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通玄序
蓋聞紛于學者靡窮,原于道者不匱。近從吾師士翁[1]游,信斯言之不誣也。吾師以名臣子為天下才,幼中奇疴,法無生理,遇至人授以谷神[2]秘旨,乃霍然回春。長嗜典章,若親飴蔗,凡內(nèi)典玄經(jīng)、墳索[3]子史、天官地輿、孫吳[4]醫(yī)卜等書,盡探微渺。秋闈之翮[5]再振而大風下之,遂遍參尊宿,親見滹沱[6],曩[7]受三峰[8]之印[9],邇傳雙徑[10]之衣[11]行,且譜傳燈[12]矣。有著述數(shù)十種行世,強半為岐黃家言,噲[13]炙人口,匪朝伊夕。以故四方乞刀圭者,往匕向深煙遠霞之間,屨嘗滿戶,外而就正[14]靈蘭者,更仆難數(shù),各請指玄,迄無虛晷[15]。吾師酬給罔暇,因論本草一書,上自炎皇,下迄漢唐宋明,無慮剞劂[16]充棟,第引而未發(fā)之旨,舛而承訛之弊,不可枚舉。業(yè)已有舊刻二種,未遑罄闡其幽,悉簡其誤,用是復(fù)奮編摩,重嚴考訂,扼要刪繁,洞筋擢髓,成本草二卷,命曰《通玄》。夫玄者,眾妙之門,常情所未能通者也。一經(jīng)拈出,久昧忽彰,素所荊榛辟為坦道,擷千賢之髓,釀就醍醐;煉九還之丹,沛為甘澍。匪直學綜百代,而且識曠千秋;匪直指南一世,而且司鐸萬祀來也。不敏莊讀一過,而形越神超,敢不捐金以付殺青,公之同人,俾司命者目有光明,即乞命者算無夭折,何莫非吾師之湛恩穢澤也哉!方今之頌我?guī)熣?,都比之南陽、易水,間以為神異,詎知吾師出維摩之眼,續(xù)濟下之燈,誠是無漏,國中留伊不住,卻來煙塢,且臥寒沙,倘所稱原于道者非耶,彼炎皇奧旨,特紛學中一微塵耳!若從是以知師,僅窺一斑,全豹隱矣。此尼山所以泣麟[17],卞和所以泣玉[18]也。
新安門人戴子來百拜謹識
戊午春昆明子厚黃中立書于種杏齋
[1]士翁:指李士材。
[2]谷神:古代道家用語,指空虛無形而變化莫測、永恒不滅的“道”。此處借指道家。
[3]墳索:舊說伏羲、神農(nóng)、黃帝的書是三墳,八卦之說是八索,合稱墳索,泛指古代典籍。《三國志·魏志·管寧傳》:“敷陳墳索,坐而論道。”
[4]孫吳:《孫子兵法》與《吳子》的簡稱,在此泛指兵書。
[5]翮 (hé合):鳥羽根,代指翅膀。《爾雅·釋器》: “羽本謂之翮?!惫弊?“翮,鳥羽根也。”
[6]滹沱 (hūtuó呼駝):水名,即滹沱河。
[7]曩 (nǎng):從前,以往。《爾雅》:“曩,久也?!?/p>
[8]三峰:“三峰”,即三峰禪院 (今三峰清涼禪寺),居江蘇省常熟市境內(nèi)虞山之第三峰,故名。
[9]印:即法印,佛教徒用以鑒別佛法真?zhèn)蔚臉藴省?/p>
[10]雙徑:即徑山,在浙江西部,有東西二徑,山上有徑山寺,是中國和日本佛教臨濟宗的祖庭 (發(fā)祥地)。
[11]衣:即傳衣,謂傳授師法或繼承師業(yè)。
[12]傳燈:亦作“傳鐙”。佛家指傳法。佛法猶如明燈,能破除迷暗,故稱。唐崔顥《贈懷一上人》詩:“傳燈遍都邑,杖錫游王公。”
[13]噲:通“快”,暢快?!痘茨献印ぞ裼枴?“當此之時,噲然得臥,則親戚兄弟,歡然而喜?!?/p>
[14]就正:向人求教,以匡正學識文章的訛誤。常用作謙辭。語本《論語·學而》:“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p>
[15]晷 (guǐ鬼):日影。《說文》:“晷,日景也?!?/p>
[16]剞劂 (jījué機絕):雕版,刻印。清沈初《西清筆記·紀典故》:“內(nèi)廷有奉詔編纂《宮史》一書,不授剞劂?!?/p>
[17]尼山所以泣麟:孔子因亂世獲麟而涕泣。古代以為麟是仁獸,天下太平時乃出現(xiàn)。
[18]卞和所以泣玉:卞和為春秋時楚國人,相傳他得玉璞,先后獻給楚厲王和楚武王,都被認為欺詐,受刑砍去雙腳。楚文王即位,他抱璞哭于荊山下,文王使人琢璞,得寶玉,名為“和氏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