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所謂好性格,就是情商高
-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 啟航
- 5843字
- 2019-12-24 16:55:19
問問自己:我想成功嗎
發揮性格優勢、走向成功之前,不妨先來想一想下面的問題,會大有裨益。
(1)如果你有一些不良性格,是聽之任之,還是想辦法克服它?
(2)不良性格對人有什么影響?
(3)為什么說心胸狹隘的人既容易失敗,又與創富無緣?你的胸懷怎么樣呢?
(4)請你設計一個豁達樂觀、心胸寬廣的自我,并用詳細的語言描述出來。
(5)你是否認為只有外向性格的人才能搞好人際關系?
(6)如果你性格內向,你是否非常討厭它?
(7)性格外向與成功是否有必然的關系?談談你的看法。
(8)通過此單元的訓練,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9)找出自己性格最欠缺的方面,然后再找出彌補這些缺點的最佳方法。
(10)你是否具有吸引人的個性?如果沒有,你最缺乏什么?
(11)為什么有些人總愛因一些小事而放不下心來?
每天反省一點點,性格改進一點點
如果你每天都找出所犯的錯誤和壞習慣,那么你身上最糟糕的缺點就會慢慢減少,這種自省后的睡眠將是多么愜意。
你應該常常問自己:
今天發現了什么弱點?
對抗了什么感情?
抵御了什么誘惑?
獲得了什么美德?
晚上,在熄燈之前,回想這一天每時每刻的言行,不要允許任何東西逃過你的反省。也許你在某一次的爭論中措辭過于尖刻,也許因為你的觀點刺耳,所以不被接受。雖說有理,可是要知道真理也不是隨時發言的。你應該管住自己的舌頭,不與白癡爭論。
你應該每晚反省一天的行為:
你是否曾顧影自憐?
你是否對每一個人和藹可親?
你是否對機會保持警覺?
你是否在每個問題中尋找好的一面?
你集中精力于目標了嗎?
你以微笑面對憤怒和仇恨了嗎?
你是否嘗試走得更遠一些?
明天的成就將超過今天的作為。改進永遠來自檢查與反省,每個人都應該一天比一天更明智。
馴服情緒,做命運的騎師
日出日落,月圓月缺,雁來雁去,花開花謝。自然萬物都在循環往復變化中,你也不例外。情緒會時好時壞,由樂而悲,由悲而喜,由喜而憂,就好比花兒的變化。今天你要學會控制情緒,要記住這個千古的秘訣:弱者任思緒控制行為,強者讓行為控制思緒。
沮喪時,你要引吭高歌。
悲傷時,你要開懷大笑。
悲痛時,你要更加振作。
恐懼時,你要勇往直前。
自卑時,你要換上新裝。
窮困潦倒時,你要想象未來的富有。
力不從心時,你要回想過去的成功。
自輕自賤時,你要想想自己的目標。
縱情享樂時,你要記著挨餓的日子。
洋洋得意時,你要想想競爭的對手。
腰纏萬貫時,你要想想食不果腹的人。
不可一世時,你要抬頭仰望群星。
只有積極主動地控制情緒,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修煉高情商,擁有好性格
管理自己的情緒,掌握自己的脾氣,不但有益身心健康,還能使工作效能提高。心理學大師告訴我們,管理情緒,掌控脾氣,首先要從提高自己的情商開始,主要包括化解憤怒、緩和性急、消除緊張、革除悲觀、排遣厭倦五個領域。
一、如何化解憤怒
憤怒令我們失去理智、引發沖突,甚至做出錯誤決定。處理憤怒(沖突)的基本原則就是“stop→think→do”。你不妨使用紙筆,寫下以下的問與答:我現在碰到了什么難題?我正在或正想做什么?這樣做有益嗎?我真正想要做的是什么?我該怎么做?
