的工作。更為關鍵的是,她的“弦外之音”被領導解碼了。

有一天,她正為不知道新品牌的牙膏該如何表現出獨一無二的清新感,而在電腦桌前傷腦筋時,領導迎面而來,問她:“還好嗎?工作進展得怎么樣?”阿奇帶著無力的眼神說:“我正在苦思當中,但我很難想出新的創意。”接著她又略帶抱怨地訴苦道:“這家廣告客戶真是夠蠢的,藝術指導能力不足,業務經理又混……也許事情總是物極必反,越大的公司越容易走下坡路。”就在她說了這最后一句話之后,只聽領導丟下一句:“我朋友大概快來了,偏偏眼睛有點不舒服。”眨一眨眼睛后,領導慢慢地走向他的辦公室。

在這次簡短談話后的幾個月內,曾是公司里最炙手可熱的廣告新星的阿奇發現自己不再獲選為重要廣告案的一員了。受挫的她想請領導解釋一下其中的原因。領導一改溫和的態度說:“我如何相信你能處理大案子呢?你根本無法專注于工作,還用叛逆的態度對待客戶,我能放心嗎?”

其實,當領導突然對你特別關愛時,未必是別有用心,小心自爆短處,壞了前途。若你在一個職場中“扎根”久了,對企業的一些內外部運作制度、身邊的環境和自己的上司都已經熟悉了,那么一切對你來說都好像成為了一種固定模式。在這種固定模式里,你更要聽懂上司的“弦外之音”。在平常工作中對上司的性格、興趣、習慣等因素有一定時間的觀察,也會使上司的“弦外之音”有跡可尋。

最后要提醒你的是:在工作中,領會“弦外之音”是對自己職場情商高低的一次小測試,是考驗自己是否在職場游刃有余的標尺。表面上能否聽懂、看懂、讀懂絕非關鍵,重要的是自己在每一次的經歷、嘗試、判斷之后,能認真地進行分析與總結,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多留個心眼”就是如此。平常你要多注意考慮事物的另一面,多進行換位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那么領會上司的“弦外之音”就不是問題了。

第3節 從領導的眼里摳不出假話

從老板的嘴里你幾乎掏不出實話,但從他的眼睛里你幾乎摳不出假話。

俗話說:爬上窗臺就不難看清屋中的情形,讀懂人的眼色便可知曉人們的內心狀況。人們內心深處的欲望和感情,最先反映在眼神上。視線的移動方向、瞳孔的收縮還是擴大等都表達不同的心理狀態。常見的瞳孔語言為,在表示反感和仇恨時,瞳孔縮小,還露出刺人的目光。相反,睜大眼睛則表示具有同情心和懷有極大的興趣,還表明贊同和好感。

可見,目光中除了能看出上級與下級,恐懼還是驚喜,權力與依賴的關系外,還能揭示出更多的東西。

上司說話時,不看著你,這是個壞跡象,他想用不重視來懲罰你,說明他不想評價你。這種情況并不少見,某廣告公司品牌策劃人員黃瑞就碰到這樣的事:

去年底,由于業務量大,職員們的工作相當緊張。黃瑞也投入到了這場緊張的戰斗中去了。一天清晨,老總突然召集大家開會。

辦公室里,老總對每一個進門的職員都點頭示意。唯獨當黃瑞進門時,老總卻將頭扭了過去。黃瑞立即暗叫不妙,心想老總對我有成見了。會議上,老總提出了一兩個問題后,就保持沉默,弄得大家都緊張兮兮的。 直到半個小時后,老總才將目光尖銳地掃在黃瑞臉上。“我對黃瑞提出嚴厲批評。你知道嗎?你昨天的品牌策劃書竟連人家公司的名字都給寫錯了,今天對方發傳真過來了,說對我們的能力表示懷疑。”

