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江南

漢樂府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這首詩的語言非常簡單,但是背后的美感和知識,實在是不簡單。

我們先來說說什么是“采蓮”。“江南可采蓮”,可以去水中采蓮,采的是蓮子。南北朝時期的南朝,也流傳著一首關于采蓮的詩《西洲曲》,是樂府民歌。里面有這么四句話,“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女子在小河灣里采蓮,蓮花很高,都超過人頭了。她低著頭去采摘蓮子,蓮子是什么樣子的呢?“蓮子青如水。”這里有兩對諧音字:“蓮”與“憐”,“青”與“清”。什么叫諧音?用一個字暗示同音的另一字的意思。“蓮子”諧音“憐子”,就是憐愛你、喜歡你。“青”諧音“清”,說蓮子的顏色和清水的感覺很相似。《西洲曲》很長,里面這四句最為著名。

“采蓮”是我國古代江南很多地方都會出現的一幅生活畫面。我們現在要讀的這首《江南》就是一首采蓮曲,即在采蓮的時候唱的曲子。這種曲子經常會表達對于生活的熱愛,或者對于某個人的熱愛。采蓮的女子姿態優美,景色又如此動人。在這樣的氛圍之中往往會產生美好的感情。整首詩是在歌詠這些采蓮的女子,在良辰美景之中嬉戲游樂,一派生活氣息。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田田”形容蓮葉茂盛,一個連著一個,填滿了整個水域。在這片茂密的蓮葉之中,女子劃著一只小船從中穿過,一邊穿過,一邊去采摘蓮子。從此以后,“田田”常用來形容蓮葉,甚至成為蓮葉(荷葉)的代名詞。同學們長大后肯定會學到一篇文章,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寫的《荷塘月色》,里面有一句話,“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這兩個字從漢代一直用到現代,至今我們仍然在用,是很美妙的字眼。

下一句“魚戲蓮葉間”,看這些小魚在蓮葉間游來游去,怎么游呢?下面四句話不斷重復,“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東西南北都重復了一遍。那我們就要問了,這首詩怎么這么啰唆,一句詞唱這么多遍?

其實這個啰唆不是與歌詞有關,不是與詩有關,而是與音樂有關。這邊主唱在唱,“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后面很多人一起與她應和,“魚戲蓮葉東”,又有人唱“魚戲蓮葉西”,又有人唱“魚戲蓮葉南”,又有人唱“魚戲蓮葉北”,這是此起彼伏的大合唱。

不要覺得這首詩啰唆,啰唆之中傳達出的是生龍活虎的生活場景。一個妙齡女子在采蓮的時候劃著船,在“蓮葉何田田”之中穿行,看到小魚在蓮葉之中嬉戲,這時候她的心情也非常輕松愜意,于是開始唱歌。一唱呢,周圍東西南北那些妙齡女子都一起唱起來了,這是多么美好的勞動生活的場景啊!

很多優美的文學作品都誕生于勞動之中。古老的甲骨文里,也有類似的作品。所謂甲骨文,就是古人在烏龜殼兒或獸骨上刻畫了很多神秘的文字。這些文字里面有一小段記載特別有趣。“癸卯卜,今日雨”,大意是今天我來預測一下,要下雨呀!這就像天氣預報一樣。下面出現四句話:“其自西來雨?其自東來雨?其自北來雨?其自南來雨?”這雨從哪來啊?從西來嗎?從東來嗎?從北來?從南來?我們可以想象,遠古時期的人們可能是一邊載歌載舞,一邊就把天氣預報給唱出來了。

良辰美景之中,藏著一場此起彼伏的大合唱。

魯迅先生有一次開玩笑,說最早的文學叫作“杭育杭育派”。“杭育”就是勞動號子,就是“吭唷”。這邊人扛起一塊石頭,那邊人拖著一只野獸。這邊喊“吭唷”,那邊說“吭唷”,于是合在一起就是“吭唷吭唷”,就變成人類歷史上的第一首詩了。勞動很累,但勞動也很美。

延伸閱讀

采蓮曲二首(其二)

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环江| 德兴市| 松江区| 辽阳市| 炉霍县| 伊川县| 清涧县| 宜兴市| 中江县| 南宫市| 鄱阳县| 阳西县| 宕昌县| 依安县| 当涂县| 株洲县| 广东省| 阜平县| 武强县| 五寨县| 峨边| 饶河县| 志丹县| 兴山县| 三门县| 阿克| 乌苏市| 浦县| 尚志市| 武义县| 长春市| 高雄市| 浦江县| 小金县| 鄂尔多斯市| 永嘉县| 湾仔区| 望江县| 洞口县| 洛南县|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