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古希臘藝術的萌芽

這一章我們來講古風期的希臘藝術。

古風期指的是從公元前7世紀中期到前5世紀早期希波戰爭開始的時候。

這個時期的藝術看上去似乎是笨拙的,但它卻直接孕育了后面偉大的古希臘藝術,也可以說是偉大的古希臘藝術的萌芽。

公元前1000到前500年之間是西方文明的“黑暗期”,這段時期,邁錫尼人消失了,克里特人也早已消失,他們的文明湮沒在萋萋荒草叢中,然而這并不是說整個希臘真的完全成了一片文明的沙漠,相反,新的希臘人又在為一種更偉大的文明默默無聞地工作著。

大體在這段時間,另一支希臘人開始了走向文明的漫漫征途,開始創立一種新的文明,這種文明與以前的所有其他文明都不一樣,是一種獨特而偉大的文明。

這種文明并沒有像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一樣消失無蹤,好像沒有存在過一樣,而是流芳百世,并且被發揚光大,最后孕育了整個西方文明。

這個新文明就是偉大的古希臘文明。

它的前期就是位于“黑暗期”中的古風期。

古風期指的并不是整個“黑暗期”,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開始于約公元前700年,終止于希臘古典文明開始。在這一時期,藝術已經有了生命,不過,這時的藝術仿佛是重新開始的,它學習的對象并不是同在希臘的邁錫尼人的藝術,而是直接從埃及人那里學習,所以,古風期最初的藝術品,尤其是雕刻,仿佛就是埃及的舶來品。

三尊雕像與三大步 規模龐大的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存放著一尊希臘古風期的雕像,它作于公元前7世紀左右,是典型的古風期早期雕像。

這是一個成年男子的雕像,他身材高大,超過一米八,按現在的標準來看也是個魁梧的家伙,全身一絲不掛,包括生殖器都充分地雕刻出來。身體直立,雙手自然放松,垂在兩邊,雙腿微微分開,左腿稍向前邁,雙眼緊閉,一副沉思的模樣。全身的肌肉雖然輪廓分明,但并不像大力士一樣塊塊凸起。

看這樣一座雕像我們能得到的印象應當會有三個:一是這是一座寫實的作品,與我們在眼中看到的人沒有什么兩樣;二是這是一座“沒勁”的作品,像一個沒怎么鍛煉的白面書生一樣,顯不出多少男子漢的健壯與力度;三是雖然“沒勁”,但仍不失為一座漂亮的雕像,它結構勻稱,基本符合黃金分割,也眉清目秀,總之像一個真的美男子一樣漂亮。它缺乏的只是藝術美,而非真實美。

還有一點就是,如果大家看過古埃及的雕像,就會在二者之間發現驚人的相似。

在一座同樣作于公元前7世紀的埃及雕像上,我們可以看到與前面的古希臘雕像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一是兩人同樣保持全身直立向前,沒有任何身體的扭轉、偏斜或彎曲。這樣,頭部五官與前胸等都直直地面對著欣賞者,顯得十分對稱,但又顯得機械呆板,并且面部都缺乏表情。

二是兩座雕像都是雙腿略微前后分開,并且都是左腳向前、右腳在后。

最主要的是,當我們將它們并列放在一起時給我們的視覺感受:二者太相似了,從外部結構到表情都極為相似。

當然,二者并不是全然沒有區別的,這區別主要是三個:一是尺寸,古希臘雕像高達一米八,而埃及的雕像不及它的三分之一;二是古希臘是絕對寫實主義的,把包括生殖器在內的部分都一一仔細地雕刻出來。但埃及的雕像卻把那個敏感部位牢牢地蓋住了;三是雖然兩座雕像都不是太美,但希臘的卻比埃及的要美多了。另外一個不那么重要的特點是這希臘雕像長著一頭卷發,長長地拖在腦后,頗有點叫人看了不自在,像看到堂堂男子漢留著一頭長發,還要將它燙成波浪狀一樣。

