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種田人,改習塵市生涯①,定為敗路;
讀書人,干與衙門詞訟②,便入下流③。
【譯文】
本來以種田為生的人,轉而做起了生意,定會遭到失敗;本來以讀書為主業的人,參與包打官司,就讓自己落入了微賤的地位。
【注釋】
①塵市:原指城鎮,此處泛指市場上的商業行為。
②干與:參與。衙門詞訟:指替人打官司。詞訟,官府的訴訟事務。
③下流:地位微賤。
【評析】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做事最忌朝三暮四、心猿意馬,只有安于本分、恪盡職守,才會有所成就。在過去的農業社會,只要家里有一畝田,總還可以衣食無缺,不同于商場的鉆營,得失差別甚大。一個種田的,一不明商場利害,二不解人情世故,三沒有社會關系,若不專心務農,而與人在商場上爭名逐利,常是失敗的居多,搞不好還要變賣祖產,走上窮徒末路。
傳統社會認為,讀書人不落下俗,做到知書達理,才是其本分。讀書人講的是“明是非”“辨義理”,而衙門訟師則是以犀利的言辭、巧辯的口舌,為人爭取勝訴。因“拿人錢財,替人消災”,所以并不分辨是非黑白,只是賣弄口舌,圖取利益。這些均有違圣賢之教,所以作者認為這不是讀書人該做的事,讀書人應當知道如何持守自己的節操,去感化眾人,進而使民無爭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