二、如何緩和性急
性急就是壓力的表現,也是情緒不穩定的表征。性急的人容易使自己的健康受損,也會失去定力,失去理智。在生活中稍不如意都可以讓我們心亂如麻,以致不屑與人交談,或者對一般的生活情趣覺得難耐,或者對未完成的事局促難安;還有些人好爭強斗勝,卻輸不起,易激怒。
消除性急的方法:給自己多一點兒時間,或割舍行程表中部分項目,或向自己低語(別急,安撫心里頭那個毛躁的孩子!),或哼一首曲子,或休息。這些都有利于你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
三、如何消除緊張
緊張來自忙碌和競爭。緊張時身體會出現異常反應:肌肉繃緊、手心發汗、血液化學平衡失調。因此要注意整體的身心作用:你的行動、思想、感受、身體反應在交互作用影響,使緊張擴散至你的身心和情緒表現。緊張時,可以通過這樣的方法改善自己的心理:凈化法──靜坐;運動法──松弛技術。
四、如何革除悲觀
事實上我們的悲觀是由不當的思考習慣造成的。碰到挫折,能區別思考的人表現樂觀,不能區別思考的人則表現悲觀。
面對挫折時,樂觀者認為那是暫時的、特定的、外在的原因;而悲觀者則認為那是永久的、一般的、內在的原因。面對順境時,樂觀者與悲觀者的思考模式正好相反。樂觀者如有隔倉的船,悲觀者如沒有隔倉的船,容易在受挫時不停地進水而沉沒。
要時時在心里提醒自己,要樂觀一點兒看問題,凡事都有積極的一面,要找到事物中對你有益或者有所啟發的東西。
五、如何排遣厭倦
長期承受壓力會使人產生厭倦。可以通過改變環境,改變觀念,從而保持好心情。空虛也可使人產生厭倦。應該擬訂新目標,或從現有事物中看出新的意義,跟積極的朋友交往,保持溫暖的人際關系。
快樂沒有條件,養成快樂的習慣
快樂不是用錢買得到的,也不是勤勞得到的報酬。快樂只是我們思想愉悅時候的一種心理狀態。不管相貌、出身、財富如何,只要能保持健康的心態,就能得到快樂。如果非要等到有“值得”愉悅的事情時才快樂,很可能永遠也得不到快樂。快樂不是美德的報酬,它本身就是一種美德;我們不會因為抑制欲望而感到快樂,相反的,我們是因為快樂而能克服欲望。
很多人不敢放手去追求快樂,因為他們覺得那是“自私的”“罪惡的”。無私確實能帶給我們快樂,因為它不僅讓我們的心思遠離了以自我為中心、犯錯、罪惡與自傲;同時還能使我們完成幫助別人的善舉。人類最愉悅的思想是被人需要的感覺,是助人得到的快樂。然而,如果認為快樂是道德問題,把它當成是因無私而得到的報酬時,我們往往會因為缺乏快樂而感到罪惡。
任何的道德,都是源自快樂而非不快樂。有什么東西比憔悴、憂郁的心情更沒有價值?有什么東西比用不快樂的態度傷害他人更甚?有什么東西比用不快樂的心情解決問題更加無助?
不快樂的人最普遍的原因是他們認為某個目標的實現會給他們帶來永久的快樂。目前他們不是在生活,也不是在享受人生,他們是在等待未來的某些事情。他們以為結婚以后,找到好工作以后,買下房子以后,孩子們完成大學教育以后,某項事業成功之后,贏得勝利之后,他們將會更快樂,但事實卻令他們失望了。不要指望著把所有問題都解決后就能獲得快樂。一個問題解決了,另外一個問題又會接踵而至,生活原本就是由一連串的問題組成的。如果要快樂,現在必須快樂起來,不要“有條件”地快樂。
快樂純粹是內發的,它的產生不是由于事物,而是由于不受環境拘束的個人舉止所產生的觀念、思想與態度。
除了圣人之外,沒有人能隨時感到快樂。作家蕭伯納曾說道:“如果我們感到可憐,很可能會一直感到可憐。”對于煩惱、小挫折,我們很可能習慣性地出現暴躁、不滿、懊悔與不安,這樣的反應已經成了我們的一種習慣。這種不快反應的產生,大部分是由于我們把它解釋為“對自尊的打擊”等原因。司機沒有必要地沖著我們按喇叭,我們講話時某位人士沒注意聽甚至插嘴打斷我們,認為某人會幫助我們而事實竟不然,我們要搭的公共汽車竟然遲開,我們計劃要郊游,結果下起雨來,我們急著搭飛機,結果交通阻塞。我們的反應是生氣、懊悔、自憐,或換句話說——郁郁寡歡。
讓外在的事情任意支配你的感覺與反應,你就會成為生活的奴隸,每當事情或環境發給你的信號是“惱怒”“不舒服”“感覺不快樂”時,你就會迅速地聽從命令。為什么要讓別人的行動左右你的情緒呢?
