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斷拓展的保護視野:西南地區線性文化遺產保護研究
- 吳曉秋
- 643字
- 2021-04-07 17:38:16
三、線性文化遺產的識別
探討中我們認為線性文化遺產在概念上努力地兼顧著空間、時間和文化因素,各個遺產節點整體的文化功能和價值總和,以及延續至今對線性區域范圍內社會的進步、經濟發展所產生的持續影響力。所以在線性文化遺產的判別標準上應該作出適當的調整。
根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第三條規定:本公約之締約國均可自行確定和劃分本國領土內的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定義(中國為締約國之一),也就是說線性文化遺產的判別不一定受限于符合公約嚴格規定的遺產線路標準項目。
這種寬容使中國國土上凡承載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人口的遷移和流動、貨物的持續交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在時間和空間有一定的連續性,尺度上有一定的長度和寬度的呈線狀或鏈狀形態的文化遺產均有了劃定在線性文化遺產范疇之內的可能。因此,我們可否在單霽翔對線性文化遺產的生存特征解釋基礎上,制定較為靈活的動態識別標準,以適合于中、小型及一些特殊的線性文化遺產。當然,即便是對某一線性遺產作出了適當的調整,判別時依然要堅持四個基本準則:線路劃時代的重要意義、遺產在可考的時間范疇內具有的歷史文化積淀、遺產線路的文化體量、線路承載有重大歷史事件發生。也就是說,對于線性文化遺產的識別,可以首先針對最普遍的遺產線路,制定一個統一的、基本的判別標準,然后再根據遺產線路的具體情況,在可控的范圍內進行適當調整。但對于文化線路的判別則有所不同,因為國際社會公認的《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文化線路憲章》已經提供了統一參考標準,故判別時應嚴格按照其中條款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