從黃瑞的故事中不難看出,通過領導看你的眼神,你就能判斷出你在他心目中是什么形象:領導不看你時,確實不是什么好兆頭;上司從上到下看了你一眼,則表明其優勢和支配,還意味著自負;上司久久不眨眼盯著你看,表明他想知道更多情況;上司友好地、坦率地看著你,甚至偶爾眨眨眼睛,則表明他同情你,對你評價比較高或他想鼓勵你,甚至準備請求你原諒他的過錯;上司用銳利的眼光目不轉睛地盯著你,則表明他在顯示自己的權力和優勢;上司只偶爾看你,并且當他的目光與你相遇后馬上躲避,這種情形連續發生幾次,表明這位上司對你缺乏信心。

同樣,領導的眼光也能為你巧妙地利用,作為你職場升遷的拐杖。你可以根據領導的眼神,判斷他的心理動態,調整你的行為,一位世界知名的銷售員曾說:“拜訪客戶時,如果他睡眼朦朧,萎靡不振,你就要禮貌告辭,下次再訪;在洽談過程中,如果客戶眼神中流露出不耐煩,你就停下來征詢意見,不要沒完沒了;如果客戶對產品不屑一顧,你可咨詢咨詢客戶的想法和思路;如果你報的價格,客戶驚訝并露出微笑,表明對價格很滿意,你一定要堅持,絕不殺價……總之,眼睛比語言更可靠,學會從對方的眼睛中獲取信息,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看來,混職場,察言觀色的功夫得過硬。一個優秀的職員,不僅要有很強的語言表達,還要能從領導瞬間的眼神中判斷出領導的真實想法。

如何練好這一身神功,透過眼神讀懂上司的心理,讓喬治先生來告訴你。

喬治是一位出色的推銷員,公司的每一款新產品都是他最先打出名號,不少新進職員都向他請教“高招”。喬治也不保留,把自己摸索出來的經驗完全傳授給大家。喬治說:“我們推銷人員最重要的是要會察言觀色,我們與人交談時,不僅要注意對方的語言,還要從對方的面部表情中獲取信息,尤其是眼睛傳遞的信息:

“‘瞳孔睜大表明有戲’,一個人的眼睛瞳孔放大,炯炯有神,表明此人處于興奮或驚喜狀態,表示對你說的話有很大的興趣。此時,只要把握住機會,乘勝追擊,就一定能把訂單拿到手。

“‘緊皺眉頭要換話題’,眉毛和眼睛的配合是密不可分的,眉毛也能反映人的許多情緒變化。在談話中,我們無意中觸碰了敏感話題,導致對方處于困窘、不愉快的狀態,對方就會緊皺眉頭。此時,就要盡快轉移話題,以免對方‘爆發’,給自己帶來麻煩。

“‘眼神躲閃有所隱瞞’,眼神閃爍不定是一種反常的舉動,常常是一個做事虛偽、不真誠的人,在借以掩飾內心的秘密。此時,就要從其他話題入手,窮追不舍,誘導對方說真話,并盡快結束談話。例如,一位有經驗的海關檢查員,在檢查過關人員已填好的報關表時,還要問‘還有什么東西要申報嗎?’如果過關人員不敢正視他的眼睛,他就會仔細核對過關人員的物品。

“‘眉毛上挑有疑問’,交談中若對方眉毛上挑,表明他對你說的話有疑問,此時,你要把先前的話重復一遍,并主動詢問對方是否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這些都是我總結的從對方的眼睛獲取信息的經驗,其實,眼神傳遞的信息比這多得多,只要我們在實踐中用心觀察和思考,不斷積累經驗,時刻把握對方眼睛所傳達的種種信息,就能了解顧客的真實想法和意圖。”

看來,高水平的人,總能捕捉對方的眼睛所傳遞的信息,并采取相應策略,最終達到自己的目標。

不過我要提示大家的是:關注領導眼睛也要選擇時機,不可長時間持續盯住對方的眼睛不放,以免讓對方產生誤解或提高警惕。另外看領導時,最好平視,適當的時候仰視,但千萬別俯視。

