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5.葛根加半夏湯

組成】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去節 甘草二兩,炙 芍藥二兩 桂枝二兩,去皮 生姜二兩,切 半夏半升,洗 大棗十二枚,擘

方歌】葛根加夏病二陽,下利嘔逆表邪強,疏表解肌利腸胃,合病治法好思量。

功用】解表發汗,降逆止嘔。

主治】外感風寒,胃氣上逆證。

方解】傷寒之邪在上則為喘滿,入里就會下利,如果不下利者,必上逆而嘔,總之合病下利者,是里氣得熱而下行;不下利但嘔者,是里氣得熱而上行。邪內外都盛者仍當先祛邪,葛根湯中合用麻黃、桂枝而加葛根所以能解經中二陽相合之邪。不下利而嘔者則需加半夏以降逆氣,而葛根是解外的,所以二法都不能少。

方證要點

1.太陽傷寒胃氣上逆嘔吐證:以發熱惡寒,項背強,不下利而嘔吐為辨證要點。主要癥狀為頭痛,項背強直拘急,嘔吐,口不渴,無汗,惡風;舌暗紅苔白,脈浮大而數。

2.常用于酒客外感、痛風、痢疾、哮喘、腦膜炎初期、尿毒癥、麻疹、丹毒、咽喉炎、耳下腺炎、蕁麻疹、胃腸型感冒、眶上神經痛等屬于外感風寒經輸不利,胃氣上逆嘔吐者。

類似方證鑒別

1.葛根加半夏湯與梔子生姜豉湯:都可以治嘔。葛根加半夏湯證是外感風寒經輸不利,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故而嘔吐多夾雜外感等癥;而梔子生姜豉湯證是熱擾胸膈夾雜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嘔吐多夾雜心中懊img、胸中窒等癥。

2.葛根加半夏湯與黃芩加半夏生姜湯:都可以治嘔。葛根加半夏湯證是外感風寒經輸不利,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故而嘔吐多夾雜外感等癥;而黃芩加半夏生姜湯證是膽氣上攻,胃為寒氣所迫所致的嘔吐,故而嘔吐多夾雜下利腹痛,身熱口苦等少陽證。

原文】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33)

醫案舉例

1.感冒咳嗽案(唐醫易醫案)

霍某,女,1950年生。2011年3月3日就診,主訴:年初二起凌晨開始渾身骨痛,發燒39℃,白天基本不發燒,初四開始治療,歷經中西醫診治,吃藥輸液等,斷斷續續至今未愈。刻下:依舊凌晨發燒,39℃,有汗,咳嗽,痰稀色白,下午嘔吐酸水。二便正常,胃納差,口苦口干不欲飲水。前半頭蓋痛,前額尤甚。睡眠不佳,流清涕,舌色略暗,苔薄白膩。右脈浮弦緊,左脈浮緊略滑,至數平。《傷寒論》33條謂:“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于是投與葛根加半夏湯。

葛根15g,麻黃10g,炙甘草6g,白芍9g,桂枝10g,生姜9g,姜半夏12g,大棗5枚,4劑。

藥后燒退而愈。

2.胃痛案(劉景祺醫案)

陳某,男,45歲,1979年8月17日初診。項背強痛,胃痛嘔吐已五年。五年以來時常胃痛,每年春秋發病,去年經X線鋇劑造影診斷: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近來胃脘偏右部疼痛較劇,反酸納呆,飯后一小時許出現嘔吐,并有項強,惡風無汗。脈浮緊,苔白膩。

中醫診斷:胃脘疼痛。

辨證:表邪不解,內迫陽明。

治法:散寒解表,降逆和胃。

處以葛根加半夏湯原方。服6劑,痛嘔皆止,飲食如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枞阳县| 清镇市| 南充市| 佛山市| 长治县| 牙克石市| 屯昌县| 孟村| 临西县| 松溪县| 三门峡市| 定安县| 紫金县| 浏阳市| 自贡市| 白玉县| 内江市| 湖口县| 黑龙江省| 石景山区| 城口县| 四子王旗| 岗巴县| 武鸣县| 新巴尔虎左旗| 土默特左旗| 黑山县| 凯里市| 定边县| 济南市| 乌鲁木齐县| 龙门县| 崇礼县| 祁东县| 石屏县| 元江| 鹤岗市| 淮北市| 凤山县| 图木舒克市| 喀喇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