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皮
1.作用
(1)清熱涼血:用于熱入血分,斑疹吐衄。本品入血分,涼血不留瘀,活血不妄行,為治溫熱病熱入血分證的常用藥。
(2)活血化瘀:用于瘀滯經閉、痛經、月經不調、癥瘕積聚、跌打損傷等多種瘀血證,因牡丹皮性寒,對血瘀、血熱所致者最宜。
(3)清退虛熱:用于陰虛內熱,骨蒸潮熱,盜汗等。亦治溫熱病后期,余熱未盡,陰液已傷,夜熱早涼,骨蒸無汗,或低熱不退等。
(4)消散癰腫:用于腸癰腹痛,瘡瘍。
2.認知
(1)關于消散癰腫:牡丹皮主治瘀血病證,對跌打損傷所致疼痛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歷代均將其作為治療瘀血病證的要藥。在消散癰腫方面,牡丹皮可用于體內腸癰病證,但現在的中藥學書中均不另外說牡丹皮的此功效,而是籠統地說活血化瘀治療腸癰病證。作者認為消散癰腫實際上是牡丹皮的一個獨立功效,因為張仲景大黃牡丹湯中牡丹皮不但用其活血之功,更主要的是取其消散癰腫的作用,故作者將其消散癰腫的功效單獨列出。由于其消癰,所以有人認為牡丹皮具有解毒之功,現在的大學教材并無解毒之說。作者個人認為不云牡丹皮解毒為妥。
(2)關于后下:牡丹皮用的是根皮,因粉性足、香氣濃,又名粉丹皮。傳統認為,牡丹皮以香氣濃郁者為佳,故有人認為丹皮酚、揮發油等為牡丹皮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丹皮酚、揮發油都極易隨水蒸氣而揮發。當藥液沸騰后,煎液的溫度已超過100℃,煎煮的時間都在30分鐘左右,隨著煎液的蒸發,丹皮酚也就隨水蒸氣一起不斷地散失。待到煎煮完畢時,丹皮酚也將損失殆盡。所以,牡丹皮入湯劑以后下為佳。后下可縮短煎煮時間,以減少丹皮酚和揮發油的損耗。但從現在臨床使用來看,丹皮多不后下。
(3)關于瀉腎火:清代黃宮繡在《本草求真·卷六》中對牡丹皮有一個評價,認為:“世人專以黃柏治相火,而不知丹皮之功更勝。蓋黃柏苦寒而燥,初則傷胃,久則傷陽,苦燥之性徒存,而補陰之功絕少,丹皮赤色象離,能瀉陰中之火,使火退而陰生,所以入足少陰而佐滋補之用,較之黃柏不啻霄壤矣。”這里將牡丹皮治療腎火病證與黃柏相提并論,黃柏長于清泄腎中虛火。同時,二藥也可以同用,如知柏地黃丸中就有此配伍應用,此說有一定的道理。還有牡丹皮清泄腎中之火,用于腎經虛火病證之說。
(4)關于涼血:在涼血方面,歷來將牡丹皮作為要藥,主要用治血分有熱,也用于血熱妄行而致出血病證。若血熱導致婦科出血,或因血熱而致月經先期,也是常用之品。在涼血方面牡丹皮還可以治療多種血熱病證,涼血要方犀角地黃湯中就配伍有丹皮,是取其清熱涼血兼止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