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壯觀的古希臘神廟

  • 西方藝術通史
  • 文聘元
  • 4966字
  • 2019-12-24 15:06:23

我們這里所說的古希臘神廟建筑,對于古希臘而言同時也是它整個的建筑藝術,因為對于古代希臘人,他們最輝煌的建筑只有一項——神廟建筑。

雖然只有一項,但由于神廟建筑復雜,工序繁多,說起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將從神廟的功能開始,先對神廟的一般功能與結構進行一下介紹,然后再具體地來看神廟的建筑,并且說一下這建筑的偉大藝術意義。

顧名思義,神廟應當是用來敬神的,古希臘的神廟也不例外。我們以前說過古希臘有許多神,那神中的老大是宙斯,他的老婆叫赫拉,還有智慧之神、也是雅典城的守護神雅典娜,愛與美之女神維納斯等。雖然講到為人行事,這些神似乎并不值得崇拜,但古希臘人對他們還是很尊崇,為他們修建了大量的神廟來祭拜他們。而且,與咱們中國人一個廟里可以敬上好幾個神若干個佛,不同的是,古希臘人為自己的每個神都建立了不同的廟,絕不讓他們擠在一起,免得他們誰都要最好的房間,大吵大鬧起來,據說這種爭吵在神常住的奧林匹斯山上幾乎是天天都有的事兒。于是,古希臘的神廟就分外地多起來了。因為這么多神每一個都要廟,而且每座城市都有它的一套神廟系統,例如雅典城的宙斯神廟就是雅典人用來拜宙斯的,如果奧林匹斯人要拜宙斯,那你們還是老老實實地自己去建自己的宙斯神廟吧。

現在我要來消除大家一個可能的誤解。咱們中國人拜神是在廟里面拜,要到廟里面神的膝下去磕頭,但人家古希臘人可不一樣,他們的拜神不是在廟里面拜,而是在廟外面拜,至于神廟內部,那一般人是進都不準進去的。

古希臘神廟的結構有一個發展的過程,這個發展過程是很漫長的,我將之總結了一下,大致可以分成四步。

第一步是最初的原始神廟,只是一間屋子,并且是一間小草屋,墻是泥的、頂是茅草的,有一扇小門,里面擱著一尊小小的神像,神像也只是把一根木頭或者石片稍稍雕琢了幾下,總之二者都簡陋得很。

后來,也許是為了管理神廟的人進去給神撣灰塵前有個給自己抖雨水的地方,就在前面開了一個小門廊。這個小門廊被稱作前殿,而里面放神像的大房間則被稱作正殿。這就是神廟發展的第二步了。

第三步,由于古希臘人對美的認識進一步發展,認為美就是對稱,對稱就是美,于是他們在神廟后面又加了一個門廊,與前面的一模一樣,叫后殿。不過這后殿只是建來與前殿對稱的,因此沒什么實際作用,只是用來增添一點對稱美而已。

第四步,經過若干個世代后,希臘人對自己的神廟又不滿了,覺得應該更加好看一點。用什么法子來讓它們變得更美呢?有兩個法子是可行的,首先他們把神廟建造得更大了、更雄偉了。其次當他們給神廟造門廊時——那門廊是要柱子才立得起來的,他們看到門廊加上這柱子美得很,于是便想到若給神廟前后門廊的兩側也加上那樣的柱子說不定也會更美。到現在還可以看到這樣前后門廊都有柱子的神廟廢墟。

最后一步,這時希臘人的要求更高了,決心要將他們的神廟建得更加富麗堂皇。那又怎么辦呢?很簡單,他們已經學到經驗了,一是更大,二是再多加些柱子。現在前后都有了柱子,再加就只剩下四周了。于是又出現了另一種神廟,神廟四周都繞著柱子,像籬笆一樣,不過這些籬笆都是石頭做的,壯觀且美觀。那些非常闊氣的城邦,他們不但給神廟圍上了柱子,甚至圍了兩層。至此,神廟的大致結構就穩定下來了:它們大都是相當雄偉的,外面繞著一排或兩排立柱。

