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證醫(yī)案筆記
- (清)吳箎
- 669字
- 2019-12-26 13:01:57
敘
夫有非常之際遇者,必有非常之藝能,其嵚嵜(1)磊落倜儻瑰瑋之才發(fā)為事業(yè)者,為文章必能方軌(2)往哲,垂訓來茲。如我叔外祖渭泉先生,洵當代偉人也。方其由大令(3)晉階司馬(4),循聲藉甚(5),乃不數月而特擢監(jiān)司,洊升(6)鹺使(7)。人知先生遭遇之隆,而不知其奇才異能,實有度越儕輩者,出為名臣,處為名醫(yī),兼而有之矣。憶嘉慶丁卯、戊辰間,先生需次(8)都門,與岐往來最密,稔知先生岐黃之學冠絕一時,輦下名公卿造廬求請者冠蓋相望。即后宦皖省,觀察(9)閩疆,有自彼中來者,咸嘖嘖稱先生之政績與醫(yī)理均臻絕頂,非其偉抱宏敷,奇才出眾,能若是之膾炙人口耶?讀是篇,分肌擘理,井井有條,因嘆先生學之富,藝之精,用心之勤,畢生精力薈萃是書。由是推此心以活民而民活,推此心以治國而國治,豈僅挾青囊(10)一卷,肘后奇方,自號為專門名家也哉?岐知先生最久,故深信其名實之相符,而書其梗概如此。
【注釋】
(1)嵚嵜(qīnqí欽齊):山石怪異貌。
(2)方軌:取法。
(3)大令:對知縣的尊稱。
(4)司馬:清代分守道與分巡道多加兵備銜。吳篪曾任“皖北道”,因稱“司馬”。
(5)循聲藉甚:謂聲名遠播。
(6)洊(jiàn見)升:再被提拔。洊,同“薦”,再的意思。《集韻·霰韻》:“薦,再也,通作‘洊’。”
(7)鹺(cuó痤)使:都轉鹽運使的簡稱。鹺,鹽之別稱。
(8)需次:官員授職后按照資歷依次補缺。
(9)觀察:清代對道員的尊稱。
(10)青囊:古時醫(yī)家包裹醫(yī)書的布袋,因以為醫(yī)書之稱。
(11)花朝:古時以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稱“花朝節(jié)”。
(12)再甥:甥孫。
(13)沈岐:江蘇如皋人,嘉慶十三年(1808)進士,官至內閣學士、禮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