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線性文化遺產概念的再認識

作為一種推陳出新的遺產保護概念,它的產生和形成,汲取了被世界遺產保護領域認可的文化線路和遺產廊道保護概念的養分,對比研究中不難發現線性文化遺產與它們之間存在許多共同之處,其基本理論,對線性文化遺產在概念上的兼容并蓄做出了巨大貢獻。但直至今日我們認為,線性文化遺產的概念仍然處于動態的發展中。國內曾有學者在探討線性文化遺產概念時,認為線性文化遺產包括客觀存在的文化線路、遺產廊道、文化廊道、歷史路徑、線狀遺跡等遺產種類。童明康.《絲綢之路:走向世界遺產的歷史旅途》.《建筑與文化》,2007年第12期.但這一結論在遺產保護界并沒有得到一致的認同,需要進一步論證。

線性文化遺產是文化線路的擴展,是“擁有一定長度和寬度的線狀或帶狀的文化遺產區域,涵蓋的范圍更大”,單霽翔.《從“文物保護”走向“文化遺產保護”》.“探索線型(性)文化遺產保護的科學路徑”.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8年6月.其特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體量大,范圍廣,涉及的遺產種類較多。線性文化遺產是一種文化資源的集合或文化遺產體系,按內容可分為郵驛傳遞、交通要道、貿易運輸、軍事防御、宗教傳播、水利工程、歷史事件等不同主題。

◆遺產保存期長,尺度有跨國界的,也有跨地區的,且有一定的連續性。指遺產具備的地域特色和有交流、交融的歷史文化積淀,以及它所擁有的長度和寬度,如中國的絲綢之路、大運河、茶馬古道等。

◆沿線不同聚落中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聯系與演變,反映出不同地區間文化交流互動的共性。即便物質形態的線路因歷史或人為因素消失,那些因線路遷移、流動的族群所創造的至今猶存的文化,往往通過物質和非物質遺存的形式,揭示出不同地域和民族之間文化的共生共融。

◆無論哪種類型的線性文化遺產都涉及賴以存在的自然生態系統。如它的主要表現形式——河流峽谷、運河、道路已經不自覺地將自然生態環境與歷史人文景觀融合在一起。

為此,單霽翔在《從“文物保護”走向“文化遺產保護”》中舉證了長城、大運河、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秦直道、蜀道、金界壕、豫晉朝拜之路。在這些線性文化遺產中包含了文化線路、歷史廊道、線狀遺跡、線形遺產、遺產線路等遺產類型。有的遺產類型甚至兼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遺產概念。大運河、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蜀道(或遺產線路)屬文化線路,因它們產生了文化交流和對話;長城屬于線形遺產,因是單獨的遺產單體本身,物理形狀界定清晰;秦直道、金界壕屬于線狀遺跡(或線形遺產),它們或因軍事戰略的需要而形成,呈現斷斷續續片段遺址;豫晉朝拜之路屬于歷史廊道(或遺產線路),因歷史上帶動了沿線寺廟的興建和佛教信仰的傳播。

也就是說,線性文化遺產雖然收編了“線狀”“線形”“線型”“帶狀”類型的文化遺產,但它并不能夠強硬地以某一種標準來框定所有的遺產概念。原因很簡單,這些遺產概念存在著內涵上的共性和個性,文化線路更強調在文化層面上的意義和所產生的交流和對話;遺產廊道注重生態、文化、經濟的并重;歷史廊道、線形遺產、線狀遺跡則關注遺產的文化功能和對區域社會的影響。它們之間既有關聯,又不可完全重疊。故國內著名遺產保護專家孫華認為:“線狀遺產是構成線性遺產的基礎,而線性遺產如果滿足一定的條件,就可以成為文化線路。其邏輯關系是:線狀遺產→線性遺產→文化線路?!?img alt="孫華.《“線狀遺產”“線性遺產”“文化線路”關系說》.《世界遺產》,2015年第8期."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14F9C4/15532509204825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6414832-9GKrwatVgNiMPw3PyJW8wxRsb59GwE6m-0-94a1cb2117436680cb83ba31e0bdf969">如中國的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京杭大運河等線性文化遺產就滿足了文化線路的判別標準,所以稱為文化線路;而長城、長征線路雖然也歸屬于線性文化遺產,但如果劃在文化線路之列卻大為不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峨山| 嘉禾县| 泾源县| 聊城市| 闻喜县| 边坝县| 襄城县| 中西区| 五河县| 德江县| 民勤县| 南和县| 修武县| 鞍山市| 晋宁县| 靖江市| 海原县| 双江| 凤阳县| 中方县| 卫辉市| 龙川县| 西充县| 景洪市| 松江区| 万宁市| 塔河县| 凌海市| 佛坪县| 五台县| 井陉县| 贺州市| 通海县| 桃园县| 五指山市| 黔西| 肇庆市| 宁都县| 筠连县| 宜丰县| 贵南县|