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余論》書后
家伊川先生 [1] 云:“事親者不可不知醫。”每念斯語,為之汗下也。余以老父春秋高,乞歸養。壬申之春,隨侍渡江,遍覽金焦 [2] 諸勝,歸寓邗上 [3] ,流連數月。老父忽遘 [4] 痰疾,目眩肢軟,噦逆,勢甚盛,自恨不知醫理,特延吾友養齋羅君診視。君斷曰:此虛寒類中之病,非火非風。先攻有形之痰,后補無形之氣,法不可以稍紊。初服二陳及三子養親湯,佐以沉香諸品,十余貼后氣平噦止。君擬加參附。時方溽暑 [5] ,余懼不敢進。君促曰:用藥如用兵,進退遲速只爭些子 [6] 。今大腸閉結久,急宜溫通助氣,法不可以稍緩。藥進,翌日便通,他癥不增亦不減,再服如初。余請易前方,君解曰:溫藥病不增即是減,只此一方可服百帖,法不可以朝更而夕改。久之,脾胃大強,精神漸旺,而諸癥悉平。噫!此非君洞見垣一方 [7] 不能有此膽,亦非余信君之深不敢直從其說。信乎治病之難!診家與主家宜各持其神明而不亂也,不然,豈不如劉后村 [8] 所云“醫雜人爭試一方 [9] ”耶?世之不擇醫而延,與延而不信,信而不專,以及臨時翻本草、閱方書,不辨藥材真偽,妄自增減分量者,可以懼矣。茲余復來邗上,以方請更定,君出所撰《醫經余論》,索余序。余方愧為人子,何敢序君書。伏而誦之,蓋薈萃數百部之菁華,上下二千年之運氣。抉之精,語之詳,所以闡發前人之蘊而昭示來許 [10] 者,甚苦心勞意,然后嘆用功深者收效遠,宜乎臨癥能沉幾果斷,銳入毫芒,耿耿焉,具有元精貫其中。生平磊落奇侅 [11] ,恥詭隨于俗,有不合輒掉臂去,譬之上清真仙,餐云霞而飲沆瀣,下視塵寰皆五濁 [12] 垢,不止嫌元規污人 [13] 矣。嗚呼,君挾濟世之懷,不得已著一書,以發聾振聵。仁人之言,其利溥哉 [14] !然而君豈但以醫傳者哉?至其以通人說經,引斷確鑿,實事求是,理堂焦孝廉 [15] 已服其淵奧。焦君博學嗜古,著述等身,亦通醫,與君為莫逆交,宜甚愛而傳之,亟期于壽民而活俗也。余復何言,姑以余之拜德 [16] 于君者還質之君,以為醫案也可。質之君,以為醫案也可。
嘉慶壬申十二月既望古歙程元吉 [17] 拜書于廣陵 [18] 之寓齋
[1]家伊川先生:北宋理學家、教育家程頤,洛陽伊川人,人稱伊川先生,著有《程頤文集》《河南二程全書》等。家,因該文作者程元吉與程頤同姓為本家,故稱。
[2]金焦:金山與焦山的合稱。兩山都在今江蘇鎮江。
[3]邗(hán寒)上:古地名,今屬江蘇揚州邛江區。
[4]遘(gòu構):遭遇。
[5]溽暑:指盛夏氣候潮濕悶熱。
[6]些子:亦作“些仔”,少許。
[7]洞見垣一方:語本《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視見垣一方人”,喻診療之術高超。
[8]劉后村:即南宋詩詞家劉克莊,字潛夫,號后村。
[9]醫雜人爭試一方:見于劉克莊詩《哭梁運管》。
[10]來許:后輩。
[11]奇侅(jīgāi機該):非常。《說文·人部》:“侅,奇侅,非常也。”
[12]五濁:佛家用語,即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具有此5種惡劣生存狀態,謂之“五濁惡世”。
[13]元規污人:典出《晉書·王導傳》。東晉庾亮,字元規,以國舅身份歷仕三朝,一時權傾朝野,人多趨附。王導忿忿不平,遇西風塵起,輒舉扇拂之曰:元規塵污人。此指塵污。
[14]仁人之言,其利溥(pǔ普)哉:《左傳·昭公三年》作“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溥、博皆有廣大之義。
[15]理堂焦孝廉:即焦循,字理堂。事雙親以孝聞,故也稱孝廉。
[16]拜德:拜謝恩德。
[17]程元吉,字文中,號藹人,清嘉慶十年進士,歷任內閣中書、翰林院編修。
[18]廣陵:即今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