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哲學的偉大一樣,古希臘的藝術同樣是偉大的。
就如幾千年后,還沒有哪個哲學家敢說他比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更偉大一樣,也沒有哪個藝術家敢說自己比菲狄亞斯要偉大、敢說自己的雕像比《米洛斯的維納斯》更美。
在前面講古希臘的歷史時,我們已經(jīng)說過了它的分期,分別是:
愛琴期:公元前6000—公元前2000年。
米諾斯期:公元前2000—公元前1500年。
邁錫尼期: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1000年。
黑暗期: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500年。
古典時代:公元前500年—公元前336年。
由此也可以對古希臘藝術進行分期,即將藝術分期成“愛琴期”“米諾斯期”“邁錫尼期”“黑暗期”與“古典期”,等等。
我們在這里也可以這樣做,不過愛琴期與黑暗期沒多少藝術可講,所以我們在這里只能講在偉大的古典期藝術之前兩個時期最有成就、最了不起的藝術:米諾斯文明和邁錫尼文明的藝術,它們的成就在許多方面至今看來都令人驚嘆,也讓我們理解為什么在它們之后——雖然隔了差不多500年之久,會產(chǎn)生如此輝煌的希臘古典藝術,它就像一句老話: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克里特文明中的藝術 在終年碧波蕩漾的愛琴海上,很早以前就有人生活了,人一旦存在,他們最早做的事之一就是藝術。這是全人類共有的規(guī)律,即使那些最為落后的原始民族,他們可能沒有青銅器,甚至沒有磨制的石器、也不會用火,但是他們一旦從猿變成人,就不可能沒有一樣東西——藝術。就像澳大利亞的土人們一樣,他們還處于所謂的舊石器時代,卻已經(jīng)能夠畫女人像和動物像了,甚至還會雕刻,雕刻出來的東西還頗有味道呢!
居住在愛琴海上的人們很早以前就開始藝術創(chuàng)作了,后來這些藝術沿著數(shù)不清的島嶼蔓延開來,一直到了克里特,并在這里達到了古希臘藝術的第一個高峰。由于克里特人在藝術上的偉大成就,甚至有人把它列為世界幾大文明古國之一。
這克里特島上的文明也被稱作米諾斯文明。
在米諾斯期所有的藝術遺跡中,最有名的是克諾索斯宮,又被稱為“迷宮”。
神奇的建筑 這座宮殿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開始第一次建造,后來遇到了幾次戰(zhàn)爭和大火,像秦始皇的阿房宮一樣被燒了個精光。但與我們的祖宗不同的是,克里特人似乎更有耐心一些,他們又在廢墟上重建了新宮,新宮的樣子與舊宮沒什么差別,只是要大得多。
總體來說,迷宮靠著一座龐大而且結實的山。它的墻壁是一些大石塊,有的足有一米厚。依據(jù)復原后的遺址來看,它東西長大約有150米,南北寬約100米,建筑面積至少在16000平方米。但它最令人叫絕的地方不是大,而是古怪。也許由于不經(jīng)意地亂建,也許像傳說中的一樣,確實是有意地建得雜亂,它里面的房子、走廊、園子等令人眼花繚亂,人走進里面簡直要分不清東南西北了。
迷宮的中間有一個長達50米,寬約29米的大院子,我們以這個院子為中心來看其他地方。
院子北面有一個小小的劇院,像古希臘所有的劇院一樣,是露天的,大家就坐在星光或陽光下看戲。院子南面還有一些小屋子,是下人們住的地方。
與北面隔得最遠的院子南面就是國王一家住的地方了,有國王的寢宮、飯廳及廁所等。此外還有國王祭神用的地方,叫“雙斧宮”。
