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
1.作用
(1)補益肝腎,強壯筋骨:用于腎虛腰痛,筋骨無力,小便頻數等。本品為治腰痛的要藥。
(2)安胎止漏:用于肝腎虧虛,沖任不固,胎動不安,胎漏下血,或滑胎,單用有效。
2.認知
(1)關于補肝:李時珍云:“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以名之。”意思是說杜仲強壯作用好,并以其人名字命名。《本草綱目·卷三十五》中云:“杜仲,古方只知滋腎,唯王好古言是肝經氣分藥,潤肝燥,補肝虛,發昔人所未發也。蓋肝主筋,腎主骨。腎充則骨強,肝充則筋健。屈伸利用,皆屬于筋。杜仲色紫而潤……故能入肝而補腎,子能令母實也。”也就是說杜仲具有補肝的作用。在補肝方面,一般用于兼有腎虛者,臨床單取杜仲補肝之功的不多,所以,在表述杜仲的功效時多說補益肝腎或補益腎虧,而較少說成補肝。
(2)關于治療腎虛與腰痛:杜仲治療腰痛,最早記載于《本經·上品》,其云杜仲:“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癢濕、小便余漓。久服輕身耐老。”這說明,兩千年前就發現杜仲可補益腎虧和治療前陰病證。古代很多本草書籍都記載杜仲可治筋骨痿軟,腎冷腰痛。
杜仲乃是治療腰痛的要藥,雖主補虛,對于其他原因所致的腰痛也有很好的作用。龐元英《談藪》云:一少年新娶,后得腳軟病,且疼甚。醫作腳氣治不效。路鈐孫琳診之。用杜仲一味,寸斷片拆,每以一兩,用半酒、半水一大盞煎服。三日能行,又三日痊愈。琳曰:此乃腎虛,非腳氣也。杜仲能治腰膝痛,以酒行之,則為效容易矣。這是講單用杜仲治療腎虛的病證。從臨床來看,腰痛的原因有多種,而最常見的是腰椎間盤突出證,一般表現為腰膝酸軟、疼痛、肢體麻木、跛行。而對肝腎不足、年老體虛、血不養筋導致的腰膝酸軟、下肢乏力,應用杜仲則治療效果良好。
《本草匯言》引《直指方》云:“凡下焦之虛,非杜仲不補;下焦之濕,非杜仲不利;腰膝之疼,非杜仲不除;足脛之酸,非杜仲不去。然色紫而燥,質綿而韌,氣溫而補,補肝益腎,誠為要劑。如肝腎陽虛而有風濕病者,以鹽酒浸炙,為效甚捷。”這是說杜仲乃是治療肝腎虧虛的要藥,尤以治療腰痛的作用最佳。腎主骨,腰為腎之府,腰痛與腎的關系最為密切,臨床上凡是腰痛病證,無論寒熱虛實,杜仲均為首選,這是因為杜仲具有很好的補腎、強壯筋骨的作用。所以,有“腰痛服杜仲,頭痛吃川芎”的說法。
一般認為虛證腰痛首選杜仲,實證腰痛則首選徐長卿。在用法方面,可將杜仲泡酒飲,也可以做成丸藥服用。所以,作者將本方就以杜仲命名。
(3)關于配伍:杜仲配牛膝,補肝腎及強筋骨之力增強,可用于治肝腎不足的腰腿疼痛及兩足無力等癥狀,有“牛膝主下部血分,杜仲主下部氣分”之說。配伍續斷,具有協同增強補益肝腎作用。個人體會,杜仲配伍續斷補益作用增強。配五加皮,既強壯筋骨又祛風濕,適宜治療肝腎兩虛,風濕侵入筋骨而致的腰腿痛、足膝酸痛、關節不利、兩下肢無力等。因此,上述組方中,作者將杜仲、五加皮、牛膝、續斷配伍在一起,就是為了加強作用。
(4)關于用法:臨床所用杜仲,均是經過鹽水炒過的,其補腎作用加強,降壓作用亦比生用強,煎劑又強于酊劑,在治療腰腿痛方面,需要用鹽水炒杜仲,便于走腎,直達腰骶部。治療腰腿痛,無藥可以取代杜仲。
(5)關于治療虛汗:古方有用杜仲治療虛汗者,如《肘后備急方》、《圣濟總錄》均載有此用法,有人認為配伍牡蠣以后作用更佳,現在有影響的中藥書籍并無此記載,此說可供臨床參考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