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美不勝收的雕刻

在偉大的古典期希臘藝術(shù)中,以雕刻與繪畫的成就最大,我們將分兩部分來講這些最偉大的古希臘藝術(shù),先講雕刻藝術(shù),再講建筑藝術(shù)。

對于雕刻藝術(shù),我們將分三大部分來講,先總體地講那些最了不起的藝術(shù)作品,這時介紹三尊最有名的男性雕像,然后講兩種比較獨特的雕刻藝術(shù),即女性雕刻和神廟雕刻。

男性之陽剛美 古典期的希臘藝術(shù)乃是西方古代藝術(shù)的巔峰,在這里我們將來欣賞古典期的一些雕刻,主要是以男性為對象的雕刻。

在講古典期的雕刻時,我們首先要講的是雕刻技術(shù)的進(jìn)步,這種進(jìn)步不是雕刻技法上的,而是原料上的,即青銅雕刻的產(chǎn)生。

青銅我們中國人再熟悉不過的了,但古代中國主要用青銅來鑄造各種器皿,希臘古典期的青銅器就不同了,主要是以人為對象的藝術(shù)品。但在欣賞這些藝術(shù)品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它的制作過程。

制作青銅雕像的第一步是用黏土做一個模型。這時,雕刻家就像在進(jìn)行真正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一樣,盡力把這個模型做得美麗。因為黏土是軟的,所以藝術(shù)家盡可以根據(jù)其思路進(jìn)行自由創(chuàng)作,且隨時可以修改。這正是青銅雕像較必須一錘定音的大理石雕像優(yōu)越之處。

把模子做得滿意后,雕刻家就要開始第二步工作了:他先給模子涂上一層蠟,并且要盡可能地將這層蠟的表面弄得同模子一模一樣,因為這蠟的表面就是將來雕像的表面。

第三步就是再給這個涂了蠟的模子外面做個模子,也用黏土來做,模子的內(nèi)表面要牢牢地貼著蠟層,因為它與蠟層一樣,也是未來雕像的外表面。

第四步就簡單一些了,只要把里面的蠟層熔掉就行,這很簡單,只要加熱就成了。這時,原來是蠟的地方便成了一個空隙,其形狀正與原來的模子一樣。

第五步也比較好辦,就是往融掉了蠟層的兩個黏土模子的空隙澆上熔化了的青銅汁。

青銅汁澆好后,等它冷掉就會再凝固成青銅,這時把里外層的黏土層弄掉,一座青銅雕像就基本完成了。不過最后還得加加工,例如磨得光亮些。

以上就是青銅雕像的制作過程,我們現(xiàn)在就來欣賞一座希臘古典期的著名青銅雕像——《擲鐵餅者》。

米隆是這座雕像的創(chuàng)作者。關(guān)于他的資料現(xiàn)在留存極少,只知道他大概出生于希臘比奧提亞地方的埃留提萊,活動于公元前5世紀(jì),據(jù)說只活了25歲。傳說他是雕刻家阿格拉達(dá)斯的弟子,阿格拉達(dá)斯是一位偉大的藝術(shù)導(dǎo)師,除了米隆之外,他的弟子中還有與米隆一樣偉大的雕刻家菲狄亞斯與波利克里托斯,正是這三人共同締造了古典期的巔峰。

《擲鐵餅者》描繪了一位古希臘運動員正在擲鐵餅的一刻。像所有的古希臘運動員一樣,他在比賽時一絲不掛,左腿下蹲,腳尖著地;右腿牢牢地踏在大地上,微微彎曲;同時左手右擺,到了右膝蓋的前面;右手后引,已與肩膀平行,彎曲的指尖勾著鐵餅;而他的全身前傾,正像一張引而不發(fā)的弓,又似乎即刻就要射出他的利箭——那只鐵餅。

我們仿佛會感到,他定會將這只鐵餅射出無限之遠(yuǎn),因為他每一塊肌肉都充滿了力量,而全身好像有著使不完的勁,他的神情也是高貴而冷靜的,顯示出高度的自信——我一定能奪取桂冠!