西面有國王藏金銀財寶的倉庫,還有就是一座也用來祭神用的大廟。
其中的“覲見室”位于西宮的底層,它也是修復得比較完整的宮室之一。室內(nèi)有保存完好的御座,樣子像今天的高背靠椅,據(jù)說現(xiàn)在海牙國際法庭首席大法官的座椅就是按照這張御座仿造的。
王宮東面有一道又窄又陡的臺階,可以從王宮一直走到山下。
上面就是迷宮的大體構造。也許您會覺得住在這樣一座宮殿里真是受罪,但實際上相反,它是一個住起來相當舒服的地方。
首先,它安全。想想看吧,一米厚的石頭墻什么大炮能打穿?何況那時還沒有大炮。并且小偷也不敢進來,怕有進無出。其次,這是一個講衛(wèi)生的地方。它有下水道、自來水、暖氣,甚至還有“電梯”,當然不是用電來發(fā)動的,但用處是一樣的,也能把人直直地送上樓去。
此外,它的采光令人驚詫地好。為了解決一座如此錯綜復雜、屋宇如此眾多的建筑的空氣調(diào)節(jié)和采光問題,古代克里特建筑師運用光學和幾何學的原理,在緊密相連的各幢樓室間建有一個個天井,讓光線和空氣通過靠著天井的窗戶和通風口進入室內(nèi)。由于底層光線較暗,在天井的一角裝有一塊磨光的大理石。光線通過大理石的反射投入房間,使位于底層的屋室照樣光線明亮。
王宮還鋪設有至今看來依然比較科學、完備的供水、匯雨和排水系統(tǒng)。例如東宮王后寢宮旁邊盥洗室的排水管道結構相當別致,它是由一節(jié)節(jié)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狀陶土燒制的圓筒銜接起來的,當污水通過管道排到外面時,根據(jù)水力學原理,水流隨著管道口徑的變化產(chǎn)生沖力,達到避免堵塞排水系統(tǒng)的目的。
繪畫與雕刻 米諾斯期的繪畫是與它的建筑聯(lián)系在一起的,因為這些繪畫通常都是畫在墻上的,也就是壁畫。
米諾斯期的繪畫總的來說相當有成就。這首先就表現(xiàn)在繪畫題材的豐富多彩。在留存下來的壁畫中,既有人物、也有動物與植物。但占最主要地位的似乎是動物,并且是海生動物。在米諾斯王宮中,王后的寢宮便是這樣,只見那墻上各式各樣的魚兒在悠然自在地游來游去,有黑乎乎的章魚、尖嘴巴的海豚,等等,它們在漂浮著的海草里穿來穿去,仿佛這里不是米諾斯宮的墻上,而是它們的海里呢。這王后可能是個動物愛好者,所以把她的臥室也弄成了個水族館。
在西宮北側(cè)壁畫間里有一幅畫是描繪米諾斯王進行宗教活動中的競技活動的,畫上是三名青年男女“斗牛”的場景。畫中一頭同今天所見的不盡相同的黃牛占去絕大部分畫面,這頭牛正向前猛沖,一個少年在牛前全力按住牛角。牛后的少年則腳跟離地,雙手揚起,把一名體態(tài)輕盈、身著紅裝的少女拋向空中,少女在空中做完空翻動作后,穩(wěn)穩(wěn)地倒立在牛背上。
在中央庭院南邊一間宮室墻上有一幅關于米諾斯王的壁畫。壁畫有真人大小,畫中的米諾斯王頭戴裝飾有百合花和孔雀翎的王冠,過肩的長發(fā)向后飄動,脖子上掛著用一朵朵百合花串成的項鏈,腰束皮帶,身著短裙,正大步流星地向前走去。由于王冠和項鏈都裝飾著百合花樣的飾物,所以這幅壁畫被叫作“戴百合花的國王”。
米諾斯時期繪畫最大的特色就是生動而自然。與雖然古老得多、但看上去很呆板的古埃及繪畫不一樣,克里特人的繪畫總是充滿了生氣,這是他們最大的特點,也是最大的優(yōu)點,后來古典時代的希臘人就是沿著這條正確的藝術之道而攀上了他們藝術的巔峰。
與繪畫不一樣,克里特人似乎不大重視雕刻,但這只是說明它們的雕刻作品不像繪畫作品一樣多,但技法卻仍是相當不錯的。我們來介紹兩件有名的雕刻作品。
第一件是牛頭杯。據(jù)說是只大酒杯。乍看上去簡直與真的牛頭一模一樣:長著彎彎的、長長的、銳利的角,結實的額頭上生著小球狀的卷毛,往下是兩只冷酷的眼睛,像魔鬼一樣兇悍。
