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浩醫(yī)書二種
- (清)羅浩
- 661字
- 2019-12-26 13:01:22
《內(nèi)經(jīng)》
《內(nèi)經(jīng)》十八卷,載于漢《藝文志》。而《素問》之名,始見于仲景《傷寒論序》。王叔和《脈經(jīng)》、皇甫謐《甲乙經(jīng)》,隋《經(jīng)籍志》,皆載其名,其來古矣。但書為君臣問答之辭,不類都俞吁咈 [1] ,有疑其為偽者。不知《素問》始言養(yǎng)生之道,繼論臟腑經(jīng)絡(luò),明受病之源,終詳治病之法,實古圣人仁政之一端。廣博施濟眾之意,欲使庶民咸知,故體不類于訓誥 [2] 。代革年移,不免舛訛脫略。王太仆注《經(jīng)》,少為改訂,加字皆朱書其文,見于自敘。自宋鏤板以后,漫 [3] 無分別,而原本不可復識矣。然其文簡意博,理奧趣深,歷代名醫(yī),無不以為宗主。蓋執(zhí)方以治病,或今古有殊途;窮理以治病,則千秋無二致也。始則有隋全元起《注》,其本至宋猶存。今傳者王氏所注最古,后賢續(xù)注,瑕瑜互見,在讀者擇而取之。至《靈樞》之名,始于王氏,謂合《素問》《九卷》為《內(nèi)經(jīng)》十八卷。宋·林億等《校正》云:皇甫謐名為《針經(jīng)》,隋《經(jīng)籍志》謂之《九靈》??继啤端囄闹尽酚小鹅`寶注黃帝九靈經(jīng)》十二卷,宋《藝文志》《黃帝靈樞經(jīng)》九卷《針經(jīng)》九卷,是《針經(jīng)》與《靈樞》,判然 [4] 為二,而《九靈》即《靈樞》亦不可考?;蛞云湮亩嗤凇都滓医?jīng)》,以為王氏偽作,托之古圣,迨因至宋紹興 [5] 中史崧進呈,其書始彰,故為此說,究未可執(zhí)為定論也。
[1]都俞吁咈:又謂“吁咈都俞”,本以表示堯、舜、禹等討論政事時發(fā)言的語氣,后用以贊美君臣間論政之和洽。都,贊美。俞,同意。吁,不同意。咈,反對。
[2]誥:清抄本作“詁”。
[3]漫:模糊。指王冰注本的朱墨兼書已模糊不清。
[4]判然:分明貌。
[5]宋紹興:即南宋紹興年間。紹興,宋高宗趙構(gòu)的年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