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濾蜜調冰結絳霜

平生酷愛食冰。小時候可憐,只有三分錢一根的小豆或紅果冰棍兒,稍好一點的是五分錢一根的奶油冰棍兒。小豆冰棍兒頭上有一小撮紅小豆;紅果冰棍兒里該有色素吧;所謂“奶油”里有沒有牛奶不好說,香精一定有,但絕無一絲奶油的蹤跡——這三樣東西也就是現在的“水冰”,味道可差遠了。包裝是薄薄的半透明白紙,上面的文字、圖案粗糙、簡陋至極。就這玩意兒有時還不舍得幾口吃完,而是一口一口嗍化入肚。

父母偶爾開恩,給買一盒“北冰洋”冰淇淋,就算“打牙祭”了。盒與現在“八喜”的圓筒形狀差不多,容積略小,外面淺藍底兒,圖案是白色的北極熊和冰山,還有“北冰洋”字樣;附送一個木制的小平勺。口味只有香草一種,里面加了牛奶、雞蛋、奶油,是“奶冰”。到現在我還記得從木勺上抿下的那種香草跟木頭混合的味道。

20世紀70年代末,“北冰洋”有了雪糕,形狀和現在的普通產品基本一致,味道還是香草。價格是一角二還是一角五,我記不清了。后來,又推出雙棒雪糕,號稱“鴛鴦”,二角五一支,品質未變,只是一支雪糕有兩支棒,中間部位較薄,兩手持棒,可以輕易掰開——這種形制早不生產,在別處也未見過,大約會受戀人的歡迎吧。盡管手段幼稚,卻證明當時的國營廠家已經開始迎合顧客了。

從5歲開始,常去上海。七八十年代上海的“光明”牌冰磚是一大塊方磚形的香草冰淇淋,大到售貨員事先切開,顧客可以買半塊。還有一種“紫雪糕”,比較不容易買到,其實不過相當于“和路雪”的“夢龍”,只是個頭小些,巧克力殼薄得像一張復印紙。但對只吃過“北冰洋”的我來說,還是像開洋葷。

80年代末,北京有了“八喜”,我比較喜歡的口味是草莓,記憶最深的是草莓冰淇淋里嚼起來脆脆的草莓籽。

如今,街頭巷尾的“和路雪”“雀巢”就像小時候小豆、紅果冰棍兒一樣普及,只是白漆小車換成了五彩繽紛的冰柜,品種之豐富估計沒幾個人能說清。

90年代,開始有冰淇淋專賣店。先是“31種美國風味”,我最愛“奶油山核桃”和“朗姆酒葡萄干”,那時年輕,一次能盡一“品脫”;它最早供應冰淇淋蛋糕。后有“哈根達斯”,細膩香滑,為其他品牌所難及。醫生告誡我少吃甜食,偶爾酒后口干,還是要去一膏饞吻。我在巴黎看到的“哈根達斯”店與北京一般無二,看來,我們的冰淇淋也跟國際接軌了。

迄今為止,吃冰淇淋最美好的經歷是在意大利。2002年春節自北而南暢游意大利,第一站是米蘭。在黃金圣母大教堂上上下下、艾曼紐二世拱廊前前后后逛了個夠之后,口干舌燥,忽然發現大教堂廣場一角有家冰淇淋店,于是買了一個蛋筒,冰淇淋選的是紅莓口味。一口下去,喜出望外,果味之濃郁醇厚,口感之細膩滑潤,為平生僅見,解渴煞饞,口舌生津。傳說,冰淇淋是馬可·波羅從元朝帶回意大利而發揚光大的,那就難怪了。

吃冰淇淋最奇怪的經歷是在法國,也是2002年,波爾多。靚茨伯酒莊的主人卡茲先生在他自己的米其林兩星餐廳盛情款待我們。頭盤是一個冰淇淋球,一嘗,咸的,味道熟悉,卻想不起是什么。請教廚師,說是海虹——法國人關于美食的想象力我一貫欽佩,這次我才知道,還是低估了他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沁水县| 越西县| 特克斯县| 会宁县| 焦作市| 望江县| 南岸区| 齐齐哈尔市| 泗水县| 洪湖市| 伊金霍洛旗| 鄂托克旗| 武乡县| 安塞县| 隆化县| 清原| 开平市| 平南县| 海伦市| 鄱阳县| 灵山县| 太原市| 栾城县| 平湖市| 资兴市| 化州市| 简阳市| 龙井市| 尖扎县| 循化| 咸阳市| 泰宁县| 临沂市| 马关县| 赣榆县| 略阳县| 文昌市| 富川| 乌拉特前旗| 临邑县| 吕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