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自趙宋人刪改六經,其害遂及于醫。張景岳之《類經》,猶不過學究家之兔園冊 [1] 。至喻嘉言改“秋傷于濕”為“秋傷于燥”,改“里有寒外有熱”為“里有熱外有寒”;方中行、程郊倩之流,移易本文,無知妄作,而醫學乃紊矣。吾友羅君浩,字養齋,幼與凌仲子 [2] 同居海州 [3] ,涉獵經史,能博覽,善為歌詩,而兼通于醫。病市醫不讀書,間有讀書,又苦師承無其人,撰《醫經余論》若干篇,開發聾聵,俾知古人之學不致囿于俗。其論《素問》,以經證經?!蛾庩杽e論》稱“不得隱曲”,說者多不得其解,今以《風論》及《至真要大論》并稱“隱曲不利”,貫而通之,知“隱曲”二字指男子前陰,故下特舉“女子不月”以別之?!蛾庩枒蟠笳摗罚骸鞍闯叽?,觀沉浮滑澀而知病所生。以治無過,以診則不失矣?!蓖跆妥x“無過以診”為句,以《甲乙經》證之,則“以治無過”為句,“以診則不失矣”為句。其論《金匱》,以水癥“氣沖咽 [4] ,狀如炙肉”證婦人咽中有炙臠,為有形之邪阻無形之氣。以“咳則其脈弦 [5] ”與“弦則衛氣不行”,知“肺飲不弦”,“肺飲”二字句,謂肺飲之輕者,有不弦但短氣而不咳。其弦則衛氣不行而咳矣,則重矣,非謂肺飲無弦脈也。其論本草,以《神農經》為主,而證以南陽之方,以薏苡 [6] 主筋急拘攣,故《金匱》“胸痹緩急者主之”,用以健脾利濕則失其義;柴胡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知其性行太陰陽明中土,出于太陽之標,故《傷寒論》陽明潮熱,胸脅滿不去,傷寒陽脈澀,陰脈弦,腹中急痛,皆以柴胡主之,非僅入少陽。若此者,皆以通儒治經之法,用以治醫經,開從來醫家未有之徑。學者由是充之,而醫之術明,而醫之道亦由是而尊。至著述之真偽淺深,師傳之雅俗高下,讀書之通達精博,診脈之陰陽表里,治病之緩急分合,用藥之輕重增減,無不造于微。辨四大家之張為戴人而非南陽,尤為特識。語簡而該,篇約而當,洵后學之津梁也。愛其書,序而暴 [7] 之。
嘉慶壬申冬十月望江都焦循 [8] 書于半九書塾 [9] 之蜜梅花館
[1]兔園冊:本是唐·李惲所編,以漢·梁孝王的兔園名其書。后泛指學校俚儒教田夫牧子誦讀的書,內容多屬淺近。
[2]凌仲子:凌廷堪,字仲子。清代乾嘉時期著名學者,于學無所不窺,尤精禮學。
[3]海州:今江蘇省連云港市海州區。
[4]氣沖咽:《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作“氣上沖咽”。
[5]咳則其脈弦:《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作“咳家其脈弦”。
[6]薏苡:清抄本后有“仁”字。
[7]暴(pù鋪):本義為曬,這里引申為公開。
[8]焦循:江蘇揚州黃玨人,清代乾嘉時期著名學者,長于經學、算學,亦精醫理,輯有《吳氏本草》一卷。將自家老屋命名為“半九書塾”,庭院內有黃梅一株,乃焦循曾祖手植,圍以墻垣,名“蜜梅花館”。
[9]塾:原作“熟”,清抄本、廣陵本均作“塾”,據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