第4節 巧用“鏡子連環”,模仿上司的動作

相似性可以將人們真正聚到一起。

乾隆皇帝愛書法,和珅就刻意模仿乾隆的書法,他寫的字酷似乾隆的御筆。乾隆后期有些詩匾題字,干脆就交由和珅來代筆。我們現在看到的北京故宮崇敬殿的御制詩匾,據考證就是由和珅代筆的。和珅為了迎合乾隆皇帝,還下功夫學詩、寫詩,造詣也很深。和珅的詩作很合乎乾隆的審美趣味,很多時候乾隆就命和珅即景賦詩,以代替自己。在和珅的《嘉樂堂詩集》中就有很多首是奉乾隆皇帝的命令寫的。和珅知道乾隆皇帝崇奉喇嘛教,于是自己也認真研習喇嘛教的經典。很快,和珅就達到了能同乾隆皇帝一起“修持密宗”的程度。因此,乾隆很信任和坤,也很喜歡和坤,許多事情都安排給和珅來做,和珅的官職也扶搖直上,這在大清朝的歷史上是空前絕后的。

我們暫且不論和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但他與乾隆相處的做法給了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啟示:如果我們保持與對方的相似性,那么,我們就容易獲得對方的好感和信任。

什么是保持相似?就是讓自己在價值觀、想法、愛好等方面與對方保持或存在相似性。有實證研究證明,如果兩個人存在相似性,那么這兩個人就容易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系。當然,這種相似性并不排除肢體上的。

在你和上司或同事一起談話或討論問題的過程中,對方不斷變換身體姿勢時,你會怎么做?

A.時不時模仿他的姿勢

B.不去理會,繼續說自己的

美國心理學家路易斯博士指出:在商業交談中,能夠根據對方的表情、動作巧用“鏡子連環”小技巧,說服對方的概率可提高50%。在推銷產品時,引起對方興趣的機會是平時的兩倍。

心理學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做同一個姿勢叫做“鏡子連環”,即一個人模仿另一個人的動作,就像看到鏡子里的自己一樣。在職場中,“鏡子連環”是一種談判型戰術,如果你想博取對方的好感,鏡子連環是一個很有效的商務戰術。模仿對方的姿勢,不僅能給對方留下好印象,還能引起對方強烈的共鳴,獲得對方的信任,具有很強的述說力,讓你從肢體上表達出對對方的敬意與贊許。

在談話技巧中,把重復對方的話叫做“鸚鵡學舌”戰術,這個戰術也同樣適用于動作、表情和姿勢。心理學者海斯塔經過深入研究發現,銷售成績好的推銷員會在無意識中模仿顧客的姿勢,這也是他們更容易贏得顧客好感的銷售法門。

美國麻省一位市場營銷專家曾說:“我個人對談話人的肢體語言很敏感,如果對方向后靠在椅子上,我也會那樣做;對方將手肘對外,我也會不自覺地將手肘外移。而這在我20年的營銷生涯中帶來了巨大的利潤,它讓我能迅速地與他人建立起良好的關系。”

通過模仿,即便是很微小的行為方式,也可以讓初次見面的人迅速地建立即時合作關系。

荷蘭一所著名大學的心理學家做了一個有關模仿對贏得對方好感的影響力的試驗。

試驗開始時,研究組的成員與一些學生一起討論對一系列新廣告的看法。在討論過程中,半數該研究組的成員粗略地模仿對面學生說話時的姿勢和手腳擺放的位置,并盡量表現為不經意地模仿。

2分鐘后,研究組成員做揀筆的動作6次(研究人員表現出完全都是不經意的動作),在目睹了幾次這樣的情形之后,參與實驗的學生開始模仿研究成員的揀筆方式揀筆2~3次。

5分鐘之后討論結束,實驗結果顯示,研究人員和參與學生之間在短暫的幾分鐘內,通過模仿大大增加了好感,關系和諧率比沒有相互模仿的一組高70%。

研究表明:模仿是最常見、最容易認知的行為。模仿對方的動作等于在向對方傳達“看著我吧,我跟你一樣。我們有著相同的感受,我們的態度也完全一致”的信息。這也就是為什么人們會在看世界杯、奧運會時一起跺腳,同時喝彩的原因。當我們周圍有很多人時,行為與其他人保持同一步調能夠增加自身的安全感。當憤怒的人占人群中的大多數時,其余的一小部分人也會競相模仿憤怒者的言語及動作,即使平時個性沉穩的人,身處這樣的環境時也會喪失冷靜的心態。