第二件是座女性雕像。雕像高約30厘米,是用陶土燒制成的,色彩則以黃、紅兩色的漸變?yōu)橹鳌V灰娺@位女士身材迷人,符合黃金分割,頭戴一頂長著尖角的帽子,上衣裹得緊緊的,下面則是一條長裙,最外面的一層最短,下面的一層則長點兒,共有六層之多。可惜她一只手里握著一條嚇人的蛇,要不真是位美人了。
這雕像被命名為《持蛇女神》或者《蛇女》。
在米諾斯文明之后,古老的希臘大地又誕生了另一個種族——邁錫尼人,他們也創(chuàng)造了偉大的文明與偉大的藝術。
謎一樣的邁錫尼藝術 在荷馬史詩里,邁錫尼被稱作“多金的邁錫尼”,它的王就是偉大的阿伽門農(nóng)——討伐特洛伊的希臘聯(lián)軍統(tǒng)帥。他勝利回家后不久就被他的妻子和她的奸夫謀殺了,他的兒子于是殺了母親給父親報仇。這些故事我們前面講古希臘文學時曾經(jīng)說過。
邁錫尼時期的建筑藝術主要體現(xiàn)在兩樣東西的建造上:城墻和墳墓。
我們首先來看看整個邁錫尼城。
邁錫尼城的周長差不多有1000米,面積約有3萬平方米。城墻平均厚度有6米左右,有的地方厚達8到10米。它順著地形,一會兒向山谷延伸,一會兒往坡上爬去,但各處高度都差不多,高出地面近20米。
建造邁錫尼的古希臘人叫亞該亞人,他們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后來的希臘人也不相信他們的祖先能憑自己的力量建造出這樣偉大的城,于是便說那是獨眼巨人們造的,并且稱這種建筑法為“獨眼巨人疊石法”。
具體說來,它有兩種形式,對于城墻中不那么重要的地段就用一些大小不一、表面粗糙的巨石一塊壘著一塊疊起來,再把空隙用泥土和小石塊塞住。但對于城墻重要的部分,如大門和易受攻擊的地方,則用大小一模一樣的長方形巨石疊起來,中間小小的窄縫還用泥土塞緊。這些石頭大都有好幾噸重,據(jù)說最重的達20噸。
不僅僅是雄偉,城市的設計也相當巧妙,解決了許多連現(xiàn)在的城市都不好解決的問題,例如供水,在邁錫尼城的后頭有股泉水,建設者們巧妙地用地下管道把泉水引進了城里。
雖然沒有水泥把石頭粘在一起,但經(jīng)過了漫長的3000多年后,邁錫尼那座偉大的城門依然挺立在伯羅奔尼撒的大地上,供騷人墨客們憑吊。
邁錫尼期建筑藝術的第二項偉大成就就是“圓頂墓”的建造。
在離獅子門西南5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條長約35米、寬約6米的長廊,沒有頂蓋,兩邊的墻用磨得平平整整的石板砌成,可以一直通到“圓頂墓”的大門。
大門高超過5米,兩側(cè)有綠色的大理石半圓柱,上粗下細,柱身和柱頭都有美麗的浮雕。最了不起的是大門的門楣,它由一整塊巨石雕成,長近9米、寬5米、高超過1米,重達120噸,上面也有各種精美的浮雕。
走進大門,墳墓內(nèi)部是一間圓頂大廳,高度與直徑都約14米,由33層的巨石堆砌而成。墻和圓頂上原來都曾裝飾有美麗的青銅花瓣,可惜現(xiàn)在已經(jīng)掉了。
這座圓頂墓又叫阿特柔斯寶庫,這樣的圓頂墓在邁錫尼共有9個,都是給國王們修建的,除“阿特柔斯寶庫”外,還有“克里騰涅斯特拉陵墓”也很大,里面埋的據(jù)說是阿伽門農(nóng)的妻子克里騰涅斯特拉。
這些圓頂墓是邁錫尼期建筑藝術的頂峰,經(jīng)過了漫長的3400多年仍能屹立不倒,并且用它們殉葬品的豐富來宣揚著昔日邁錫尼的繁榮富強。
邁錫尼城中最著名的藝術遺跡乃是獅子門。
獅子門由四塊巨大的石頭構成左右門框、拱頂和門檻。門高達10米,門寬可以供步兵、騎兵乃至戰(zhàn)車從容進出。門框上面有塊三角形的石頭門楣,高3米、寬近4米、厚近1米,上面雕的就是兩頭巨大的雄獅。它們高傲地仰起頭,后腿踏在門楣上、前腿踏在祭壇上,仿佛頗為藐視那些經(jīng)過它胯下的蕓蕓眾生呢!