養成快樂的習慣,你就可以成為情緒的主人而不是奴隸,快樂的習慣可使一個人不受外在情況的支配。
遇到悲哀的情景與逆境,只要我們不在不幸事件之上再加入自憐、懊悔與不良的情緒,縱使我們不會感到完全快樂,也能感到一些快樂。
非凡的膽量,輝煌的命運
人人都渴望獲得成功,每個人都在探求成功的秘密。其實,成功的秘訣非常簡單,就像《天地一沙鷗》里老海鷗所說的那樣:“偉大的成功秘訣,首先就在于去掉自以為是被封在只有有限能力的軀體內的可憐想法。”越是自認為低能的人,不管自己真正的素質怎么樣,都要慢慢變成真正的低能兒、一事無成的失敗者。要想獲得成就,就必須先敢想。也就是說,思想意識和心態制約著人們的行為。
庫爾特·理克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一名博士,他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有兩只小老鼠,把其中一只用適當的力氣攥在手里,使它用盡力氣也逃不出去。掙扎一段時間之后,這只老鼠不再抵抗,乖乖地待在手心里。過一會兒將它放進水里,它很快就沉下水底溺死了,根本就沒有逃生的意識;而將另一只老鼠直接放進水里,它會很快游到安全的地方。
可以得出結論:第一只老鼠在遭遇一次失敗后便再也沒有了抗爭的意識或想法,任由擺布,死亡是必然的。另外一只老鼠的抗爭意識還不曾泯滅,所以它成功了。有人曾對許多成功人士,包括奧運會金牌得主、企業大亨、政界大腕、影視明星等,甚至還有走向太空的人,進行多年的調查研究,最終得出結論:成功的關鍵是要有成功的膽量,敢想是成功的第一步。研究者還指出,在成功者和其他人之間有一條明顯的界線,不妨稱其為成功的邊緣。這個邊緣不是特殊環境或是智商差異的結果,也并非教育優劣或天賦有無的產物,更不是靠什么天時地利來成就。跨越邊緣的關鍵是敢想敢做的態度。
自己瞧不起自己,覺得自己能力不行,運氣不佳,沒有走向成功的膽量和意識,不但會失去開發自己潛能的欲望,還會抵消自己的精力,降低適應環境的能力,成功的光環也永遠不會籠罩在你的頭上。
寶石不磨不發光,性格不磨不堅韌
你或許曾經傻傻地站在路邊,看著成功的人昂首闊步,心里生出許多渴慕。你不止一遍地想過,這些人是否具備一些我所沒有的天賦,比如獨特的技能、罕見的才智、無畏的勇氣、持久的抱負等。不,上帝從不偏心,我們是用同樣的黏土捏成的。
你要知道,并非只有你的生活才充滿悲傷與挫折。即使最聰明、最成功的人也會遭受一連串的打擊與失敗。這些人和你的不同之處僅僅在于,他們深深知道,沒有紛亂就沒有平靜,沒有緊張就沒有輕松,沒有悲傷就沒有歡樂,沒有奮斗就沒有勝利,生存是要付出代價的。
或許起初你還是心甘情愿,毫不遲疑地付出這種代價,但是接二連三的失望與打擊,像滴水穿石一樣,侵蝕著你的信心,摧毀了你的勇氣。但是,你要把這所有的一切都置之度外。你要明白,耐心與時間甚至比力量與激情更重要,年復一年的挫折終將迎來收獲的季節。所有已經完成的或者將要進行的,都少不了那孜孜不倦、鍥而不舍、堅忍不拔的拼搏過程。這種過程是一點一滴的積累,步步為營的拓展,循序漸進的成功。
太陽并非時刻普照著大地,葡萄成熟之前也有青澀的時候。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始終離不開受苦。寶石不經磨礪就不能發光,沒有磨煉,你也不會完美。在以后的日子里,無論嘗試多少次,無論在選定的事業中多么堅忍不拔,表現出色,無論還將付出多么大的代價,挫折與失敗都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如影隨形。
我們每個人,即使是最剛毅最具有英雄氣概的人,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失敗的恐懼中度過的。在每一次的困境中,一定要尋找成功的萌芽。逆境是一所最好的學校,每一次失敗,每一次打擊,每一次損失,都孕育著成功的萌芽。這一切都教會你在下一次的表現中更為出色。無論何時,當你被可怕的失敗擊倒,在第一次的陣痛過去后,就要想方設法將苦難變成好事。偉大的機遇就在這一刻閃現……這枯澀的根必將迎來滿園芬芳。記住,當你的靈魂受到煎熬的時候,也是你生命中最多選擇與機會的時刻。
把苦難當作成長的機會