我以上的說法并不是純粹的個人猜度,而是有例為證。如畢達哥拉斯的故鄉、希臘薩摩斯島上的赫拉神廟。最初它建于公元前750年左右,這時只有前后門廊有柱子。過了百多年,薩摩斯人把它變成了單列繞柱式的,也就是說四周圍上了柱子,其中前后各有6根,兩邊各有18根。又過了百多年,它再變成了另一種樣子,這樣子大家可以猜得到,就是雙排繞柱式的神廟,不用說,至少外邊看上去真是闊氣得多了。

我這里要提醒一句的是,在希臘人神廟這個不斷趨向雄偉堂皇的過程中,在背后起作用的關鍵點乃是希臘人的不斷強盛。只有當他們有了更多的財富、更大的力量之后,他們才能建筑更大的神廟。我想這是不言而喻的,也符合希臘歷史發展的進程。

神廟的建筑式樣大致確定之后,希臘人便開始將注意力集中到修飾上,他們深深知道,對神廟而言,最重要的其實并不是柱子的多少,而在于它是否美麗,更具體地說在于神廟之中的神像以及裝飾神廟的雕刻是否出色。所以,古希臘最闊氣的城邦雅典最大的神廟并不是雙層柱子,只是單層,但它依舊是整個古希臘最了不起的神廟。

我們現在來總結一下在用上了繞柱之后,古希臘人神廟之大體形象。

神廟是建在地基之上的,地基是石頭的,一般分三級,就像三級臺階一樣。神廟就居于最上一級臺階之上。在這臺階之上我們就看到了很巍峨的神廟,由一排大石柱圍繞著,顯得既堅實又美觀。

三種形式的繞柱 從上面對神廟的發展過程與大致結構的介紹,您可能看出來了,古希臘神廟的最大特色就是外面那些立柱,它們也是區別不同類型神廟的主要標準。因此,當我們具體地走近希臘神廟時,第一個要介紹的就是神廟立柱的幾種式樣,您甚至也可以將之看作是古希臘神廟的幾種式樣。

樸實而粗壯有力的多利亞式柱 古希臘神廟繞柱的第一種式樣是多利亞式。

多利亞這個名字我們聽說過。在《西方通史》第三章“雅典和斯巴達的故事”中,我們說到,邁錫尼人從歷史舞臺退出去后,希臘文明進入了一個黑暗期。這時整個希臘回到了更為原始的狀態,既沒有發達的文明,也沒有強大的國家。這段時期約從公元前1000年開始。

這段時期的希臘人有兩大支:一支是毀滅了邁錫尼文明的多利亞人,他們住在原來邁錫尼人住的希臘半島上;另一支叫愛奧尼亞人,他們住在小亞細亞半島西部和愛琴海中多如牛毛的大小島嶼上。

這毀滅邁錫尼文明的多利亞人雖然落后,但并不傻,毀了邁錫尼后,他們也發展了自己的文明,這種文明甚至比邁錫尼文明還牛,就是我們正說著的古希臘文明。

乍一看來,這些多利亞人的柱子的總體特征是下邊略粗上半略細,給人以樸素然而粗壯有力的印象。說它樸素,因為它渾身上下除了柱子上一排條紋,沒有任何其他裝飾,甚至連基座也沒有,干干脆脆地立在臺階上,上面托著屋頂的地方也只是一塊石頭。說它粗壯,因為柱子直徑比它的總長小不了多少,其長度大約只有底部直徑的四到六倍。這樣的形狀就像一個膀大腰圓的人一樣,看上去當然比較粗壯。

那么這樣的柱子是怎么制成的呢?是用一塊大石頭鑿成的嗎?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不是,哪來這么多大石頭。它們是用一截截單獨的石塊壘起來的,石塊中間還被鑿出了一個孔,壘好后再用一根銅或木棍將它們從上到下串起來,好增強穩定性。

