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

1.3.1 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通過梳理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明確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優化研究的整體框架、推進主線、切入點和創新路徑。

(2)情景分析法。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是動態變化的,不同發展階段會呈現跳躍式或突變性特征。運用情景分析法,通過建構不同的發展情景,分析國土空間開發系統中的驅動力以及相關聯系來探究未來的可能性,而不是通過歷年資料及活動的趨勢推斷來簡單地預測未來。

(3)空間分析法。利用疊置分析、網絡分析、緩沖區分析、空間統計分析等空間分析技術,通過對國土資源空間原始數據變化的觀察分析,對國土開發功能分區進行分析判斷,為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優化及模式創新提供依據。

(4)集群分析技術。結合集群分析和GIS技術(地理信息技術),分別對國土自然生態空間和國土社會文化空間進行分區,再對分區結果進行疊合,建立不同空間尺度的功能分區體系。

(5)協調度評價法。根據物理學中的容量耦合系數模型,構建區域經濟—資源—環境系統相互作用的耦合度模型,評價國土空間不同區域的協調發展狀態。

(6)市場潛力模型。運用市場潛力模型,評價不同區域空間格局優化的市場潛力。

(7)BP神經網絡模型。用以模擬宜豐縣承受昌九輻射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演變。

1.3.2 技術路線

在國內外研究文獻評述的基礎上,首先建構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優化的概念框架,并改進國土空間資源稟賦評價的理論方法;然后,根據概念框架和國土空間資源稟賦評價結果,進行國土開發功能分區;接著,在前述研究的基礎上建構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優化的方法論、創新模式和序參量;最后分析宜豐縣承受昌九輻射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演變。具體技術路線見圖1.1所示。

圖1.1 研究技術路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滦南县| 黄大仙区| 贵阳市| 镇安县| 昌乐县| 黎城县| 姜堰市| 开江县| 淳化县| 南皮县| 赣榆县| 金华市| 滁州市| 巴林右旗| 公主岭市| 上虞市| 东乡族自治县| 怀安县| 乐山市| 洪泽县| 德江县| 临城县| 兴文县| 孝感市| 东阳市| 西乡县| 曲周县| 会宁县| 枣阳市| 孝昌县| 响水县| 乾安县| 永嘉县| 高密市| 庄河市| 鹿泉市| 会理县| 宁明县| 澄江县| 永顺县| 肇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