獅子門上的獅子不但體形碩大,而且肌肉也雕得極富力度,變化生動。它們左右一邊一只鎮(zhèn)守著城門,這種對稱的構圖法使得整體既平衡又威嚴。
邁錫尼期的器皿制作技術也是非常之高的。從制作材料上來說,有陶器、金器、銀器、鐵器、石器和水晶器皿等等;從用途上來說有盛水用的、陪葬用的、打仗用的和喝酒用的,等等,其中最精美的是金器。
邁錫尼號稱“多金的邁錫尼”,在邁錫尼期的墓葬里發(fā)現(xiàn)了大量極其精美的金器,它們式樣多,用途多,數(shù)量也多。我們現(xiàn)在來看幾件著名的金器,首先是金面具。
這樣的金面具發(fā)現(xiàn)了不止一件,每個金面具都是一個國王的遺像,嚴格按照國王的真實面容來制作,所以有的濃眉大眼,有的只有淡淡的掃帚眉,其他如嘴巴和面部表情等也各不相同。其中一張金面具上,國王有著窄窄的額頭,眉毛緊貼在雙眼皮上,眼睛安詳?shù)亻]著,挺直的鼻梁、八字須往左右翹開,雙唇緊閉,從耳朵到下巴則是鐵絲樣的絡腮胡子。十足是個勇猛的武士。
我們再來看一個大金杯。
在《伊利亞特》里有這樣一段話,說的是亞該亞人把被特洛伊人殺傷的馬卡翁帶到派羅斯王涅斯托耳的帳篷里來,一個女奴給戰(zhàn)士們獻上了美酒,原著是這樣描述這個杯子的:
旁邊放著一個酒杯,是老人從家鄉(xiāng)帶來的,
它鑲嵌著金釘,杯的提耳一共有四只,
每只提耳上面站著一只黃金鴿子,
好像正在啄飲;提耳下面有兩個長柄支持。
上面這段描述與施里曼挖到的一個金杯的記載十分相似,這也是個金杯,下面有一只長腳,旁邊各有一只提耳,從杯底直到杯頂,并且,在每只提耳上都正有一只黃金的鴿子。
與金器一樣,邁錫尼期的器皿里銀器也不少,都是用上好的白銀制作的,例如其中有兩個獅頭形和牛頭形的大銀杯。
那個獅頭形銀杯看上去不像杯子,而是像獅頭,因為輕易看不出杯口來,也沒有杯腳,它憤怒地瞪著眼,齜牙咧嘴,像要把用它腦瓜子喝酒的人吃了一樣。牛頭杯有點兒像前面米諾斯人造的那個大凍石牛頭杯,只是腦袋上別了朵大銀花,像個新郎。
對了,我們在這里要說明的是,雖然看上去和史詩有關,但這些邁錫尼人實際上并不是荷馬史詩中的邁錫尼人。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他們是一個比荷馬史詩中的邁錫尼人還要古老的種族。但對于這個種族歷史上沒有任何的文字記載,他們之中也許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許多特洛伊戰(zhàn)爭中的英雄式的人物,只是已經(jīng)永遠埋藏在歷史的塵埃中,成為永久的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