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2)
- 楊天石
- 1471字
- 2019-12-27 13:17:01
四 中共提議建立“民族統一聯盟”,蔣介石提議成立“國民革命同盟會”
早在1937年1月,周恩來就曾向張聞天和毛澤東提出,承認國民黨在全國的領導地位,但取消共產黨絕不可能。唯國民黨如能改組成民族革命聯盟性質時,則共產黨可整個加入這一聯盟,但仍保持其獨立組織。1937年4月初,周恩來到延安,向政治局擴大會議匯報杭州會談情況,會議認為“結果尚好”,決定在中共提出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和國民黨一大宣言的基礎上,起草民族統一戰線綱領,征求蔣的同意;在此基礎上,成立包括國共兩黨及贊成這個綱領的各黨各派及政治團體的民族聯盟(或黨),共同推舉蔣介石為領袖。
會后,委托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吳亮平起草《御侮救亡,復興中國的民族統一綱領草案》及《民族統一聯盟組織規約》。4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草案,周恩來在會上提出,統一戰線的原則是:以共同綱領為行動準則;建立聯合組織;在蔣承認此綱領的條件下,中共可承認他為領袖。聯盟的組織原則是:各黨各派各革命團體均可參加;聯盟中保持各組織獨立性,允許自由退盟,等等。26日,周恩來攜《草案》飛赴西安,同張沖談判,提出在確定共同綱領的基礎上由國共兩黨共同發表宣言。
周恩來回延安后,曾于4月11日致電蔣介石:“歸膚施后述及先生合作誠意,現黨中央正開會計議綱領及如何與先生永久合作問題。”電稱,會后即將南下見蔣。蔣介石當日收到電報,仔細琢磨,“恩來之電何意?”不過,他當然感覺到了事情在進展。4月28日日記云:“共黨之態度與方針,當以誠意感召之。”此后,他反復研究對共方針,逐漸形成了一套想法:
第一,中共不能公開活動。5月12日日記云:“共黨方針與處置之步驟及辦法,不與公開為宜。”
第二,命中共取消黨名,改編組織。5月13日日記云:“對共黨應使其取消名稱與改編組織,如此則擬積極指導,否則不許其公開。”
第三,“誓行三民主義”。
第四,承認“領袖地位與權責”。
第五,軍隊改名國軍。
第六,領導人出國。
5月20日日記云:“對共黨辦法:甲、首腦出去,不能留隊;乙、其他從寬。”
5月25日,蔣介石又確定“對共方針”七條:
甲、寬給其經濟;乙、嚴限其軍額;丙、政治從寬;丁、區域宜嚴,不能使之獨立;戊、其間各省軍閥借口中央容共叛變時,則共黨武力是否共同討逆?己、勿準有各黨各派字樣;庚、領袖權責。
29日,蔣介石確定,共產黨“如其要公開,則應取消其黨名。”31日,蔣介石再次確定“對共條件”四條:
甲、國民大會前,(共產黨)宣傳與組織停止活動;乙、應防軍閥與倭寇借口容共為名攻擊中央,故暫不公開;丙、組織國民革命會,雙方各推代表五人;丁、共黨宣言中須提停止宣(傳)組(織)一節。
這是蔣介石在日記中第一次提出要建立一個新的組織——“國民革命會”。不過,在同一天寫作的《本月反省錄》中,蔣介石卻將這一新的組織定名為“國民革命同盟會”。同時,蔣介石還寫下了幾條原則:“甲、組最高干部會議或團,各派五人至七人;乙、手續。各先取消原有黨籍,重填盟約、誓書;丙、領袖最后決定權;丁、干部先推定,改為圈定制。”據此可知,蔣介石對這一新組織的設想:它是國共兩黨的聯合組織。參加者須先“取消”原有的國民黨或共產黨黨籍,才能成為這一新組織的成員。
在《本月反省錄》中,蔣介石再次確定“對共方針”十條:“甲、經濟從寬;乙、政治次之;丙、軍事嚴定限制;丁、主張堅決反對,不能遷就;戊、行動須令一致;己、區域與軍官僅施監察亦可;庚、勿準聯合各黨各派主張;辛、勿準宣傳;壬、改黨名,誓行三民主義;癸、領袖權責。”上述十條,部分條文,如“改黨名”,“誓行三民主義”等已屢見于其日記,可見其關心重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