美國一位教授發現,人們相互交談時,會一定程度上無意識地模仿對方的姿勢和動作,大大縮減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通過模仿,人們可以很好地擺脫不利位置或扭轉自己的角色,甚至能夠在從未涉及的領域里增強自己的社交技能。尤其適用于陌生人之間,一個即時且無意識的模仿(對方的一句話和一個動作)常常給說話雙方一種良好的感覺,使他們快速建立起即時社會關系。

不僅如此,在談判中,模仿對方的動作還能提高自信,把對方盛氣凌人的氣勢比下去,防止對方比自己占優勢。“任何一個優秀的企業家和交際廣泛的藝術家都熟知這門技術并熟練地應用于實踐中,”一位斯坦福的心理學家說,“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衡量和描繪他們的行為,無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

由此可見,對彼此動作和行為進行模仿,不僅能夠成為下屬和領導雙方交往的一種黏合劑,也能提升自己的自信,從心理上占據優勢。不論是任何場合與環境,和上司的姿態同步都能給我們或多或少的帶來物質和非物質上的“利潤”,讓我們彼此心照不宣地達成某個領域的默契。

然而,再好的工具交到不善用者的手中也有可能玩砸,模仿上司的言行也要有度,根據場景和氛圍進行模仿,以免有挑釁他人之嫌。這點要牢記。

第5節 讀懂上司的肢體語言

在職場中,工作努力不一定能得到上司的認可;計劃書資料詳盡也不一定能吸引領導;好心好意卻惹得領導誤會,不知不覺領導對自己疏遠了……以上的種種問題有時候是你讀不懂上司的肢體語言,并不是你工作能力不夠。

采購部門老張所在的企業要與一家外資企業進行合作,這天老板帶著他和幾位同事與外企代表吃飯,但老板最近身體偶遇風寒,喝那么多酒恐怕招架不住。三杯酒下肚,老板向老張遞了個眼色,又沖著自己的酒杯點點頭,示意他代為喝酒。老張自以為是老板鼓勵自己喝酒,他拿起酒杯一仰頭一杯酒下肚,連聲說“謝謝老板”。

老板看見老張一時半會兒領會不到自己的意思,就向左邊的辦公室主任小李看了一眼,小李心領神會,立馬站起來頻頻向外方代表敬酒,小李的主動出擊化解了老板的尷尬,不斷活躍著氣氛,大家越聊越熱烈,合作的幾率大大增加了。可是坐在老板右邊的老張卻絲毫沒有察覺,上一道菜就品嘗一道。

送走外資代表大家準備回去,老板在離去時又掃視老張、小李及諸陪同一遍。看小李的眼神充滿了笑意,而看老張的眼神則多了幾分“深意”。

半年后小李成了采購經理,而老張則降了半級成了小李的副手。

想在老板面前展現睿智一面,你要比他棋快一招——比他更懂他的身體語言!其實老板每個不經意的小動作,都在給你暗示。

點頭、搖頭、聳肩、擺手、揚眉、撅嘴,當你和老板面對面,他的每個動作和表情都含義無窮。一個無心眼神,可能意味著老板想提前結束談話,這時你恰到好處地借口離開,他會覺得你格外貼心;一個不經意的皺眉,或許暗示老板對你的所為略感不滿,你立刻改變工作模式,他會覺得你充滿靈性……每個人都是一本好讀的漫畫書,老板也如此,讀懂他微妙的身體語言,你就能在職場出奇制勝!