在《擲鐵餅者》上面體現(xiàn)的另一種美是靜態(tài)美。這個擲鐵餅的大力士雖然正處在將鐵餅往后牽引到最高點,即將往前一拋的剎那間,按理說,這時他的全身應(yīng)當(dāng)充滿了動感,但我們從他身上看到的與其說是運動,不如說是穩(wěn)定,雕像充滿的與其說是動態(tài)之美,不如說是靜態(tài)之美。

而讓雕像“動起來”的乃是波利克里托斯。

波利克里托斯是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阿爾戈斯人,與米隆一樣生活于公元前5世紀(jì),但比他稍晚,據(jù)說是米隆的師弟。

波利克里托斯16歲就到了阿格拉達(dá)斯門下拜師學(xué)藝,良好的環(huán)境加上天才與勤奮,他很早就成名了。一生作品無數(shù),而且?guī)缀跞亲钅荏w現(xiàn)藝術(shù)家精密觀察力的青銅雕像。我們現(xiàn)在來介紹其代表性的作品——《持矛者》。

持矛者是個年輕人,雖然叫持矛者,但手里并沒有長矛。他左手提起,手指握成一個環(huán)形,好像握著什么東西;與此相呼應(yīng),左肩微微上提;右手自然地垂下來,右肩也稍微下沉;左腳在后,后跟提起,好像就要抬腳走路,左臀也自然地放松;右腳牢牢地踏在地上,支撐著全身,右臀于是往外微凸。更妙的是他的軀干,左邊因放松而舒張,右邊因承受重量而收縮。連他的頭也是往右偏去,好像要看看他正要走去的地方。

這么看來,持矛者正在走路,雕像所描繪的就是他一步走過后,正要邁開另一步的剎那間的情形。他的運動幅度明顯不如前面的擲鐵餅者,但如果我們仔細(xì)觀察,尤其是看側(cè)面像的話,會發(fā)現(xiàn)他好像全身都在動,這與擲鐵餅者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

為什么大動的擲鐵餅者不像動,而小動的持矛者反而像動呢?這主要是全身的協(xié)調(diào)問題。前面那個擲鐵餅者,他的手腳雖然在運動,但軀干卻像是靜止的,所以他更富有靜態(tài)美,而這個拿長矛的小伙子卻是軀干加四肢都在動,所以更有動態(tài)美了。

他的這種姿勢,即身體稍向一邊偏斜,一邊的肩微微下沉,同一邊的臀卻微微上提;同時另一邊的肩相反:肩上提而臀下沉,頭部也稍偏,被稱作“對偶倒列”,這對以后那些雕刻女性之美的藝術(shù)家們有很大影響。

古典期另外兩位著名的雕塑家是利西普斯和菲狄亞斯。他被稱為古典期的最后一位代表,據(jù)說一生創(chuàng)作了一千五百多件雕像,最有名的作品是《刮汗污的運動家》,描繪一個參賽后的運動員用石片刮掉胳膊上的汗水,另外還有《賽利納斯與幼年的狄奧尼索斯》《赫耳墨斯像》等。

至于波利克里托斯的師兄菲狄亞斯,他誠然偉大,然而并沒有給我們留下一幅作品,甚至稍微出色點的復(fù)制品也沒有,確實令人遺憾。

在波利克里托斯的《持矛者》那里,雕像已經(jīng)動起來了,然而動的幅度并不大,大約在兩百年后,一個無名雕刻家的雕像才讓雕像劇烈地運動起來。

這是一尊正在跳舞的長著羊尾巴的農(nóng)牧之神潘的雕像。只見他仰首向天,挺起胸膛,一臉絡(luò)腮胡子,像他的頭發(fā)一樣亂七八糟,雙手往兩邊大張,做成少林功夫中的黑虎掏心招式,左右腿前后相當(dāng)大地叉開,并且都是腳尖著地,像正在奔跑跳躍。他全身的肌肉不再像《擲鐵餅者》那般強健,而是相當(dāng)干癟,不過神情快活得很,恰像個喝足了老白干、喝得分不清東西南北、但仍快活得蹦蹦跳跳的糟老頭子。

不久之后,即公元前3世紀(jì)后半期,運動不單走向了個體,而且走向了群體,這時開始出現(xiàn)了運動的群像,其中最著名的雕像之一就是《拉奧孔》。

《拉奧孔》描述的是這樣一個悲慘的故事:特洛伊戰(zhàn)爭進(jìn)行了十年之后,還沒有分出勝負(fù),原因不是交戰(zhàn)的希臘人與特洛伊人,而是諸神,他們還沒有決定讓誰來獲取這場戰(zhàn)爭的勝利,最后神決定了,要讓希臘人取勝。于是神啟示希臘人實施了木馬計。