這幾個區分實際上是很重要的,它直接預示著后來希臘雕像的發展趨向:尊重人的真實面貌,包括形體大小和生殖器的存在,并且要求雕像具有美感。后來的希臘雕像就是循著這條路發展下去的。這也說明了,古希臘人是一個富于進取的民族,他們總想不斷地超越自己,以達到更高的藝術境界。正是這種進取心使他們能夠超越自己,不斷升華,才能在古典藝術上幾臻完美之境。

這種不斷進步趨向完美在古風期向古典期的雕刻技術的發展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從那些最早的類埃及雕像之后,時光又走過了百年,希臘人的雕刻藝術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一方面保持了原來自然主義的風格,尊重人的本來形體特征,另一方面它又開始超越真實的人,而開始塑造一種理想的人,并讓他們的雕像終于“活”了起來!這表現在制作于公元前480年左右的《克雷提奧斯少年》雕像上。

這是個大約十八九歲的少年的雕像,他的兩條胳膊斷了,只留下短短一截,右腳也沒有了。

與以前的希臘雕像相比,它依然保持著自然主義的特色,全身一絲不掛,并且基本上保持著直身向前的姿勢。更重要的它體現出了進步,主要表現在少年的雙腿,雖然他的右腿已殘,但仍看得出來原來是稍微提起的,可能是腳尖著地。左腳則直立著,看得出來承受著全身的重量。這樣,雕像的重心不再是均勻地放在兩腿上,而是放在靠后的左腿上。并且它的臀部下稍微提起,以代替兩腿平分重量的站立姿勢。

從這小小的一步起,古希臘的雕像就有了一個質變,它不再把萬年不變的埃及法則當作自己的律令,不再堅持任何僵硬的教條,而是走向生活,師法自然,再創造出藝術之美來。

這不由令我想起了美國宇航員、第一個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的話,當他輕輕地踏在月球上時,說:“對于一個人,這是小小的一步,但對于人類,它是巨大的一步。”

我也要這樣說:“對于一座雕像,《克雷提斯少年》只是走了小小的一步,但對于希臘的雕刻藝術,這是巨大的一步。”

繪畫與陶器的奇妙融合 在古風期的希臘,陶器開始大行其道,陶器主要有三個用途:

一是盛東西,人們用陶器來盛水、儲存糧食、裝酒甚至女士們用的化妝品。

二是搞裝飾。人們喜歡在屋子里放些制作得非常精致的陶器,給屋子增添一點美感。

第三則是一些特殊的用途。例如在祭祀神明時,人們會把精美的陶器作祭品,或者在人死后,就放一個在死者的墳墓里作陪葬。這種風俗在全世界都流行得很。

正因為有了這許多用途,陶器也便有了各式各樣的形狀,有長頸的水瓶,也許是所有陶器中最常見的一種;有闊口的酒缸,有點像我們現在用的水缸;有酒杯,像我們現在用的葡萄酒杯,只是兩邊多了兩個小耳朵;還有圓溜溜的女士們化妝用的小瓶子,有點像鼻煙壺,等等。

聰明的希臘人在這些陶器上作了無數的畫,這些畫通通被稱為陶瓶畫。

較早的陶瓶像所謂荷馬時期的陶瓶,它的畫還是比較簡單的,與其說這是一些畫,不如說是花紋更合適一些。我們不妨拿個瓶子來看吧!

這是一個制于公元前8世紀的陶瓶,下面是個大肚子,上面是個細長頸子,與很多陶瓶比起來,身材還是較為苗條的。它還一邊長著只小耳朵,稱為提耳。

它身上的圖案不是一整塊,而是被分成了一圈一圈,每一圈都很窄,互相平行,中間有空隙。

這些圈中有一圈比較特別,它最寬而且所繪的不是常見的幾何圖案似的符號而是一些人形圖案。它們細長的、小小的,并且只有一個剪影似的輪廓,完全沒有五官,排成兩隊,一隊向左,一隊向右。這瓶子幾乎與人一樣大,高達一米五以上。這圈人位于兩只提耳之間,大約同提耳一樣高。