尖塔式手勢——老板自信滿滿

當老板兩只手的指尖輕輕相碰,形成尖塔式手勢,放在嘴上或頜下,這代表他對眼前的事很自信。這是上級指導下級,或律師面對客戶時的招牌動作。身體語言研究者發現,三成以上的老板,在和員工進行私人談話時,都以“尖塔式”作為開場動作。

老板的潛臺詞:“我是老板,你得聽我說,最好別插嘴。”

你該這么做:尖塔式手勢原本是早期的祈禱手勢,做這個動作的人在潛意識中,想讓自己看起來更像萬能的上帝。面對老板,千萬不要以尖塔式手勢回應他,這只會讓對方覺得你自鳴得意、狂妄自大。這時最好微笑、點頭,頻頻附和老板說的話,以示你與老板站在同一立場。

上身斜傾——老板在等你說話

當老板一邊說話一邊將身體往一側傾斜,另一只手向前平攤,手心朝上放在桌面上,語速還會減慢,雙眼直視你的嘴唇或眼睛。這說明老板在等待,此時他說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用身體語言告訴你,該輪到你說話了。

老板的潛臺詞:“我要告一段落了,別光聽,請發表高見。”

你該這么做:既然老板做出這個動作,說明他有足夠耐心傾聽。如果你有不同意見,這時提出最好。和老板說話前一定要打好腹稿,把自認為最精彩的言論放在這時說,老板會格外重視。

輕輕擦掌或頻繁點頭——老板贊同你的觀點

研究顯示,如果是男老板,與下屬談話時碰到感興趣的問題,或對你的意見表示贊同,他會輕輕對搓雙手,這種動作在推銷員和客戶間也常見。如果你眼前的推銷員做了這個動作,說明他對這筆交易很滿意,他才是最大受益人。而女老板,尤其是年輕女老板,表達贊同的方式則是頻繁點頭,示意她對你的建議非常滿意。

老板的潛臺詞:“很精彩,繼續說,別停。”

你該這么做:有意放慢語速,斟酌自己的用詞。老板這么做,是對你工作的肯定,但這只是第一步。如果你得意忘形,在接下來的談話中夸夸其談,反而給老板留下辦事不牢靠的印象。這時最重要是保持謙和態度。

用手摸耳朵——老板對你的話表示懷疑

當臟字不小心脫口而出,孩子往往馬上用手捂住自己的嘴,聽到父母責罵時就迅速捂住耳朵,這種習慣跟隨孩子長到成年。當老板對你的話表示懷疑時,不會當場提出,卻會不由自主地用手摸耳朵,或靠近耳朵的顴骨和臉頰,有時眼睛還會漫不經心往桌上看。畢竟聽下屬匯報不確定消息,不是什么愉快的事,他這么做是試圖分散瞬間的不快。

老板的潛臺詞:“真的嗎?我怎么沒聽說?”

你該這么做:首先想想,你匯報的消息是不是完全準確,如果你不太肯定,最好迅速轉換話題,或在陳述末尾加一句:“這個問題我還要再想想,回頭匯報。”但如果你能保證消息準確性,可以在陳述同時,十指交叉,擺在桌上。這是表達自信的動作,但要記得面帶微笑,否則老板會覺得這個動作給他壓力。

手指托住下巴——老板對你的話不耐煩

當老板豎起食指,挨著臉頰,把大拇指抵在下巴上,千萬別誤以為他正在思考你的話,這其實表示他對你的話開始厭倦。如果你仍滔滔不絕,聽者可能還會用食指摩擦眼睛,這種姿勢常被誤讀為——對方聽入迷了,但其實是人體在厭倦時的自然反應。這意味著,如果你再說下去,老板說不定會睡著。

老板的潛臺詞:“我的時間很寶貴,我們的談話時間太長了。”

你該這么做:如果你手里有文件,最好把它遞給老板,巧妙地讓老板改變姿勢,他的態度也會隨之改變。更重要的是,迅速想想今天的談話重點,把沒說的趕快說出來,加快語速,讓老板明白,你正為縮短談話時間而努力。

雙臂環抱,身體靠后——老板希望你結束談話

雙臂環抱是一種保護性姿勢。當老板雙臂環抱時,說明他在潛意識中抵觸眼前的人;而身體靠后意味著老板刻意與你拉開距離,意味著他想結束本次談話。

老板的潛臺詞:“我已經煩了,你趕快走吧。”