您也許會想,這樣壘起來的柱子牢固嗎?會不會倒下來?盡管放心,那些古希臘人的手藝高明得很,就是不用中間的棍子也會很牢固,我們現在都可以看到,那些神廟廢墟里,屋頂啊、墻壁啊什么的可能都沒了,但那些柱子依舊挺立,仿佛一直可以挺立到世界末日呢。

古希臘用多利亞式圓柱圍繞的著名神廟有下面這樣兩座:

第一座是奧林匹亞的宙斯神廟。

奧林匹亞這個名字大家想必很熟悉,它與奧林匹克運動會有啥關系呢?當然有。事實上奧運會就是從它那里來的。在古希臘,從公元前776年起,每隔四年都要在這里舉辦一次全希臘運動會,會上要舉行跑步、打拳、標槍、鐵餅之類的比賽,獲勝的人還要進行獎勵。不過獎勵與現在有所不同,現在奧運會上得了獎牌的運動員們都可以得到大筆賞金,有的達上百萬。但古希臘那時冠軍的獎品也不過是把桂樹葉子,做成個圈兒,圍在冠軍的腦袋上,美其名曰“桂冠”,到現在還是西方人象征優勝的標志呢。奧林匹亞這樣一個重要地方的神廟當然要建得像樣,否則其他城邦的人來看了不把這里的邦民們笑死才怪!

奧林匹亞神廟長超過60米,寬近30米,環繞它的柱子就是典型的多利亞式柱子,這些柱子高達10米,下面的直徑有2米多,上面也差不多有2米,每根柱子上面有20條凹槽。

除了這些顯得十分堅實偉岸的柱子外,神廟還有許多雕刻,里面則放著由偉大的菲狄亞斯雕刻的宙斯神像,關于神廟里的這些雕刻我們等下還要專門詳細地說,合在一起真是內外俱美,博得了參加或參觀奧運會的希臘人的交口稱贊。

對了,如果您對奧林匹亞這個地方感興趣的話,可以在《西方地理通史》第七章“漫游希臘”的一節“現代奧運會的祖祠奧林匹亞”中看一下。

第二座神廟是科林斯城邦的阿波羅神廟。

阿波羅我們知道,就是太陽神,宙斯的兒子,也是最被古希臘人和西方人崇拜的神之一。在古希臘有大量供奉他的神廟。這科林斯城邦的阿波羅神廟有一個特點:它的柱子不是像其他絕大多數神廟一樣用一塊塊的圓石頭壘起來的,而是用整塊的石料鑿出來的,想想看吧,這要花多少的功夫,光是找那樣大的石頭的功夫就不得了了!每根石柱上也有20條凹槽,而且涂上了雪白的由大理石磨成的灰制作的灰漿。這些柱子到現在還有七根屹立著,在夕陽余暉之下美得讓人心醉眼花。

苗條漂亮的愛奧尼亞式柱 圍繞古希臘神廟的石柱的第二種形式是愛奧尼亞式。

愛奧尼亞這個名字我們也早說起過了,它指的不是希臘半島,是小亞細亞半島西部沿海以及愛琴海中的大量島嶼這一帶。顧名思義,這些柱子之所以叫作愛奧尼亞式,當然是因為它起源于愛奧尼亞地區。

較之多利亞式,愛奧尼亞式的柱子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它整體看上去要比多利亞式的柱子細長一些。它的高度是底部直徑的8-10倍,而不是多利亞式的4-6倍。這樣它看上去就不像個粗壯的漢子了,而像個苗條的女郎。

二是它上面的凹槽也要多一些,有的多達24條,并且凹槽之間凸出的線條沒有鋒利的棱角,而多利亞式是有的。

三是,愛奧尼亞式柱子與多利亞式的柱子它不再是樸素的,而是相當的華麗。在它的頭上和腳底都有了漂亮的裝飾。首先看它的腳底:這是用一整塊大石頭雕成的礎石,它圓圓的,上面與下面都凸出來,中間則凹下去,上面凸出的部分還有一顆顆釘子似的花紋,這使柱子的基礎看上去挺牢固。再看看柱子的上面,那可靚了。首先柱子的最上頭有一些漂亮的花紋,花紋上面更放著“渦卷”。渦卷是螺旋形的,往左右兩邊卷開成兩個漂亮的小螺旋,我覺得有點像兩棵卷心菜呢。