全體特洛伊人都被這個計策迷惑了,試問他們的心智怎能悖逆神意?但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拉奧孔,一位祭司,警告特洛伊人不要將木馬帶進(jìn)城來。他的警告氣壞了自以為聰明無比的神,特別是希臘人的支持者海神波塞冬,他派出了兩條巨蟒,將年老的拉奧孔和他的兩個兒子活活纏死了。

這是一尊看起來讓人心酸的藝術(shù)品。拉奧孔雙手都被巨蛇纏住了,他仍奮力想將它們扯開,但他沒有這個力量,他的臉孔因痛苦而扭曲,那高仰的頭、張開的嘴又像在為這懲罰的不公而吶喊。他的兩個兒子一個已經(jīng)死去,頭無力地往后垂下了,另一個則還在做最后的掙扎,他的眼望著父親,不知是想把父親救出來,還是想向他求救,或者想看他最后一眼。但他們都緊緊地被蛇纏住了,已經(jīng)徹底絕望。

是的,絕望似乎是這座雕塑的主題,我們一看到它,就感到被絕望牢牢地纏住了,像蛇纏住他們一樣。

據(jù)說天鵝在臨死的時候,能唱出最美的歌聲,所以西方用“天鵝之歌”來表達(dá)這樣的東西:它們是美的,但距死亡已經(jīng)不遠(yuǎn)。就像我們兩句古詩所云:“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拉奧孔》就是整個古希臘雕刻藝術(shù)的天鵝之歌、絕望之歌,走到這里,古希臘的雕刻藝術(shù),乃至整個西方古代藝術(shù)已經(jīng)日薄西山,再也沒有雕琢出偉大的作品了。

女性之溫柔美 上面我們欣賞了多座希臘古典期的雕像,大家是不是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呢?就是這些雕像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描繪男人,當(dāng)然這并非說明古希臘沒有女性雕像,相反,不但有而且更美,我們現(xiàn)在就專門來欣賞這些雕像。

我們這里要把古希臘所有的女性雕像放到一起來說。

古希臘女性的雕像大體有這樣的規(guī)律,就是雕像中女性所穿的衣服越來越少,并且隨著衣服的越來越少,雕像本身也越來越美。

我們現(xiàn)在就來看一尊具體的雕像吧!

這是一尊古風(fēng)期的雕像,制作于公元前6世紀(jì),只見她全身挺直,頭也是挺直的,被衣服包裹得嚴(yán)嚴(yán)實實,上身是件馬甲似的東西,下身是裙子,馬甲和裙子都十分樸素,唯一的裝飾就是一些皺起的條紋。胸脯平坦得像飛機場或者搓衣板一樣。她還雙眼緊閉,沒有絲毫的表情。

第二件雕像只比前一座晚幾十年,也屬于古風(fēng)期。不過可美得多了。她看樣子是個十七八歲的少女,扎著好幾根小辮子,像今天的新疆維吾爾族姑娘一樣,一張愉快的小臉,可惜鼻子被打掉了一小塊,嘴角微微上翹,露出笑意,她的衣服也很不錯,里面是件薄薄的、柔軟的襯衣,外面斜披著件像是厚毛料織成的斗篷。但最大的改變是,她的胸脯不再是飛機場,而是隱隱地凸起。

第三座雕像作于公元前5世紀(jì)后半期,已經(jīng)是古典期的作品了,與前面兩座相比,這座女神像已經(jīng)具有叫人心跳加快的美感了,所以被稱作《女祖先維納斯》。

以后大家還會看到許多的維納斯,但這些維納斯與那神話中的愛與美之女神維納斯并不是一回事,她們并不是真的愛與美的女神,而只是對雕像中美麗女性的通稱。

這位女祖先維納斯比起前面兩位女士來可要美得多了。她的頭微微側(cè)向左邊,像在傾聽一個公子哥兒的甜言蜜語,臉上似笑非笑,似嗔非嗔。她只披著件由一單塊布做成的衣衫,那布薄得不能再薄,緊緊地貼在她的肢體上,把每個部位的曲線都展露無遺。盡管衣服已經(jīng)是這樣的薄,但她好像還嫌太熱,抬起右手把那薄紗的扣子解開,輕輕揭起,好像就要把手松開,讓美麗的胴體暴露無遺,而她的一只乳房已經(jīng)悄然袒露。

