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韭秋菘二集:四十年飲食生活雜記
- 戴愛群
- 683字
- 2021-11-24 18:04:22
家常菜
燒家常菜,吃家常菜,都是極富意味的事情,只是家家天天如此,習以為常而不察罷了。
家常菜與所謂“御膳”“館肴”不同,一是好做,烹飪手段大多簡易,蒸就是蒸,炒便是炒,更無雕琢之弊——蘿卜花之類不屬焉;二是適口,或清淡,或醇厚,多求其本色本味,即使有配料,也是搭配得當,主料主味突出,蓋自做自吃,無須摻假也。
家常菜,各家自有行家里手,原不需我來饒舌,不過據說交流也是人生一大需要,故不揣鄙陋,勇敢獻丑。
由春入夏,物產本不如秋之豐盛。然冬貯腌臘方入味,野田春薦正登場,品舊嘗新,此其時也。
香椿魚、香椿炒蛋、香椿拌豆腐,并不新奇,當令必食,取其有異香也。鮮豌豆、嫩黃瓜煮湯,勾米汁芡,碧綠澄澈,妙就妙在豆香瓜香相互配合生發,清香不可言狀。
現在南北物流通暢,南方筍蔬市上偶見發賣。蠶豆,北方多見干貨,只能做成芽豆、開花豆之類,南方卻可見如豆角般帶莢的鮮品,去莢清炒,皮嫩而微韌,肉沙,一盤青翠,堪稱蔬中雋品。若不嫌麻煩,可去皮,只用豆瓣,加火腿數片,新蒜一頭,入瓦罐,注清水,密封,隔水蒸熟,傾入大碗——南方是埋于柴灶稻草的余燼中煨熟,如懶殘煨芋法,山家清供,更饒趣味。
目前家母從江南攜歸少許南貨。清晨粥食,佐以酸鮮的腌彌陀佛菜、高郵雙黃咸蛋、上海稻香村鴨肫干、清蒸南風肉切片各一小碟,皆江南家常物耳,食之如見春雨杏花、流水小橋,一時心馳神醉。
家常菜,當求之于田家場圃,曲巷深院,其出類拔萃如譚家菜者,一入市廛,便非往日家廚風光。何況街頭小館,粗制濫造,油膩腌臜,所謂“家常”者,誑人耳。去街頭吃家常菜,亦近日京華奇聞——求家常于市井,無異緣木求魚,何其愚也。思之令人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