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首經方方證要點
- 劉志龍 黎崇裕
- 926字
- 2019-12-20 13:07:02
8.桂枝二越婢一湯
【組成】桂枝去皮 芍藥 麻黃 甘草各十八株,炙 大棗四枚,擘生姜一兩二株,切 石膏二十四株,碎,綿裹
【方歌】桂加麻膏量要輕,熱多寒少脈不豐,小汗法中兼清熱,桂二越一記心中。
【功用】解表清里,表里雙解。
【主治】太陽病表邪未透,里有郁熱證。
【方解】桂枝二越婢一湯即桂枝麻黃各半湯中減杏仁加石膏。杏仁能發汗,故去之;石膏能消虛熱,故加之,且其人無陽,津液不足,不勝桂枝之任,故加甘寒于內,少變辛溫之性,且滋津液之用。而其方制之小,示微發于不發之中。
【方證要點】
1.表寒里熱之輕證:以寒熱如瘧,熱多寒少為辨證要點。主要癥狀為發熱惡寒,煩渴而喘,汗出不暢,舌紅苔白或黃,脈浮大或微弱。
2.常用于感冒、流感、瘧疾、破傷風、急性腎炎、支氣管肺炎、風濕痛及熱病初起等屬于太陽病表邪未透,里有郁熱者。
【類似方證鑒別】
1.桂枝二越婢一湯與大青龍湯:兩者都可辛溫解表兼清內熱,桂枝二越婢一湯適用于體質虛弱偏向于桂枝體質患者;大青龍湯適用于體質強壯偏向于麻黃體質患者。
2.桂枝二越婢一湯與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越婢一湯是表郁化熱,桂枝麻黃各半湯是表郁不解還未化熱。所以桂枝二越婢一湯證比桂枝麻黃各半湯證更進一層。
【原文】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27)
【醫案舉例】
1.妊娠外感案(馬大正醫案)
袁某,30歲,2006年11月16日初診。妊娠35天,噴嚏、鼻塞3天,咽部有痰,無發熱。舌尖稍紅,苔薄白,脈細。
治法:調和營衛,宣泄里熱。
方劑:桂枝二越婢一湯加味。
桂枝3g,芍藥3g,炙麻黃3g,炙甘草3g,大棗4個,生姜4片,石膏10g,蔥白4條,4劑。
二診:2006年11月20日。外感已愈。
2.發熱案(閆云科醫案)
白某,女,75歲,神頭村人。因冠心病住本院內科,近發熱五日,癥見頭痛骨楚,腰背疼痛,無汗惡寒,咽干微痛,口苦,口渴思飲,大便秘結。舌淡紅,苔薄白,脈象浮細。
脈癥相參,酷似太陽病表寒內熱之大青龍湯證。然年高體弱,脈象浮細,大青龍湯發散峻猛,顯然不宜。似此氣血不足者,不予扶正,何以汗出熱退?桂枝二越婢一湯與大青龍湯功用相近,既能散表寒,復可清內熱,惟力小性緩,體虛脈弱者正所宜也。擬:
麻黃6g,桂枝4.5g,白芍4.5g,甘草3g,石膏15g,生姜3片,紅棗5枚。
1劑癥減,2劑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