從這三件作品我們可以看出什么來呢?我們看到的當(dāng)然是她們的衣服越來越薄、越來越少,更重要的是,越來越美。

還有,前面幾座女性雕像的一個共同特點是它們都沒有明確的作者,也許著名雕刻家都去雕刻男性雕像了吧!直到《尼多斯的維納斯》的誕生。

《尼多斯的維納斯》的作者是普拉克西特利斯。

普拉克西特利斯是雅典人,生活的時間大約是公元前370年到前330年,父子三人都是名雕刻家:他的父親是大凱菲索多托斯,兩個兒子一個叫小凱菲索多托斯,另一個叫提馬科斯。這時候的雅典已經(jīng)被斯巴達(dá)擊敗了,一度那么強大的雅典業(yè)已衰落。

普拉克西特利斯是個大理石雕刻家,一生作品無數(shù),除了美麗的女性雕像,他也刻男性雕像,不過從他雕刻的男性身上,有名者如《赫爾墨斯與小酒神》《薩提兒》等,我們看不到半點男性的剛健之美,有的只是女性化的男性,像女性一般美麗而柔和。其中《赫爾墨斯與小酒神》非常有名,被廣泛認(rèn)為是現(xiàn)存唯一真正出自古希臘有名有姓的大雕刻家之手的原作。它描繪了神的信使、兼管凡人做生意發(fā)財?shù)哪贻p的赫爾墨斯奉宙斯之命,將還是個小不點的未來酒神狄奧尼索斯帶到仙女們那兒去撫養(yǎng),中途赫爾墨斯靠在一棵樹上休息的情形。但見充滿了女性溫柔之美的男神赫爾墨斯右手舉著串葡萄,正在逗抱在他左手的小酒神,小酒神伸出手,好像正在說:“給我!給我!我要嘛!”

《尼多斯的維納斯》創(chuàng)作于公元前330年左右,高略微超過2米。只見這位美麗的女士全身一絲不掛,微微地向左偏著頭,左手提著剛脫下的衣衫,右手輕輕擋住下體,好像在說:“要是被人看見,那可羞死人啦!”她的上身稍稍向左偏斜,臀部卻向右稍稍偏斜;左腿微提,像要蓮步輕移;重心放在右腳上。在她的右邊,衣衫下面,有只希臘人用來盛洗澡水的陶瓶。由此看來,普拉克西特利斯所雕刻的乃是這位美女脫下衣服,正要踏進(jìn)浴缸的一剎那——但偉大的藝術(shù)家使這一剎那成為永恒。

據(jù)說這座雕像創(chuàng)作出來后,尼多斯島上的人把她買了去,“全世界許多人為了觀賞這尊雕像,不畏艱險,航海來到尼多斯。她是這樣的美麗,以致尼多斯的其他雕像都黯然失色,被人們忘記了。”這段話是偉大的古羅馬作家、《自然史》的作者普林尼說的。人們寫了大量的詩贊美她,其中一首借那愛與美的女神之口說:“普拉克西特利斯啊,你曾在哪里見過像我這樣的裸體?”尼多斯城的大債主、比尼西亞的王尼古米底更是被她弄得神魂顛倒,他宣稱如果尼多斯人把這座雕像讓給他,他就取消尼多斯人的債務(wù),那可是一筆大得嚇人的錢。但尼多斯人不答應(yīng),他們寧愿勒緊褲帶還錢。現(xiàn)在看來可沒有這樣夸張,因為我們看到的只是羅馬人的復(fù)制品,就像前面那些雕像一樣,當(dāng)然無法與原作相比了。

現(xiàn)在我們要來看最后一尊古希臘的雕像了,這尊雕像將完成希臘藝術(shù)家們對美,不但是女性美,而且是整個藝術(shù)美的向往之心。

它就是《米洛斯的維納斯》。

雕像中女神的雙臂已失,其中左臂已完全沒有,右臂還剩下短短的一截,這絲毫沒有減少她的美。她的頭稍稍偏向左邊,上身,到臀部以上為止稍稍偏向右邊,而她的臀部又微微偏向了左邊,這樣全身就形成了一個“S”形,這種形狀我們在前面《執(zhí)矛者》和《尼多斯的維納斯》身上已經(jīng)看到過了,就是對偶倒列,通過這種方式,雕刻家將女性的曲線美以最完美的方式表達(dá)出來。她的衣裙已經(jīng)掉到了大腿根部,上身纖毫畢現(xiàn),于是她把左腿稍往前伸,好像要阻止衣裙繼續(xù)危險地下滑。