這是古風期最早的陶瓶,它還說不上有“繪畫”,有真正的繪畫的陶瓶要過近百年才有,現在我們來看一個這樣的陶瓶。

它制作于公元前7世紀,是早期的科林斯陶瓶,它的畫已經與上面那個陶瓶完全不一樣了。

它的畫共兩層,上層畫著兩只怪獸,有點兒像獅子,但瘦瘦的,腳很長,怪獸中間是一條長蛇,扭成了“M”形,似乎正在張口向右邊的獅子咬去。

下面畫著三頭怪獸,右邊兩個是同類,長著兩條腿,不知像什么東西——有點兒像只母雞,它們兩個的腦袋并在一起,在親吻或者咬架。左邊則是條像狗的家伙,大張著口,快碰到一頭怪獸的尾巴了,像要一口把它咬下來。

這些畫是淡黃色、紅色和黑色的混合,并有一些雕刻的線條襯托出了它們的質感。

除了上面這個由圖案到畫的進步之外,公元前7世紀還取得了另一個大進步,就是繪畫內容的進步,畫的不再只是些圖案,而是一個故事了。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吧!

這是一個制作于公元前7世紀中葉的陶缸,高約36厘米,形狀像現在的葡萄酒杯,只是一邊多了一只提耳。

這陶缸上面有圖畫,畫上除了缸口與缸腳外,主要有三層,下面是一些幾何圖形,最上面一層則是一排人像,相當高,比另外兩層加起來還要高。這些人像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所畫的都是同一個人;二就是腦袋已經用線條清楚地描出來了眼睛和鼻子,但頭部以下則是純黑色的輪廓,完全像一個剪影。

這畫就畫技來說并不比前面那個陶瓶上的畫精彩,但在另一個方面它就精彩多了,因為它所表達的不僅僅是一個圖案,還是一個優美的故事,就是奧德修斯與獨眼巨人的故事。

據《奧德賽》第九卷記載,奧德修斯在從特洛伊回希臘的途中不幸落入了一個獨眼巨人所住的山洞里。這個只有一只眼睛的家伙有個不好的飲食習慣:別的不愛吃,只愛吃人。他看到了奧德修斯一群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抓來吃了兩個,巨人睡覺之前又抱起一塊大石頭堵住大門。這樣奧德修斯就陷入了一個困境:逃,逃不掉,因為巨人雖說只有一只眼睛,但力氣大得很呢,那么先把巨人殺了再逃吧?也不行。因為他們沒有力氣搬開那么大的石頭,就是殺死了巨人也只能待在他的洞里等死。怎么辦呢?聰明的奧德修斯想出了一個法子。他給巨人獻上美酒,讓他醉個一塌糊涂,然后抓一根尖木棒,捅瞎了巨人唯一的眼睛。巨人劇痛之下,自己拿開了堵住門口的巨石,奧德修斯便乘亂溜之大吉。

這陶瓶上描述的就是這個故事,只見瓶上的一排小奧德修斯右手握著一根木棒,往躺在地上的巨人眼中刺去。不過這巨人就有點委屈了,不但被弄瞎了眼睛,而且被畫得比奧德修斯還小得多,大大地辜負了巨人之名。

走到這一步后,希臘人的陶瓶畫,從內容到技術都已經走向成熟了:就內容而言,現在開始陶瓶畫就有了一個統一的內容,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內容就是古希臘神話傳說,尤其是荷馬史詩里的神話傳說;就技術而言,標志就是產生了繪畫的定則,甚至可以說是某種技法的流派。這就是所謂的黑像畫技法,或稱黑繪式。

黑繪式陶瓶畫 黑繪式就是用黑色的釉彩在紅色的底子上作畫,這樣畫出來的圖像就是黑色的,所以叫黑繪。我們還是通過介紹一幅代表性的黑繪作品來說明什么是黑繪式陶瓶畫吧,它也許是所有古希臘流傳下來的陶瓶畫中最了不起的一幅了。