你該這么做:無論說沒說完,都要在最短時間里結束本次談話。千萬別試圖用最后幾秒說清自己的觀點,老板的時間有限,還是下次說比較好。這時你可以也把身體往后仰,讓老板看出你沒有久留的意思。另外,這時不要再提重要觀點,因為即使說了,老板也不會在意。

最后還要交代諸位,從肢體語言來判斷對方的意圖與思想時,要根據之前或之后一系列的場景和對方的反應,加以參考,以免與其真實想法背道而馳。

第6節 說服領導改變主意的六種方法

上司不是上帝,也有決策失誤的時候,此時作為下屬可以據理力爭。不過,說服上司是一門高級學問,方法很重要。你看看古代的那些臣子,在向皇帝納諫時,方法好的,成了一代名臣;方法不好的,成了“刀下之鬼”。

請看下面這個案例:

某公司2009年成績明顯,為了獎勵銷售部,公司領導決定讓銷售部出國旅游15天,但只有8個指標,這下,銷售部方部長覺得犯難了,因為公司的10個銷售員都非常努力,如果剩下兩個人沒有去,那兩個人肯定會有意見的。于是他決定再向上級領導申請兩個名額。

他是這樣和領導溝通的:

方部長:“王總,您太大方了,一下子讓我們部門8個人出國旅游,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有魄力的領導。”

王總說:“您什么意思?”

方部長說:“王總您可能忘了我們部門有多少人了吧!我們有10個人,如果去了8個人,剩下的兩個人肯定心態不平衡,這樣會影響明年的戰斗力啊!我的建議是,要么都不去,要么都去!”

王總如果問你:“您傾向什么意見呢?”

方部長毫不猶豫地說:“激勵總比不激勵好啊,都決定花錢了,就不要計較多2個人了。如果把接待規格、住宿規格稍微降下來,那2個人的錢不就能出來了嘛!”

王總被這么一夸,再加上還有合理化建議在眼前,很爽快地就同意了方部長的主張。

假如你是銷售部長,你會如何與公司領導溝通呢?方部長用的這一招可以歸納為“說出領導最想聽的話”。當領導的其實很容易給人造成曲高和寡的感覺,很多下級之所以不能進言成功,是因為他們根本找不到領導最想聽的話,很難成為領導的知己和心腹。只有成為領導的知己后,你想說服上司做任何改變都是非常容易的。

當然,還有更高明的方法,咱們還以這個案例為素材,邊看案例邊解讀方法:

● 把你的意見變成領導的意見

會溝通的人總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講話,不會溝通的人總是在聲明自己的立場。

針對出國福利的案例,方部長還可以這樣說:

“王總啊,您太懂得西方式的管理了!把激勵這一套全學來了,我真羨慕我手下的員工,因為他們能夠追隨您這樣的領導。”

王總:“哈哈,吹吧!”

方部長:“真的不是吹!您曾經告訴我,激勵的目的是為了激活團隊,讓團隊更有使命感、成就感和刺激感。”

王總:“別給我戴高帽了!給你們部門去外國游玩,這個福利不錯吧!”

方部長:“非常不錯啊!我估計公司后勤部沒有理解您的管理思想。”

王總:“什么意思?”

方部長:“后勤部只安排8個人。總共有10個人,如果傳達下去,一定會影響您多年創造的和諧的團隊企業文化。其實,我們銷售部的成績非常平均,沒有大幅度的成績落差,就是因為打的是團隊精神的旗號,嚴格執行您的意志。如果只去了8個人,團隊精神就體現不出來了,也就和您的管理思想相違背了!”

王總:“沒有這么嚴重吧!都去不是吃大鍋飯嗎?”

方部長:“您一直教育我們銷售部別搞個人英雄主義,要搞配合。您說過,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所以,銷售部的成功就是大鍋飯的成功!”

王總:“好!不愧是銷售部的部長!您的意見呢?”