神奇的是,這米洛斯的維納斯雖然半裸,但我們從她身上卻看不到半點肉感或性欲,甚至也沒有羞怯,有的只是美麗與高貴,這種美麗與高貴是如此崇高而超凡脫俗,我們這些凡夫俗子面對她時,除了敬仰或者崇拜之外,還能有其他什么呢?至于邪念,那是不可能產(chǎn)生的。我們甚至都不會去注意她美麗的眼睛、赤裸的胸脯和細(xì)膩的肌膚,在這里,美麗與高貴似乎成了一種單純的感覺或者直覺,但這種感覺是如此深刻,令人終生難忘。

《米洛斯的維納斯》高約2米,創(chuàng)作于公元前2世紀(jì)后半期,現(xiàn)藏于巴黎盧浮宮。《米洛斯的維納斯》乃是美麗的古希臘女性雕像的天鵝之歌。從此,希臘的藝術(shù)家們,像他們的祖國——光榮的希臘——失去了自由一樣,失去了他們的天才,再也不能創(chuàng)造出如詩如畫如夢如幻般美麗的維納斯。

神廟中的精美雕刻 古希臘的神廟之所以偉大,除了它宏大的結(jié)構(gòu)以及那些圍繞著它的美麗的柱子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它有精美的雕刻。

古希臘的神廟主要有三個地方需要用浮雕裝飾,即山墻、排檔間飾與中楣。

第一個是山墻。古希臘神廟的屋頂就像中國式建筑的屋頂一樣,也是斜的,同時屋頂下面的墻是直邊的,這樣就在墻與屋頂之間形成了一個底角比較窄的三角形,這個三角形就叫山墻,它是每座神廟最需花功夫裝飾的。

第二是排檔間飾。排檔間飾主要是針對多利亞柱式神廟而言的。多利亞柱式神廟的大體結(jié)構(gòu)是這樣的:最下面是地基,然后是柱子,柱子上有一塊方石墊著,在這塊方石上又有連成一體的長方形石塊,叫框緣,在框緣上有三櫳板和間板。三櫳板和間板的安排是這樣的:每根柱子的上方必有一塊三櫳板,在兩根柱子之間也必有一塊,由于三櫳板的面積相當(dāng)小,所以在兩塊三櫳板之間常會留下一段空白,這個空白當(dāng)然不是空的,人們早把它用石塊裝好了,就是間板。這塊間板就總是被用浮雕裝滿,它們就叫排檔間飾。

第三個地方叫中楣。中楣主要是對于愛奧尼亞柱式神廟而言的。它的位置與前面的排檔間飾所在的位置一樣,不同之處就是要把那些三櫳板搬掉后才稱得上中楣,至于它的形狀,不難看出,是一塊長條。

在神廟的這三個地方,山墻、排檔間飾與中楣,希臘人必會用浮雕裝飾起來。

由于山墻是鈍角三角形,如何在這樣狹小的空間進(jìn)行雕刻是個大問題,但聰明的希臘人巧妙地解決了它,我們來看一塊山墻吧,就是科孚的阿爾忒彌斯神廟山墻。

我們先從中間看起。山墻中間,頂角下面,是一個嚇人的妖怪。只見它圓睜雙眼,那臉雖然分明是正對著我們,但雙手雙腳又是側(cè)面對著我們,它們前后張開,那小小的腿似乎正在拼命地跑呢。它就是女妖美杜莎,頭發(fā)是一條條的蛇。在她的左邊有一個站立的男人,右邊有一匹長著翅膀的馬,像要把前蹄搭到她肩上。這人與馬便是美杜莎的兩個兒子。畫中所描繪的是美杜莎被珀爾修斯殺死的情形,他殺死美杜莎,割下她的頭后,人與馬哥倆便從媽媽的脖子里跳將出來。

