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精神與法律生命:梁漱溟新儒家法律思想研究
- 尹華廣
- 1270字
- 2020-08-14 14:03:30
第四節 本書的結構安排
如前所述,本書以法律與文化的關系為視角,按照“梁漱溟新儒家法律思想關注的問題是什么,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的寫作思路進行文章的謀篇布局?;诖?,本書的結構做如下安排。
第一章:緒論。通過文獻綜述,筆者指出目前學界對梁漱溟新儒家法律思想尚未有系統的研究,而這正是梁漱溟法律思想中最有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的內容。從而,也就明確了本書的研究對象與選題意義。
第二章:梁漱溟新儒家法律思想產生的動因及形成軌跡。第一節,研究梁漱溟新儒家法律思想產生的動因。通過分析近代以來中國法律與文化斷裂的三種情形,本書指出梁漱溟新儒家法律思想產生的動因是法律與文化的斷裂。第二節,研究梁漱溟新儒家法律思想的形成軌跡。具體研究了梁漱溟新儒家法律思想形成的“必用西法”、“必不能用西法”、“返本開新,構建新儒家法律思想的社會秩序”三個不同的階段。
第三章:我們今后的政治是“人治的多數政治”。本章主要探討梁漱溟從宏觀政治制度視角解決近代以來中國秩序失范、法律無用的問題。第一、二、三節,分析中西之間的人治與法治、政教合一與政教分離、義務本位與權利本位存在根本對立。第四節,雖然中西之間存在前三節所說的根本對立,但梁漱溟認為,并不是不能融合。他認為,中國要向西方學習,而西方自身近代以來事實上也在向著傳統中國的方向轉變,因而可以建立“人治的多數政治”制度。此節重點介紹該制度的具體內容,以及人們對該制度的可能質疑。
第四章:中國社會秩序的重構在于建設新禮俗。本章主要探討梁漱溟從新禮俗視角解決近代以來中國秩序失范、法律無用的問題。第一節,介紹新禮俗是什么及其與法律的關系。梁漱溟認為,法律是對新禮俗成果的確認,新禮俗建設成果是法律的實質內容。第二節,探討為什么要建設新禮俗。第三節,探討怎樣建設新禮俗。
第五章:禮的路為人類未來社會所必由。本章主要研究梁漱溟從理想的視角探討人類未來社會秩序的維持問題。梁漱溟認為,不含法律因素,只有純道德因素的禮,才是人類未來社會的必然道路。而中西方走上此禮的道路是不同的。第一節,較為詳細地回顧傳統中國的禮。第二節,介紹近代西洋身的文化與法律之間的關系。第三節,介紹傳統中國心的文化與禮之間的關系。第四節,研究西方從法律走上禮的道路及原因;中國從最初的含法律因素之禮走上最終的只有道德因素之禮的道路及原因。
第六章:梁漱溟新儒家法律思想的特點與局限。第一節,從新儒家特性視角,從與西方相關法學流派、法學家思想比較的視角談梁漱溟新儒家法律思想的特點。第二節,談梁漱溟新儒家法律思想的局限性。如果說三、四、五章探討梁漱溟從不同視角分析、解決近代以來中國秩序失范、法律無用的問題,主要是“中國問題”。那么,第六章則既是“中國問題”,也是“人類問題”。
第七章:從三個不同的視角研究梁漱溟新儒家法律思想對當代中國法治發展的啟示。第一節,從“術”與“道”的視角談梁漱溟新儒家法律思想的當代啟示。第二節,從“學”與“術”的視角談梁漱溟新儒家法律思想的當代啟示。第三節,從法律與事實之間的“選擇性親近關系”視角談梁漱溟新儒家法律思想的當代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