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校注說明

《醫經余論》作者羅浩(1760-1830),字養齋,清代乾嘉道光時期醫家。祖籍安徽歙縣,乾隆二十五年(1760)出生于海州(今屬江蘇連云港),中年客居揚州,道光十年(1830)卒于揚州,享年71歲。羅浩博聞廣記,遍覽群書,嫻于文史,深研醫藥,精于醫術。其著述頗豐,著有《醫經余論》《診家索隱》傳于世,另著《藥性醫方辨》《古脈索隱》《脈表》《醫學參中》《醫書總錄》《醫書題解錄》,惜未傳世。嘉慶年間中書令程元吉亦同羅浩,祖籍徽歙,旅居揚州,因父病危,乞羅醫治。經羅多日細調,諸癥悉平,為感至恩,程元吉在《醫經余論》后跋中詳述治愈經過,可證羅浩醫術之精湛。

《醫經余論》的儒學、醫理功底俱深,贏得清代著名學者焦循的贊嘆,推崇備至,親手書序,有曰:“若此者,皆以通儒治經之法用以治醫經,開從來醫家未有之徑。學者由是充之,而醫之術明,而醫之道亦由是而尊。”對羅浩24則醫論贊曰:“至著述之真偽淺深,師傳之雅俗高下,讀書之通達精博,診脈之陰陽表里,治病之緩急分合,用藥之輕重增減,無不造于微。”故而推崇羅浩為“洵后學之津梁也”。另外書后附有30首評議歷代醫家的七絕詩歌,亦歸納精煉,評議公允,韻語清麗,格調高雅。此書刻于嘉慶十七年(1812)。

《醫經余論》的版本現有:①清嘉慶十七年壬申(1812)刻本,簡稱嘉慶本,上海中醫藥大學圖書館館藏。②清代抄本,簡稱清抄本,上海中醫藥大學圖書館館藏。③線裝本,乃著名學者耿鑒庭影印嘉慶本,由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9年出版,簡稱廣陵本。此次校勘,以嘉慶本為底本,以清抄本為主校本,以廣陵本為參校本。

本次整理的基本原則如下:

1.采用現代標點方法進行重新句讀。校注稿中將指代方位之“左”“右”一律改為“上”“下”。

2.凡繁體字,均改為規范簡化字。

3.凡因寫刻致誤的明顯錯別字予以徑改,不出校。

4.凡異體字、古字徑改,不出校,但書后附有異體字、古字對照表。通假字一律保留,并出校說明。

5.凡模糊不清、難以辨認的文字,以虛闕號(□)按所脫字數補入,并在校記中注明“某書作某”。

6.嘉慶本與清抄本、廣陵本出現的異文,嘉慶本是,清抄本、廣陵本非者,均不出注;嘉慶本非,清抄本、廣陵本是者,出注;嘉慶本無,清抄本、廣陵本有者,亦出注;嘉慶本非,清抄本、廣陵本亦非者,出注。

7.對個別冷僻字詞加以注音和釋義。

8.嘉慶本中“醫經余論”下有“新安羅浩養齋甫著”,今一并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水埗区| 十堰市| 津市市| 西昌市| 陇川县| 集安市| 廊坊市| 普陀区| 赤壁市| 合作市| 额济纳旗| 西乌珠穆沁旗| 巢湖市| 奉化市| 泸西县| 孟村| 商都县| 汽车| 广元市| 涿鹿县| 达日县| 寿阳县| 申扎县| 荥经县| 荔波县| 海城市| 永年县| 特克斯县| 佛教| 罗田县| 哈尔滨市| 武川县| 德惠市| 水城县| 平果县| 弥渡县| 贺兰县| 东乌珠穆沁旗| 古丈县| 丰顺县| 青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