方部長:“盡量在不增加公司預算的情況下,節約每個人的開支,爭取讓每個人都去!這也符合您的精神!”

王總:“好吧!都去吧!”

● 一針見血,分析利弊

領導最在意的是結果,如果溝通某些問題不需要講大道理,你可以直接把利害關系告訴領導,讓領導定奪。

方部長還可以這樣說服王總:

方部長:“王總,您真是活菩薩啊,敢于一下子拿這么多錢給我們做福利,讓我們出國旅游!”

王總:“你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啊!有事吧!”

方部長:“當然,領導這么忙,我們不能隨便打擾的!王總啊,本來有福利是好事,但是,10個人只去8個人,就把好事變成壞事了!因為成績是10個人的成績,如果只有8個人去享受成果,會嚴重傷害剩下的那兩個人的自尊心的,您一直提倡的團隊精神一定會因此失去。”

王總:“有這么嚴重嗎?”

方部長:“一定!我的意見是節約開支,盡量不增加公司的預算,讓10個人都去!來年他們一定會更加團結,更加賣命地工作,為公司創造更大的成績。”

王總:“既然如此,為了團隊,都去吧!”

● 以德服人

公司最需要、最看重的是有德行的員工,因為他們是企業真正的財富。有德行不僅表現在忠誠度上,更表現在能夠和企業同呼吸共命運上,他們會設身處地地為企業著想。

以德服人,方部長還可以這樣進言:

方部長:“我的意思是節約開支,就基本把另外兩個人的費用節約下來了。”

王總:“是嗎,你幫我算一算賬,怎么節約出來的?”

方部長:“我算了一下,他們現在的開支是每個人3萬元,其中包括入住五星級酒店,吃的也不賴,如果讓他們住三星級標準,吃家常飯,這樣,每個人就都可以節約5000元左右,8個人不就4萬元了嗎,公司只用貼個5000元,就能夠讓我們的公司繼續有超一流的團隊精神,如果您不想出這份錢,為了公司,我都愿意出!”

王總:“好!有你這句話,再花10萬元我也愿意!”

方部長看上去是在“將軍”,實際上是在體現自己優秀的德行。按理講,不去爭取另外兩個指標,對他本人也沒有任何壞處,但是,他能夠從大局出發,不希望公司元氣大傷。因此,他愿意做出犧牲自己利益的舉動,用自己忠心于企業的德行感動了王總。

看來,只要你夠聰明,多動動腦子,讓領導乖乖聽你的話,還是可以體面地辦到的。

第7節 如何及時向領導匯報壞消息而不遭殃

例行性的工作匯報也許還好說,工作遭遇困難的時候如何匯報,才真的會讓人頭疼。任何企業的成長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因此,一定會出現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壞消息。作為下屬,總有一些時候,需要硬著頭皮將這些壞消息告訴領導。

在現實生活中,想要讓領導接受壞消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情況下,領導并不會像你所想的那樣接受事實。而在和你溝通的過程中,他有可能遷怒于告訴他壞消息的你。很多人因為不會說話,不會傳遞壞消息,最后被領導“遷怒”了。因此,在職場傳遞壞消息是非常有講究的。及時合適的上報壞消息,不能讓“錯誤的壞消息”釀成更大的壞消息,及時匯報,給上司留出時間來彌補。

一、找個合適的時機告訴他

如果壞消息不需要馬上讓領導知道,那么就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對他說。最好是沒有人在場的情況下,悄悄地把壞消息告訴他,這樣領導也會坦然接受。

另外,如果領導剛批評完員工,或領導自己被領導批評了一通,這時你最好不要再向他傳達任何消息,否則你就是領導的出氣筒。

二、委婉地表達,給他個情緒緩沖期

請看如下場景:

“經理,經理,不好了!上次來的那個客戶剛打電話來說,他們今年不想和我們繼續合作了,想找一家新的供應商合作。這怎么辦啊?真要是這樣,我們會損失四分之一的份額的!”