再往兩邊還可以看到兩匹怪獸,一左一右地趴在美杜莎兩個兒子的兩邊,好像要保護(hù)這兩個剛出娘胎的小東西一樣,它們位于三角形兩邊的中間。

再往左右兩邊看,到最邊上的兩個銳角,它們也沒有空著。左邊可以看見一個人正在殺另一個坐著的人,最左邊的狹角上還有一個人躺著,雙手抱在胸前,顯然已經(jīng)死了。對著我們的右邊,有一個人正在舞動著什么,把另一個人打得單腿跪下了,還有一個人躺在最右邊,也像死了。兩個角所描繪的也是兩個故事,左邊的一個是特洛伊陷落的故事,那坐著的人便是特洛伊王普里阿摩斯,右邊則是講宙斯與巨人族戰(zhàn)斗的故事,那巨人一族是由天父烏拉諾斯的血化成的,他們前來向宙斯尋仇,但被宙斯打敗了。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山墻浮雕的藝術(shù)特點,主要就是相當(dāng)巧妙地利用空間的變化去雕刻人物,并且讓人物順著空間的變化而改變姿勢與大小等。如中間的美杜莎是站著的,普里阿摩斯老王是坐著的,最邊上的人就是躺著的了,他們的身體也由大至小改變著。這種如何巧妙地利用有限的空間進(jìn)行最有效的創(chuàng)作是所有這些裝飾性浮雕——包括后面的排檔間飾與中楣——所面對的一個主要問題,也因此成了體現(xiàn)希臘人聰明才智的一個契機。這些用一句中國成語來說就是“因地制宜”。

排檔間飾實際上只是一個長方形方塊,面積不大也不小,要一個畫家在它上面畫一幅畫,說明一個故事的場景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了。對于偉大的古希臘藝術(shù)家來說當(dāng)然更是小事,我們不需多說,且來欣賞一個具體的排檔間飾吧。

這個排檔間飾來自奧林匹亞的宙斯神廟,雕刻的是一頭牛與一個人在殊死搏斗。只見人面朝我們,右手緊緊地抓住牛尾巴,左手已經(jīng)沒有了,好像是抓住牛的一條前腿,他高仰著頭,渾身每一塊肌肉都顯出驚人的力量,他后面的牛看上去也力大無窮,它高舉牛尾巴,后蹄著地,兩只前蹄奮起,又彎過頭來,要用角狠狠地將這個膽敢惹它的家伙撞個血窟窿。

這個排檔間飾描繪的是赫拉克勒斯馴服克里特島上的神牛的故事,這是他要完成的十二件業(yè)績中的第七件。這幅排檔間飾藝術(shù)上給我們最深印象的是它的力度,我們從赫拉克勒斯和牛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可以看出驚人的力量,這力量仿佛是火山的巖漿,隨時準(zhǔn)備噴射出來。

比起排檔間飾,中楣的雕刻就要復(fù)雜一點兒了,由于中楣乃是一個長條,有的長達(dá)幾十米,但寬度不過一兩米,要在這樣的地方美且和諧地雕刻當(dāng)然要難一些,至少雕刻的東西要多得多。

也許由于中楣的這個難度,又放在上面,有幾個人看得清呢?所以藝術(shù)家及其城邦都不大愿意花太大力氣弄這個東西,認(rèn)為這是哥哥背弟弟媳婦過河——吃力不討好的事兒。不過也有一個例外,這個城邦的人不惜花費最大的力氣去完成它,其原因我想是因為想將他們的神廟建筑得完美無比,好光耀他們的偉大城邦。

這個城邦就是雅典,他們的神廟當(dāng)然就是雅典衛(wèi)城上的帕特農(nóng)神廟了,這我們后面再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潞城市| 永川市| 肇东市| 兴海县| 柯坪县| 土默特左旗| 房山区| 常山县| 东山县| 闽侯县| 胶州市| 广德县| 宁陵县| 安溪县| 长乐市| 墨江| 武定县| 项城市| 锡林浩特市| 绵阳市| 双流县| 乐安县| 万全县| 洛隆县| 灵宝市| 白河县| 凤阳县| 桑日县| 桃园县| 长寿区| 满洲里市| 岑巩县| 林口县| 洛川县| 连州市| 镶黄旗| 泗水县| 旺苍县| 砚山县| 昌吉市| 扶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