用愛奧尼亞式繞柱的神廟多得很,也許在三種繞柱中,前面的多利亞式、這里的愛奧尼亞式,加上后面還要說的科林斯式,用得最多的就是它。而所有古希臘神廟中規模最大、最美麗的神廟——帕特農神廟——用的就是愛奧尼亞式的繞柱。關于它我們后面要專門介紹,這里暫且擱下。

另一座用愛奧尼亞式繞柱裝飾的有名神廟就是以弗所的阿爾忒彌斯神廟了。

這阿爾忒彌斯我們前面幾卷中曾在《西方文學通史》第一章“古希臘神話”中介紹過她。她是一個頂可愛的女神,是宙斯的女兒,阿波羅的孿生姐姐,職責是掌管大自然的生靈們:動物與植物。她的主要優點是貞潔。如果說愛神阿弗洛狄忒相反是淫欲的象征,她則是貞潔的表率。因為她喜歡打獵,因此又被稱為狩獵女神。希臘人很崇拜這位女神,曾在以弗所建起一座雄偉的神廟來祭祀她,號稱世界七大奇觀之一。這座神廟的規模異常龐大,有100多根柱子繞著它——連帕特農神廟都只有50根,大家可以想象神廟有多大!據說其中一根柱子的底座上雕著一群美麗的少女,它的作者就是我們前面提過的古希臘有名的雕刻家史柯帕斯。

結構復雜的科林斯式柱 最后第三種繞柱形式是科林斯式。這也是最晚出現的一種,并且有時被認為是愛奧尼亞式柱的變種,所以算不上是獨立式樣,但我這里還是把它單獨列出來了,因為它太有特色。

這種特色主要表現在柱頭上。這柱頭比較長,像一口倒扣著的鐘,鐘上面有略顯古怪然而不失漂亮的裝飾。它是由蕨一樣的東西組成的,上面有卷起來的須根。這些須一般分為兩層,每層有若干根,每一層的每一根都夾在另一層的兩根中間。下面一層的須根還沒長到上面的頂板就不長了,只有上面一層一直長到頭,把上面神廟的頂板托住。不但如此,上面這層蕨頭還長出兩個花朵兒樣的東西來,直直地再長上去,又把頂部再托了一遍,這樣大概是為了讓它顯得更為牢固美觀一些。

不難看出來,科林斯式乃是三種繞柱中最復雜的一種,是否是最好的就難說了,因為復雜不等于美麗。我倒覺得第二種愛奧尼亞式更好看一點,它與石柱合在一起時似乎更為和諧、也更有力量一些。這種形式直到古希臘的古典期過去后才大量使用,由于這時古希臘的神廟建筑已經走過了它的黃金時代,所以雖然用得不少,但似乎沒有很著名的神廟用它。

光有架子和柱子是建不成古希臘的神廟的。古希臘的神廟之所以了不起,除了它宏大的結構以及那些圍繞著它的美麗的柱子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它身上那些精美的雕刻,不過這些我們在前面已經講過了,這里不再多說。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州市| 社旗县| 咸丰县| 庄浪县| 准格尔旗| 永福县| 白水县| 商南县| 吴旗县| 简阳市| 合水县| 贵阳市| 高碑店市| 逊克县| 和林格尔县| 台州市| 奉化市| 根河市| 拜城县| 普安县| 县级市| 长垣县| 新疆| 和硕县| 合水县| 苏尼特右旗| 西华县| 新营市| 鲁山县| 璧山县| 湟源县| 界首市| 黄平县| 万荣县| 陇西县| 新邵县| 枞阳县| 龙里县| 邹平县| 新津县| 阜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