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首經(jīng)方方證要點
- 劉志龍 黎崇裕
- 1013字
- 2019-12-20 13:07:02
6.桂枝二麻黃一湯
【組成】桂枝一兩十七株,去皮 芍藥一兩六株 麻黃十六株,去節(jié) 生姜一兩六株,切 杏仁十六個,去皮尖 甘草一兩二株,炙 大棗五枚,擘
【方歌】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熱如瘧治法良;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時正亦匡。
【功用】調和營衛(wèi),微發(fā)其汗。
【主治】大汗出后,表仍未解,寒熱如瘧,脈浮數(shù)。
【方解】桂枝二麻黃一湯由桂枝湯二份和麻黃湯一份相合而成。方以桂枝、麻黃為主,具有疏風散寒、調和營衛(wèi)、宣肺利水、微發(fā)其汗等作用。只要是表邪稽留日久不解,證情較輕,寒熱如瘧者,可用此方治之。
【方證要點】
1.汗出不徹,邪氣欲退證:以寒熱如瘧為辨證要點。主要癥狀為寒熱如瘧,發(fā)熱頭痛,寒熱往來,一日兩發(fā),體弱,舌淡苔白,脈浮或緊。
2.常用于寒熱往來、濕疹、蕁麻疹、夏季慢性腹瀉、發(fā)熱稽留不退等屬于病如瘧狀,熱多寒少者。
【類似方證鑒別】
1.桂枝二麻黃一湯方與小柴胡湯:同可治形如瘧。不同者桂枝二麻黃一湯方是太陽方,形如瘧日再發(fā)者,只可微汗而解;小柴胡湯是少陽方,形如瘧有定時,只可和解。
2.桂枝二麻黃一湯方與麻黃桂枝各半湯:感冒日久未經(jīng)發(fā)汗者,宜桂枝麻黃各半湯;已經(jīng)發(fā)汗,正虛邪淺者,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原文】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fā)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25)
【醫(yī)案舉例】
1.太陽中風案(吳鞠通醫(yī)案)
唐,59歲。頭痛惡寒,脈緊,言謇,肢冷,舌色淡。太陽中風,雖系季春天氣,不得看作春溫,早間陰晦雨氣甚寒,以桂枝二麻黃一法:
桂枝6錢,杏仁5錢,生姜6片,麻黃(去節(jié))3錢,炙甘草3錢,大棗(去核)2枚。煮3杯,先服1杯,得微汗,止后服;不汗再服;再不汗,促投其間。
2.感冒長期不愈案(唐醫(yī)易醫(yī)案)
孟氏,46歲,2003年2月6日就診。主訴:去歲臘月二十八患感冒至今尚未痊愈,昨夜忽發(fā)燒,今晨就診,西醫(yī)謂患泌尿系感染,輸液處理后似覺無礙。現(xiàn)忽覺發(fā)冷,且越來越厲害,不時伴有咳嗽。問其是否有發(fā)熱?答:這幾天一會兒發(fā)熱,一會兒發(fā)冷,每天都發(fā)生幾次,伴有咳嗽。問其有汗否?答:有時微似頭頸項有汗,至胸而止,兩肩臂覺寒。診其脈左右三部俱浮緊,舌苔厚白。此癥與《傷寒論》上載桂枝二麻黃一湯證符合。擬方:桂枝二麻黃一湯加味。
桂枝12g,麻黃9g,白芍12g,甘草9g,杏仁12g,大棗12g,生姜4片,射干9g,遠志9g,苡仁30g。
上藥2劑,加射干和遠志兼治咳嗽,配上苡仁利水祛濕,表里標本兼治。后患者反饋,一劑服下一會兒即雙肩臂寒冷感解除,咳嗽止,第二天早上再劑,汗出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