那位經理當時正在與一位重要的客戶聯絡感情,在賓主盡歡之際,突然沖進來這樣一位員工,氣喘吁吁地告訴他這樣一個壞消息,經理捂住電話,對這位魯莽的下屬大吼:你給我出去!

其實在他還沒有被這個壞消息震驚前,就先被這位員工的舉止惹惱了。

你不得不承認,并不是經理的修養不夠,實在是這位員工行事太沒眼色、太不會說話辦事了。

俗話說得好:怎么說要比說什么更重要。面對壞消息,如果你能用一種相對委婉的表達方式將它傳遞出去,也許對聽說雙方都會有利無害。比如上面那個消息,如果這樣說也許會更好:

“經理,上次來的那個客戶那邊剛剛出了點狀況,客戶打電話過來說……”這里的措辭用的是“狀況”,而不是“麻煩、問題”這類激烈的言辭。這時,你的技巧在于弱化了消息的負面刺激,給了上司一個情緒緩沖的時間。如果再配合你本人鎮定自若的語調,泰山壓頂而色不變的神態,上司會更高看你一眼。你在表達中應再多用一些諸如“我們”一類的字眼,表明你和領導是站在同一立場上的,急領導之所急,想領導之所想。

三、想好解決方法再啟口

有人說:好的上司最痛恨兩種人,一種是整天只會討好但說不到上司心里去的馬屁精,另一種就是只會將問題丟給上司的下屬。

當你有壞消息要向領導匯報時,能否以你的能力之所及,考慮一下解決問題的相應對策?能否以你自己對公司的了解,以及對目前情況的分析,考慮一下怎樣處理這個問題最好?這樣就可以在說出壞消息的同時,給領導提供一套可行的處理方案,或提供一些有利于解決問題的可靠信息。如果正好你是這個問題的專家,那就更是責無旁貸了。你有責任向領導提供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案,順便不要忘了讓領導知道,有些地方你非常需要他的幫忙,沒有他的支持這件事絕對做不好。

此外,人總是更喜歡做選擇題而不是填空題。因此,在向領導匯報工作時要多準備幾套方案,闡明各個方案的利弊,幫助上司形成決議。比如針對客戶流失案例,你可以這樣溝通:“經理,上次來的那個客戶剛打電話說,他們今年不想和我們繼續合作了,想找一家新的供應商進行合作,不過我認為這是好事,我仔細考察和研究了他所代理的地區的情況,物色了兩家更有實力的公司,他不退出,我們還無法與這兩家公司合作呢!您看什么時間有空我約他們跟您見見,您來面試一次,看選擇哪一家?”

如果你是以處理問題為工作內容的員工,掌握上面的這些溝通原則或技巧尤為重要。記住,要將你的領導當成你的朋友、家人,真心為他著想,不要總拿壞消息刺激他,試著把壞話說好,急話說慢;切忌慌慌張張,要注意修煉自己的靜氣。

最后,還要注意的是在領導面前委婉地傳達壞消息,并不是說你要在領導面前兜圈子、捉迷藏,說了半天還讓對方一頭霧水。最佳的溝通方法應該是清晰、委婉地表述。

總之,向領導傳達壞消息一定要知道“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三大紀律:

時間不對不說

地點不對不說

感覺不對不說

八項注意:

領導不高興時不說

領導會客時不說

領導想休息時不說

領導狀態不好時不說

表達不到位不說

找不到真相不說

沒有激勵語言不說

沒有解決方案不說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高县| 芒康县| 大方县| 扎囊县| 海阳市| 高平市| 万宁市| 内丘县| 惠水县| 天镇县| 南岸区| 清涧县| 长阳| 磐石市| 射阳县| 遂川县| 思茅市| 临洮县| 伊通| 白银市| 仪征市| 山阴县| 衢州市| 东莞市| 三穗县| 清远市| 福建省| 旌德县| 工布江达县| 阿拉善右旗| 安徽省| 安龙县| 浙江省| 阿坝县| 神农架林区| 九江县| 鹤岗市| 华池县| 贺兰县| 乳山市|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