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2)
- 楊天石
- 2263字
- 2019-12-27 13:16:59
二 孫蔣談判與孫張結盟
孫傳芳的援贛部隊雖然出發了,但他仍然在觀察風色,一面和蔣介石的代表頻頻談判,一面和張作霖、張宗昌結盟。
孫傳芳和廣東國民政府之間早有聯系。1925年12月,孫傳芳曾派王季文為代表到粵會見蔣介石。次年2月、5月,孫兩次派人赴粵與廣東國民政府“修好”。7月,孫傳芳派人赴滬,和粵方代表商洽,并致電蔣介石,希望不用北伐字樣,不侵犯閩贛。
8月12日,蔣介石致電孫傳芳,要求他不受吳佩孚“偽命”,并稱,“對于全國軍人,力求團結”,“志同道合,直可聯為一體”,倘孫傳芳能“順應革命潮流”,則可代為向政府請求,承認孫傳芳為五省總司令。
8月,孫傳芳派人到湘,和蔣介石聯系,同時運動唐生智,以湖南地盤為條件,誘使唐“拒絕革命軍”。
蔣介石估計孫傳芳的內部發生變化,指令駐滬代表何成浚和孫傳芳接洽,“于此倒吳之時,須要孫有確切表示,或加入國民政府應有其具體條件也”。
何成浚與孫傳芳原系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同學,二人于8月下旬在南京進行了兩次會談。第一次,何成浚提出:1.由廣州政府委派孫傳芳為東南五省首領,保持五省治安;2.孫傳芳與革命軍一致動作,革命軍自湖南北上,孫軍自江西西進,雙方夾擊湖北,會師武漢。孫傳芳提出:國民革命軍應停戰并退出湖南,“湘交湘人自理,作緩沖地”。對此,何成浚表示:“停戰未始不可,但必須吳軍退出鄂境,以兩湖作緩沖地方能商議。”
第二次,孫傳芳要求國民革命軍在岳州停止前進,“以和平手段處置國事”。何成浚則要求孫傳芳先促吳佩孚下野,“擔保吳不復在政治上活動;在岳停止一節,亦可商議”。
會談中,孫傳芳只表示,“國民黨之三民主義,亦表贊同,惟共產主義深所反對”。
對何成浚的具體意見則始終不答復。9月初,張群再次赴寧。孫傳芳強烈地表示,不能接受國民政府任命,但又同時聲稱:“保持和平,不投入漩渦。”
孫的左右手楊文愷則提出辦法三條,要求張群轉達蔣介石,其內容為:在現下不犯入其轄境,將來與廣東國民政府立于對等地位,“商量收拾全局”;粵方“須表明非共產”等。
除派代表磋商外,孫傳芳、蔣介石等人之間的函電聯系也很頻繁,彼此都要求對方撤退。9月6日,孫傳芳致電譚延闿、蔣介石等,聲稱粵軍進攻江西萍鄉,“傳芳已命我軍后退百里,請粵軍亦迅速撤退,以免誤會”。7日,再電限24小時退回粵境。
蔣介石則于9月10復電孫傳芳,建議由原江西軍務督辦、國民政府新委任的江西宣慰使兼第十一軍軍長方本仁主持贛政。
13日,再電孫傳芳,聲言“執事以保境安民為職志,應速撤退駐贛各軍”。
此后,蔣介石一直堅持要孫傳芳以此點來表示“誠意”,并稱:“本軍決不擴大戰區,即使占領了江西,亦可如前議歸還。”
談判一直若斷若續。
孫傳芳和張作霖、張宗昌之間長期存在仇隙,不久前還是生死冤家。他在出兵援贛之際,不能不調整關系,以免后門失火。
8月16日,五省聯軍訓練總監王占元由天津到達濟南;9月7日,到達南京。王占元南行的任務是動員孫傳芳與張作霖拋卻前嫌,合作援吳。8日,孫傳芳致電張作霖,表示“備悉我公懇懇關垂之意”,“今赤焰梟張,勢將燎原”,“愿追隨左右,共挽頹局”。9日,張作霖復電:“東南半壁,全賴我兄支柱”,“弟但知大局為重,微嫌小隙,早付東流”。
在王占元南行之后,提倡大北洋主義的靳云鵬也于11日接踵而至。靳于8日到奉,參與軍事會議,對張作霖說:“黨軍既以北伐為名,在勢必不止于長江,彼方行步步為營之策,得湘、鄂即窺豫贛,得長江安能保其不窺河北?”
靳建議聯孫制蔣。當時,張宗昌也在奉,經靳勸說后表示:“馨遠若能斷然出兵打蔣介石,山東有一兵一卒走入江蘇,算我姓張的不夠朋友!”
靳、孫會談結果,孫傳芳表示,將親率13萬大軍進駐江西。11日,孫傳芳致電張宗昌稱:“效帥忠勇奮斗,肝膽照人,請聯合出兵,共同討赤”,“傳芳誠意與奉魯合作,此心可質天日。”
14日,靳云鵬、王占元聯翩到濟,轉達孫傳芳的“合作”之意,請奉魯軍速由京漢路進攻武漢,孫方將由贛進攻黨軍側面,同時保證孫軍在蘇魯交界不駐重兵。
當日晚,張宗昌即派潘復、文和、吳家元三人為代表赴寧會見孫傳芳,潘復表示:“效帥為直接(截)了當之人,非爾虞我詐者可比”,“一俟蘇魯妥協,即行出兵”。
16日夜,雙方協議:江蘇徐州、山東兗州雙方駐兵不過一旅;遇必要時,魯軍得假道徐州隴海東站入豫,但徐州以南五省勢力圈之軍事,魯方決不干預。
經過王占元、靳云鵬的斡旋,蘇孫、魯張、奉張之間的聯盟初具雛形。9月19日,張作霖派人赴寧答謝,攜帶共同出兵計劃及解決內閣方案,征求孫傳芳意見。同日,楊文愷等赴濟,代表孫傳芳和張宗昌交換了蘭譜。20日,匆匆返寧報命。
在和張作霖、張宗昌結盟的同時,孫傳芳還于9月14日派出密使會見英國駐滬領事,以“中國的安全岌岌可危”“英國利益同樣受到威脅”為理由,要求英國給以任何形式的合作。密使表示,“只要能消滅布爾什維克的威脅”,孫傳芳準備冒奉軍賴在長江一帶,以及被指責向外國人出賣祖國的風險。15日,英國公使麻克類向外交部建議,由駐滬領事向孫傳芳保證,視孫軍與廣州軍隊作戰情形,予以“最適當、最有效的援助”。
但是,英國政府對沉浮變幻的中國軍閥不放心,擔心孫傳芳的失敗會使英國的處境“更為難堪”,
因此仍持觀望態度。
盡管如此,楊文愷的濟南之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孫傳芳的后顧之憂。21日晨,孫傳芳乘江新輪赴贛。在船上,他發表談話說:“予此次出師,抱定三愛主義,曰愛國,曰愛民,曰愛敵。”“誓本此旨,為此次作戰主義。大局定后,即以三愛為我黨之黨綱。”到九江后,即以江新輪為總部,指揮江西戰事。同時命皖軍陳調元部駐扎于湖北武穴,準備上窺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