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5.桂枝麻黃各半湯

組成】桂枝一兩十六株,去皮 芍藥 生姜 甘草 麻黃各一兩,去節(jié) 大棗四枚,擘 杏仁二十四枚,湯浸,去皮尖及兩仁者

方歌】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面有熱色身亦癢,兩方合用發(fā)小汗。

功用】調(diào)和營衛(wèi),疏達肌腠。

主治】太陽傷寒輕證。

方解】桂枝湯調(diào)和營衛(wèi),麻黃湯疏達皮毛,白芍、甘草、大棗之酸收甘緩,配生姜、麻黃、桂枝之辛甘發(fā)散,有剛?cè)岵铒L(fēng)散寒,透邪達表,調(diào)和營衛(wèi),疏通血脈,暢達陽氣之功。

方證要點

1.太陽傷寒輕證:以面色赤、身癢為辨證要點。主要癥狀為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如瘧狀,一日二三度發(fā),面色赤,皮膚瘙癢;舌淡苔薄白,脈浮或緊。

2.常用于發(fā)熱、產(chǎn)后感冒、瘧疾、急性支氣管炎、便秘、體臭、蕁麻疹、過敏性疾病、病竇綜合征等屬于營衛(wèi)不和,寒郁于表者。

類似方證鑒別】桂枝麻黃各半湯與白通湯:兩者都可見到面赤,但是桂枝麻黃各半湯之面赤是因為表郁不解,故而還有發(fā)熱惡寒;白通湯之面赤是因為陰絕于下,陽越于上,故而還有但欲寐,手足厥冷,下利腹痛等。

原文】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fā)。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fā)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23)

醫(yī)案舉例

1.感冒如瘧案(閆云科醫(yī)案)

張某,男,35歲,木材公司木工。感冒半月余,每日上午10時許,惡寒發(fā)熱,寒多熱少,骨節(jié)酸楚,至子夜汗出熱退。次日依然,周而復(fù)始。服解熱止痛片得汗出,汗后僅可舒快一時,繼而又熱。體倦乏力,食欲不振,微有惡心,大便日行一次,舌淡紅少苔,脈象沉緩。患者素體健少病,病后依然上班,雖納呆惡心,以其脈不弦、口不苦,知邪未入少陽;從清便自調(diào)觀之,更未進入陽明,可見正氣尚足,邪仍羈留于太陽。以其勢不盛,不宜峻劑發(fā)散,擬桂麻各半湯小發(fā)其汗:

麻黃7.5g,白芍6g,甘草4.5g,杏仁6g,桂枝6g,生姜3片,大棗5枚。1劑。

二診:藥后全身汗出津津,惡寒發(fā)熱止。胃納增加,惟勞動時汗出,此病后氣陰虛損也,改用生脈散加味治之。

2.冬令傷寒案(余無言醫(yī)案)

病者胃素不健,體質(zhì)不強,表里津液不足,非盛夏則皮膚無汗,至嚴(yán)冬則小便頗多,故平素大便干燥。忽患傷寒,余診其發(fā)熱惡寒,頭痛肢痛,項背腰臀均覺痛楚,兩目帶紅而唇齒干燥。予以桂枝麻黃各半湯,服如桂枝湯法,一劑而緩汗解,再以小量之小承氣湯微和其里,便通即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花莲县| 周宁县| 乌拉特中旗| 广平县| 建平县| 东丽区| 宁强县| 绥阳县| 安陆市| 景谷| 称多县| 仁布县| 公安县| 台北县| 沭阳县| 德昌县| 博野县| 桐乡市| 来凤县| 如皋市| 辉县市| 新宾| 许昌市| 民权县| 衡阳市| 丽江市| 根河市| 扬州市| 大方县| 乌什县| 杭锦旗| 花莲市| 塘沽区| 叶城县| 新泰市| 封丘县| 青州市| 柳江县| 万州区| 镇安县| 白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