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生液
【方源】
此方是作者的一首經驗方,最早載于《中醫外治雜志》2003年第4期。
【組成】
生川烏30g,生草烏30g,生馬錢子10g,生半夏30g,生南星30g,生狼毒30g,樟腦10g。
【功效】
散寒止痛,消腫散結。
【主治】
風濕痹痛,骨質增生,寒性疼痛。
【方解】
方中所選藥物全部是毒藥,因均用生品,故名六生液。川烏、草烏祛風散寒止痛,凡陰寒內盛所致疼痛效果尤佳。《長沙藥解·卷四》認為烏頭:“開關節而去濕寒,通經絡而逐冷痹,消腿膝腫疼,除心腹痞痛,治寒疝最良,療腳氣絕佳。”“烏頭燥濕下行,其性疏利迅速,開通關腠,驅逐寒濕之力最捷,凡歷節腳氣,寒疝冷積,心腹疼痛之類,并有良功。”生馬錢子止痛作用亦強,具有透達筋骨之功,乃止疼痛要藥;生南星、生半夏、生狼毒散結止痛。方中另加樟腦是為了促使藥物更好的吸收,加強透皮作用而應用的,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三十四》認為樟腦具有“通關竅,利滯氣”的作用。全方合用,具有良好的止痛之功,用于多個部位的疼痛病證。
方中將烏頭與半夏同用,屬于配伍禁忌,通過長期的臨床觀察,將其同時外用,不內服,并無不良反應。古方亦有將其同用的先例,如《仙拈集·卷四》之麻藥散(川烏、草烏、生半夏、生南星、胡椒、蟾酥),《證治準繩·瘍醫·卷六》之麻藥(川烏、草烏、南星、半夏、川椒)等。
【用法】
將前六味藥煎開后再煎30分鐘,倒出藥液,投入樟腦,趁熱以毛巾蘸藥液外敷病變部位,或直接用熱水外泡,若水涼后再加熱,此藥可反復應用,不用于前陰、后陰,一般在夏季連用2~3天,冬季可連用3~4天。此方還可以制成藥液外搽,先將前六味藥浸泡在麻油中2~3天,入鐵鍋中將藥炸枯,去藥渣,過濾,加入樟腦攪勻,裝瓶備用,每次以少許藥液抹搽,直至局部發熱為度。
【使用注意】
此方有劇毒,嚴禁內服,嚴禁入口、入眼。皮膚有外傷者不宜應用。
【加減法】
若多個部位有病變,藥物偏少,可以加麻黃30g,桂枝30g,艾葉50g。
【藥物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