沃克林是一個農民的兒子。他從小家境貧寒,但聰明好學,上學時常受老師的表揚。老師常對沃克林這么說:“努力吧,孩子,總有一天,你會像教區委員一樣尊貴。”一位鄉村藥劑師欣賞沃克林強壯的胳膊,答應給他提供一份搗碎藥片的工作,但這位藥劑師不允許他勤工儉學,熱愛學習的沃克林毅然放棄了這份差使,背上書包離開家鄉去了巴黎。在巴黎,他想找一份藥劑師侍童的工作,結果沒有找到,后來疲勞和貧困折磨得他病倒在街頭。正當他斷定自己必死無疑時,一位過路的好心人把他送到了醫院里。康復后,他繼續去找工作。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終于找到了一份工作。后來,著名化學家福克羅伊聽說了沃克林的事跡,非常喜歡這個勤奮好學的小伙子,就把他帶在身邊,成為自己的得力助手。多年以后,福克羅伊去世,沃克林作為化學教授繼承了他的事業。他衣錦還鄉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家鄉。
莎士比亞說:“與其責難機遇,不如責難自己。”這就是人生的基本課程。只要仔細回顧一下身邊的大量實例,就會發現人的素質在改變命運時所起的作用。
大學畢業時老教授問了學生這樣一個問題:“當狂風暴雨來臨,泥石流滾滾而下的時候,你正好站在一座大山腳下,這時你是向風雨猛烈的山頂跑,還是迅速向平坦的洼地撤退?”
“當然是向平坦的洼地撤退了。”學生們不假思索地回答。
“錯。”老教授平靜地說。
如果向平坦的地方跑,跑得再快也不可能快過山洪暴發引起的那一瀉千里的泥沙石塊,這些泥沙石塊隨時都有可能將你悄無聲息地埋沒。
如果繼續向山頂攀登,向上跋涉,雖然緩慢,但至少山頂是沒有泥石流的,這樣你就少了一分危險,你等于是在為自己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是在一步步地向生的希望邁進!
教授想教給學生的哲理是,不論在什么情況下,不管是什么樣的困境,都要邁向風雨。有時看起來比較難的方法往往是成功的捷徑。
我們生活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中,每個人都想要功成名就、出人頭地。但是,多少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證明,在通向人生巔峰的道路上,始終要戰勝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那個經常使我們受傷的強大的敵人,深深地隱藏在我們自己的心中。
所以,在不斷地奮斗與拼搏中,只有首先培養第一流的心理素質,才能戰勝靈魂深處所有的弱點,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巴爾扎克說:“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進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深淵。”
最大的失敗莫過于害怕失敗。如果我們能戰勝這一擔憂,必將迎來幸福的人生。
命由我造:自我激勵的21則座右銘
1.成功的人做別人不愿做的事,做別人不敢做的事,做別人做不到的事。
2.私底下的每一分努力都會在公眾面前表現出來。
3.不是不可能,只是還沒有找到方法。
4.沒有失敗,只有暫時未成功。
5.我是最棒的,我一定會成功。
6.過去不等于未來。
7.成功是因為態度。
8.人人都能成功。
9.我要我就能。
10.有志者事竟成。
11.人不瘋不成功。
12.我是一切的根源。
13.成功=知識+人脈。
14.每天進步一點點。
15.一室不掃何以掃天地。
16.成功一定有方法,失敗一定有原因。
17.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借口。
18.成功跟借口是不會在同一個屋檐下的。
19.沒有得到我想要的,我即將得到更好的。
20.并非神仙才能燒瓷器,有志的人可學精手藝。
21.要成功就沒有借口,要借口就不可能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