它的作者是偉大的陶瓶畫藝術家歐克塞基,這個雙耳陶瓶高約60厘米,形狀非常古樸端莊,就像一位高貴的夫人。陶瓶的上下兩端是漆黑的原色,畫就在中間凸出的一塊。畫上只有兩個人,他們面對面、都弓著腰,中間有一張長方形樣的桌子,兩人都是一只手指著桌面,極像是在下棋的樣子,所以有人干脆說他們在下棋,其實這是個誤會,因為那時候棋還沒有產生呢。他們都披著非常精致的斗篷,戴著頭盔,一人肩扛兩支長矛,身后放著盾牌。兩人的區別是右邊那個人身軀要大了不少,頭盔上有長纓,顯然地位較高。

這幅畫所描述的故事的主人公是埃杰克斯與阿喀琉斯,他們此時正在前往特洛伊的途中,因為遇上了暴風雨,正在帳篷里干什么,也許是在做某種游戲,也許是在看一幅地圖,看距離可惡的特洛伊還有多遠。那個身體大的人是阿喀琉斯,身體小的當然就是埃杰克斯了,但這并不能說明埃杰克斯個子真的就比阿喀琉斯小那么多,身體的大小在陶瓶畫中只是一種象征,象征著權威與地位的高低,身體大的自然地位就更高。不單在陶瓶畫中如此,在古希臘的雕刻或者繪畫中同樣如此。

歐克塞基在陶瓶畫上取得的技法之進步可以分兩點來說:一是他的精心設計繪制所取得的極佳的裝飾效果。在陶瓶上,我們看到畫的每一個部分幾乎都是“因瓶制宜”畫出來的,例如兩面盾牌,因為擱到了畫的邊緣,為了與瓶的凸面相協調,就被畫成了弓形。同時,人物的背面也是曲線的,這樣,就與瓶的凸面互相平行,顯得十分和諧。加上他們精致的衣著與專注的眼神,使得整個畫面充滿了寧靜之美。

第二個技法上的進步是透視上的。請看看畫面上阿喀琉斯的左手,只露出了握著長矛的幾根指頭,其他整個手都被身軀遮蓋住了。這說明歐克塞基先生已經基本上把握了透視法,我們知道,西方繪畫最大的特色與優勢就是符合透視規則,而不講究透視正是我們中國畫的一個主要缺陷。因此,歐克塞基所取得的這一進步怎么稱贊也不過分,它說明,歐洲人在幾千年之前就已經掌握了繪畫的真諦。

黑繪法在歐克塞基那里達到了幾乎盡善盡美的境界。那么別人該怎么辦呢?都甘心像他絕大部分的同時代模仿者一樣,只制作些即使不是東施效顰,也是相對拙劣的作品嗎?

當然不是這樣,另一個與他同時代人開始干脆采用一種嶄新的技法來創作陶瓶畫,并且得到了新的,在許多方面更佳的效果。這種新的陶瓶畫就是紅繪式陶瓶畫。

紅繪式陶瓶畫 紅繪式陶瓶畫是陶瓶畫藝術的巔峰。

紅繪式陶瓶畫說起來很簡單,它就是把原來的黑繪式陶瓶畫倒轉過來作。我們知道,原來的黑繪式陶瓶畫是在橘紅色的底子上做黑色的畫,紅繪式陶瓶畫則反過來,在黑色的底子上做紅色的畫。具體的創作過程是陶瓶畫家先把所要畫的圖像用布或者大樹葉之類的東西剪出輪廓來,就像我們現在的剪紙一樣,再把它貼在要畫畫的地方,然后在其他地方涂上黑釉,這樣,那張貼上去的東西揭下來后,就出現了一個紅色的剪影。畫家的下一步就是在這個剪影上用軟軟的畫筆來進行加工,例如畫出眉毛、鼻子、衣褶或者腿上的筋骨。

這種紅繪式陶瓶畫的創造者據說名叫阿恩道特斯,他在公元前6世紀后半期創立了這種畫法,不久其他陶瓶畫家紛紛效仿,到下一個世紀,幾乎全部陶工兼畫家們都采用這種畫法了。

用紅繪式畫出來的陶瓶畫有兩大好處:

一是具有更強烈的裝飾效果,原因很簡單:紅色是一種遠比黑色要醒目的顏色,用它來作裝飾畫當然可以起到更強裝飾作用的效果。

二是在用黑繪式時,人物身上的紅色細線是用雕刻刀刻出來的,由于黑釉下面就是紅色的陶土,所以用刀一刮,黑釉去掉之后就是紅了。這樣固然是可行的,但有一個缺點,就是用刀不大方便,動作也相對要慢。現在用紅繪式后,那些細線就好辦了——用筆畫就行,不但容易畫,畫出來的人體、衣服的曲線也更有韻味。

我們現在來介紹一幅由尤泰米德斯制作的紅繪式陶瓶畫。

這個陶瓶與上面畫著阿喀琉斯與埃杰克斯的陶瓶大小形狀幾乎完全一樣。畫面上有三個人,左邊一個抬起左腿、舉起右手、弓著腰,好像在跳舞。中間一個往左偏著頭,左手抓著快要掉到地上的衣服,右手握著根像旱煙桿一樣的棍子,雙腿一前一后叉開,一副站不穩的樣子。右邊的一個則金雞獨立,全身歪歪扭扭,衣服幾乎全沒了,右手捏著像小酒杯似的東西。

這幅畫畫的又是何方神明哪路英雄呢?都不是,它所畫的只是三個喝得酩酊大醉的家伙,他們是普通人,至于他們的醉,那是無須加以文字說明的,尤泰米德斯用形象說明得太生動了。他還在他的畫上加了一句:“尤弗羅尼奧斯絕不能畫出這樣好的畫。”這尤弗羅尼奧斯大家可以猜猜是什么人。

這副陶瓶畫也有兩個優越之處:一是內容上它沒有囿于神話傳說,而是將目光投向了生活本身,投向了活生生的人,把藝術家視野中的蕓蕓眾生作為藝術的對象——就像凡·高與畢加索這些畫家們所做的一樣,尤泰米德斯就是他們的偉大先驅。

這幅畫的另一項成就也與透視有關,從畫上我們可以看到,畫面上人物的畫法相當合乎透視法則,該擋住的擋住,該顯現的就顯現,使整個畫面富有立體感。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畫家開始運用了近大遠小的原則。以前的陶瓶畫是從不考慮距離的遠近會造成圖像大小的差異的,無論遠近都是一樣大,如果圖像有大小也只是用來表達人物地位的高低,就像阿喀琉斯大而埃杰克斯小一樣。但現在,從尤泰米德斯的這副陶瓶畫上,我們看到左右兩邊的人物都要稍微小一些,而他們跟我們這些觀眾的距離,也似乎更遠一些,這就是所謂透視縮形產生的效果。

尤泰米德斯生活在古風期的后期,他的紅繪式陶瓶畫可以說是陶瓶畫的頂峰。在他之后,有才華的藝術家們紛紛轉向雕刻或者建筑這些古典時代巨大輝煌的藝術形式,于是陶瓶畫便不可避免地衰落了。

到這里,偉大的古希臘藝術的第一個時期——古風期便講完了,實際上,古風期與古典期是可以看作一體的,它們共同構成了西方藝術史上最濃重的一筆——古希臘藝術。

接下來我們要講的是古希臘藝術的第二個時期——古典時期,我們將從這里攀上古希臘藝術的奧林匹斯山之巔。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沭县| 敦化市| 永寿县| 曲阳县| 保定市| 六盘水市| 南澳县| 石台县| 叙永县| 台南县| 南川市| 富民县| 陇川县| 裕民县| 新绛县| 曲周县| 高邮市| 顺昌县| 庆元县| 古田县| 德化县| 东山县| 龙游县| 屏南县| 闽侯县| 铜山县| 上杭县| 翁牛特旗| 孝义市| 渭源县| 龙江县| 新河县| 南乐县| 麻江县| 丽水市| 金平| 清原| 凤台县| 牙克石市| 临高县| 柳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